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6806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2017-2018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

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

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

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

(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

《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

★《山中访友》

1、作者:

李汉荣

2、标题含义:

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

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

(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

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答:

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

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

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

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

1、作者:

郭枫

2、标题含义:

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

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

(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

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2)填空:

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4、中心思想: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5、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

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

《詹天佑》《怀念母亲》

★《詹天佑》

3、重点问题:

(1)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采用的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开凿八达岭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两端凿进法)。

4、中心思想:

课写了我国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6、人物评价:

詹天佑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工作严谨,热爱祖国)的人。

★《怀念母亲》

1、作者:

季羡林

2、标题含义:

怀念两个母亲:

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

3、重点问题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答:

“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

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祖国,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

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所以“祖国母亲”不断在梦中浮现。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答:

凄凉是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有忧愁、有思念;甜蜜是因为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

4、中心思想: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思念和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

5、写作方法: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三)第三单元重点课文:

《穷人》《唯一的听众》

★《穷人》

1、作家作品:

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3、重点问题:

段落: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问题:

这一段采用了什么写法?

解释词语忐忑不安的意思,并分析桑娜当时的心理?

答:

(1)本段写法:

(心理描写),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的(不安)。

(2)“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

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a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b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

c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

4、中心思想:

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6、人物评价:

桑娜是一个(勤劳能干,爱护家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妇女。

渔夫是一个(朴实善良,毅力顽强,热爱生活,爱妻子)的丈夫。

7、文章情节: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唯一的听众》

1、作者:

落雪

3、重点问题: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真的耳聋了吗?

她为什么说自己耳聋?

答:

a老人并没有耳聋。

b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

她为维护我的自尊,帮我树立自信,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4、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5、写作方法: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7、文章情节: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四)第四单元重点课文: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土地是神圣的》

★《只有一个地球》

5、写作方法: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比喻)、画图表、引资料等。

说明方法以及作用:

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举例子具体真切;作比较突出强调;打比方形象生动

例如:

(1)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举例子)

(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打比方)

(3)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列数字)

(4)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作比较)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作者:

西雅图

3、重点问题:

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课后第2题:

(1)“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答: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如果家园受到破坏,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

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密切关系。

(2)“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答:

大地不属于人类:

人类不是大地的主人,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对待神圣的大地。

人类属于大地:

因为大地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离开大地,人类将无法生存。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答:

起伏的群山蕴藏着宝贵的资源,流淌的河水养育着万物的生命;动物与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

4、中心思想:

本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他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

5、写作方法:

文体(演讲稿);文章结构总分总

(五)第五单元重点课文:

《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少年闰土》

1、作家及作品:

(资料袋内容)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许多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课文选自他的小说《故乡》。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3、重点问题

(1)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

表现了闰土怎样的特点?

答:

雪地捕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机智勇敢;

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生活丰富多彩。

(或为见多识广)

(2)谈谈对“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

答:

“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

“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4、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作者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5、写作方法:

四件事情,作者写得有详有略,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

6、人物评价:

闰土是一个(见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作者:

周晔。

3、重点问题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分别是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文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

“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

点明主题的语句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答:

叙述了四件事:

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热情救助黄包车夫、关心女佣。

①笑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②谈“碰壁”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

③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④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

(2)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句话的含义

答:

“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从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3)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4)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两个“清清楚楚”说明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

伯父由这位车夫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

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严肃。

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回忆,记述了伯父鲁迅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6、人物评价:

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六)第六单元重点:

背默前4首古诗及书下注释。

(七)第七单元重点课文:

《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

★《老人与海鸥》

4、中心思想:

表达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以及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5、写作方法:

描写人物方法主要有四种:

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外貌描写-衣着);

(2)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外貌描写-神态);(3)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语言描写);(4)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动作描写)

7、文章情节:

课文主要讲了(每年冬天,一位老人步行二十余里,为海鸥送餐,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老人去世后,海鸥们不约而同地为老人送行)的事。

★《最后一头战象》

1、作者:

沈石溪,我还知道他的作品《第七条猎狗》(课外书屋)

3、重点问题:

文章依次继续了嘎羧那几件事情?

答:

记叙了嘎羧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情节。

(八)第八单元重点课文:

《伯牙绝弦》《月光曲》

★《伯牙绝弦》

1、资料袋: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故事,《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有“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标题含义:

绝:

斩断伯牙绝弦:

俞伯牙斩断琴弦

3、重点问题:

背默课文、翻译诗句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翻译: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于是就弹奏音乐来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

“你弹得太好了!

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翻译:

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

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弄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

★《月光曲》

1、资料袋: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谈。

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合唱》。

2、标题含义:

《月光曲》又叫《月光奏鸣曲》《月光》。

贝多芬弹奏了两支钢琴曲,第二支是《月光曲》。

3、重点问题

(1)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答:

弹第一曲因为贝多芬被女孩热爱音乐、善解人意所感动;弹第二曲因为失明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了知音,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所以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

答: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海面由平静→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高亢激昂。

6、人物评价:

从本课看出贝多芬是一个(有音乐天赋和创作才华、善良、同情穷人)的人。

第一单元

德高望重: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津津乐道:

很感兴趣地谈论。

别有深意:

另有一种深层意思。

左冲右撞:

指找不到目标乱来一通。

意味深长:

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庞然大物:

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

奇妙无比:

稀奇巧妙的程度没有其他可以比得过。

不拘一格:

不局限与一种规格或形式。

年过花甲:

年纪已超过六十岁。

第二单元

悬崖峭壁:

形容山势险峻。

狂风怒号:

猛烈的风大声吼叫。

惹人讥笑:

让别人讥讽和嘲笑。

寝不安席:

无法安然入睡。

思潮起伏:

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可见一斑:

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碧空如洗:

青蓝的天空,像洗过一样明净。

波涛起伏:

形容江湖海洋上起伏不平的水面。

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真相大白。

百折不回:

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毫不动摇退缩。

牙牙学语: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第三单元

心惊肉跳:

多指因担心灾祸临头而恐慌不安,肌肉抽筋。

自言自语:

无人对白﹐自己跟自己说话。

自作自受:

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倒霉。

缝缝补补:

用针和线把原来不在一起或开了口的东西连上。

大吃一惊:

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流连忘返:

留恋不舍,美好的景致令游客流连忘返。

身无分文:

非常贫穷,身上没有一点钱财。

溜之大吉:

偷偷走开或一走了事。

十指连心:

1、谓十个指头的痛楚都与心息息相通。

2、比喻关系异常密切。

怒目圆睁:

发怒时瞪大了眼睛。

兴高采烈:

形容兴致很高,情绪饱满。

深者意

第四单元

和蔼可亲:

和蔼:

和气,谦逊。

指一个人的修养很好,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滔滔不绝:

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也指话很多,说起来没完没了。

一泻千里:

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也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

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纷至沓来:

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世外桃源:

一个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好地方,用以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从天而降:

比喻意想不到,突如其来。

生命垂危:

接近死亡,极其危险。

风雨同舟:

舟:

船。

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第五单元

失声痛哭:

忍不住悲痛地放声哭起来。

囫囵吞枣:

把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不加思考。

张冠李戴:

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

比喻弄错对象。

马马虎虎:

指还过得去。

亦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恍然大悟:

顿时醒悟过来。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

悟,明白。

匆匆忙忙:

急急忙忙的样子。

饱经风霜:

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牛毛细雨:

细而密的小雨。

结结巴巴:

说话断断续续,不流畅。

大病新愈:

生了一场重病刚刚复原。

第七单元

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相依相随:

相互依靠,跟随。

焦躁不安:

形容人的心情烦躁,坐立不安。

漫不经心: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久别重逢:

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横遭不幸:

突然地、意外地遭受到不幸。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

浴血搏杀:

形容战斗激烈。

不甘落后:

不甘心落后于他人之后。

千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各种办法。

哭笑不得:

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长途跋涉:

形容路途遥远。

大摇大摆:

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无影无踪:

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第八单元

微波粼粼:

微波:

水面细小的波纹。

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

有朝一日:

将来有那么一天。

大洋彼岸:

海洋的那一边。

不解之缘:

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暗无天日:

形容早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文中指吴霜在母亲肚子里什么也看不见。

眼冒金星:

指的就是“两眼冒金星”,常用来形容头部受击后的视觉感受,如:

(一扇旋转门撞得我两眼冒金星)。

一反常态:

完全改变平时的态度。

为所欲为: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暑去寒来:

盛夏已过,寒冬将至。

泛指时光流逝。

不在话下:

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属当然,用不着说。

窃窃私语:

私下小声交谈。

无言以对:

没能用其他语言来应对回答。

第八单元  日积月累

雕梁画栋:

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巧夺天工: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高超。

独具匠心:

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

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引人入胜:

胜:

优美的境界。

引:

引导。

引人入胜:

引人进入佳境。

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

古色古香:

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余音绕梁: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不落窠臼:

窠:

鸟兽的窝。

臼:

一种中间凹下的舂米器具。

窠臼:

比喻老套子,旧框框。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雅俗共赏:

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美不胜收:

胜:

尽;收:

接收,领受。

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欣赏不过来。

脍炙人口:

 脍,形声字,从月,会声,本义是指切细切薄的肉。

炙是会意字,上面是肉,下面是火,就是用火烤的肉。

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

指美味人人爱吃。

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现比喻好的诗文或其他事物受到人们的津津乐道,广为称赞和传诵。

曲高和寡:

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

用来比喻知音难得。

又被用来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难于为人接受。

妙笔生花:

才思日进,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阳春白雪: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

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笔走龙蛇:

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

形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不同凡响:

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别具一格:

别:

另外。

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字词语

德高望重波光明灭津津乐道别有深意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熙熙攘攘大街小巷全神贯注形色匆匆奇妙无比不拘一格拔地而起望而生畏千峰万仞随心所欲婷婷玉立窈窕淑女返璞归真年过花甲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思潮起伏心潮腾涌可见一斑碧空如洗波涛起伏水落石出惹人喜爱安居乐业百折不回牙牙学语苍苍茫茫立地顶天蹒跚学步长风破浪比翼联翩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汹涌澎湃忐忑不安缝缝补补大吃一惊流连忘返身无分文溜之大吉十指连心刻骨铭心泪流不止怒目圆睁兴高采烈不由分说一如既往蹑手蹑脚尽心尽力成百上千无所不知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群星璀璨别无去处凶恶残忍一命呜呼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闪闪发光永流不息波光粼粼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一望无际无穷无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匆匆忙忙饱经风霜难以忍受三更半夜牛毛细雨大病新愈精神抖擞结结巴巴北风怒号姗姗来迟潮起潮落偷偷摸摸

断断续续逸闻趣事起起落落有声有色抑扬顿挫驻足观看翻飞盘旋肃立不动白翼天使威风凛凛排山倒海势不可当优哉游哉焦躁不安漫不经心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男女老少泣不成声日落西山天色苍茫清波荡漾震耳欲聋炯炯有神

大摇大摆哆哆嗦嗦无影无踪相依相随横遭不幸浴血搏杀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长途跋涉微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