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7926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

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及练习案现代诗歌第一课时·预习《沁园春·长沙》(兼及《浪淘沙·北戴河》《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格律诗的一些基本规则:

压韵、对仗、平仄、粘对等等。

2、了解“沁园春”“浪淘沙”“采桑子”三种词牌的固定格律。

3、识记重点字词及典故的读音和解释,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的意象。

4、深情顶礼一代伟人的博大情怀,感悟主席心忧天下的豪情壮志。

【重点难点】1、重点——字词典故和格律;2、难点——意象把握、情怀解读。

【教学层林尽染(静)近观: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仰视:

鹰击长空(动)俯瞰:

鱼翔浅底(动)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页总写:

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结:

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③峥嵘岁月图:

抓住“忆”字。

(提问:

思考什么叫“书生意气”?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粪土当年万户侯”,怎样的情怀啊?

试回想一下《沁园春·雪》中哪些词句的思想一首气势磅礴的诗,成了最美的意象。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有时潇洒地抽烟,轻易不朗诵,抬头望断南飞雁,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五、阅读下列诗句(提问:

比较本词中的秋景,看看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①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③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④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红楼梦》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2页六、掌握格律诗的一些规则(重点。

律诗排序必用到这一知识点!

)补充:

平仄(“天子圣哲”)、对仗、三“粘”四“对”、压韵、起承转合、用典孤平、三平调、三仄脚、合掌、用字忌重等等。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3页《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目标】1、字词典故结累,丰富语言;背诵默写过关,无漏无误。

2、收获情感,启迪思维;从情感与意象角度解答疑难。

【重点难点】1、重点——意象把握、情怀解读;2、难点——字词典故和格律【教学②风雪载途③纸写笔载④载歌载舞⑤转载⑥三年五载⑦怨声载道⑧千载难逢⑨载誉归来⑩刊载读zǎi这个音的是_________;读zài这个音的是_________2、在横线上填写含有“柔”“非”构字部件的字3、在横线上填写含有“可”“长”“周”“宛”构字部件的字12344节和第8节,对具体写法进行分析,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典故知识复习[解释诗句中加点典故的意蕴]1、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浣溪纱》)..青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屈原《离骚》)..望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庄子《庄子》)..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4页挥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流击水,是典故“中流击楫”的转化。

此典原意是____________。

毛泽东化用此典,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练习和作业1、默写背诵检测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

②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

③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

④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________,/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

⑤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________,/消散了,甚至她的________,/________。

⑥软泥上的青荇,/___________;/在康河的柔波里,/⑦__________,/_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⑧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⑨曾记否,________,______?

2、摘抄、背诵毛泽东主席的名句1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2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45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6风景这边独好。

7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89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1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1315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17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1920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2122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232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5独有英雄驱虎豹26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728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2930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见”A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5页必修一第二单元导学及练习案古代记叙散文预习《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把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文言句式。

3、熟读成诵,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及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文言知识梳理【教学内容】一、课前检测1、文学知识填空②《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称为“______”。

③春秋时期有__、__、__、__、__五等爵位。

2、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氾___南;佚___之狐;夜缒___而出;共....阙___秦;杞___子;逢___孙;不知___....3、字形(填空)①bì、___帚自珍;遮___;___端;②xi二、课文内容复习1、结构梳理第01段:

________;第02段:

________;第03第042、内容探究⑬烛之武是3、语段赏析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本段的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曲折委婉,开阖跌荡,步步进逼,层层深入。

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

本段的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说辞仅125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庄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曲折委婉,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十分优美的外交辞令。

①”_____,________。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6页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

”指出________________。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

”说明_______________。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君之所知也。

”说明_______________。

⑤“夫晋,何厌之有?

”至“唯君图之。

”指出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知识归类(填空)1、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秦伯说,与郑人盟。

⑤失其所与,不知。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古今异义①且贰于楚也。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③行李之往来。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⑤亦去之。

3、词类活用①烛之武退秦师。

②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③夜缒而出。

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⑤越国以鄙远。

⑥共其乏困。

⑦既东封郑。

⑧若不阙秦。

⑨阙秦以利晋。

4封.、①既东封郑。

之.、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臣之壮也。

其.、①君知其难也。

②吾其还也。

③以其无礼于晋。

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以乱易整。

④越国以鄙远。

而.、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7页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文言句式⑪、判断句①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示判定]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否定判定]⑫、宾语前置句①夫晋,何厌之有?

