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7294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认识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

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一直往北走最终分别会到达什么地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1、读“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图”,分析其特点。

(1)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推测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

(2)观察北极地区的植物、动物照片,探究那里的动植物和人类活动是怎样适应寒冷的自然环境的?

2、归纳获取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探究“金钥匙”。

3、读“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图,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引导学生分析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环境更恶劣的原因,归纳总结探究结论。

(二)学习任务二: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1、通过图示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南极地区—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2、探究:

你知道北极和南极那个地区更冷吗?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差异?

结论:

1、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为严寒。

2、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1)海陆热力差异。

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

南极地区大部分为陆地,而北极地区大部分为海洋。

南极地区热量散失快,所以气温更低。

(2)地形地势。

地势高,气温低。

南极地区的平均海拔比北极地区高得多,所以气温更低。

(3)冰雪的反射作用。

南极地区的冰川广布,对阳光的反射作用强,获得的热量少,气温低。

(三)学习任务三:

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1、极地科考的价值:

丰富的资源、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2、了解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三个科考站和在北极地区建立的黄河考察站。

3、了解两极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以及一系列的环保措施。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由学生谈收获,梳理全课的知识点、学习方法等。

五、探究作业

课下查找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写一封呼吁人们保护极地环境的倡议书。

 

学情分析

一学年以来,大部分学生已经入门,知道如何去学习地理学科,但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学生基础差,地图掌握较差,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课外知识积累较少。

由于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做阅读题很难理解文章内容,解答缺少条理。

目前教材与实际生活有些差距,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不够重视的现象。

针对以上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地理学习情况:

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就简单多了。

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二、学生情况:

该班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个别学生比较懒惰,不情愿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习缺少自觉性,只要没有老师的督促检查,他们就不会主动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存在严重的科别歧视,认为地理是副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这个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好多人还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另外一些人进步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很明显。

效果分析

本节内容与前面其他区域学习比较,这节内容是比较难的,一是地理位置的独特以致气候特别;二是地理位置独特引起方向识别难度加大;三是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相关信息的接受比较少,接受容纳有一定得阻碍。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学中,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实践证明一节好课要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各种手段,如信息技术,为学生而设计。

问题使情境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而且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也有效的拉近了师生距离,有利于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这种方法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总之这节课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突出了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讲解时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收效颇丰。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前面四个地区之后的最后一个地区,其自然环境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如:

合作、体验等组织学生讨论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及探究精神,并意识到极地地区对全人类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由“冰雪世界”、“独特的野生动物”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三部分组成,通过“寒冷”这条主线贯穿整体:

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决定其气候严寒,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均为冰雪覆盖的地区,因而形成冰川、极地动物等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同时两极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

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评测练习

随堂练习设计

1.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以陆地为主

B.都以海洋为主

C.北极地区的原住居民是因纽特人

D.南极地区常有定居人口

2.下列关于两极地区降水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赤道附近地区相比,两极地区降水稀少

B.南极地区有“白色沙漠”之称

C.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降水量稍高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降水量稍高

3.南极洲四周的大洋按顺时针排序正确的是()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由图中信息可知,该科考营地位于()

A.格陵兰岛B.青藏高原

C.南极大陆D.冰岛

5.在12月下旬,该地有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为()

A.狂风暴雨B.太阳终日不落

C.阴雨连绵D.泥石流时有发生

6.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建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份,其原因是()

A.风力较小B.是冬季,便于建站

C.降水较多D.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

7.世界上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南极洲D大洋洲

8.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强的地方是

A南极地区B北极地区C青藏高原D西伯利亚

9.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居民主要是()

A因纽特人B俄罗斯人C挪威人D瑞典人

10.中国在南极半岛上设立的科学考察站名称为()

A长城站B中山站C东方站D和平站

11.世界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

A两极地区B高山冰川C河流湖泊D地下水

12.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大陆是()

A非洲B大洋洲C亚洲D南极洲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图中填写南极洲所濒临的大洋。

(2)标注并填写南极半岛、长城站、中山站

(3)为两条900经线标注方向(东经或西经)

(4)请在该图上描绘出南极圈,并标注其纬度数。

(5)请在该图上标注地球的自转方向。

南极洲有煤炭资源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吗?

个性练习设计

1.当太阳直射点在什么位置时,南北极的太阳高度角是相等的()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北极圈附近

2.北极和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

A北极熊、企鹅B企鹅、北极熊C海豹、北极熊D北极熊、北极狐

3.到南极洲去科学考察,最好选择在()

A1月份B5月份C7月份D8月份

4.北冰洋沿岸最主要的国家是()

A俄罗斯、加拿大B英国、挪威C冰岛、阿根廷D美国、日本

5.南极洲出现极昼的时期是由_________日至_________日(春分、秋分、冬至、夏至)

A春分 秋分B秋分夏至C秋分春分D冬至夏至

6.南极洲是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一洲,原因是()

A、地形以山地为主B、地形以高原为主

C、大陆上覆盖着2000多米厚的冰层D、高山上覆盖着很厚的冰层

7.填空

(1)南极洲地处高纬,几乎全在_________以内。

南极大陆地跨东、西两半球,整个大洲几乎全被冰雪覆盖,是地球上纬度最_________、跨经度最_________的大陆。

(2)极地,多狂风,稀少,夏季出现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

很小。

(3)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藏的储量相当可观。

(4)北冰洋和太平洋之间重要的海峡是海峡,海峡两侧分别是国和。

8.读图题

读南极洲图,回答:

(1)南极洲是地球最__________部的陆地,四周被大洋环绕,A是__________洋,A的西边是__________洋,A的东边是__________洋。

(2)在图中标出东经和西经

(3)南极洲与其他大洲相距遥远,只与__________洲距离较近。

(4)B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一个考察站__________站,C是__________站,B在南极点的__________方向,C在南极点的__________方向。

课后反思

南北极地区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地区,神秘、遥远、危险,冰天雪地,学生已经通过许多课外的阅读有了很多的了解,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就可以讲出很多的内容。

同时,学生基本已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对于怎样分析地理位置、地形的方法较为熟悉。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练习读图能力,通过地图掌握所需的地理知识。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总体掌握情况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可以多加一些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图感悟获得地理知识。

课堂上还应该让学生多思、多讲、多练。

另外,通过播放视频和课堂提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师生交流,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充分,但师生互动时间略显仓促,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也较为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引起注意。

课标分析

一、课标解读

本章内容选自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本章教材主要落实以下两条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本条标准的第一个要求是“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以某一地区为案例学会分析描述地区的位置、范围。

完成的方法是“运用地图”,养学生利用地图提取信息的能力。

本条标准的第二个要求是“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是对第一个要求的总结和深化。

要在前一要求基础上,利用读图归纳综合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提取信息、归纳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本条标准是“两极地区”的专项内容。

标准的第一个要求是“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三方面,而这种特殊的自然特征又形成了冰天雪地的自然景观,探究原因则是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让学生认识两极地区这种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培养及能力要求的落实,也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本条标准的第二个要求是“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是对第一个要求的阐释。

因为两极地区特殊的位置形成了特殊环境,而特殊环境又造就富有特色的资源,加之人迹罕至,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而人类的考察活动又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这些问题互相联系成为一体。

利用相关的图文资料归纳分析这些问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利于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