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983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docx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

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2.经济全球化:

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3.跨国公司:

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在一个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

它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4.世界经济的“不平衡”:

既是指世界各国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各国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

二、思考题:

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战后世界经济的“极格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时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时期。

(1)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时期:

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

(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已明显地显现出来。

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欧、苏、日彼此抗衡的状态。

(3)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当今状况及其发展态势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

在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运用;不仅在经济领域加速了信息化,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加速了信息化,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

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水平,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一场新军事变革,也使得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

科技进步的重大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尤为突出,将人类社会带入经济信息化时代。

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

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4、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

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由于商品、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的不断削减,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因此,中国应该要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的浪潮,应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果来为发展中国的经济。

但同时,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一系列其他的后果。

它在带来民族国家权力的全球化的同时,又消蚀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面貌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

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同时,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和部门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享受着丰裕生活的同时,也正牺牲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

而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出现强资本弱劳工的态势,在劳工抗衡资本的能力削弱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又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移民和发展中国家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的冲击,使一些国家的极右势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等等。

对于这些,我们需要谨慎面对,趋利避害,修订“游戏规则”,克服其负面影响;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全球合作,进行“全球治理”。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政治格局:

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雅尔塔体制:

指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3.世界政治多极化:

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多级化趋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

4.综合国力:

是指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

它由两部分构成,即物质的、可见的、可计量的力量和精神的、不可见的、难以计量的力量。

二、思考题: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

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战后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具有哪些重大影响?

原因:

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消长的变化。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称霸世界,大搞军备竞赛和到处扩张,严重地影响了本国的经济发展,结果拖垮了苏联、也削弱了美国。

相反地,日本、西欧等国家的实力有了很大发展,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力量进一步壮大,由此推动整个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影响:

两极格局解体后,使世界政治格局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这次格局转换的特点是:

第一,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

第二,新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演进过程。

因为,现在美国虽然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但他没有足够的力量一统天下,其他主要大国和国家集团都在争取世界或地区的主导权,期望建立一个多极世界,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足够的实力,可单独与美国抗衡。

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多极化与“单极世界”之间存在斗争,有时甚至是激烈的斗争。

世界各种力量必然要经过长期的消长、分化、组合的过程,才能重新形成稳定的格局。

第三,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过程。

各主要大国和国家集团都在力争形成对自己有利的世界新格局,为争夺对世界新格局的主导权展开斗争。

斗争的结果将取决于历史的“合力”,在和平时期这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

3、为什么说冷战后世界的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其发展是不会一帆风顺的。

多极世界的形成将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过程。

这是因为:

第一,美国构建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是多极化发展的最大障碍。

第二,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是阻碍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因素。

冷战结束后,国际旧秩序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造成南北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而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还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因此,世界主要力量共同推进世界多极化的进程还是艰巨的曲折的。

第三,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长期过程。

第四,多极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力量的对比还将发生变化。

第五,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

因此,世界多极化进程将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曲折过程。

4、怎样认识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冷战时期,政治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冷战结束后,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发展对外关系的主导因素,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

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日益加大的原因在于:

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政治的发展;经济因素对国内政治的作用的不断增大,使各国都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因为这一目标的实现结果往往会造成国力的削弱、导致社会的动荡甚至政府的更迭,从而对世界政治发展产生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联系更为密切,相互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使世界政治发展更趋复杂;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当今世界各国的外交,首先是经济外交,即为经济服务的外交,经济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

冷战结束以后,国家的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国家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制约着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使它们的关系一般不致于脱离和平、发展、合作这一时代主流。

第三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一、名词解释:

1、时代主题——时代主题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突出的基本矛盾和基本问题,是国际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映,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正在解决的主要课题。

2、时代特征——时代特征是指与时代相适应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状态以及由世界的基本矛盾所决定和反映的基本特征。

3、国际格局——国际格局主要反映国际社会各种力量的对比以及权势分配结构的客观状况,国际格局是国际秩序的基础,它决定了国际秩序的性质和面貌,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会对现存的国际秩序形成强烈的冲击,并导致现存国际秩序的重大变化乃至重建。

4、国际秩序——国际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各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原则及相应的保障机制的总和。

国际秩序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二、思考题:

1、试论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依据和重大意义。

确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科学依据和意义:

(1)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依据国际形势和世界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而作出的科学判断。

1)战后世界矛盾的发展变化。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和全球部署没有完成,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4)科学技术已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

5)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

(2)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第二、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论为我国制定正确的内外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为什么建立国际新秩序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要求。

第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是由多极化趋势和世界多样化发展所决定的。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正确处理国家关系的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第四,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是完全切实可行的。

 3、为什么说当代国际秩序对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国际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各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原则及相应的保障机制的总和。

国际秩序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分为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秩序。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秩序属国际法的范畴,但又有区别,因为它受国际力量对比的制约,特别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和制约。

国际秩序建立迄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

从近代到二战前,世界已建立三次国际秩序。

第一次是威斯特伐利亚秩序。

第二次是维也纳秩序。

第三次是凡尔赛——华盛顿秩序。

二战后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确立的是第四次国际秩序。

二战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二战期间,代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美、苏、英三大国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就如何结算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等问题,秘密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这些协议主要是为了维护美、苏两大国的利益,如何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并建立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等。

雅尔塔体制的建立,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也为战后美苏争霸开了先河。

自17世纪以来,人类先后建立了四次国际秩序,但从本质上讲都体现了西方主导性和不平等性这两个明显的特征,都属于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秩序。

因而,我们都称之为国际旧秩序。

冷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两大基本趋势的发展,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斗争,一些过时的规则、制度已被淘汰,但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基本的框架和机制仍在运作,继续妨碍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国际秩序的稳定发展年。

因此改革国际旧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迫切要求。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名词解释:

1、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美国帮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又称之为“欧洲复兴方案”。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在1949年4月,美、加、英、法等12国外长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同时成立的一个军事组织,它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正式形成。

3、所谓“超越遏制”战略是谋求在遏制苏联扩张的同时利用苏联变革的机会,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种手段,把苏联融合到西方的政治经济体系中去。

4、单边主义是指在国际社会中我行我素,不理会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考虑及国际舆论的批评与谴责的外交方式。

二、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第一,新科技革命的作用。

第二,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

第三,相互依存的加深和经济协调的加强。

第四,对第三世界廉价原料材料的掠夺。

第五,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的推动。

2、如何正确认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变化?

