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197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9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docx

大专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

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

(1)2002年4月

A.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B.生产关系的历史进程C.自然经济的历史进程D.上层建筑的历史进程

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2002年10月

(1)

A.科学技术B.生产资料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2003年4月

(2)

A.社会生产力及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上层建筑体系及其发展规律D.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规律

4.产生经济规律的主要经济条件是指()2003年4月(3)

A.由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力水平B.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

C.由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分配关系D.在一定经济时期人们的劳动交换方式

5.社会生产方式是()2003年10月

(1)

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有机结合与统一B.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6.构成生产资料的因素是()。

2004年4月

(1)

A.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B.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D.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2004年10月

(1)

A.劳动对象B.生产工具C.劳动者D.原材料

7.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2004年10月

(1)

A.家庭关系B.生产关系C.宗教关系D.政治关系

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2005年10月

(1)

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C.经济体制及经济运行方式D.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9.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2005年10月

(2)

A.经济规律B.劳动力C.生产资料D.生产关系

10.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是指人们()2005年10月(3)

A.不会违背客观经济规律B.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余地D.必须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1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005年10月(4)

A.体现一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有本质B.体现几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共同本质

C.决定各个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区别D.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2006年4月

(1)

A.为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服务的B.为某几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C.为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科学

13.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主要是()2006年4月

(2)

A.由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力水平B.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

C.由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分配关系D.在一定经济时期人们的劳动交换方式

 

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2006年1月

(1)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唯物主义

15.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2006年1月

(2)

A.畜牧部落和其他原始部落之间的分工B.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C.商业和农业的分工D.商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1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2006年1月(3)

A.政治关系B.家庭关系C.物质资料生产D.文化艺术生产

17.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06年10月

(1)

A.15世纪中叶产生的B.16世纪中叶产生的C.17世纪中叶产生的D.19世纪中叶产生的

18.劳动对象是指()2006年10月

(2)

A.人们用来传导劳动的物件B.人们把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C.劳动过程中各种必要的物质条件D.劳动过程中除生产工具以外的其他要素

19.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经济规律是()2006年10月(3)

A.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D.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   )2007年4月

(1)

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B.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C.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D.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21.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 )2007年4月

(2)

A.生产关系B.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2.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   )2007年4月(3)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按劳分配规律

2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2007年10月

(1)

A.物质资料的消费B.物质资料的生产C.物质资料的交换D.物质资料的分配

24.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2007年10月

(2)

A.劳动对象B.劳动工具C.生产资料D.劳动资料

25.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为()2007年10月(3)

A.生产工具的发展B.管理水平的改善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D.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

26.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之一是()2007年10月(5)

A.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B.后者是客观存在的,前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

C.前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后者是经常变化的D.后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前者大多数不是长久不变的

27.19世纪中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2008年4月

(1)

A.封建主义生产关系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D.共产主义生产关系

28.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2008年4月

(2)

A.只能接受经济规律的摆布B.无法改变经济规律作用的后果

C.认识和不认识经济规律都一样D.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29.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2008年4月(3)

A.互不相干的四个独立过程B.相互平行的四个过程

C.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D.以消费为主导组成的总过程

3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是()2008年10月

(1)

A.分工学说B.货币学说C.资本积累学说D.剩余价值学说

31.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2008年10月

(2)

A.自然资源B.生产资料C.劳动者的劳动D.生产工具

32.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   )2009年4月

(1)

A.奴隶社会经济B.封建社会经济C.资本主义社会经济D.社会主义社会经济

33.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2009年4月

(2)

A.劳动技术B.生产工具C.容器D.生产场所

3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是()2010年1月

(1)

A.劳动价值学说B.货币学说C.资本积累学说D.剩余价值学说

35.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能够()2010年1月

(2)

A.改造经济规律B.利用经济规律C.创造经济规律D.消灭经济规律

36.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是()2010年1月(3)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货币流通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0月

(1)

