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专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71307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学专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儿童心理学专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儿童心理学专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儿童心理学专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儿童心理学专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儿童心理学专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儿童心理学专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儿童心理学专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儿童心理学专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儿童心理学专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学专家.docx

《儿童心理学专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学专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心理学专家.docx

儿童心理学专家

儿童心理学专家

习惯的养成

为人父母有谁不喜欢,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但过于偏爱就变成了害,那将会害他们一生。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小开始,家庭教育就尤其重要。

孩子就像一棵幼苗,从小就要培养好。

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近,我在同事家玩,她的孩子要吃水果,向妈妈叫道:

妈妈,我要吃苹果

她妈妈赶紧拿来递给了她,其实那水果就在她身边。

看到这一切,我有太多的感触,现在像他们这样的孩子太多太多了。

因为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身子女,他们可谓是每一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小皇帝,他们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相应地生活习惯就比较差:

依赖性强,脾气暴躁,心理承受力差,而且特别自私,缺乏自信心,挫败感较强。

鉴于此,我们家长首先要重视教育子女学会劳动,

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例如:

让他们擦擦桌子,扫扫地。

并且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

另外,有些不热爱学习,缺少求知欲,甚至有逃学、厌学的现象,这些跟家长有很大关系,家长从小就应注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

对待孩子提出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家长要耐心细致地回答,回答不了的可以带她们去查阅有关资料,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让她们懂得知识是无穷的。

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充实。

因此,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就要培养。

父母要以身作则来教育和引导孩子。

激励她们热爱学习。

我们在注重孩子学习的结果的同时,还应注重孩子的学习过程,每天都应不少于两个小时的时间来陪孩子一起学习和玩耍,不能忽略孩子的智力发展。

以我们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求知欲。

第三、树立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模仿能力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作为父母,所以我们要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树立榜样,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要做好每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让孩子做到的,我们却做不到。

例如:

要求孩子把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我们就要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要求孩子衣着整洁,我们就要穿着得体大方;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我们就要谈吐文雅、举止大方;要求孩子诚实守信,我们就要信守诺言;要求孩子读书学习,我们就要看书读报等等。

试问,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能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吗?

所以我们家长必须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只要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才能更好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忍痛割爱,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发现有些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不管了;有的对舞蹈感兴趣,但是觉得太苦,就中途退学了等等,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孩子怕吃苦,缺少恒心,缺少坚强的意志力。

《彦氏家训》中教子三岁读书,岳飞的严厉教子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培养他们敢于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

第五、严格要求,与教师密切配合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依靠孩子多次反复的实践,所以家长对他们要严格要求。

家长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但不要只讲要求,忽视做法。

不防在家里给孩子指定一下计划,应结合孩子身边的真人真事进行教育,让孩子敢于表达对事情的不同看法,要求孩子对每个真实事件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孩子通过事件检讨自己哪些行为习惯做得好,哪些行为习惯有待改进。

通过这些谈话,家长既可以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想些什么,也可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不良表现时,要循序善诱,鼓励引导,切忌简单粗暴,放任自流或暴风雨骤下,双人混合而打,还可以与教师及时沟通,共同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教育效果,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总之需要我们家长时时处处做教育的有心人。

从小家长就应该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好习惯对宝宝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实,规矩必须从出生就开始立,越晚代价越大。

这是家长应该重视的事。

  “孩子不好好吃饭、睡觉该怎么办?

”“孩子太黏人怎么办?

”“孩子的好习惯到底该怎么培养?

”“多大开始练他立规矩?

不听话可不可以打?

”……孩子出生后,各种养育问题都会接踵而至。

1.孩子一出生就要立规矩

  “爱孩子难,还是给孩子立规矩更难?

”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会说“立规矩更难!

”为什么立规矩更难?