战后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阶级结构有了显著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的出现。

第二,阶级矛盾和斗争趋向缓和。

第三,发达国家内“新社会运动”和“利益集团”对政治的影响。

第四,分权制衡机制发生变化,行政权力膨胀。

第五,发达国家权力机关内部出现影响政治决策的新因素。

第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状况发生变化。

3、为什么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战略?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基本战略主要表现为:

谋求世界或地区霸权,推行强权政治,不尊重他国主权和独立,对他国强行干涉和侵略;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在对外关系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冷战时期具有强烈的反苏反共的色彩,冷战之后西方又出现“中国威胁论”,美国国内出现“遏制”中国的言论,反映出冷战思维依然存在;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以此来维护它们的主导地位和既得利益,坚持西方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

总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战略和政策的实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性即经济的扩张所决定的。

4、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有哪些重大调整?

冷战后,美国针对世界的新形势提出了“世界新秩序”这一新的全球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

(1)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应由美国主导世界事务,即确立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

(2)美国要成为大国力量的制衡者和地区磨擦的仲裁者。

(3)向全世界推广美国的价值观念、政治经济制度。

(4)建立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体制。

(5)注重发挥联合国等全球性国际组织和一些地区性国际组织的作用,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各领域确立有利于美国且约束其他国的规则。

第五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名词解释:

1、第三世界泛指亚非拉和其他地区原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而后争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

也称作南方国家。

2、即第一届亚非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首都万隆召开。

这是亚非国家历史上第一次举行的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自己讨论切身问题的国际会议。

3、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拥有一百多名成员国的松散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

4、南北关系泛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其核心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二、思考题:

1、怎样认识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世界对战后世界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三世界的崛起,彻底摧毁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的基础,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

(2)第三世界是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3)第三世界的壮大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

(4)第三世界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5)第三世界在打破国际旧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中,在解决关系全球人类命运的问题上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2、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

(1)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和国际经济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

发达国家是目前不合理的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在全球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中处于主导地位。

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2)发达国家利用对知识和科技的垄断,保持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

并以保护知识产权和保护国家安全为由防止第三世界国家获得高新技术。

尽管第三世界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上升,但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质的方面”却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种状况今后仍会延续。

3、冷战后南北关系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如何正确应对?

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

首先,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

其次,南北双方经济领域不仅原有的矛盾依然存在,而且出现新的特点,南方国家的处境更为艰难。

第三,南北关系虽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对话与合作和的一面也在加强。

第四、区域内、区域间南北关系同样发展较快。

解决南北矛盾的有效途径是:

第一,最根本的途径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二,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

第三,加强南南合作。

4、南南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南南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1)南南合作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2)南方国家通过各领域的密切合作,促进了他们在政治、外交上的一致性,使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有力的作用,对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产生重大影响。

(3)南南合作,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增强他们实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在南北关系中的地位,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六章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名词解释:

勃列日涅夫主义:

苏联奉行的对各社会主义国家独立和主权进行干涉和威胁的政策,其实质是将社会主义阵营看作一个整体,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大国是当然的领导者,应代表社会主义阵营对他国进行干预。

东欧剧变: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陷入困难境地,国内反动势力和西方“和平演变”乘机兴风作浪,使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在苏联“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口号推动下,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经济市场化,改革方向发生偏离。

以波兰统一工人党大选败北,团结工会上台为开端,东欧国家政权相继发生质变。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对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社会主义国家根除了剥削制度,真正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第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显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第四,社会主义的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打败法西斯集团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树立了崇高的威望;第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和支持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第六,社会主义国家是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力量。

2、苏联解体的原因何在?

从直接原因来看,主要在于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在改革中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错误路线,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导致社会陷入全面危机;从内在原因来看,体制的弊端和政策失误产生的问题和矛盾的长期积累则是苏东巨变的深层根源。

旧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弊端阻碍了执政党的发展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导致执政党形象败坏,而执政党的腐化堕落又反过来阻碍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矛盾和经济困难积重难返必然导致政权瓦解;从外在原因来看,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在苏东剧变中起到了催化作用;从历史因素来看,苏联国家的民族关系问题和大党大国主义对苏东改革失败发生巨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3、苏东剧变对社会主义国家有何启示?

社会主义国家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以赴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同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时刻警惕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和渗透颠覆活动;必须坚持平等原则,正确处理民族之间关系,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在制定对外政策上要坚持和平外交方针,既要维护自己正当利益,又要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不称霸。

4、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这是由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曲折性是指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甚至是暂时的、局部的倒退;前进性是指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的发展难以地避免存在着曲折性。

首先,根据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社会发展同样如此。

社会主义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跌宕起伏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反复性。

其次,造成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的原因还在于它是一个新事物。

20世纪,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

资本主义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最后,资本主义仍具有生命力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出现曲折的原因。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在其私有制范围内对经济政治体制不断进行调整,以缓和劳资矛盾,加上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经济管理方式的改变,使资本主义还能容纳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说明其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与社会主义制度处于不断抗争之中。

尽管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存在着曲折性,但是社会主义必然是要胜利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理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先进的思想体系,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