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68787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docx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

【篇一: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上午好!

我叫杜艳芬,来自大赵家高中。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这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12课。

对于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考,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展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鉴赏外国古今的雕塑作品,它紧密联系着第11课的中国古代雕塑,是对雕塑艺术的更深层次的鉴赏,对学生了解世界著名的雕塑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课中,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续,主要由古埃及雕塑、两河流域和印度雕塑、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雕塑以及17---19世纪的欧洲雕塑这五个部分组成。

通过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外国雕塑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雕塑的主要特点有所了解;领会不同地域的雕塑在表现形式以及审美观念上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内容丰富的美术知识十分感兴趣。

但是由于他们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能力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采用观赏观察,实践法来引导学生欣赏外国雕塑作品,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其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和欧洲雕塑以及其它各个时期雕塑的艺术风格,能够分析、比较,进而识别外国重要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不同国家的雕塑形态各异、自成一体,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宗教,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因而使学生学会寻找我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外国雕塑作品的欣赏和拓展,感受人类在创造艺术雕像时所传达的美学理念,体验艺术家在创作时所倾注的激情及艺术品丰富的感染力。

【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加深对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的雕塑与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教学法分析

【教法】

①引导分析法---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具,引导学生欣赏雕塑作品。

②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于特定的时代和地域,向他们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

【学法】

①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创作背景鉴赏它的艺术价值,完善知识结构。

②小组讨论实践法---引导学生利用橡皮、泥巴或者木头创作一幅自己的雕塑作品,提高合作意识和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片断,介绍视频的内容,讲述希腊人为什么选取这些题材作为表演的重要元素?

由此导入对雕塑创作背景的探究。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气氛,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

结合多媒体让学生看世界各地的雕塑代表作品,例如埃及的陵墓雕塑《狮身人面像》、《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像》,印度的佛教雕塑,希腊的人体雕塑《维纳斯》、《胜利女神》以及欧洲的著名雕塑《大卫》、《摩西》等。

在这一环节我会提出两个问题:

①你认为什么是雕塑?

②通过刚刚欣赏的这些雕塑作品,你认为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这两个问题,然后抒发自己的见解,通过刚刚的图片欣赏和相互讨论,大家会初步得出结论: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从古代开始就形成了各自的雕塑表现形式和不同的审美观念。

从而认识到各个国家的雕塑都有自己的艺术特点。

然后我来补充,具体的介绍不同国家的雕塑特点。

古埃及的雕塑取决于埃及人对永恒世界的信仰和神圣的王权观念,而印度的雕塑往往和宗教紧密相连。

主要介绍埃及和印度雕塑。

第二环节:

继续向学生展示古希腊雕塑,然后回顾之前播放的希腊奥运会的视频,结合视频和图片,再次提出问题:

希腊人体雕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继续讨论同时又很好奇,对于存在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裸体艺术是不可想象的,在这里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节所学的内容,中国古代雕塑,切身实际的感受中国和希腊从古代开始在观念上形成的巨大差异和不同的审美观。

从而向学生介绍希腊人体雕塑产生的原因和古希腊的战争以及战争促使的运动会是分不开的。

对进一步鉴赏《维纳斯》、《雅典娜》、《胜利女神》等希腊雕塑作了铺垫。

这里重点欣赏《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和《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第三环节:

带领学生走进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了解文艺复兴的时间和主要思想。

我来简单介绍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代表人物米开朗基罗的生平以及他的代表作品,重点欣赏《大卫》和《摩西》,感受并总结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艺术特色。

第四环节:

最后是17---19世纪的欧洲雕塑,学生讨论这个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进一步培养想象力和审美情趣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欣赏完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的重要雕塑作品之后,继续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欣赏其他的雕塑作品。

(在欣赏的同时进行演练和实践)

演练和实践

让学生用木头、橡皮或者普通的泥巴、胡萝卜等可塑性的材料去雕刻或者捏造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小花朵,小动物等,使学生切身的去感受雕塑的魅力,因此开拓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这个过程是15分钟左右)

教学反思

学生对外国雕塑有了大致的了解,本课选择的外国雕塑作品涉及欧洲、亚洲、非洲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但由于篇幅所限,不能面面俱到的逐一介绍,同时本课涉及的历史知识较多,如希腊神话,印度佛教等,有些作品还需详细的介绍历史背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有所收获,会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

谢谢!

