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7751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docx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

第七章配合物反映动力学

研究范围:

取代、氧化还原、异构化、加成与消除、配体上进行的反映

第一节配合物的反映类型

一、取代反映

[Cu(H2O)6]2++NH3[Cu(NH3)4(H2O)2]2++H2O

[Mo(CO)6]+bipy[Mo(CO)4bipy]

[Cr(H2O)6]3++Cl−[Cr(H2O)5Cl]2++H2O

二、氧化还原反映

[Os(bipy)3]2++[Mo(CN)6]3−[Os(bipy)3]3++[Mo(CN)6]4−

3、异构化反映

cis-[CoCl2(en)2]+trans-[CoCl2(en)2]+

[Co(-ONO)(NH3)5]2+[Co(-NO2)(NH3)5]2+

4、加成和消除反映

[IrICl(CO)(PPh3)2]+H2[IrIIIClH2(CO)(PPh3)2]

[PtIICl2(NH3)2]+Cl2[PtIVCl4(NH3)2]

cis-[PtIVHCl2Me(PEt3)2]cis-[PtIICl2(PEt3)2]+CH4

五、配体的反映

第二节取代反映动力学

概念:

配离子中一个配体被另一个自由配体取代的反映。

例:

L5M-X+YL5M-Y+X

一、取代的反映机理

一、SN1和SN2机理

(1)离解机理(SN1机理)

a.

L5M-X=L5M+X(配位数下降65)

b.L5M+Y=L5M-Y

速度方程:

d[L5M-Y]/dt=k[L5M-X]

速度与Y浓度无关,是对[L5M-X]的一级反映。

(2)缔合机理(SN2机理)

a、L5M-X+Y=L5MXY(配位数升高67)

b、L5MXY=L5M-Y+X

d[L5M-Y]/dt=k[L5M-X][Y]

属于二级反映。

*SN1和SN2是两种极限情況。

二.活性与惰性配合物及理论解释

一、活性与惰性配合物

1)概念:

配体可被快速取代的配合物,称为活性配合物;配体取代缓慢的配合物,称为惰性配合物

划分标准:

配合物与反映试剂(浓度均为0.1M)在25℃时反映,t1/2>1min,称为惰性配合物;t1/2<1min,称为活性配合物。

2)与热力学稳固常数的关系

活性与惰性是动力学上的概念,不可与稳固性混为一谈。

惰性配合物也可能是热力学不稳固的配合物。

2、理论解释

1)价键理论

A、外轨型配合物是活性的(如sp3d2杂化配合物);

B、内轨型配合物,如(n-1)d轨道中有空轨道,则是活性的,不然是惰性的。

d2sp3内轨型的配合物:

(n-1)dnsnp

活性:

d0Sc3+,Y3+,La3+

活性:

d1Ti3+

活性:

d2V3+

惰性:

d3Cr3+

惰性:

d4Cr2+

惰性:

d5Mn2+,Fe3+

惰性:

d6Fe2+,Co3+

sp3d2外轨型配合物:

nsnpnd

解释:

若按SN2机理反映,容易理解。

外轨型配合物:

空nd轨道与sp3d2轨道能量接近。

内轨型配合物:

(1)若(n-1)d有空轨道;

(2)若无(n-1)d空轨道:

价键理论之不足的地方:

a.只能作定性划分;

b.以为d8组态Ni2+八面体配合物(外轨型)为活性,实验表明为惰性;

c.无法解释Cr3+(d3)和Co3+(d6)八面体配合物比Mn3+(d4)和Fe3+(d5)更为惰性的实验事实。

2)晶体场理论

反映物过渡态

SN1八面体-----四方锥(CN=5)

SN2八面体-----五角双锥(CN=7)

晶体场活化能:

CFAE=CFSE(过渡态)—CFSE(反映物)

若CFAE≤0,活性;

CFAE>0,惰性。

由于CFAE与过渡态构型有关,因此可用来判定SN1仍是SN2机理(数据见下页表格)。

晶体场活化能(CFAE)(Dq)

dn

强场(低自旋)

弱场(高自旋)

四方锥(SN1)

五角双锥(SN2)

四方锥(SN1)

