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7843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1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docx

地理解题注意事项

高三地理解题注意事项2013/3/31

一、选择题

1.表格类选择题(注重数据分析)

注意绝对数据和相对数据、比例数据的差别;注意联系常识性知识和学过的知识

[例1]读下表,完成1~2题。

1.下列指标呈负相关的是

A.婴儿死亡率、城市人口比重B.老龄人口比重、婴儿死亡率

C.人口增长率、人均耗能量D.城市人口比重、人均耗能量

2.下列推断最可能的是

A.甲国能源利用率最高B.乙国人口死亡率最高

C.丙国能源消费量最多D.丙国人口迁入率最高

[例2]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莅)作物的种植制度,称为复种。

近年来,我国某些水稻产区的复种制度发生了变化。

读表完成1~2题。

表l1999~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复种制度变化造成水稻产量变化(单位:

万吨)

1999年

2002年

2006年

-31

-435

-540

87

-32

193

安徽

2

-30

39

广东

-82

-269

-302

1.近年来我国南方主要水稻产区双季稻大面积改为单季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气候变化B.稻米供过于求C.劳动力流失D.城市用地扩大

2.下列组合与表中甲、乙两省对应的是

A.福建、黑龙江B.江苏、西藏C.湖北、云南D.浙江、江西

[例3]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回答1~3题。

地点

纬度

气温(℃)

降水量(mm)

一月

七月

一月

七月

全年

23°08′

13.3

28.4

40.0

210.0

1614.1

39°48′

-4.7

26.0

2.6

196.6

682.9

48°58′

3.5

18.4

54.3

53.6

647.4

54°17′

1.8

13.4

225.0

117.0

2399.0

1.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130度附近

2.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3.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2.等值线类选择题——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

注意等值距、数值大小、延伸方向、递变方向、极值原因。

①等高线应注意山脊、山谷(河流)、凹凸坡、迎风坡、阴阳坡、坡度等;

②等压线应注意高低压中心(直接关系到天气状况),高压区则晴朗;低压则注意低压中心和低压槽(即锋面气旋处)都可能是雨区;风力大小、风向的判断;

③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实质是考查气温或降水的影响因素,特别注意地形这个因素。

④其他类型的等值线

[例1]

图1中的L线示意某月海平面等压线,M地气压高于P地。

读图完成1~2题。

1.此时M地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2.M、N、P、Q四地中,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M地B.N地

C.P地D.Q地

[例2]

(2012福建)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6~7题。

6.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

7.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

[例3]甲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读图完成下列1~3题。

1.目前中国企业前往甲国投资,下列领域中最适合的是

A.纺织服装B.现代物流

C.汽车制造D.精密仪表

2.图中油气管道的修建

A.是为了开发甲国森林资源

B.有利于提高中国能源安全

C.深受寒潮影响,施工困难

D.主要用于中国天然气出口

3.图中等值线(数值a>b>c>d>e)表达的内容最可能是

A.海拔高度B.人口密度

C.年降水量D.土地租金

3.坐标图类选择题

注意极值、变化趋势;比例的大小和变化;二维坐标图、三角坐标图、玫瑰图(风频图等)、三维坐标图等。

以气候类型图为例:

[例1]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图3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完成1~2题.

1.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A.4月B.6月C.7月D.8月

2.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例2]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2.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③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D.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①②注意与经线的紧密联系

4.地球的运动类选择题(特别要关注局部图、坐标曲线图)

①时区、区时和地方时;

②日期的两条分界线(0时经线和180°经线)

③同一日期不同纬度昼长的变化规律;同一纬度不同日期的昼长变化规律;

④某地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特别是极昼区的当天最大最小太阳高度可推当地纬度)

⑤南、北半球任意地点的不同季节的日出日落方位和影子朝向问题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基础问题的把握,如经度的判断规律、比例尺大小的比较、任意两点之间方向的判断、东西半球的划分、地球自转速度的纬度变化和公转速度的日期变化、球面距离的估算及球面最短距离的走法、昼长与日出和日落时间的关系等。

[例1]

读图4、图5,完成1~3题。

1.图示信息表明

A.甲岛位于乙岛的东南方向B.图4的比例尺比图5小

C.城市均分布在河口三角洲D.公路走向多受河流影响

2.某游客于当地区时7月1日9时出发,用3小时沿甲岛的环岛公路某一段自驾游,期间太阳光主要从汽车前方照入。

该路段及汽车行驶方向(以下用箭头表示)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

3.当图中X、Y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增大时

A.白昼都在变短B.正午物体日影都在变长

C.正值春分前后D.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

二、综合题

1.结合问题的设问,穷尽题目信息(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往往在多处隐藏)

题目的信息是指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包括文字材料、图像信息(图中经纬度、大陆东西岸、等高线、河流的上下游、交通线、城市信息、图例等)、表格信息等。

气候:

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高线或河流流向);气候资料图或表格得到信息;

地形:

