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9564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docx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主要心理学实验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本章综述】

本部分内容概述实验心理学所含领域的实验,主要包括:

听觉、视觉、知觉、学习、记忆、情绪、注意以及常用心理实验技术。

考试要求掌握主要的心理学实验,即为掌握实验的基本范式和研究逻辑。

本章没有特别突出的重点,内容可结合普心一起复习,实验的重点在实验方法上,学习研究者是基于什么假设进行研究,具体实验设计方法、变量的选取,如何验证假设得到实验结论等。

相对更重要的实验为记忆、注意及常用的反应时技术。

这几部分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在复习时要引起重视。

【大纲框架】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学实验

听觉实验

1.听觉现象的测定→心理特性、声音掩蔽、听觉疲劳与适应

2.声音的空间定位实验→声音方向定位线索、实验

3.语音知觉实验→特点、声学线索、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1.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明适应、暗适应、视敏度、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2.颜色视觉→颜色混合、颜色对比、颜色适应等

视觉实验实验

1.知觉组织的实验研究

2.知觉恒常性的实验研究→知觉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

3.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空间知觉实验;运动知觉实验。

4.知觉与觉察实验→无觉察知觉的测定;盲视的实验。

知觉实验实验

1.条件性学习实验

2.认知性学习实验

学习实验实验

1.感觉记忆实验

2.短时记忆实验

3.长时记忆实验

4.工作记忆实验

5.内隐记忆实验

6.前瞻记忆实验

7.错误记忆实验

8.定向遗忘实验

9.提取诱发遗忘实验

记忆实验实验

1.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

2.面部表情的测量

3.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

情绪实验实验

1.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分听实验

2.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

3.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

4.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

5.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

6.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冲突效应实验

注意实验实验

1.眼动技术

2.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

3.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

常用心理实验技术

【考点分布】

【复习重点】

本章主要涉及选择题及简答题的考察。

具体实验内容需要仔细阅读,并清楚主要实验逻辑:

怎样验证假设、为何那样做实验可以得到实验结论。

在看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实验,形成自己的网络记忆结构。

【关键词】

声音掩蔽、闪光临界融合频率、颜色对比、前瞻记忆、再认法、内隐记忆、定向遗忘、错误记忆、工作记忆、启动效应、注意的返回抑制、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眼动技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第一节听觉实验

★考点:

2009-73,2010-41,2014-72

一、声音的心理特性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声波的物理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

频率指发声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

振幅是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

正弦波得到的声音就是纯音。

复合音是由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正弦波叠加而成的。

声波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听觉的基本特性:

音响、音调和音色。

(1)音响

声波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产生的声压级也就越大,声音的强度也就越大,单位为分贝(dB)。

声强是声音的客观的物理量,而响度则是主观的心理置。

等响曲线是用来表示声强和响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它以一定声级的1000Hz的纯音为标准音,用其他频率的纯音为比较音,由听者调节比较纯音的声级,直到它和标准纯音的响度相等。

这时标准纯音的声级规定为该声级的比较纯音的响度级。

响度级的单位为Phon。

1000Hz纯音的声级就是它的响度级。

各个比较纯咅和1000Hz纯音等响声级的变化作为频率的函数的曲线就是等响曲线。

响度的单位为sone。

1sone被定义为声级40dB的1000Hz纯音的响度,即1sone相当于40Phon。

响度量表的制定是,让听者调整一个1000Hz纯音的声级,使它的响度听起来是1sone的一半那样响,这时的响度就是0.5sone。

同样,可以让一个声音听起来是1sone的两倍,这时的响度就是2sone。

单数值采用两分法。

从而建立起很宽的响度量表。

响度(L)和物理强度(I)之间的关系:

L=kI0.3。

特别要区分声级、响度级和响度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也可以采用多分法和单耳双耳平衡法制作响度量表。

多分法是要求被试来调一个可变音的物理强度,直至它听起来与标准音响的几分之一相当。

单耳和双耳平衡法是一个纯音同时传给双耳听,使其听起来是这个音单独传给单耳听时的0.5倍、1倍或2倍。

听觉的绝对阈限是听觉绝对感受性的表征量。

随着声音频率的提高,听觉绝对阈限降低,个体对声音频率的感受性表现出提高的趋势。

听觉的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程序:

首先确定优势耳。

方法是,选择1000出频率的纯音按升、降、升、降或降、升、降、升的呈现方式分别对左右耳施测4次,分别求出左右4次的平均值,并选择阈限值较低的一侧作为优势耳进行实验。

然后,实验采用最小变化法。

每个被试每个频率的纯音施测8次,频率为125-8000Hz,每个被试共做10个频率,总共80次实验。

实验选择纯音信号。

最后分别计算出各频率下的听觉绝对阈限。

听觉的差别阈限是听觉差别感受性的表征量。

声强的差别阈限的确定方法是呈现两个刺激,让听者判断W—个较强。

噪音的差别阈限符合韦伯定律。

(2)音高

音高主要受声音的频率、声音的声压级、声音的持续作用时间、年龄发展因素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音高单位为Mel。

响度级为40Phon、频率为1000Hz的纯音音高被定为1000Mel。

可以采用二分或多分法在可听的范围内把音高从低到高地分成等级制作音高量表。

音高随着声音频率有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音高量表表示。

根据个体对不同频率声音的主观强度感受的测量,可以绘制出听觉的等高曲线。

等高曲线是反应声音频率和强度的关系的曲线。

2.声音的掩蔽

听觉掩蔽是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一个可听声由于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发生困难,则必须增加强度才能重新听到,这种阈限强度增加的过程和强度增加的量就叫声音的掩蔽效应。

要听的声音叫做被掩蔽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叫掩蔽音。

听觉掩蔽有纯音掩蔽、噪音掩蔽和纯音噪音对语音的掩蔽。

纯音掩蔽的研究发现,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效果随之增加;掩蔽音对于频率相近声音的影响最大;低频对高频的掩蔽效果大于高频对低频的掩蔽;掩蔽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掩蔽声的强度和频率。

噪音掩蔽的研究发现,当噪音强度低的时候,各种纯音的阈限差别很大,但噪音强度提高时,各种纯音的阈限差别缩小。

语音频率范围内各个频带的强度是不同的,强度最高的频带在300~500Hz,以上强度逐渐减低,超过5000Hz强度就减到非常小了。

掩蔽有不同的种类:

(1)前后掩蔽。

发生在非同时作用的条件下的掩蔽称作前后掩蔽。

研究发现,被掩蔽音在时间上越接近掩蔽音,阈值提高越大。

掩蔽音和被掩蔽音相距很短时,后掩蔽作用大于前掩蔽作用;单耳的掩蔽作用比双耳作用显著;掩蔽声强度增加,并不产生掩蔽量的相应增加。

(2)中枢掩蔽。

掩蔽音和被掩蔽音分别施加于两耳时产生的掩蔽称为中枢掩蔽。

中枢掩蔽的效果小。

它的效果是对称的,而且受频率的制约,最大的掩蔽效用发生在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频率接近的条件下。

3.听觉疲劳与适应

(1)听觉疲劳

听觉疲劳是在长时间内持续暴露在较高强度的环境下而导致的对声音的感受性下降或听觉绝对阈限增高的现象。

测量听觉疲劳可先测定被试对某种频率声音的阈限,而后让被试听一段引起疲劳的特定频率和强度的纯音,再测定他的听阈,所得听阈的改变量,即暂时阈移,就是听觉疲劳的指标。

暂时阈移的大小和引起疲劳的声音停止多长时间有关;暂时阈移一般随疲劳声强度的增加而加大,当疲劳声在低强度时,阈移变化相对小些,当疲劳声强很高时,阈移增加很快。

(2)听觉适应听觉适应是持久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听觉适应的研究方法是响度平衡法。

以一定声强的纯音作用于左耳,用另一频率相同但声级可变的声音同时作用于右耳,使两者等响(对一个正常听者,两者平衡的声级可能相等)。

然后,将右耳的声音停止,让左耳继续听3分钟。

在这一适应期后,重新使左右耳等响,这时右耳的等响级常下降。

高声级和低声级都可产生适应,且适应范围有随响度加大而扩大的趋势。

适应效果对频率带有选择性。

最大的适应发生在与适应声相同和相近的频率。

二、声音的空间定位实验

1.声音方向定位线索

声音方向的定位线索包括:

