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7811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docx

人大在职研究生财管习题

简答题

1.就财务科学而言,谈谈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答:

财务科学是一门面向未来决策的科学,就财务科学而言,理论在前提和有效结论上要符合实际,这代表了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理论前提不仅要符合过去过的实际也要符合未来的实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另一方面,理论前提不仅在现象上要符合实际,更加要求在本质上也要符合实;历史数据和现象是未来理论研究的前提。

2.就财务科学而言,谈谈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答:

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应用(实践)过程中的难题以及支持和改进管理过程中的决策;因此,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修正和指导了理论,但是理论又应用于实践过程的决策。

具体如下:

(1)理论来源于实际,理论实质上在解答实际应用过程中问题,即不断寻求实际应用问题答案时而产生的研究方法和依据;

(2)理论应用于实践,作为实践决策的依据;但是理论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又存在一定决策误差,不是说理论不对,而是理论前提与实际前提的偏差,即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科学的考虑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3.按照杜邦分析体系提示的线索,说明企业改善净资产收益率的途径。

答:

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途径一:

假设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控制和降低成本,提高净利润;提高价格提高净利率,从而增加利润额。

途径二:

假设财务政策不变,提高经营效率,即加快资产周转率,改进促销策略,改进信用政策,调整付款政策,处置闲置资产,优化存货模式,从而达到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目的;

途径三:

假设经营效率不变,采用激进型运营筹资政策,在运营过程中,加大负债筹资比例,用负债来保障运营过程中资产需求。

4.与企业销售收入波动相比,每股收益波动百分比往往更大还是更小,为什么?

答:

与销售收入波动相比,每股收益波动百分比往往更大即总杠杆系数的放大作用,原因如下:

DTL=

*

=

因此,总杠杆肯定大于1,总杠杆系数表示的企业销售收入对每股收益波动的放大关系。

举个例来看,当总杠杆等于3时,代表的是收入每波动1%,则每股收益必须波动3%,成3倍的放大关系。

5.根据现金周转期的计算,说明企业减少资金占用或改善现金状况的途径。

答:

现金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企业减少资金占用和改善现金状况途径有:

(1)改善信用条件,加快应收账款回款速度;

(2)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处置闲置资产,优化存货管理模式提高存货周转率;

(3)合理的延长应付款天数,采用信用信贷的方式,应付账款提供经营资产保障。

6.根据债券价值评估公式,说明债券价值与债券票面利率、债券面值与债券期限以及市场利率这四个因素的关系。

答:

PV=

+

(尽代表平息债券)

其中,PV表示债券现值,

表示市场利率、I表示票面利率下的利息,n表示债券付息期,M表示债券面值;从此债券估价模型可以看出:

(1)债券票面利率越大,债券价值越大;

(2)票面价值越大,债券价值越大;

(3)债券期限(债券到期时间),市场利率一直保持到到期日不变时,越接近到期时间,债券的价值越接近票面价值;

a.溢价发行的债券,随着到期日越近,债券价值下降;

b.平价发行的债券,随着到期日越近,债券价值不变;

c.折价发行的债券,随着到期日越近,债券价值上升。

(4)市场利率,a:

市场利率=票面利率,价值=票面价值,平价发行;

b.市场利率<票面利率,债券价值>票面价值,溢价发行;

c.市场利率>票面利率,债券价值<票面价值,折价发行;

同时,随着到期时间越来越近,市场利率对票面价值的影响越来越小。

7.在债券价值评估基本公式(一年付息一次)的基础上,如果要评估年付息频率为两次或多次的债券价值,应该如何调整评估公式,为什么?

答:

应该将一般模型“PV=

+

调整成“PV=

+

”;

原因为:

应计利息=票面利率/365天*已计息天数*债券面值;一年付息m次的债券,其应计利息=票面利息/m(1-mD/365)其中D表示交易日到下次利息发放的天数。

8.什么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在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平价债券的价值在债券存续期间是否始终等于债券的面值,为什么?

(提示,考虑应计利息。

答:

债券投资的收益一般指隐含于债券价格中的期望收益率,也称为到期收益率。

是指买入债券后持有至期满得到的收益,包括利息收入和资本损益与买入债券的实际价格之比率;

平价发行的债券,即到期收益率=票面收益率,其应计利息=应计利息=票面利率/365天*已计息天数*债券面值;再根据一般股价模型PV=

+

,当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时,评价债券价值在债券存续期间始终等于债券的价值。

9.什么是Gordon增长模型?