⑬、状语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

⑭省略句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②(烛之武)辞曰:

“臣之壮也„„”]③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四、练习和作业1、完成“文言知识归类”填空2、翻译下面句子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见资料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8页预习《荆轲刺秦王》【教学目标】1、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中,分析首要人物。

2、理解把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文言句式。

3、熟悉课文②(chuàng盛:

①(chãng)盛器;②(shâ提:

①(dī)提防;⑬、形似字①淬(cuì):

淬火。

②揕(zhân堪(kān勘(kān斟(zhēn③陵(líng):

侮辱,侵犯,如“陵压”。

凌(líng):

侵犯,侮辱,如“欺凌”。

3、字形(填空)屠lù___;chuō___穿;chēn___目;chēn___怪;tǎn___护;tǎn___诚wǔ___逆;wǔ___然;wǔ____作;cuì___火;仓cù___;纯cuì___二、课文内容复习1、结构梳理(填空)全文梗概:

秦国破赵——燕国危难——刺秦预备——易水死别——秦廷行刺——行刺失败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四部分:

①开端(“秦将王翦破赵”——“愿足下更虑之”):

________。

②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

_________。

③高潮(“既至秦”——“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________。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9页④结局(末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探究⑪⑫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⑬分析鉴赏刺秦场面的写作方法。

3、语段赏析⑪秦将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领会文中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的作用)⑫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零。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作者是如何描写易水死别这一场面的?

三、文言知识归类(填空)1、几个重要字词①进兵北略地。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③秦王购之金千斤。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⑤持千金之资币物。

⑥比诸侯之列。

⑦诚能得樊将军首。

⑧唯大王命之。

⑨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⑩图穷匕见。

2、通假字①秦王必说见臣②日以尽矣。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

④请辞决矣。

⑩使药工淬之。

11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古今异义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②而伤长者之意。

③樊将军仰天叹息流涕曰。

④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⑤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⑥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⑦愿大王少假借之。

⑧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0页4、词类活用⑪名词用作状语①进兵北略地。

[北,向北]②秦兵旦暮渡易水。

[旦暮,早晚间]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用匣子]④发尽上指冠。

[上,向上]⑫名词用作动词①樊於期乃前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走上前]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

穿上衣,戴上帽]③乃朝服,设九宾。

[朝服,穿上上朝的礼服]④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________________]⑬形容词用作名词①其人居远未来。

⑭形容词用作动词①则秦未可亲也。

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⑮形容词用作意动词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②群臣怪之。

5、一词多义奉、①轲既取图奉之。

②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兵、①诸郎中执兵。

②不及召下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

顾、①荆轲顾笑武阳。

②顾计不知所出耳!

③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请、②丹请先遣秦武阳。

愿、②愿足下更虑之!

为、④为变徵之声。

⑤(轲)又前而为歌曰。

⑥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⑦愿举国为内臣。

见、①秦王必说见臣。

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③乃遂私见樊於期。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⑤见燕使者咸阳宫。

引、①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②秦王惊,自引而起。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1页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6、文言句式⑪判断句①事以是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者„„也”表判断]⑫被动句①爸爸妈妈宗族,皆为戮没。

[“为”表被动]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表被动]⑬倒装句①燕王拜送于庭。

[“于”表示状语后置]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

用“者”字煞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定语后置]⑭省略句①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②使毕使于前。

]四、练习和作业1、完成“文言知识归类”填空2、翻译下面句子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3、解释成语①切齿拊心:

形容痛恨到极点。

③悲歌击筑:

抒发悲壮苍凉的情调。

④变徵之声:

指悲壮之声。

4、见资料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2页预习《鸿门宴》【教学目标】1、复习课文第三部分(2、项羽集团主帅:

刘邦——————————项羽——→[性格急躁与老奸巨猾对比鲜明](机智权变,善于用人)[____________]谋士:

张良——————————范增(老练多谋,沉着冷静)[____________]部将:

樊哙——————————项庄[_________](忠为人臣,轻易放弃)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3页(亲自告密,仍被重用)⑫性格特征对领导人物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试结合课文..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D.哙遂入,披帷西向立..与、①则与斗卮酒;.为、.ABCDA.此天子气也B.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⑭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樊哙陈词,把项王看得仅次于怀王,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所以项王屡屡赐酒,还加彘肩。

B.刘邦在危机中“如厕”是借口,实情是急于脱逃。

招樊哙出,暗中有所谋算。

C.樊哙闯帐陈词后,项王赐座,表明杀机已经完全消除。

D.樊哙闯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主要表现樊哙对项王的愤怒、仇恨。

⑮写出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成语,并解释。

①毫毛不敢有所近。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③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⑯直译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4页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三、文言知识梳理(填空)1、通假字①毋军胜如、①杀人如不能举。

②固不如也。

③沛公起如厕。

举、①杀人如不能举。

②举所配玉玦以示之者三。

且、①且为之奈何?