因为父母首先要给自己立规矩。

  爱和规矩应该是在一起的,不是分离的,很多父母往往是在爱的时候没了规矩,立规矩时没了爱。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等他大了就会慢慢懂事了,其实,规矩必须从出生就开始立,越晚代价越大。

真正的爱应该是体现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应该是带有爱的规矩。

真正的爱和规矩需要有正确的父母观。

  每一个规矩,第一次立时对父母都是一个重大考验

  1岁多的约翰与爸爸妈妈分床睡的第一天晚上,超级保姆(在国外,超级保姆受到过许多育儿方面的专业培训)指导妈妈:

把约翰放到他的小卧室的小床上,然后侧过身坐在床边低头给约翰念故事书,只让约翰看到妈妈的半边脸,不让妈妈与其有目光交流。

读完故事,妈妈再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挪到房间门口,最后出来关上门。

可当妈妈读完故事还未挪动脚步时,小约翰就意识到不对劲儿了,开始大哭,并从小床的围栏上翻越出来,跳在地上。

妈妈在超级保姆的指导下,不动声色地又把小

  约翰放进小床里,重新坐在床边读故事,可小约翰又大哭,再次翻越出来,这样反复三次。

小约翰声嘶力竭地大哭大闹,约翰的妈妈这时坚持不住了,低着头开始抹眼泪。

超级保姆不得不出动,进屋与妈妈并排坐在床边,闭着眼静静地就这样坐着,小约翰又哭了一会儿倒头就睡了……

  有了第一次的规矩,接下来就好办了。

许多家长在第一次立规矩时因为坚持不了而放弃,或者因为孩子做不到而大声呵斥孩子,这都不足取。

对待无理取闹的孩子,语气要温和,态度要坚定。

  孩子长大后可不可以打?

当然可以。

王涛认为,这是有效的惩罚手段,也是让孩子承担做错事后果的一种方式。

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做错事后认个错往往下次照犯,就是因为没有让他及时承担后果所致。

当然,打孩子要等孩子具备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至少应在2岁半)之后。

2.  孩子可以打,但不能瞎打、乱打,打孩子是要讲艺术的

  打孩子的前提是不能带有愤怒。

否则孩子被打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你的愤怒,他这时要么是愤怒,要么是恐惧,而孩子在极度的情绪中是没有任何学习能力的。

父母要学会“轻声轻气说重话”。

  打孩子不能直接用手,需要用杖(古时候所说的家法)。

这样做有三点好处,第一,是给自己时间冷静;第二,说明规矩在施打者之上,意即“不是我要打你,而是规矩要惩罚你”;第三,产生震慑力。

打孩子前需要语言的交流。

交流是爱的通道,是立规矩的手段,要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

3.  打孩子需要爱,父母要先学会爱孩子

  曾有一个家长听了王博士的方法后,回家就做了一个“家法”挂在门上,并指着“家法”一板一眼地说:

“以后如果你不守规矩,就要用这个‘家法’惩罚你,不是我要惩罚你,是规矩要惩罚你。

”可谁知第二天,“家法”就不见影了,王博士告诉这位家长,给孩子立“家法”是要讲究氛围的,不能随便说说了事,应让孩子意识到“家法”的威严。

  刘先生9岁的儿子经常惹是生非,一次儿子又犯错,他便质问儿子怎么办,谁知儿子嘟囔了一句:

“打呗!

”听了这话,刘先生吃了一惊,他进屋思索良久,然后叫来儿子,说:

“爸爸爱你,但是爸爸爱你也不能把规矩拿掉,你做错事你有责任,爸爸也有责任,以前你做错事,都是爸爸打你,今天你又做错了事,我也有责任,因为我是教育的执行者,今天我受罚!

”于是这位父亲平时打孩子多重,这次就打自己多重。

儿子见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说:

“爸爸,是我错了,请你打我,不要打自己。

”事后,儿子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后来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王博士提醒说,对孩子要用情千万不要用计,要不然孩子会把你看得透透的,以后他也会对你用计。

4.  心被驯服自然会做出正确选择

  美国一个叫Monty的西部牛仔,从小看他的父亲驯马。

一匹野马刚开始是不让人们给它套上马鞍的,如果想要驯服它,需要21天的时间,而且每天都要被吊起来驯,Monty不忍看到这种残酷的驯马方式,就想尝试一种比较温和的办法把野马驯服。

  野马是喜欢群居生活的,Monty与几个牛仔骑着马,尝试着在一群野马奔腾的时候慢慢把一匹野马引开,离开大部队,这匹野马与大部队走失后不停地向前跑,而Monty就一直跟随它的左右,就这样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跑了一天一夜,野马的速度渐渐降了下来,Monty试着慢慢接近它,每当这匹马对Monty的接近有积极的表现时,Monty就会给它食物作为奖励,并不时拍拍它的头,抚摸一下它的身子,慢慢地,Monty和他的伙伴尝试给它戴马鞍,一点一点,轻轻地,马鞍戴上了,笼头套上了,但这匹马还是拒绝别人骑上它,几次尝试,几次安抚后,牛仔终于骑上马背,Monty成功了。