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

红安县大赵家高中杜艳芬

一: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和欧洲雕塑以及其它各个时期雕塑的艺术风格,能够分析、比较,进而识别外国重要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不同国家的雕塑形态各异、自成一体,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宗教,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因而使学生学会寻找我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并且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雕塑的主要特点有所了解,最终达到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和欧洲雕塑以及其它各个时期雕塑的艺术风格,能够分析、比较,进而识别外国重要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不同国家的雕塑形态各异、自成一体,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宗教,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因而使学生学会寻找我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讲述、提问、讨论、探究)和形式(互动式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积极性。

以开放性、多元化的角度,探索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遵循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雕塑形态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宗教、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具体反映,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通过欣赏不同地域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尊重多元文化。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与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三:

教材分析

内容结构

本课由以下五节组成:

第一节,简要介绍了古埃及雕塑的重要特征,指出它与宗教的密切联系,具体分析了《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概述了古代两河流域、古印度雕塑的主要成就及特点。

以浮雕《受伤的狮子》为例说明亚述王朝在动物雕刻方面的出色表现。

古代印度雕刻列举了佛教造像的成功范例犍陀罗佛像,具体分析了《哈达佛陀头像》和《王子菩萨像》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以古希腊雕刻名作《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和《拉奥孔》为例,阐明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特征。

选入的其他作品目的在于体现古希腊雕塑形式的多样与内涵的丰富。

第四节,围绕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雕刻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摩西》、《哀悼基督》,论述文艺复兴雕刻的时代特征,使学生领会米开朗基罗艺术的巨大魅力。

第五节,首先概述了文艺复兴之后西方雕塑的发展状况,然后具体分析了意大利雕刻家贝尼尼的名作《阿波罗与达芙妮》,指出雕塑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使学生通过比较,领会贝尼尼与米开朗基罗雕塑艺术的不同风格、特点。

四:

教学过程

(一)本课选择的外国雕塑作品涉及到欧洲、亚洲、非洲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但由于篇幅所限,对有些重要雕塑作品仍未能选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补充一些本课未选入的重要雕塑作品,并加以讲解,如美洲、黑非洲古代雕塑作品。

对于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等时期欧洲著名雕塑家的作品,也可以作适当补充,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欣赏古埃及的陵墓雕塑《狮身人面像》、《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等,了解古埃及雕塑的特点。

《萨夫拉狮身人面像》(石灰石,公元前2860—前2565)埃及

在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金字塔建筑艺术达到了顶峰,不仅建筑规模雄伟,而且在金字塔周围出现了以整块巨石雕成的狮身人面像。

守护在胡夫之子萨夫拉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高达20米,长57米,仅头部就有6米高。

这尊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现存最大、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已成为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

埃及狮身人面像的面部,是按照法老的真实形象雕刻的,而它的身体则被塑造成一只伏地而卧的狮子。

古埃及人将狮子作为神祗供奉,它与法老形象结合而形成的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法老在人世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

在造型上,它一方面表现出人面部形象的真实,另一方面又突出其崇高与威严。

这尊狮身人面像庞大的形体,更增强了雕像的视觉冲击力。

它原本有作为法老身份、地位标志的巨大的胡须,却被入侵埃及的法国拿破仑军队用炮轰下后掠走,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石灰岩,高122厘米,公元前2650年,埃及博物馆藏)埃及

这是古埃及王国第四王朝拉霍特普王子及其妻诺夫勒特的雕像。

其为石灰岩质,外表涂色,王子着红棕色,王妃着淡黄色。

两者皆正面端坐,王子上身赤裸,十分健壮,右手握拳置于胸前,左手握拳放于左膝上外侧,两腿并拢自然垂下,结实的脸庞上两只眼睛炯炯有神。

王妃右手自然置于前胸,薄薄的衣裙显露出丰满的体态,两腿并拢自然垂下,紧身的裙摆也随之自然下垂。

古埃及雕塑家对人物面部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王妃端庄、安详,王子刚毅、智慧,反映了二者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

提问:

通过刚刚欣赏的这些雕塑作品,你认为他们有什么特点?

