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8423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docx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精选及答案

1.通过“遣唐使”,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的国家是(  )

A.波斯   B.大食  C.日本  D.天竺

2.唐朝时,余杭人要到涿郡去经商,走水路先后经过的是( )

A.钱塘江——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C.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D.钱塘江——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3.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农民的需要

4.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动机和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

A.为沟通南北交通而开,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B.为繁荣洛阳商业而开,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C.为巩固统治而开,但客观上有利于南北交通和经济发展

D.为巩固统治而开,但成为隋亡的根本原因

5.如果你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应确定的研究主题是( )

A.宋代国家统一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商业繁荣   D.宋代民族融合

6.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

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

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

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

A.辽灭北宋 B.金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

7.唐太宗说: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说明唐太宗( )

A.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B.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C.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D.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8.下列选项中与隋朝最相似的朝代是( )

A.周朝  B.秦朝   C.汉朝 D.南朝

9.南宋时期,在江南可能看到的景象有(   )

①川蜀地区栽种茶树和棉花  ②农民种植引进的占城稻  

③开封城里出现早市、夜市  ④文天祥组织军队抗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隋唐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

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有(   )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建立起空前辽阔的疆域       

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宋代社会经济生活持续发展。

庄绰《鸡肋编》中说:

“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燃薪(柴木条)者。

”从材料中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 )

①手工业的发展②农业的发展③市民生活状况④商业的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13.张敏同学学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后,对鉴真和玄奘的事迹进行了对比。

下面是她归纳出的两人的共同之处,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唐朝的高僧   ②都是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

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应日本政府之邀前往传播佛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4.小明想写一篇以《唐朝的社会风气》为主题的小论文,他可以通过下列哪些词语查找资料(    )

①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②风气开放,充满活力

③兼容并蓄,尚武精神盛行 ④闭关保守,封闭落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在各知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D.地方设置转运使

1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7.下列表述中最能反映隋朝社会特点的是:

(  )

A.君主专制顶峰 B.民族大融合 

C.经济重心转移 D.繁荣而短暂

18.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

①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 ②唐三彩的生产 

③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等 ④尚武风气盛行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宋代庄绰在《鸡肋编》中说到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柴草)者”。

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项手工业成就有关( )

A.宋代石油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B.宋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C.宋代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D.宋代铜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20.在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北宋与辽、西夏长期进行战争 

B.北宋与辽、西夏在边界进行贸易

C.北宋给辽、西夏岁币    

D.元昊向北宋称臣

21.“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

”——《旧唐书》,该材料反映了实质问题是(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22.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中,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

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游   D.《大唐西域记》的完成

23.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24.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

A.有最大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B。

位于河西走廊

C.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D.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震惊世界

25.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

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

B.上朝时,见以魏征向太宗皇帝进谏

C.和太宗皇帝一齐讨论科举制度的事宜

D.经常诵读苏东坡写的词

26.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宰相

27.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

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术    

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司南

C.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司南    

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

28.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忽必烈建立元朝 ②蒙古军队灭金

③建立大蒙古国 ④蒙古军队灭西夏

A.③④②①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D.①④②③

29.在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不包括( )

A.政事堂主官由文官担任,地方官都是清一色的文官

B.主管全国军务的枢密院主官也基本由文官担任

C.遇有战事,由文官担任主

D.宋朝科举制日趋完善,武举规模亦超过前代

30.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

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不能得到的启示是(  )

A.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B.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最根本原因

C.国内各

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31.《旧唐书》称:

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

“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修订法律,废除酷刑苛法 D.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32.岳飞抗金赢得了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

A.他被秦桧诬陷,蒙受冤屈    

B.他的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C.他坚持抗金斗争是正义的    

D.他的抗金斗争使南北方获得了持久和平

33.下列四幅两宋与辽、金、西夏并立示意图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34.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

35.某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36.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

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

”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与这位皇帝有关的事件是( )

A. 戒奢从简    B. 虚心纳谏

C. 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D. 增设殿试和武举

37.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元世祖

38.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这统治局面得以

出现是因为文帝景帝(  )。

①减轻赋税    ②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   

③重视以德化民  ④废除严刑苛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9.隋朝虽然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在我国历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

隋朝的历史作用有:

(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岭南一带)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统治者施行仁政

C.水利设施齐全    D.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41.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

我国古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4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实现全国统一的政权是(  )

A.前秦  B.东晋  C.西晋  D.北魏

4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唐朝衰落的原因 ( )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    

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央王朝无法与之对抗    

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4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45.对于商鞅变法,不正确的看法是(    )

A.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B. 秦孝公变法的坚定决心与商鞅大刀阔斧变法的行动相得益彰

C. 没有商鞅就没有秦国的变法和强大

D. 一些旧贵族极力反对变法,说明任何变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

46.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奠定了封建经济基础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7.战国时期是我国(    )

A.奴隶社会开始时期    B.封建社会确立时期

C.统一国家的建立时期   D.奴隶社会的鼎立时期

48.“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

这反映了( )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北方以农业生产技术为主

49.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历史上某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时,运用了以下的形势示意图,这次战争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50.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