  Monty说,按照马的意愿,以它能接受的方式与它交流,及时对它的进步给予奖励,它的心被驯服了,它会依照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迫于外界的威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后来,Monty把这种方法用于教育孩子身上,也屡获奇效。

  王涛认为,理念是第一位的。

有了正确的理念,就会有正确的方法。

作为家长,先要理解、明白孩子的需要,然后用恰当的奖励和惩罚的方法慢慢培养孩子好的习惯。

  提示:

家长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习惯,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对孩子非常有利,家长不要忽视培养孩子的习惯。

致家长:

7个影响人生的好习惯

致家习惯不仅指学习习惯,还包括道德习惯、卫生习惯、认知习惯等等,这些串在一块儿最终形成一个人的性格。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最终收获成功。

倾听的习惯

再聪明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行。

父母在家就可以培养孩子这个习惯,跟孩子强调:

“妈妈爸爸和你说话,你眼睛要看着我们。

”家长和孩子说话时,也要看着他。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倾听的习惯。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往往上课时眼睛不看老师,而是东张西望。

要求孩子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对于他注意力的培养是相当有好处的。

从电视、书本等二级介质中得来的经验给大脑皮层留下的烙印较浅,不如亲身体验。

一个人的大脑表层褶皱越多,智商越高。

而亲身体验能够有效刺激大脑,留下更深的记忆。

观察的习惯

十多年前,教育部曾经派出了由北京师大、华东师大等高校心理学、教育学的博导组成的调研组到中科大蹲点了整整八个月,和少年班的大学生同吃同住,研究他们如何在十四五岁的年纪就成为大学生。

结果发现,虽然这些孩子的聪明之处各不相同,但他们通常生活在城乡结合部。

在这里,既能享受大城市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每天接收巨大的信息量,同时又能接收大自然灵气的滋养。

两者对于孩子智力的发展缺一不可。

正如古语所言,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很多家长在督促孩子读书方面特别上心,但少有人让孩子到一个新的地方,接触新鲜事物。

因为成人对于身边的刺激已经麻木了,而对于孩子来说,一点点不一样都足以刺激他的大脑,丰富他对世界的认识,增加他对世界的了解。

心理学上有个生动的比喻:

一个人只要拂去心灵的灰尘,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他的潜能就无限大。

自信的习惯

孩子上小学前,很多家长会说,现在该收收你的心了,以后再也不能调皮捣蛋了,这种说法会打击孩子的自信。

家长应该说:

“恭喜你进小学,长大了,真了不起,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在学校,你可以学到各种本领,以后不用妈妈给你讲故事了,你以后能教爸爸妈妈了。

”让孩子有一种自豪感和骄傲感。

培养自信的关键在于家长首先应该认同孩子的情绪,积极看待孩子的每一个行为和变化。

只有家长怀着包容而接纳的心态,孩子才更容易接受自己,从而建立起充足的自信。

比如,一个一年级孩子忘了让家长在考卷上签名,于是他冒签了。

老师发现后,严厉地批评了他。

回到家,孩子对妈妈痛哭流涕。

此时,妈妈应该如何做呢?

我认为,首先应该抱抱他,拍拍他的背。

然后告诉孩子,他今天的行为蛮“聪明”的,但是不正确。

先无条件接纳他的情绪,然后用“但是”做转折。

最后告诉他,下次再碰到同类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后只知打骂,却从不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家长代替孩子做很多事,实际上满足的是自己的心理需求,对孩子并没有好处。

家长应该反思,这样做到底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自主动手的习惯

很多在家长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对于初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可能很难。

因此养成一定的习惯至关重要。

如果家长仍像孩子上幼儿园时那样事事包办,结果很可能害了孩子。

比如,家长每天代替孩子整理书包,那么孩子就不知道东西放在哪里。

后果是什么?

