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732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文学理论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考试.docx

《文学理论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考试.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理论考试.docx

文学理论考试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概念解释

1、现实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再现客观现实。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旨。

它强凋立足客观现实,正视现实,忠实现实,对现实作冷静的观察、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

二是写实的方式。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现实型文学具有写实的逼真性。

它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闩,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它以描写见长,描写不夸张,不变形。

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2、理想型文学

理想型文学是—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

—是表现主观理想。

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旨。

它突出主观因素,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

它艺术地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

是直接抒情的方式。

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它的情感态度主要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像现实型文学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情感隐藏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之中。

3、象征型文学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

—是寄寓审美意蕴。

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旨。

这种意蕴或是侧重客观现实,或是侧重主观感受,都往往有某种超出具体、个别现象的抽象、概括、朦胧的性质。

二是暗示的方

式。

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它侧重以间接的方法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

往往塑造变形、虚拟的假定性形象,启发读者去体味象外之意。

需要说明的是,象征型文学不是个别词句、形容、段落具有象征性,而是整个作品的形象体系具有寓意性的象征意义。

整体象征与个别的象征手法不同。

象征手法指作品中局部性的寓意描写,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暗示、喻指另一种事物或观念意绪。

这种局部象征,在现实型、理想型文学中也是存在的。

而象征型文学则在整个作品中塑造一个统—的象征体系。

它的暗示、象征.不

像个别词句、形象的象征那样有明确的(往往是单一的)寓意,而是具有多义的、朦胧的、深邃的含义。

4、诗

   诗是—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从三个方面理解:

(1)凝练性。

诗用词精粹,篇幅短小,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2)跳跃性。

其结构安排遵循情感、想象逻辑,超越时空限制,不注重情节、事件的连续性。

(3)节奏、韵律性。

诗有节奏——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节有规律的变化;有韵律——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的重复。

虽然诗也可以不押韵,但与小说、散文等比较来看,押韵恰是它的一大特点。

其节奏、韵律在表现情感意味上具有重要的功能。

5、小说

小说是—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

从两个方面理解:

(1)刻画人物形象。

诗和散文可以不写人物,而小说必须写人物。

它在刻画人物方面拥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段,不像剧本那样受舞台时空限制,局限于以人物台词展示性格,也不像报告文学那样受真人真事约束。

(2)叙述故事情节。

小说篇幅可以随故事内容无限度地增加长度,容量非常人。

其情节比叙事诗、叙事散文、戏剧、报告文学都更完整和复杂。

6、剧本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从两个方面理解:

(1)以人物台词为手段。

小说可以利用叙述人的话语来直接叙述生活事件,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以及介绍、分析、议论人物和事件。

而剧本则不允许作者出面,一般不能有叙述人的言语,只能靠人物自身的言语塑造形象。

离开了台词就没有了剧本。

(2)集中反映矛盾冲突。

戏剧舞台时间、空间的限制要求剧本集中地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并使之达到剧烈程度。

矛盾冲突不集中、不剧烈,剧情的发展必然会缓慢。

矛盾冲突的集中展开也为人物展示性格提供了充分条件。

戏剧的观众性也要求以剧烈的冲突吸引观众的审美注意力。

7、散文

散文是—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从三个方面理解:

(1)题材广泛。

一般说来,只有比较完整的生活事件和人物形象才可以入小说;只有含有集中的矛盾冲突的生活现象才可以入戏剧;而散文则不必以某个人物为中心,不必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往往摄取生活中的—个片断、侧面,写人、写景、叙事、咏物,无所不可。

(2)结构灵活。

与诗、小说、剧本等较规范的程式相比,散文的结构没有严格的限制和固定的模式,灵活、随意,是其特色和长处。

(3)抒写真实感受、境遇。

不同于小说、剧本的虚构,散文注重叙实事,写实物,记真人。

而和同样强调纪实的报告文学相比较,散文更侧重于作者的真实感受,以情韵胜。

8、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从三个方面理解:

(1)记真人真事。

它不虚构人物、情节,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

(2)塑造艺术形象。

这是强调其艺术性、文学性。

报告文学必须塑造丰满生动的艺术形象,既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绘,又要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3)及时性。

它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如果发表不及时,就削弱了它的独特的新闻价值。

问题解答

1、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是从逻辑上对文学类型进行的总体划分,它适合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形态,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则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历史形态。

它们打特定的历史内涵,不能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概念来指称所有历史时期的文学类型。

但二者有密切的关系。

近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思潮、文学运动,使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形态得以独立、充分的发展。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成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它们较完全地体现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的类犁特征。

2、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1)、现实型文学侧重再现客观现实,理想型文学侧重表现主观理想,而象征型文学侧重寄寓某种审美意蕴。

这种意蕴或侧重客观,或侧重主观,但都具有某种超出具体现象、个别事物的抽象性、概括性。

   