根据双耳差别线索决定其水平位置;根据耳郭引起的谱变化线索决定垂直位置;根据强度、混响和谱成分等决定距离。

木平面上的声源定位主要是用双耳间的时间差和强度差。

人对声源方位判断的准确性与声源的位置和频率有关。

在垂直平面定位的主要线索是耳廓引起的频谱线索。

2.距离知觉

对距离知觉的判断主要依据有:

(1)对熟悉的声音、声强和距离的反比关系是明显的依据。

(2)高频比低频有较大的衰减,复合声的频谱将随距离的改变而变化,成为距离知觉的另一线索。

(3)声波波前曲率也可以指示距离的远近。

(4)波前曲率影响到耳间的强度差和时间差,这两者信息的结合,为距离知觉提供了线索。

3.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实验方法

使用音笼呈现不同方位声音。

随机排出不同方位(方位角)的实验顺序表,各方位角的角度变化单位为45°,每个方位做4次。

要求被试坐在音笼的靠背上,身体保持直立坐姿,将头部固定,并戴上眼罩。

按顺序表呈现刺激,每次呈现时间3~5分钟,被试听到声音以后立即报告声源的方位。

主试记录被试报告是否正确。

方向定位的规律:

对来自身体两侧的声音的方位容易分辨;对来自头部中切面上声音容易混淆,在距离中切面的2~3度时容易判断为来自中切面;如果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做一个圆锥,在圆锥面上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

三、语音知觉实验

1.语音及其声学特点

语音作为一种声音刺激,具有以下物理特点:

(1)语音的功率

说话者在说话时所辐射的能量随说话声音大小和内容而有很大的差别。

从最弱的耳语到最大声喊叫之间响度的变化范围约为60dB。

研究发现,组成不同音节的各个成分一元音和辅音的平均功率是有差异的。

元音是最强的语音。

(2)元音和辅音

语音分为元音和辅音。

一般而言,平常说话元音总是乐音,只有耳语时元音才完全不是乐音。

辅音有的是不带音的,也有的是带音的,因此有的是噪声而兼带或多或少的乐音的成分。

从听觉来说,元音总比辅音清晰、响亮。

有的语音学家把辅音分为哚声和响声两大类。

半元音、边音、鼻音和颤音等都是比较接近元音的辅音。

(3)语音的声谱

可以通过物理声学的技术方法,用特殊仪器,按照语音的频率组成把语音分解。

这种分析包括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种。

元音和辅音的声谱分析就是静态分析,而语图的分析则是动态分析。

元音声谱的主要特征是三个主要的共振峰。

这三个共振峰的频率范围在各个声音上是交叉重叠的。

共振峰的幅值一般随共振峰的频率的提高而降低。

一般来说,半元音的共振峰结构和元音相似,声谱中包含界限比较分明的能量集中区。

浊辅音(带音的)的声谱显示出比较不明确的共振,在基频附近具有明显的能量集中。

清辅音(不带音的)的声谱中没有强烈的低频成分,但也具有能量集中区,一般与相应的浊辅音类似。

语图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言语的形象,就像听到言语的声音一样。

语音高低的不同,主要在于基频范围的语音及其声学特点;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区别:

不论语音高、低或方言不同,只要说的是同一句话,都将表现出一种共同的模式。

这种模式实际上是时间-频率-强度的楔式,即与时间过程有联系的一种强度-频率的变化。

频率并不永远相同,但各频率的相对模式却是相同的。

换言之,语音中的各绝对频率并不像相对频率模式那样重要,只要频率模式不变,我们就可以了解这个语音。

2.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1)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

语音知觉是一种非连续性、具有离散性特点的范畴性知觉。

也就是说,语音知觉可以将语音信息的识别作为语言加工的一个相对较小的范畴,在这个范畴内对语音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

使用语图放音机等设备对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进行研究表明:

首先,发音部位不同的辅音,如p、t、k的语音知觉是依赖它们发噪声的频率位置和后面元音的F2(第二共振峰)过度的频率这两个声学线索:

其次,发音方式不同的辅音,如b、d、g等的语音知觉是依赖F,(第一共振峰)的特点这个声学线索。

(2)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语音知觉的范畴性是指语音声学构成要素在特定的声学参考范围内变化时,如果这种变化没有达到一定参数范围(特定语音识别的声学特征范围),对这些语音声学特点的变化知觉是稳定在该语音刺激的知觉范围内的。

语音范畴性的变化随着声音物理特性的变化存在一定临界范围,语音范畴性知觉也是具有声学的物理学特征的。

反应由一个范畴到另一个范畴的这一分界点称为音位界,类似于心理物理学中的差别阈限。

第二节视觉实验

★考点:

2008-37/38,2013-39

一、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

1.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研究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到暗处时视觉感受性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暗适应的最初7到10分钟内,视觉阈限迅速下降,感受性骤升。

之后,暗适应曲线改变方向,感受性继续上升,出现所谓的棒锥裂。

早期的暗适应是由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共同完成的。

之后,锥体细胞完成暗适应过程,只有棒体细胞继续起作用。

整个暗适应过程约持续30~40分钟。

采用暗适应仪可以对暗适应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分为:

①关闭实验室的所有光源,调试好暗适应仪。

②让被试坐在暗适应仪窗口一面,罩上头部,防止外界光线影响暗适应过程。

③主试按下“明灯”按钮,被试注视窗口内的明灯环境,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明灯刺激持续5分钟,到5分钟时关掉明灯,同时把暗适应按钮打到第一档,并告诉被试,如果看到窗口内的视标,按反应键报告,并说明视标形状。

如反应正确,记录下时间,接着马上把暗适应键打到第二档;如果反应错误,仍用该档继续实验,直到被试正确判断为止。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过程。

明适应过程很快,大约1分钟。

2.视敏度的测定

视敏度是指分辨空间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它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纬度,通常以找出两个物体之间的最小间隔来表示。

视敏度受物体的网膜映像、照明等因素的制约。

医学中用视力表测定的就是视敏度,视敏度为视角的倒数。

检査视敏度的方法通常有:

①觉察。

不要求区分物体各部分的细节,只要求发现对象的存在。

②定位。

觉察两根线是否连续或彼此有些错位的能力。

③解像。

知觉某一模式具体元素之间分离的能力。

④识别。

辨别图形细节。

经常把常人眼的识别力标准定为r视角。

要确定某人能区分两个点时的最小视角,即确定这两点的最小区分阈限,它与视觉识别能力(v)成反比。

照度水平、刺激物大小及刺激物与背景亮度的对比等都是影响视觉空间辨别的重要因素。

视网膜不同部位的视敏度不同。

视觉适应影响视敏度。

练习可以大大提高人眼对目标物的视敏度。

3.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测定

物理上闪烁的光在主观上引起的感觉介于闪烁^稳定之间时的频率叫做临界闪光融合频率(CFF),它表示人眼对光刺激时间的分辨能力。

最早测量CFF的工具是装盘闪烁方法。

现代的方法采用电子仪器,实验者可以随意呈现由不同电脉冲组成的刺激。

通过改变电信号的波幅,就可以改变电信号对光信号进行调制时的图形亮度,改变电信号的周期就可以获得图形呈现的不同频率,改变电信号相位就可以改变图形中黑白部分的比例。

这些方法可以精确控制亮度、频率和亮度间隔,而且结果稳定,功能多样。

影响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因素:

①闪光融合临界频率随光相的强度增高而墦高;②小面积的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比大面积的闪光临界融合频率低;③当刺激区域小的时候,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在中央凹比边缘高。

二、颜色视觉

1.视觉的颜色现象实验

(1)颜色的基本特征

颜色是视觉系统接受光刺激后的产物。

颜色可以分为两大类:

非彩色和彩色。

颜色视觉有3种特性,即颜色的明度、色调以及饱和度。

颜色的明度与其物理刺激光波的强度-亮度相对应,所有的光波,都可以用亮度来表示它的强度。

颜色的色调与其物理刺激的光波波长相对应,不同波长所引起的不同感觉就是色调。

颜色的饱和度与其物理刺激的光波纯度相对应,纯的颜色是高饱和度的颜色,是没有混入白色的窄带单色刺激的光波。

在物体反射的光线中,占优势的光波波长决定颜色感觉,这是最本质的颜色属性。

(2)颜色混合

光谱上两种颜色混合会出现_种新的颜色。

一般而言,光谱上临近的两种颜色混合所产生的新颜色处在光请上两种被混合颜色的中间,称为中间色。

中间色的饱和度低于混合它的任何一种颜色的饱和度,相距越远的颜色混合成的中间色的饱和度越低。

这是色光的混合,它遵循颜色混合的加法原则。

颜色混合还有一种是颜料的混合,它遵循颜色混合的减法原则。

减法原则混合后得出的颜色其明度是减少的。

混色定律:

①补色律。

指每一种颜色都有另一种与它相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的颜色,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

②居间律。

指混合色圈上两个非互补的顔色产生介于两种颜色之间的中间色。

中间色的色彩取决于两者的比例。

③代替律。

指混合色的颜色不随被混合的颜色的光谱成分而转移。

不同颜色混合后产生相同颜色可以彼此相互替代。

(3)颜色视野和光谱敏感性

视网膜中央凹能分辨出各种颜色,由中央凹向外周部分过渡,对颜色的分辨能力减弱,人眼感觉到的颜色的饱和度降低,最后直到色觉消失。

要理解浦肯野现象。

黄绿色的物体在白天显得最亮,而在黄昏时,蓝绿色显得较亮,红色不明显,这就是浦肯野现象。

这种现象只有当光照射视网膜边缘部分时才会出现。

2.颜色的知觉现象实验

(1)颜色对比

颜色对比是两种不同的色光作用于视网膜的相邻区域,或者相继作用于视网膜的同一区域时,颜色视觉发生变化的现象。

前者为同时对比现象,后者为继时对比现象。

例如,注视黄色背景上的一小块灰色纸片几分钟后,会感觉灰色纸片呈现蓝色。

(2)颜色适应

2.颜色视觉

视觉的颜色现象实验;颜色的知觉现象实验。

颜色适应是指在颜色的刺激作用下所造成的对该颜色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以每一秒钟一次的黄色小闪光投射在注视点上,观察者注视红色强光视野,待适应后再回头看原来的黄色闪光。

开始闪光变成绿色,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增加了黄色的感觉成分,几分钟后,才完全恢复黄色闪光的感觉。

这是典型的颜色适应现象。

颜色适应与颜色对比有时很难区分,一般人们倾向于把先看到的色光对后看到的色光的影响叫做色适应。

黑尔森(H.Helsoii,1938)色适应实验:

在暗室中,照明是红色的,墙是灰色的。

被试进入暗室,一切东西看起来都是红色的,几分钟适应以后,实验者要被试判断一套从黑到白的19件标本,并要求根据熟悉的评定标准为这些标本的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作等级排列。

结果,凡与墙背景颜色的反射率相近的标本都被判断为红色,反射率愈高,就被认为饱和度愈高。

而比墙颜色深的标本被认为是绿色或蓝绿色,即红色照明的后像补色;反射率愈低,蓝绿色显得愈饱和。

麦克洛的研究:

他首先把色适应与图形方位结合在一起研究。

他发现让眼睛交替适应蓝背景上的水平栅条和橙色背景上的垂直栅条,紧接着让被试看无色背景上的同样黑白栅条,被试便把水平栅条看成橙色,而把垂直栅条看成蓝色。

3.颜色常性

人眼对物体颜色的感知,在外界条件变化的时候,仍能保持相对不变,表现出颜色恒常性。

第三节知觉实验

★考点:

2007-44,2008-39,2009-43,2011-43,2012-40,2014-73,2015-44

一、知觉组织的实验研究

图形-背景的区分是知觉组织过程中基本的和基础的环节。

图形是指视野中独立的、具有明确形状的部分;视野中的其余部分称为背景。

Rubin提出图形和背景之间的3点主要差异:

①图形具有"事物”的特性,图形形状的边界形成轮廓;相反,背景具有"物质"的特性,相对来说没有形状。

②图形看起来离观察者距离较近,并且在背景的前面;而背景没有明确的定位,在图形后面连续伸展。

③图形看起来更为深刻、更明显和更好记忆;图形一般表现出有意义的形状,而背景的形状不一定有任何意义。

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人类知觉组织的原则,即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共同性、对称性、封闭性。

视知觉组织的心理现象是视觉过程初期检测大范围拓扑性质的普遍而基本的功能反映。

视觉系统不仅能检测拓扑性质,更敏感于大范围的拓扑性质,并且其发生在视觉过程的初级阶段。

二、知觉恒常性的实验研究

1.经验和知觉恒常性实验

著名的人类学家腾布尔在对俾格米人的研究报吿中记录了当地一个长期生活在丛林中的土著人Kenge在第一次离开森林来到大平原时的有趣反应。

Kenge无法感知远处事物的真正大小,他会指着远处的一头牛说那是虫子。

由于没有大小恒常性的经验,Kenge只能依据物体的网膜影像大小来进行反应。

由此推断知觉恒常性是需要经验的。

莱博维茨的实验:

首先在实验仪器上向被试呈现一个目标刺激——倾斜成各种角度的一个圆形,然后要求被试在四种倾斜角度的比较刺激中选择一个与目标刺激看起来同样的形状,这些比较刺激是一系列从圆形逐渐拉长的椭圆形,结果发现形状恒常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经验更多的成年人却显得更易直接按照网膜影像进行判断,而出现错觉。

这与一般认识不符。

爱波斯坦对莱博维茨的实验是这样解释的:

人们在进行形状匹配时会受到指导语的影响。

在指导语要求被试按客观形状来判断时,产生的形状恒常性最小。

成年人对指导语尤其敏感,因此他们可能会故意按照网膜大小进行形状匹配。

2.大小恒常性实验

当观察物体的距离(视网膜像)改变时,知觉到的物体大小保持恒定的现象称为大小恒常性。

Holway-Boring用实验考察了彩响大小恒常性的几种因素。

在实验中,观察者坐在两个长长的、漆黑的走廊的交叉处,在其中一个走廊距离观察者约三米远的地方有一个可调节的发光的圆形刺激物;同时在另一个走廊呈现标准圆形的刺激物,距离观察者为10-120量。

标准圆形刺激物上标有刻度,确保当刺激物到观察者的眼睛的距离不同时,投射到观察者视网膜上的视像保持相同(视角为1度)。

观察者的任务是调节比较圆形刺激物的大小,使其与标准圆形刺激物的大小看起来相同。

一共有四种观察条件:

①提供正常的双眼观察条件;②只允许单眼观察;③通过一个小孔进行单眼观察;④在每个标准圆形刺激物的周围用黑布遮挡,组成一条黑布的通道观察。

结果表明,在双眼和单眼观察条件下,被试都表现出良好的大小恒常性,使用双眼和单眼的效果基本相同,但是在条件3,恒常性大大降低,条件4由于几乎完全没有深度线索,恒常性比条件3更低。

可见,深度线索和视觉结构对大小恒常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形状恒常性实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看到的物体都保持相同的形状,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形状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表现出对物体形状的知觉整合。

在大小恒常性中,形状恒常性的程度是随着可利用的方位空间信息的多少而变化的。

形状恒常性会受到深度线索和物体的空间排列的影响,当相对于观察者来说,缺乏关于被观察物体的位置的视觉信息时,形状恒常性将受到损害,甚至完全消失。

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

1.空间知觉实验

空间知觉的线索有两类:

一类为单眼线索,一类为双眼线索。

(1)空间知觉的单眼线索

第一,插入。

是指一个物体部分的隐藏或遮挡另一个物体。

艾姆斯(1951)实验首先给被试观看两张放在不同距离处的扑克牌,K放在5英尺处,(?

放在10英尺处。

两张牌的放置位置部分重叠,K遮住了Q的一角。

实验中控制其他距离线索,由于这种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