从等高线或河流的上下游方位、图例得到信息;

土壤和灌溉水源:

若沿河分布往往土壤肥沃、灌溉水源条件较好;

人文条件:

观察图中交通线、矿产或城市分布;文字材料的相关暗示;

2.明确题目的限定条件,往往决定了答题方向

问题往往有明确的限定条件,如果不注意限定条件,很容易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常见的限定条件有“从…角度,分析…”、“结合…原理,分析…”、“分析该地区…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描述…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原因”、“分析该地区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等。

3.掌握常见的答题框架

(1)描述某地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水系特征、地理位置特征、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的特征);形成该特征的影响因素

(2)分析或评价某种人文事象的区位条件(或没有指明,应有利、不利都分析)

常见的有特定地区的农业、工业、交通、城市、港口区位利弊分析等。

(3)原理类的题目应注意明确原理的内容,在原理内容的框架下答题。

常见的有:

①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结合水陆热力差异):

昼夜温差问题(平原和高原、沿海和内陆、晴天和阴雨天);温室效应;农业上夜间灌溉或人造烟雾;干旱区农田表面铺砂砾等。

②热力环流原理:

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季风等。

③水循环原理:

降水(各种雨、雪、冰雹、冻雨等)的形成条件;超采地下水的后果、咸潮的发生、水旱灾害、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城市内涝等。

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进程;

⑤区位原理(见第2点)

(4)课本经典答题模式

①河流流域的开发:

上游/下游开发的不同方向;大坝修建的利与弊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

传统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工业的形成条件;城市化的过程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问题及对策

③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中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世界其他地区的类似工程)

原因、对输出区和输入区的影响(分别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向进行分析)

④产业转移:

原因、对转出区和转入区的不同影响、不同类型地区的产业分工

[例1]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

方案。

图甲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图乙表示A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状况。

读图回答问题。

(37分)

图甲图乙

(1)描述②线经过的A山地南坡与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0分)

(2)夏秋季节,甲地附近有夜间多雨的现象。

结合地形特点,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其原因。

(9分)

(3)从城市化角度指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发展的作用,并分析原因。

(10分)

(4)对规划中的①、②两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

简述理由。

(8分)

[例2](37分)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

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外国人耕种。

(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8分)

(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

(10分)

(3)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的原因。

(9分)

(4)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

(10分)

[例3](37分)读图回答问题。

图12中的甲国有“欧洲能源接口”之称,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的输油(气)管道大多通过该国进入欧洲。

甲国农业生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沿海地区以园艺业(柑桔、油橄榄、蔬菜等)为主,而中、东部内陆以放牧业为主。

横跨亚、欧两洲的A市是甲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人口约1350万。

(1)描述x半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6分)

(2)比较A、B两市气温日较差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

(12分)

(3)分析甲国农业生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11分)

(4)说明A市发展石油化工的有利条件。

(8分)

 

[例4](2012福建卷)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7分)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要大力扩大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园地

城镇

陆地水域

滩涂

未利用

1991

2008

48.08

41.87

14.47

9.89

18.72

17.27

0.34

0.04

0.21

0.03

9.65

23.91

7.96

6.35

0.35

0.63

0.22

0.01

(1)描述图示区城地形的主要特点。

(7分)

(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8分)

(3)据表格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10分)

(4)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

(12分)

三、选修部分

(1)注意题目中图表的信息充分提取

(2)明确问题的设问角度

(3)利用题目相关信息和掌握的知识体系答题

[例1](2012福建省质检)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

下图示意我国南、北方多年平均雷电日数的月份分配。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我国南、北方雷电日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9分)

(2)简述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

(6分)

[例2](2011福建省质检)下图为1736—1998年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

(8分)

(2)简述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

(7分)

[例3](2010福建省质检)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195l~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7分)

(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

(8分)

[例4](2011福建卷)下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9分)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6分)

[例5](2012福建省质检)图1示意我国西北沙漠边缘某灌溉农业试验田周边1998年开始试验至2010年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图2示意该地土壤含盐量与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98-2010年该灌溉农田周边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9分)

(2)简述图中所反映生态问题的防治措施。

(6分)

[例6](2012福州市质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PM2.5主要来源是日常生活、生产、汽车等排放的残留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大城市多年平均PM2.5的季节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城市PM2.5季均值分布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

(9分)

(2)简述PM2.5污染的防治措施。

(6分)

[例7](2012福州市二质检)下图为福建省某县不同时期土壤侵蚀度分区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1975年与2006年该县土壤侵蚀强度的差异。

(6分)

(2)简述30年来该县土壤侵蚀程度变化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9分)

[例8](2011福建省质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子废弃物的数量快速增长,正成为危险的污染源。

下图为甲国电子废弃物管理过程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电子废弃物处置不当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8分)

(2)结合图中信息,简述合理处置电子废弃物的措施。

(7分)

[例9](2010福建省质检)下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5分)

k%s#5&u*.co

(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