其次简要介绍两河流域和古印度雕塑,了解这2个地区雕塑的艺术特点。

重点介绍古希腊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雕塑,最后简单介绍17到19世纪的欧洲雕塑。

作品欣赏

《受伤的狮子》(公元前669—前626年间,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藏)亚述

在古代两河地区,亚述王朝雕刻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建筑装饰雕刻十分发达,建筑墙面上饰以表现战争、狩猎题材的系列浮雕,其中对动物形象的塑造最为精彩。

亚述雕刻家不仅准确地刻画动物的自然形态,而且生动地表现出其强悍的生命张力,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反映出勇猛、善战的亚述人的精神气质。

这件浮雕对受伤的狮子形象的艺术处理,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它已成为人类雕刻艺术史上表现动物形象最杰出的范例。

《王子菩萨像》(砂岩,2世纪中叶,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藏)印度

这尊菩萨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出家前身为太子时的形象。

菩萨面部带有印度与欧洲混血儿的特征,容貌俊秀,英姿勃发,与希腊阿波罗神像有几分相像,表明其与希腊雕刻艺术的密切联系;其服饰华贵,尤其是头部和胸前的饰物十分奢华,雕刻细致,显示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增强了雕像的装饰效果,体现了古印度本土艺术特征。

这尊雕像可以看作是印度贵霜王朝风度翩翩的王子形象的真实写照,只不过为他加上了头光,表示出他非同凡俗的佛教身份。

它也是犍陀罗雕刻家将希腊与印度艺术相融合结出的硕果。

《拉奥孔》

这组雕像1506年出土于意大利罗马城。

据记载,它是由罗得岛的三位雕刻家哈桑德罗斯、波利多鲁斯和阿典诺多鲁斯创作的,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的悲剧人物拉奥孔及其儿子被两条巨蟒缠绕咬噬的悲壮情景。

群雕突出中心人物拉奥孔,他在群雕中所占比例最大,他的两个儿子分置左右,形成近似金字塔形的稳定结构。

作者巧妙地通过人物的不同动作、表情表现这个悲剧发生过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拉奥孔左侧的儿子刚刚被咬欲挣脱时的惊恐,已被重创仍在极力挣扎的拉奥孔的痛苦,以及其右侧被咬噬得奄奄一息的儿子的无奈,均得到了生动的刻画,给人精神的震撼。

作者在创造悲剧气氛的同时,还着力表现男性人体的力与美,躯体的强健、肌肉的发达及紧张感均被准确地传达出来。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摩西》

《阿波罗与达芙妮》(大理石,高243厘米,1622—1625年,意大利罗马波尔盖寒美术馆藏)贝尼尼(意大利)

这是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建筑师、戏剧家、画家贝尼尼(1598—1680)在雕塑创作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贝尼尼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雕刻作品,在思想的深度和气魄的宏伟方面,虽不如他的前辈米开朗基罗,但他以无与伦比的精湛技巧,创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而又充满想像力的作品。

根据希腊神话题材创作的石雕《阿波罗与达芙妮》就突出地反映了贝尼尼在雕刻艺术方面的造诣。

《马赛曲》(大理石,1833—1836年,高1270厘米,宽600厘米,装饰于法国巴黎大凯旋门)吕德(法国)

吕德(1784—1855)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雕刻家。

这组高浮雕是他的代表作,原名《1792年义勇军出征》,表现1792年在法国反抗普鲁士、奥地利等国的战争中,马赛的一支义勇军高唱军歌开赴巴黎参加战斗的情景。

巴黎市民称马赛义勇军所唱的军歌为马赛曲,1795年这首军歌被定为法国国歌。

吕德的这件作品也被简称为《马赛曲》。

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历史事件,将象征自由与正义的女神与现实中的马赛义勇军战士处理在一组雕像中,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一画的表现手法相同。