②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为之奈何?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今者有小人之言。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5页去、①相去四十里。

②脱身独去。

因、①不如因善遇之。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③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为、①使子婴为相。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军中无以为乐。

⑤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⑥何辞为?

4、词类活用⑪名词用如动词①沛公军霸上。

[军,动词,驻军];③吾得兄事之。

[事,动词,伺候];④籍吏民。

⑤范增数目项王。

[目,动词,使眼色];⑦道芷阳间行。

[道,动词,取道]⑫形容词用如动词①素善留侯张良。

⑬意动用法、使动用法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②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④交戟之卫士欲止不④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⑤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⑥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6页⑯固定结构奈何————奈,动词。

何,疑问代词。

译为“怎样”、“如何”。

如“为之奈何?

”孰与————与„„相比,谁„„?

表示比较。

如“孰与君少长?

”以是————“„„的理由”或“„„的方法”。

如“以是遣将守关者”“事知以是距子也。

”为„„所——被„„,表被动。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无以————(无„„以„„):

没有哪样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何„„为——表反问。

为:

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

如“何辞为”四、练习和作业1、完成“文言知识梳理”填空2、见资料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7页课后拓展·高考链接(文言文阅读练习案)【教学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重点难点】文言虚词、文言翻译【教学移:

改变.B讵能若是乎讵:

同“拒”,抵抗.C.越国以鄙远鄙:

把„„当做边邑.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图:

考虑.02、对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

②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信赖,秦不应与之共事。

③晋楚两国有相互勾结以排挤秦国之势。

④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

⑤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

⑥秦郑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晋。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⑥03、下列对原材料有关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8页C.上述材料给我们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知人善谏的佚之狐、顾全大局的郑伯、清醒理智的晋文公。

D.虽与郑国结盟,但以后若能得到更大的利益,秦穆公一定会见利背盟,这充分反映了“春秋无义战”的历史事实。

0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二、(2008·江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05—09题子产①为政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

“毁乡校,何如?

”子产曰:

“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以吾闻而药之也。

”储藏。

05A.吾不克救也克:

能够。

.B.郑伯如晋如:

到„„去。

.C.非无贿贿:

贿赂。

.D鄙:

边远的地方。

06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07、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⑥德,国家之基也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9页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⑧夫令名,德之舆也A.⑧②B.⑥⑤C.①③D.⑦④08、下列对原文有关[质:

询问].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善:

友好].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

玩味].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录:

记载].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而:

①心恚愤而无如何;②何前是而今非也.B.以:

①会王生者,以故至山;②以是益疑狐妄.C.所:

①郭具言所苦;②其所涂留,似有春秋.D.于:

①不自选择,但决于狐;②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20页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B.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于是渐不信孤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是真妄矣!

何前是而今非也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在箱子里。

14、断句和翻译⑪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之为害如是夫⑫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21页必修一第三单元导学及练习案现代散文【教学目标】透过作者的描写与叙述,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了解作者的评价与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把握作者寄寓在人与事中的情感、态度;品味作品的语言。

【教学(______)C.到处都是帮凶。

(______)D.为了正义事业牺牲生命也毫不顾惜。

(______)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生杀予夺直接了当贻笑大方隐约其辞B.自惭形秽黯然泣下C.深沟险壑影影绰绰满目疮痍屠戮妇婴D.惊闻噩耗贫瘠不堪3、默写填空二、整体把握1、文章自然分为七个部分第三部分:

通过对刘和珍不畏强暴、表达对她的哀悼和崇敬。

填空:

中国光明前景的期待2、品味语言⑪“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奉献于逝者的灵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指代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将这”的“这”指代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⑫“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先生说“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缘由”是什么?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22页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⑬将“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中的加点词改成“野蛮”“射击”好不好?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⑭“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到有这样的罗网。

„„A“流言”指:

说她们是“暴徒”。

B“流言”指:

说她们是“暴徒”。

C“流言”指:

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ABCDE⑬“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其无话可说的原因是(多项)A.“长歌当哭”是在痛定之后,所以无话可说。

B.因为愤怒到了极点,所以无话可说。

C.惨象使作者过分忧伤,因而无话可说。

D.反动派的残忍使作者无话可说。

⑭作者在文中对这两种谬论都给予了反驳。

反驳这两种谬论的有关句子是A.驳“暴徒”的句子是: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驳“利用”的句子是:

“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驳“暴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