①开凿灵渠 ②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③盐铁专卖 ④兴办太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1.在学完某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后,小洁同学制作了如下示意图,请问这个朝代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西晋  D. 隋朝

52.排列以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 )

①陶器  ②铁器  ③石器  ④青铜器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D. ④②③①

53.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统治者乏治理国家的经验 B.诸侯内乱不听从中央领导 

C.末代国君的统治昏庸残暴 D.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54.北朝石窟艺术的辉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古诗,从侧面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是( )

A.佛教盛行 B.道教盛行

C.寺庙建筑艺术的精湛   D.当时南朝共480座寺院

55.东汉末年开始,许多北方人迁居到江南地区,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江南地区有大量未开垦的荒地  B.江南地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C.江南地区疫病少  D.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

56.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一组是( )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5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下列制度有关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58.列历史事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相关联的是( )

A.漠北之战  B.大泽乡起义 C.赤壁之战 D.雅克萨之战

5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D.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60.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明显说明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的是(   )

A.废丞相

,权分六部B.废行省,设三司

C.设厂卫特务机构D.八股取士,重视培养“奴

才”

61.李白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中的“晁卿”是(  )

A.空海 B.阿倍仲麻吕C.吉备真备  D.玄奘

62.“以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处以重刑。

”此令出自

A.汉武帝 B.唐太宗C.明太祖 D.清雍正帝

6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

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忽必烈  B.成吉思汗C.耶律阿保机D.完颜阿骨打

64.张老师在一家古玩店见到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古画,在与店员交谈时,发现他对这幅画的介绍存在错误,请你指出来

A.这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

B.此画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

C.从画中可以反映出北宋时人们的交通工具比较多样化

D.画中所绘的这条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5.两宋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机构是

A.市舶司  B.商行C.工部  D.转运使

66.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A、唐朝 B、资治通鉴》C、宋词 D、四书五经

67.元末明初时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倭寇。

倭寇由下列哪些日本人组成(  )

①武士 ②农民 ③商人 ④海盗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8.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69.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电视剧,请根据下列几集的名称判断该电视剧的名称是(   ) 

第一集《至尊红颜》、第二集《大明宫词》、第三集《一代女皇》、第四集《无字碑歌》

A、汉武大帝》 B、武则天》C、贞观长歌》 D、《三国演义》

70.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

其原因是武则天

A.开创了“殿试”的先河  B.重用有才之人

C.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71.中国有句佳话“和同为一家”,“和同为一家”是指历史上文成公主入藏后(   )

A.隋和吐蕃的关系B.唐和匈奴的关系

C.唐和吐蕃的关系D.唐和回纥的关系

72.古人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进行了描述:

“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山西简称“晋”,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该政治格局和名称源于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  D.郡县制

73.古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

那么古罗马人穿着中国的丝绸最早可能是在(   )

A、秦朝时 B、西汉时C、唐朝时  D、宋朝时

74.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它的建立者是

A.炎帝  B.黄帝  C.禹  D.启

75.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下列货币 (    )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76.东汉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改进 ②地动仪 ③“麻沸散” ④水排 ⑤指南针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77.很多历史信息来源于我们对图表的研究与解读,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秦统一货币  B.秦统一尺寸C.秦统一文字  D.齐统一文字

78.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

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

A.颁布“推恩令”  B.商讨派谁出使西域

C.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D.商议开凿灵渠

79.如果要再现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下列情节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A.使用耒耜耕地     B.制造出色彩鲜丽的彩陶

C.居住干栏式房屋   D.吃大米饭 

80.秦末农民战争中,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81.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尚书》中记载了商朝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当时商朝所留下的文字,主要内容是(   )

A.卜辞   B.账目收支  C.舞蹈语言   D.陶器制作

82.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 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

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D.适者生存

83.下列言论,出自下图之人的是  (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84.“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85.“战国时期,他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从此,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材料中的“他”是(     )

A、伊尹   B、商鞅   C、李冰   D、管仲

86.公元前356年,秦国一位新上任的官员在都城咸阳上演了一个“立木取信”的故事。

他还说: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这位官员是(    )

A、李冰   B、商鞅  C、管仲  D、姜尚

87.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下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它们是(    )

①曲辕犁  ②直辕犁   ③水排   ④筒车  ⑤翻车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88.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从下图“隋朝大运河”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它的中心是洛阳

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

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9.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C.设立太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0.为了牢牢控制国家的最高权力,在中央,汉武帝设立的加强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和检举的机构是(   )

9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92.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祖冲之-《神灭论》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水经注》D、陶渊明-《归园田居》

93.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分划自己的封地给子弟 , 建立小侯国的目的是(   )

A.恩赐亲戚  B.树立皇帝权威C.巩固统一   D.加强中央集权

94.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国家的产生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95.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B.起义军一直达到咸阳附近

C.陈胜率起义军推翻了秦朝          D.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96.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是因为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商鞅变法C.都江堰的修建   D.治理黄河

97.七年级3班小明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皇帝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98.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选项

第一步

第二步

A

提出庄子是道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观点作证据

B

提出孟子是儒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观点作论据

C

查阅到孔子“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兴办私学、广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