(2)、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再现与表现都具有直接性。

再现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表现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情感态度。

而象征型文学则以暗示的方法间接地传达

某种观念、意味。

   (3)、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思想内容、情感意义是相对明确的,而象征型文学的审美意蕴则是艨胧、多义、含蓄的。

   (4)现实型文学侧重从现实中取材、逼真地描绘客观事物,强调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理想型文学侧重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中取材,并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生活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象征型文学则从现实中取材,或虚构事物形象,但这些形象都经过加工处理,成为概括性、虚拟性很强的假定性形象。

3、运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

   提示:

此题可以选择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1)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类型划分研究,指出哪些作品是现实型的,哪些是理想型的,哪些是象征型的,并概述其类型特征。

   

(2)对某部作品的类型特征进行分析。

如某部作品是象征型的,便对其象征意蕴、暗示手段等进行具体说明。

   (3)在与古代、近代、现代文学类型的比较中,探讨当代文学的类型特点。

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现代主义文学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某些因素,是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多向演变形态。

其主要特征是:

   

(1)主观性。

现代仁义文学反对摹仿、再现客观现实,追求个人主观情感不受仟何限制的充分表现,强调非理性的、心理化的、梦幻的现实。

   

(2)假定性。

它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表现手段,突出了虚幻性和假定性。

作品中充满非常态的变形形象、极度的令张、朦胧的象征和荒诞的情节等。

尽的描写,较长的篇幅去再现客观生活面貌,但它那言简意深的词句、按想象、情感逻辑安排的跳跃性结构和含情蕴意的节奏、韵律,使它更长于直接或含蓄地自由抒发主观情感。

6 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散文与报告文学都要求以真实的生活现象为表现内容,不像小说、戏剧那样可以虚构,但二者的真实性有不同的特点: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侧重真实的事件。

其叙事成分、记人成分大大多于抒情与议论。

对真实事件发生过程的形象描述是其突出特征。

   散文的真实性更侧重于真实的感受。

无论叙事、写景、记人,都是为了抒发作者对这些事、景、人的真切情感。

作品重在创造一种抒情气氛。

直接的抒情和议论占有极大比重。

7.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相对于诗、散文等文学体裁,小说与剧本都倾向于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但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二者有不同之处:

   小说在反映五光十色、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优势。

它那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等特征,使其可以更广泛全面地描绘社会生活。

剧本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集中性、浓缩性。

特定的舞台时空限制,要求剧本用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单纯的情节,将生恬内容概括、浓缩地加以反映,并通过集中表现矛盾冲突增强映生活,表现情感的效果。

范例分析

   1.从巴尔扎克和雨果关于建筑物的描写,看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1)巴尔扎克《高老头》中对伏盖公寓的描写:

……公寓侧面靠街,前面靠小花园,屋子跟圣·日内维新街成直角。

屋子正面和小花园之间有条中间微凹的小石路,大约宽两公尺,前面有一条平行的石子铺的小路,两旁有风吕草、夹竹桃和石榴树,种在蓝白两色的大陶盆内。

小路靠街的一头有一扇小门,上面钉着一块招牌,写着:

伏盖宿舍;下面还有一行:

本店兼包客饭,男女宾客,一律欢迎。

   

(2)雨果《巴黎圣母院》中对巴黎圣母院的描写:

   一定很少有什么建筑比得土它的正面那样漂亮了,那里有三个连在一排的大门,有21个穿着旧的绣花袍子的帝王的神童;中间巨大的天窗被两个小小的横窗护着,好像一个牧师被执事陪着一样广座镂空花的高楼,用它细细的柱子撑持着一个沉重的天花板;最后那两座黑而厚的举带着它们倾斜的屋檐——部分和谐,全体壮丽,每隔五大步一个地安排着,呈现到眼睛里来,虽堆积而并不混乱,带着无数雕刻的却塑造的肖像,很适合全体的庄严伟大,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石头交响乐;整个人类和人民的巨大工程,好像“伊利亚特”和她的姐妹“娥芒斯俄斯”聚合和交融了起来,整个时代巨大的力量底联合产物,在每一块石头上都可以看出艺术家的天才锻炼出来的工作底奇功,以千百种姿态跳跃而出;总之,一种人类的创造力,像神的创造力一样强壮和丰富,仿佛具有两重性格:

真实与永恒。

 可见,巴尔扎克是通过描写尽量逼真地再现伏盖公寓的客观状貌,而雨果与其说是在描写教堂的外观,不如说是在抒发自己对巴黎圣母院这座建筑的上观心理感受,其抒情成分大大多于描写,而其描写也渗透着主观因素。