其主要功用是什么?

它是否可以担当这样的功用,为什么?

(提示,根据ZZ悖论,Gordon增长模型中有一个变量的正负难以确定,而且评估结果对该变量的取值过于敏感。

答:

Gordon模型即用未来股利折现来确定股票的价值,其主要功用来预测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同时也可以在股票价值既定情况下估算股票的到期收益率;其基本模型为P=

,其中,D指的目前发放的股利,g表示为企业的永续增长率,K为企业权益资本成本;

这个模型在理论上要求永续增长率g

10.运用合适的市盈率、市净率和市销率等评估股票价值的方法为相对价值评估的方法,也称为市场法或比率法或乘数法,试说明这种方法的优缺点。

答:

相对价值评估方法即:

a.股票价值=每股收益*合适市盈率;

b.股票价值=每股净资产*合适市净率;

c.股票价值=每股销售额*合适市销率;

这种股价方法优点:

计算简单,数据容易获取;

缺点:

一方面,这些数据来源于会计报表,在容易获取的同时,也容易因为会计处理方式而出现偏差,同时市盈率估值时,净利润为负值时无法使用;

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合适”的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从理论上很难确定,如果采用历史数据作为依据,那么在财务科学领域从理论和实际的关系可以得到历史数据和未来的实际环境并不一定符合,历史数据并不能完全成为合适“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的认定;同样即使采用可比企业P/E数据为依据的话,可比企业的数据前提具有多大的可比性也是问题。

11.什么是净现值,什么是内部收益率?

运用这两种方法评估投资项目在什么情况下结论一致,在什么情况下结论可能不一致。

(提示,分独立项目和互斥项目两种情况。

)在评估结论不一致的情况下,应该以哪种评估方法的结论为准,为什么?

答:

NPV指的是各年营业现金流量的现值的总和扣除初始投资额的净值;其表达的是项目能给投资者带来的增量资本价值;

内部收益率IRR指的是NPV=0时的贴现率;

在初始投资额相等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的结论一致;

在初始投资额不同,或者是投资期、营业现金流不一致的情况下,可能会结论不一致

a.当初始投资额不一致时和营业现金流不一致时,采用NPV从绝对值角度会比较合适;因为NPV反应的是资本增量值;而IRR反应的相对值,只能反映收益率的高低,并不能从绝对值上反映收益的多少,在投资额和营业现金流不一致的情况,应当首选NPV;

b.当初始投资额不一致时和营业现金流一致,仅投资期不一致时,采用IRR比较合适。

原因是:

投资额等一致的情况下,IRR比NPV科学,且容易判断。

 

12.几乎所有财务课本上都讲,净现值大于0,投资项目就是可行的,即可以投资;相反,净现值小于0,就不应该投资。

实际的投资决策是这样吗?

你赞同课本的标准还是实际的标准,为什么?

(提示,财务课本中的净现值往往不考虑实物期权;而实际决策中会适当地考虑实物期权,虽然没有明确的概念和精确的定量。

答:

考虑实物期权的净现值为:

净现值=传统净现值+实物期权,在实物期权修正后的净现值可能<0,也可能>0,在实际的决策中我比较赞同实际标准;

原因:

a.资金不仅存在机会成本;b.NPV模型本身存在很多市场和理论假设,例如对于折现率的估计,这个敏感因素

13.什么是Sharpe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它在财务(和金融)中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它是否可以担当这样的功用,为什么?

(提示,Sharpe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反映了系统风险而不是全部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即只考虑系统风险的“合理”收益率。

答: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表达式为:

K

=R

+

(R

-R

)定量描述了资产或证券收益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其中,K

为权益成本,R

为无风险收益率,

投资于资产s的风险矫正系数,即对资本市场系统风险变化的敏感程度,R

为资本市场的平均收益率;

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完全担当这样的功用:

(1)只反映了系统增量风险。

系数反映的某一具体证券收益对市场整体收益波动的敏感性,代表具体投资证券风险补偿率是市场平均风险补偿率的倍数,风险补偿率的大小反应了风险的大小。

但是该系数仅仅只反映了系统风险,即投资组合的增量风险,而不是全部风险。

(2)理论前提与实际数据有偏颇。

系数的假设前提是“假设证券市场是无效的”但在实际过程中,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即存在内幕交易和各种技术分析;

14.贴现率在财务(和金融)中有什么作用?