女神雄踞浮雕上部,张开双翅,右手执剑,振臂高呼,引导着下方前进的队伍。

整组雕像群情激昂,上下呼应,动感强烈,极具艺术感染力。

作者在雕像细部处理上十分严谨周密,人物面貌、动态不一,错落有致,产生鲜明的节奏与韵律感,与前进的主题相吻合;浮雕中心高举帽子的中年战士的手臂,既与女神的动作相呼应,又使浮雕上下两层贯通,结构更加紧密,整体感增强。

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的代表雕塑作品介绍完了以后让学生讨论不同雕塑的特点和艺术风格,从而学会分析和判断雕塑作品的时代和地域。

(二)本课选入的外国雕塑作品,注意到了雕塑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及文化内涵的不同。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而领会到各民族艺术的特色与特定的文化、宗教之间的联系。

(三)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历史知识较为广博,教师应为学生补充这部分内容,如希腊神话、印度佛教、基督教圣经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知识量;也可以与外国历史、地理、外语等课程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讲解,使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还可引导学生阅读如米开朗基罗、罗丹一类艺术大师的传记、论著,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创作。

(四)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以口头或文字的形式分析作品、各抒己见外,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动手用木头、橡皮或者普通的泥巴、胡萝卜等可塑性的材料去雕刻或者捏造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小花朵,小动物等,使学生切身的去感受雕塑的魅力,因此开拓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五:

思考与讨论

古埃及人物雕像十分的发达,它与宗教有什么联系?

六:

教学反思

学生对外国雕塑有了大致的了解,本课选择的外国雕塑作品涉及欧洲、亚洲、非洲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但由于篇幅所限,不能面面俱到的逐一介绍,同时本课涉及的历史知识较多,如希腊神话,印度佛教等,有些作品还需详细的介绍历史背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有所收获,会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

【篇二: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

《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试讲人:

薛颗型:

欣赏课(新课)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第一册第12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这一主题属于高一鉴赏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更多的涉及到欣赏素养的提升。

外国古代雕塑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是世界雕塑史上的源头,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拉近学生与雕塑艺术的距离,让他们走进自己的情感深处,用心去感受美,表达美。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主要成就及其著名代表作,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了解。

能力问题提高学生在艺术欣赏中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情感态度使学生开拓眼界、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知识难点1.涵盖面比较广,外国雕塑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而课文由于篇幅上课时间所限制,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2,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知识文化底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3,使学生要领会不同民族雕塑和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学生易于接受的各类图片、幻灯片或音像资料。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

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外国雕塑是现实与理想的凝结,轻松的融入到本课的学习氛围中来。

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学习,本课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及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宽松的教学情景中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到达的区域内学习。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引入新课分钟)教师简单阐述上节课我们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进行了学习。

我们知道了雕塑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印证。

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外国的雕塑。

(板书:

第12外国雕塑撷英)强调撷(xi)读音学生倾听。

请学生欣赏几件雕塑作品:

《受伤的狮子》、《狮身人面像》、《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伊费王》、《摩西》、《阿波罗与达芙妮》教师提问:

请尝试说一说上诉作品是哪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雕塑作品?

学生回答:

(互相补充或更正)《受伤的狮子》(古代两河流域)《狮身人面像》(古代埃及)《伊费王》(古代非洲)《摩西》(文艺复兴)《阿波罗与达芙妮》(17-19世纪欧洲雕塑)教师总结: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对雕塑中的某一件作品或某一个国家比较了解,但人类文明是由众多优秀民族的文化汇聚形成的,以雕塑来看,古代两河流域的力度美,古代希腊神圣与崇高的美,古代埃及神秘庄严的美,古代非洲、美洲粗犷原始的美,以及欧洲文艺复兴弘扬人文主义的精神,17-19世纪技艺精湛的雕塑,都具有重要价值。

所以我们理解雕塑应有一个目标。

(板字:

感受作品本身的美;透过作品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时期文化的美。

)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关雕塑的美感主要体现于风格的多元化和手法的多样化。

用设问探察学生对此的感知力和知识积累程度,以便控制授课的深度与广度。

指出不足,同时说明雕塑欣赏应包括的几个重要部分。

明确提出努力方向。

将学生的欣赏引向更深的人文内涵。

讲授新课(30分钟)(请同学们浏览课文69-73页,先自我学习)要求对古埃及、两河、古印度、古希腊、文艺复兴、17-19世纪欧洲雕塑做基本了解。

学生浏览课文,划出重点。

因时间有限,我们只能选择几个各时期最有特色的雕塑作品进行赏析。

(同时提出希望)请学生对所介绍的作品大胆描述、材,对重点内容作粗浅把生发言,主动分析,锻炼感受能力。

(一)雕塑体现了古埃及人对来世的企盼出示:

《狮身人面像》为代表讲解古代埃及的雕塑作品。

提问

(1):

《狮身人面像》中法老的头颅,狮子的身体各自象征什么?

学生回答:

智慧、权利、王者和勇敢、威力、力量等。

提问

(2):

因哪些共同之处,使人首与狮身相结合?

学生回答:

同为王者,是最优秀、最理想的结合。

提问(3):

看到高20余米,长50余米,以一座山雕凿而成的《狮身人面像》会给你何种感受?

学生回答:

高大、雄伟、壮观、压抑、神秘、美丽、沧综合答案并概括埃及雕塑特征——神秘、庄严、气势宏大,有明确的象征性含义。

萨夫拉狮身人面像(石灰石,公元前2860—前2565)及在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金字塔建筑艺术达到了顶峰,不仅建筑规模雄伟,而且在金字塔周围出现了以整块巨石雕成的狮身人面像。

守护在胡夫之子萨夫拉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高达20米,长57米,仅头部就有6面像是埃及现存最大、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已成为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

埃及狮身人面像的面部,是按照法老的真实形象雕刻的,而它的身体则被塑造成一只伏地而卧的狮子。

古埃及人将狮子作为神祗供奉,它与法老形象结合而形成的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法老在人世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

在造型上,它一方面表现出人面部形象的真实,另一方面又突出其崇高与威严。

这尊狮身人面像庞大的形体,更增强了雕像的视觉冲击力。

它原本有作为法老身份、地位标志的巨大的胡须,却被入侵埃及的法国拿破仑军队用炮轰下后掠走,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提问(4):

木乃伊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为使灵魂在“来世”永生,用木乃伊保护好遗体。

教师补充:

除此之外,还必须塑造与真人相像的雕像作为替代品,因此埃及的雕刻艺术既具有现实主义特征,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表达了埃及人对永恒的追求。

(二)两河流域和古印度雕塑出示:

《受伤的狮子》为代表介绍两河流域的雕塑作品。

提问

(1):

仔细观察作品,描述一下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

狮子、箭、怒吼、痛苦、鲜血等。

提问

(2):

什么样的民族会刻画出这样的作品?

学生回答:

血腥、恐怖、残忍、好战、征服等。

提问(3):

作品赞美了什么?

你刚刚看到作品时有什么参与研究。

拓展学生思维。

通过画作的历史背景介绍,便于学生深理解作品,引导学生总结意向艺术的特征。

生思考、议论、探究,水步掌握初步的欣赏方法。

尝试让学生发现问题,锻炼这种能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调动学生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感受上升为心理感受?

学生回答:

刚强、顽强、威武、强悍等;震撼、恐惧、敬畏等。

用一句话概括两河流域的雕塑——充满刚强的力度之受伤的狮子(公元前669—前626年间,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藏)在古代两河地区,亚述王朝雕刻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建筑装饰雕刻十分发达,建筑墙面上饰以表现战争、狩猎题材的系列浮雕,其中对动物形象的塑造最为精彩。

亚述雕刻家不仅准确地刻画动物的自然形态,而且生动地表现出其强悍的生命张力,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反映出勇猛、善战的亚述人的精神气质。

这件浮雕对受伤的狮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