上课时老师让学生抄写黑板上的题目,自己整理书包的小朋友马上就能找到文具和书本,而家长代劳的孩子找起来就要多花点时间。

除了理书包,别的事情家长也习惯性地帮孩子代劳。

很多一年级的孩子动作慢,是因为他的事总有人替他做,不知不觉间被剥夺了自主学习和动手的权利。

可能很多家长觉得一年级孩子怎么要花这么多时间陪伴。

要知道,小学前两年不培养好学习习惯,以后一辈子都要花时间、花精力。

如果家长不在旁边“培读”,永远不知道孩子学习上到底哪里卡壳了。

独立思考的习惯

我一直提倡,一年级家长不应“陪读”,而应“培读”。

“陪读”是指,孩子碰到问题,家长直接给答案。

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可能到了三五年级,仍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读”则是指,孩子碰到问题,家长和孩子一起查字典。

一旦他在字典上查到了,会觉得这本书真好,有那么多他需要的东西。

这种喜悦和满足是直接知道答案无法比拟的,是属于他自己的。

这样一来,独立学习和思考的雏形就建立了。

其实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家长直接告诉他问题的答案,而是获取知识的途径。

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需要的知识,即获得了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后天培养。

我们应该当智慧型的家长。

很多“问题儿童”的家长带着孩子到处找心理咨询师,到最后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其实,没有人比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哪怕学一点心理学的皮毛知识,懂得在尊重、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对其因材施教,教育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快乐订正的习惯

当我问家长,“孩子的练字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可是基本写得一塌糊涂时,你怎么办?

”不少家长选择直接擦掉、撕掉,甚至把孩子打一顿。

也许这一次孩子会改正,但是这个举动对他幼小心灵留下的伤害也许一辈子也无法弥补。

在小学阶段,家长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开开心心擦掉难看的字。

其实,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有很多不同的路可以走。

我的经验是用表扬的方式。

表扬并不是说全盘接受,而是在众多难看的字当中找到一个不是最难看的字,对孩子说:

“这个字写得真好,和书本上印的一样好。

”然后可以指着难看的字说:

“如果这个字也这么好,就有两个字和书上的字一样了。

”孩子也许心领神会,把难看字擦掉重写。

写作文也如此。

抓住一个地方重点表扬,比如说:

“妈妈觉得这篇作文开头开得很好,很吸引人看下去。

”然后加上“但是”道:

“如果第二段能稍微修改一下,这篇文章就更通顺了。

说不定明天老师会把它范读出来。

”孩子受到表扬之后,感觉自己被无条件接纳,觉得妈妈非常理解自己。

这样一来,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学习变成一件开心的事情。

一年级孩子习惯的差异通常体现了家长教育方法的差异。

一旦在孩子小学期间把学习道路上的常规困难清除干净,好习惯培养起来了,家长会发现日后的教育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复习的习惯

陪孩子做完作业,家长应该继续陪她“玩”,引导孩子把当天老师教的本领再“教”给家长。

要复述,必然自己要先理解。

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他无意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复述表达能力。

孩子在家里做“小老师”,使他自信满满,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等于复习了一遍。

复习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复习完了,家长可以更进一步,让孩子猜猜明天老师会教什么内容?

这又是在帮他预习。

家长不能只知道督促孩子做练习,而要全面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儿童心理学专家王文娟博士认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要注意三点:

家长要约束自身行为;对孩子的要求要切实可行;科学地奖励和惩罚孩子,不要羞辱和责骂。

  培养好习惯的实操方法

  第一,要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开始。

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穿衣服,学会生活自理。

另外,还应让孩子从小承担一部分家务,比如倒垃圾、扫地等。

孩子对生活有了责任心后自然就会对学习有责任感,并且懂得照顾人,会受到同学的欢迎,孩子的领导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出来了。

  第二,上课要专心听讲,提高课堂效率。

鼓励孩子在学校解决问题,尽量不回家复习。

同时,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比,孩子年龄越小,发展的差异越大。

  第三,让孩子养成专心做作业的习惯。

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安静的环境,避免孩子分心。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精力不容易集中,家长可以准备一个闹钟,规定孩子学习10分钟之后玩20分钟,不搞疲劳战术。

  第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多和孩子讨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让孩子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现象。

  第五,坚持和孩子一起运动。

运动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第六,少让孩子参与成人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

同龄人之间的交往是平等、互换、互惠的。

与同龄人交往能够学会妥协、付出、协商,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过程。

过多参与成人活动,会导致孩子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第七,不要让孩子养成乱花钱的毛病。

经常给孩子花钱会让孩子产生错觉,认为钱来得太容易,这样孩子干什么事情就不肯努力了。

  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从小就要给孩子立下规矩,否则长大后会处处碰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