目前的主流财务(和金融)理论是否正确解决了贴现率的确定问题,为什么?

(提示,可以通过逐一说明目前贴现率确定的几种主要方法的严重缺陷说明这个问题。

答:

价值评估是财务和金融科学的核心功能,而贴现率是价值评估的标准,因此贴现率在企业估价和价值、收益考量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主流理论在解决贴现率的问题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偏颇,例如:

(1)采用资本机会成本,如果采用资本机会成本作为贴现率来估算企业的价值,很难反映

(2)采用行业平均收益率,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不一定适合本企业的特殊性。

(3)采用加权资本成本,以此作为贴现率,在企业价值估值时,利润等现金流入是属于股东的,且在计算利润时已经扣除了利息等因素,因此价值贴现率和债权人的债务资本并没关系,因此采用加权资本成本并不合适。

(4)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此算出来的是某种股票的风险收益率,忽略了其他投资组合以及债务投资风险收益。

且本身还存在理论前提与实际数据之间差异。

(需要再修正)

15.分别从投资者角度和融资者角度说明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各有什么利和弊(提示,从风险和收益或成本角度分析)。

答:

投资是为了实现分享资本价值增值,筹资是为了通过资金而达到资本增值。

1.从投资者角度看,投资是为了获取未来时期的收益,实现资本价值增值。

(1)股权成本的优缺点:

优点:

a.能够长期持有,获取企业资源的支配权,能够对日常运营施加影响;

b.在企业存续期间能够存续的享有企业的利润和收益;

c.相对债权投资来看,获取的收益的比较高;

缺点:

a.其收益是剩余资本享有权;

b.共享收益的同时,共担风险,投资风险高;

c.资本退出壁垒高,投资周期长,资本占用时间长,存在很高的资本机会成本;

(2)债权资本的优缺点:

优点:

a.在投资期间能够享有稳定的收益,不用承担存续期间的经营风险,相对风险较低;

b.收益享有权优先于企业股权投资者;

缺点:

只能获取稳定的收益,不能享受企业的高增值收益,存在机会成本;

2.从融资者角度看,融资是为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和资本增值。

(1)股权资本的优缺点

优点:

a.可以在存续期间,无限使用;

b.不必还本付息,企业经营资本压力较小;

缺点:

a.分散企业的控制权,需要与其他投资者共享企业经营控制权;

b.高资本成本,同时受益共享股利分配减少了企业本身的未分配利润,可能限制企业再发展。

(2)债务资本的优缺点:

优点:

a.相对于股权资本而言,资本成本较低;

b.相对于股权资本而言,筹资速度较快;

c.不用分散企业的控制权;

d.能使企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合理避税。

缺点:

a.资本的使用有期限,同时存在各种资金使用用途等限制。

b.按期还本付息,使企业在存续期间存在经营风险和压力;

16.一般而言,债务资本有成本低和节约所得税(节税收益)的优点,但缺点是会增加公司的破产风险(破产成本)。

为什么权衡理论在权衡债务资本的利弊时只比较节税收益和破产成本呢?

(提示,运用MM模型I所揭示的原理来说明。

答:

17.在关于股票价值评估部分,几乎所有财务课本中的模型都没有考虑公司的资本结构(即没考虑债务比率对股票价值的影响),这是正确的吗?

为什么?

(提示,在公司债务比率不高的情况下正确,根据ZZ最优资本结构模型的发现来说明。

答:

按照ZZ权衡理论及最优资本结构模型,可以得到,在公司债务比率不高的情况正确,在公司债务比率达到限制时,会出现债务资本的节税收益低于破产成本,从而导致企业破产,因而在股票价值评估时,也必须考虑资本结构。

 

计算题

1.李明服装店销售牛仔服装。

根据以往销售经验,上衣和裤子的销售比例为1:

2。

以1件上衣和2条裤子为一个销售单位,李明服装年销售量为500单位,假设每次进货成本(谈判、验货、运费、保险)为200元,单位持有成本为20元。

问:

(1)李明服装店经济定货批量为多少单位?

(2)如果采用定货期管理系统,定货时间间隔应该多长?

(3)如果定货提前期为40天,安全存货为200单位,采用定货点管理系统,定货点应该为多少?