  A.生产力发展规律 B.社会发展规律 C.资本运动规律 D.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38.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的生产要素是()2011年10月

(2)

  A.劳动者的劳动、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  B.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科学技术  D.劳动者的劳动、科学技术和劳动对象

  39.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2011年10月(3)

  A.生产资料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

  40.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2011年10月(4)

  A.政治关系  B.宗教关系  C.生产关系  D.家庭关系

  41.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是()2012年1月

(1)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西斯蒙第  D.威廉·配第

  42.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为()2012年1月

(2)

  A.生产工具的发展 B.管理水平的提高 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D.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

  43.一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规律,一定是()2012年1月(3)

A.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共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这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D.一切阶级社会里共有的经济规律

44.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是()2012年7月

(1)

A.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B.劳动技术的发展与变化C.劳动对象的发展与变化D.阶级矛盾的发展与变化

45.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能够()2012年7月

(2)

A.认识和改造经济规律B.认识和创造经济规律C.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D.认识和消灭经济规律

4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是()2012年10月

(1)

A.商品学说B.货币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D.资本积累学说

4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2012年10月

(2)

  A.经济规律B.生产关系  C.社会总资本D.物质资料生产

4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2012年4月

(1)

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B.资产阶级现代政治经济学C.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D.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49.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2012年4月

(2)

A.劳动技术B.生产工具C.厂房条件D.其他条件

50.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的是()2013年7月

(1)

A.重商主义学说B.古典政治经济学C.庸俗政治经济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5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2013年7月

(2)

A.系统方法B.数学方法C.唯物辩证法D.归纳和演绎法

5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2013年7月(3)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矛盾D.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53.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2013年4月

(1)

A.劳动者技能的提高B.劳动对象的改善C.分工协作的加强D.生产工具的变革

54.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2013年1月

(1)

A.生产技术B.生产容器C.生产工具D.生产场所

55.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是()2013年1月

(2)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交换方式D.劳动对象

56.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2002年10月

(1)

A.科学技术B.生产资料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

二、多项选择题

1.经济规律虽然具有客观性,但是人们可以(31)2004年10月(31)

A.制定经济规律B.改造经济规律C.消除经济规律D.认识经济规律E.利用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包括(   )2004年10月(31)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E.协作

3.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都包括()2005年10月(31)

A.共有的经济规律B.特有的经济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D.价值规律E.剩余价值规律

4.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有()2006年4月(31)

A.劳动分工B.劳动协作C.劳动者的劳动D.劳动资料E.劳动对象

5.人们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能够()2006年1月(31)

A.改造经济规律B.利用经济规律C.废除经济规律D.制定经济规律E.认识经济规律

6.劳动资料的内容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  )2006年10月(31)

A.生产工具B.各种容器C.原材料D.燃料、辅助材料E.厂房、仓库等

7.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是指()2007年10月(31)

A.生产关系B.分配关系C.交换关系D.消费关系E.信贷关系

8.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具有的基本要素是()2008年4月(31)

A.劳动者的劳动B.科学技术C.劳动资料D.经营管理E.劳动对象

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2008年10月(31)

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D.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E.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10.下列属于劳动资料的有()2010年1月(31)

A.生产工具B.各种容器C.厂房和仓库D.道路和土地E.原料和材料

 31.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具有的基本生产要素是()2012年10月(31)

  A.劳动者的劳动B.科学技术C.劳动资料D.经营管理 E.劳动对象 

11.下列属于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是()2012年4月(31)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货币流通规律D.按劳分配规律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2.人们要利用经济规律来为社会谋福利,就要做到()2002年4月(32)

A.深刻认识经济规律B.为某些经济规律提供发挥作用的场所C.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D.改造或废除某些经济规律E.选择有利于某种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实现形式

三、简答题

1.为什么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2013年1月(41)

2.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点是什么?

2004年10月(41)

3.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

2007年4月(41)4.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

2013年7月(41)  

四、论述题

 1.试述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2012年4月(46)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是()2003年10月()

A.有商品经济和市场就有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形成商品经济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D.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商品经济存在的一般条件是存在(   )2004年10月(20.)