五角双锥(SN2)

d0

0

0

0

0

d1

d2

d3

d4

d5

0

0

d6

d7

d8

d9

d10

0

0

0

0

A、d0、d1、d2、d10及弱场下的d5、d6、d7八面体配合物的CFAE≤0,是活性配合物。

B、d8构型八面体配合物的CFAE>0,应为惰性配合物。

C、强场下,CFAE的顺序为:

d6>d3>d4>d5,实际情形符合这一顺序。

D、判断反映机理。

应指出,CFAE只是活化能中的一小部份。

三、八面体配合物的取代反映。

1、酸性水解

pH<3时:

[Co(NH3)5X]2++H2O=[Co(NH3)5(H2O)]3++X-

d[Co(NH3)5(H2O)]/dt=kA[Co(NH3)5X]

*[H2O]=

(1)发觉[Co(NH3)5X]2+(X=Cl-、Br-、NO3-)的酸性水解反映过渡焓维持恒定。

(2)发觉下列反映

[Co(LL)2Cl2]++H2O=[Co(LL)2(H2O)Cl]2++Cl−

*LL=H2N-(CH2)n-NH2,(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的速度随(LL)体积增大而增大,这支持SN1机理。

结论:

八面体配合物的酸性水解大多为SN1机理,但SN2不能排除。

二、碱性水解

[Co(NH3)5Cl]2++OH−=[Co(NH3)5OH]2++Cl−

d[Co(NH3)5(OH)]/dt=kB[Co(NH3)5Cl][OH]

由此可推测为SN2机理。

但发觉,[Co(py)4Cl2]+碱性水解速度很小,且与OH-浓度无关。

这与SN2机理矛盾。

于是提出下列SN1CB(conjugatebase)机理:

k1

[Co(NH3)5Cl]2++OH−

[Co(NH3)4(NH2)Cl]++H2O(快)

k-1

k2

[Co(NH3)4(NH2)Cl]+[Co(NH3)4(NH2)]2++Cl−(慢)

[Co(NH3)4(NH2)]2++H2O[Co(NH3)5OH]2+(快)

采用稳态近似:

d[Co(NH3)4(NH2)Cl]/dt=k1[Co(NH3)5Cl][OH]

-k-1[Co(NH3)4(NH2)Cl][H2O]

-k2[Co(NH3)4(NH2)Cl]=0

[Co(NH3)4(NH2)Cl]=k1[Co(NH3)5Cl][OH]/(k-1[H2O]+k2)

反映速度:

d[Co(NH3)5(OH)]/dt=k2[Co(NH3)4(NH2)Cl]

=k1k2[Co(NH3)5Cl][OH]/(k-1[H2O]+k2)

=K[Co(NH3)5Cl][OH]

K=k1k2/(k-1[H2O]+k2)

速度控制步骤是原始配合物共轭碱的离解,因此称为SN1CB机理。

四、平面正方形配合物的取代反映

一、反映动力学与机理

一般以为按SN2机理进行取代反映。

PtL3X+Y=PtL3Y+X

所观测速度方程为

d[PtL3Y]/dt=kY[PtL3X][Y]+ks[PtL3X]

反映途径:

配合物取代反映速度(25℃)t1/2(min)

[PtCl4]2−+H2O=[PtCl3(H2O)]−+Cl−300

cis-[Pt(NH3)2Cl2]+H2O=[Pt(NH3)2(H2O)Cl]++Cl−300

二、反位效应(transeffect)

1)概念:

反位效应是指离去基团反位上的配体对它的取代反映速度的影响,属于动力学范围。

对Pt2+配合物取代反映,反位效应顺序如下:

CN−~CO~C2H4>H−~[SC(NH2)]~PR3~SR2>CH3−>C6H5−~NO2−~I−~SCN->Br−>Cl−>胺~氨>OH−>H2O

*尚未找到一个对一切金属配合物通用的反位效应顺序。

2)应用(制备配合物)

3)理论解释

A、极化作用理论

*由此理论,配体越易极化,反位效应越强。

I−>Br−>Cl−与事实相符

金属离子变形性越大,反位效应越明显,如Pt2+>Pd2+,也与事实相符。

弱点:

不能解释SN2机理。

B、π键理论

*显然该理论不能解释不形成反馈π键的体系。

3、反位影响(transinfluence)

概念:

基态配合物中,某配体对处于其反位的配体与中心原子间键的减弱程度,又称热力学反位效应。

反位影响表现为键长及键的伸缩振动频率等参数的转变。

反位影响与反位效应的顺序不完全一致。

反位影响Et3P>C2H4>Cl−,但反位效应C2H4>Et3P>Cl−。

第三节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反映机理

内容:

讨论两个配合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映。

一、外界反映机理。

1)生成前驱配合物。

Ox+Red=Ox||Red(前驱配合物)快反映

两种反映物彼此接近达到必然平衡距离。

2)前驱配合物的化学活化、电子转移及后继配合物的形成。

Ox||Red=−Ox||Red+慢反映

化学活化:

使两种反映物的内部结构(如M-L键长)及中心原子的电子自旋状态相似,以便发生电子转移,生成后继配合物。

例:

[Fe*(CN)6]3−~[Fe(CN)6]4−体系(二者均为低自旋)

  Fe3+—CN 伸长; Fe2+—CN 缩短

再如:

[Co*(NH3)6]2+~[Co(NH3)6]3+

高自旋低自旋

t2g5eg2t2g6t2g4eg2

3)后继配合物离解为产物

−Ox||Red+=Ox−+Red+快反映

 第二步比较慢,是速度决定步骤。

**判据:

若是两个取代反映惰性的配合物,它们之间电子转移速度专门快的话,则属外界机理。

二、内界反映机理

1)内界反映机理必备条件:

A、两种反映物之一(一般是氧化剂)必需带有桥连配体(具有两对以上孤对电子);

B、反映物之一(一般是还原剂)是取代反映活性的。

2)基元步骤

(1)前驱配合物的形成:

Ox-X+Red–Y=Ox-X---Red+Y

(2)前驱配合物的活化及电子转移:

Ox-X---Red=−Ox---X-Red+

电子转移机理:

A、化学机理:

桥基配体取得电子成为自由基阴离子,随后电子再进入氧化剂的金属离子。

B、隧道机理:

量子力学隧道效应。

(3)后继配合物解离为产物:

−Ox---X-Red++Z=(Ox-Z)−+(Red-X)+

*在反映中,桥基配体的转移常常发生,但也有例外。

如:

[IrCl6]2−+[Cr(H2O)6]2+=[IrCl6]3−+[Cr(H2O)6]3+

3)内界机理的实验依据

A、中间产物的分离:

从[Fe(CN)6]3−—[Co(CN)5(H2O)]3−反映体系中分离出Ba3[(CN)5Fe-CN-Co(CN)5]

B、在含有36Cl−示踪同位素的水溶液中进行如下反映:

H+

[Co(NH3)5Cl]2++[Cr(H2O)6]2+

[Co(H2O)6]2++[Cr(H2O)5Cl]2++5NH4+

因此提出如下机理

[Co(NH3)5Cl]2++[Cr(H2O)6]2+[(NH3)5CoIII-Cl-CrII(H2O)5]4+

[(NH3)5CoII-Cl-CrIII(H2O)5]4+[Cr(H2O)5Cl]2++

[Co(NH3)5(H2O)]2+

5H3+O

[Co(H2O)6]2++5NH4+

**活性且有桥连配体,一般是内界机理;惰性且无桥连配体,则是外界机理。

3、双电子转移反映

如:

Pt(II)Pt(IV)、Sn(II)Sn(IV)

研究得较清楚的是:

Pt(II)催化自由Cl-与Pt(IV)配合物中结合的Cl-进行互换的反映:

[Pt(en)2]2+

trans-[Pt(en)2Cl2]2++Cl−*

trans-[Pt(en)2ClCl*]2++Cl−

机理:

4、通过氧化还原机理的取代反映

在高氧化态惰性配合物中加入微量低氧化态活性配合物,可使惰性配合物快速发生取代反映。

如:

[CrIII(H2O)4Cl2]++H2O[CrIII(H2O)5Cl]2++Cl− 

为慢反映

加入少量[CrII(H2O)6]2+后:

Ox-Re

[CrIII(H2O)4Cl2]++[CrII(H2O)6]2+[CrIII(H2O)5Cl]2++

快[CrII(H2O)5Cl]+

快速取代

+H2O

[CrII(H2O)6]2+

催化剂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