(4)在采用定货期管理系统的情况下,如果某次检查时,存货水平为168单位,定货量应该为多少?

答:

(1)EOQ=

,其中,T表示每年需求的上衣总量,K表示每次订货成本,K

表示单位储存成本,EOQ=

=100,即李明服装厂经济订货量为,衣服100件,裤子为200条;

(2)订货次数=

=5次,订货天数=

=72天;

(3)日销售量=

=1.4单位,40天销售量=40*1.4=56单位,在订货点为:

200+56=256单位,即还有256件衣服,512条裤子时必须订货;

(4)256+100=356单位,356-168=188单位,即当存货水平为168单位时,订货量应该为188单位,及188件衣服,376条裤子。

2.A、B、C三只股票,未来红利永续增长率各为9%、9.9%和9.99%。

根据这三家公司未来长期的分红政策预测,未来这三家公司的收益分红比例分别为30%、40%、50%。

又知,三只股票下年度每股红利都为1元,市场上投资者要求收益率都为10%。

问A、B、C三只股票目前价值各为多少?

答:

P=

,其中D表示下年度股利,K表示要求收益率,g表示增长率;

P

=

=100

P

=

=1000

P

=

=10000

 

3.假设股票A、B、C、D、E、F的风险差别不大,投资者的要求收益率都为12.5%。

可以获得的有关数据如下:

数据

A

B

C

D

E

F

每股收益

0.2

0.3

0.6

0.8

0.9

1.8

每股净资产

1

1

2

2

3

3

每股红利

0

0

0.1

0.1

0.5

0.6

预计增长率

70%

50%

40%

30%

20%

10%

当前股票价格

30

30

30

20

20

20

预计增长率为预计未来15年左右的年均每股收益增长率;除了预计增长率数据外,表中其他数据单位都为元。

请通过适当的计算分析,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投资的两只股票。

答:

根据ZZ模型,A、B、C、D、E、F的股票价值如下:

P=

,其中g表示每股收益增长率,E表示每股收益,n表示要求回收期

P

=

=33.4元,

P

=

=22.17元

P

=

=28.89元

P

=

=24.81元

P

=

=17.82元

P

=

=22.64元

A、D、F股票价值高于当前价格,可以选择购买。

4.考虑D项目的投资,初始投资为100万元,建设期为2年,开业后寿命周期为6年,开业后各年净现金流量为:

25万、30万、35万、40万、45万、40万。

在合适的贴现率为12%和15%的情况下,试用净现值分别评价该项目的投资可行性。

下表是贴现率为12%和15%的情况下各年的现值系数。

年份

1

2

3

4

5

6

7

8

12%

0.8929

0.7972

0.7118

0.6355

0.5674

0.5066

0.4523

0.4039

15%

0.8696

0.7561

0.6575

0.5718

0.4972

0.4323

0.3759

0.3269

答:

当贴现率为12%时,

NPV=25*0.7118+30*0.6355+35*0.5674+40*0.5066+45*0.4523+40*0.4039-100=13.5万元

当贴现率为15%时,

NPV=25*0.6575+30*0.5718+35*0.4972+40*0.4323+45*0.3759+40*0.3269-100=-1.72万元

所以,当贴现率为12%时,NPV>0,项目可行,当贴现率为15%时,NPV<0,项目不可行。

5.某企业有职工一百人,每人配用一台电脑。

目前,这些电脑配置已经落后。

如果全部更新,购置新电脑的总费用为50万元,预期寿命为5年。

如果通过更换部件升级,总费用为22万元,升级后电脑的寿命为3年。

已知在升级方案下,每台电脑每年要多发生故障费用200元,而在更新方案下,100台旧电脑变卖的税后所得为10万元。

假定升级方案下,到寿命终结时100台电脑有残值3万元;更新方案下,到寿命终结时100台电脑有残值8万元。

该企业适用贴现率为10%,企业应该采用更新方案还是升级方案?

下表是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各年的现值系数。

年份

1

2

3

4

5

10%

0.90909

0.82645

0.75131

0.68301

0.62092

答:

年数不同,采用年平均成本比较法,年平均成本=总成本现值/年金现值系数

购置新电脑每年成本AC=

=11.86万元;

升级方案每年成本AC=

=11.75万元

因此,升级方案的年平均成本小于新购方案的年平均成本,应该选择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