2.从里尔克的《豹》和杜甫的《孤雁》看象征型文学的寓意性与暗示性

   它的目光是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此诗描写的是关在巴黎动物园笼中的豹子的形象,刻画它在“千条的铁栏”中、“极小的圈中”的神态与心境,而其主旨在于暗示作者内心世界受到的束缚和压抑,寄寓着诗人失去自由的痛苦怀。

杜甫的《孤雁》有异曲同工之处: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鸡无意堵,呜噪自纷纷。

杜甫的诗主要是现实型的,而这首《孤雁》却以象征取胜。

诗写的是孤雁,无一字涉及诗人自己。

但通过这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间接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概念解释

1、典型

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典型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2、特征化

特征化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即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种人物关系,高明的作家可以通过特征化使之变为传世之作。

3、意境

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4、意象

意象,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问题解答

1、举例说明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

(1)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话语是外指性的。

普通话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枪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文学话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

(2)文学话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

普通话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话语则把它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文学话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

因而比普通话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

(3)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又称“陌生化”。

这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它针对的是“自动化”语言。

所谓“自动化”语言,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注意的话语。

比如用“弹指间”来表示时间过得快,一开始显得很生动形象,于是人人都用,司空见惯,人们只把它当作一个干巴巴的符号,而不再有新鲜感。

文学话语就是要力避这种语言的“自动化”现象,设法把普通话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话语,这种话语可能不合语法,打破了人们理解的常规,甚至不易被人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在延长感知时间、增加感知难度的情况下,反而增强了它的审美效果,形成文学话语的一大特色。

但阻拒性话语不能使用得过滥、过多,要用得恰到好处。

(回答此题重在分析例证,可参考童庆炳着(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92—203页)

2、举例说明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

(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举例时最好列举两例,一类是写实型的,必须从中谈出作者对生活原型的加工提炼,以证明貌似客观,实有主观因素;一类是抒情或者象征型的,必须从荒诞

的外貌中,举出这个形象的客观依据,以证明貌似主观化的形象,实有客观根据。

(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身的逻辑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能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真实的生活还真。

这就是文学形象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特征。

这中间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性条件。

那么,怎样使它与真实性统一起来呢?

这就要假定得合情合理。

所谓“合理”,是指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

也就是指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不管读者面对着多么荒诞虚妄的文学形象,他都可以用自己生恬中体验到的“理”加以衡量,如读者觉得合理,就是真实,否则就是不真实。

当然,“合理”,有时也意味着合乎理想,凡是合乎读者理想的形象,读者也会认可。

所谓“合情”,是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的真实感受和真挚感情。

而合理与合情相比,“合情”的因素往往比“合理”更有能动性:

一是可以把看来不真实的细节升华为艺术真实,如李白写道: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二是当客观真理与主观情感发生矛盾时,艺术的原则是牵理就情。

总之,文学形象是在“合情合理”的尺度上实现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3)文学形象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

文学形象总是具有“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的艺术效果,又称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4)文学形象是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

由于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它形成可感的艺术形象主要靠读者的想象来完成。

因此,作品首先要为这种想象提供一种限制性要素.使想象在一定范围,按一定的性质和方向去发展,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确定性的一面;同时,在上述前提条件的制导下,文学作品还必须为读者的想象提供—种可发挥性要素,这就形成了文学形宴(的不确定的一面。

文学形象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也就在这个基础上统一了起来。

(回答好文学形象的特征,除了讲清上述理论外,关键在举例说明,例证与论点相互发明,有机统一。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文学典型有两大审美特征:

鲜明的特征性和富于艺术魅力。

鲜明的特征性主要指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其鲜明性来自两个层面:

其一是具有一种别人不具备唯他才有的、能贯串其全部活动和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二是反映和形成总特征的局部特征,如特征性的人物语言、特征性的生活细节、特征性的场景等等。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一方面是艺术魅力的表现,即一个典型所表现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另一方面是艺术魅力的实质,即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

每一点都有它深刻的道理,阐述道理的同时辅以恰当的例证,论述要有血有肉。

关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回答时有三个要点:

其一,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人物性格往往是环绕着他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典犁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皿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其二,典型人物在环境面前也并非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其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又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关系,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总之,回答这一问题,重在揭示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

举例要恰到好处证明各个论点。

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有三个特征:

其—,情景交融。

南宋范唏文首先发现了意境的这—特征,他说:

“情景交融而莫分也。

”意思是说意境中有两大元素。

情和景是交融在—起分不开的。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电说过“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这是意境的表现方法特征。

其二,虚实相生。

是说意境—般是由虚境和实境构成,实境是指逼真存在的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在意境结构中处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但虚境不能凭空产生,还必须靠实境的具体描绘来体现,是艺术表达的重心。

由于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

,这就形成了意境的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其三,韵味无穷。

所谓“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

由于意境结构的多层次和文学本文意蕴的多侧面,其中包含有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厂意境的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不但有象中象,韵中韵、味中味.而且述柯层出不穷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和“韵外之韵”,止你咀嚼不尽。

意境的这三种基本特征集中地表达厂中华民族抒情文学的审美理想,从而使它具有与典型、意象不同的相对独立性,成为二者不可代替的人类审美理想的表现形态之—。

5、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其一,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中国古代把意象看成是表达“至理”的手段,20世纪现代派文学艺术也把表达哲理和观念看作是意象创造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

这就决定意象从本质上讲,就是“表意之象”。

反之,也就不能称之为意象,更不能称为审美意象了。

其二,意象的表现手法特征,往往在于象征性。

这里所说的象征是一种狭义的象征。

也就是说,意象实际上已成为某种“意义”的载体。

这种形象“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黑格尔语)。

于是象征也成了判定一个形象是哲意象的尺度。

其三,意象的形象特征往往具有荒诞性。

中外文论都已揭示了意象往往是一种有悖常规的形象,它的外在形态的荒诞奇怪和内在事理的有悖常理构成了“荒诞”的双重内涵。

意象一般都是通过形象上的“愈出愈奇”和事理上的“不可思议”引起人们的思考。

即使打的意象不具有外在的荒诞性,也必然含有某种内在的荒诞性,如<等待戈多〉等。

所以,“荒诞”是审美意象很普遍的特征。

其四,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是意象的思维特征。

这一点不论在创作中还是在鉴赏中都表现得很充分。

在创作时,物象的选择和形象的设计,邢是在严格的抽象思维的制约下进行的。

用艾略特的话来说即为思想寻找“客观对应物”。

在鉴赏时则表现为要从意象“点一点地去猜想”(马拉美语)。

意象鉴赏的过程乃是审美求解的过程,即从意象特征出发,“猜”出它的立意来,从具象到抽象。

这是在对典型、意境的鉴赏中所没有的现象。

关于典型、意境、意象之间的关系

三者之间的关系,总起来说是一种相对独立而又互补的关系。

德国古典美学认为,人的精神需要有知、情、意三个方面。

这种需要也从审美需要中表现出来,这便形成了各有偏重的人类审美理想的三种基本形态,即艺术至境的三种形象形态。

这三种形态分别与人类知、情、意的精神需要相对应。

典型主要满足人类认识生活、认识自己的审美需要;意境主要满足人类抒发感情,慰藉心灵的审美需要;意象则主要满足人类思考生活、思考人生的审美简要,这就形成厂它们的相对独立性。

但由于三者都要服务于人类的审美需要,这就形成了三者之间的互补性。

—方面它们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大量的中间型的作品;另一方面作者又有意追求两结合甚至三结合的创作方法。

如庞德认为:

“象征——我认为恰当完美的象征是自然物体,诗人如果使用象征,必须注意到不使象征作用强加于人,这样对于不理解象征本身的象征作用的人——例如以为鹰就是鹰的人来说,也不会失却这‘节的诗意。

”(庞德:

《回顾·信条》,转引白(文艺研究)1985年4期,第126页)庞德这段话是提倡用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文学创作。

美国作家诲明威的<老人与海〉,走的便是这样的创作路子:

小说的表层是老人与马林鱼、与大鲨鱼搏斗的壮美人生的逼真写照,老人可以说是美国所谓“硬汉精神”的典型;但作品的深层却寄托着作家对人类命运的哲理思考,整个作品义可以看作是寓言式象征意象。

象征意象与意境也是可以结合的,这类作品在中国许词中很常见,如李商隐的著名诗篇(锦瑟),整体看来是象征意象,字里行间又是情韵幽探、意境层出的。

当然,意境也可以与典型相结合,这在中国古典戏曲中最为常见,现代所谓抒情小说走的也是这条道路。

更有一种三结合者,把意象、意境、典型熔为一炉而出新意,《百年孤独》可视为其代表。

这样,除基本形态三种之外,还有两结合略有所偏者又得六种,三结合略有所偏者又可得数种,再加上时代的风格、民族的风格、地区的风格和作家艺术家创作毛体的不断求新的个人风格,便形成了文艺万象,完全符合老子所说的“三生万物”的哲学概括。

所以,本书归纳的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三种基本形态,可以说是有着丰富的实践依据和深刻的哲学根源的。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概念术语解释

1、叙事学

 又称“叙述学”(NaRRAtologie),这—一词始见于法国文艺理论家托多罗夫(tOdorov)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一书。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法国当代叙事学是二十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沦与法国结构主义思潮双重影响下的产物,它与传统叙事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立足于:

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文化理论,更加注重作品本文及其结构而不是作品的社会意义,注重叙事作品的共性而不是具体的艺术成就。

在我们看来,叙事学应当是在传统的叙事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产生的系统的叙事研究学科。

2、情节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3、行动元与角色

这是叙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