A.不同的私有者B.不同的社会集团C.社会分工D.商品交换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是(   )2004年10月(5.)

A.生产力高度发展B.社会分工的出现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D.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4.竞争机制的作用以(   )2004年10月(23.)

A.供求不变为条件B.供求变化为条件C.供不应求为条件D.供过于求为条件

5.以价值为基础形成价格,是(   )2004年10月(24)

A.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B.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C.调节供求关系的要求D.防止通货膨胀的要求

6.下列关于市场经济的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市场经济()2005年10月(8)

A.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B.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

C.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D.只存在于某一种经济制度中

7.在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计划和市场()2005年10月(9)

A.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两种方式B.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C.是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的D.体现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8.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表现在()2006年10月(7)

A.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没有区别B.有商品经济也就有市场经济

C.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阶段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阶段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间()2006年4月(20)

A.两者是等同的B.后者以前者为基础C.前者要体现后者的要求D.两者是根本对立的

10.自然经济是一种()2007年10月(6)

A.交换经济B.自给自足经济C.满足别人需要的经济D.满足市场需要的经济

11.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2007年10月(7)

A.计划方式B.市场方式C.行政方式D.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12.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是()2007年10月(20)

A.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B.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具体表现形式

C.经济制度不变,经济体制就不会改变D.经济制度将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变化

13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方式()2008年10月(7)

A.只能存在于某一社会制度中B.可以存在于不同社会制度中

C.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D.是调节经济活动惟一的形式

14.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是()2012年1月( 6)

 A.社会方式和自然方式 B.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C.自然方式和市场方式 D.计划方式和行政方式15.市场经济()2008年4月(20)A.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B.与社会主义根本不相容C.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D.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中

16.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因此()2008年4月(19)

A.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经济体制完全相同B.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经济体制一定不同

C.经济制度不变则经济体制不会改变D.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经济体制可以多种多样

17.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形式是()2008年4月(23)

A.价格与价值的长期背离B价格与价值的完全相等C.价格与价值的平行运动D.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

18.自然经济建立的基础是()2013年4月

(2)

A.国际分工B.个别分工C.社会分工D.自然分工

1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是()2013年1月(4)

A.自然分工B.社会分工C.脑力体力分工D.企业内部分工

1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决策主体是()2010年1月(7)

A.国家B.上级主管部门C.基层经济单位D.政府

二、多项选择题

1.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2005年10月(33)

A.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B.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C.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D.二者有其内在的一致性E.二者根本对立

2.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005年10月(35)

A.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并不表明资产阶级自觉地认识和利用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C.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现实迫使资产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的

D.并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E.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

3.市场调节具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难以()2007年10月(37)

A.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B实现总量平衡

C实现生产的合理布局D保证收入的公平分配E.保证生态平衡

5.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包括()2006年1月(32)

A.自然经济B.计划经济C.商品经济D.市场经济E.产品交换经济

6.作为自然经济对立物的商品经济()2013年7月(31)

A.以自然分工为基础B.以社会分工为基础C.以市场交换为目的D.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E.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资本组织形式有()2013年1月(38)

A.股份公司B.垄断资本组织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国际垄断组织E.国际垄断同盟

三、简答题

1.简要回答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2002年10月(41)

2.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009年4月(41)

3.简述价格机制对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作用。

2008年4月(41)

4.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2013年4月(41)

四、论述题

1.试述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

2006年1月(47)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2002年4月

1.单个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是商品()2002年4月

(2)

A.个别价值降低B.个别价值提高C.社会价值降低D.社会价值提高

3.一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商品的()2002年4月(3)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2002年10月

(2)

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B.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价值

C.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D.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3.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2002年10月(3)

A.低于商品的社会价值B.高于商品的社会价值C.等于商品的社会价值D.与商品的社会价值无关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2003年4月(4)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B.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下列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正确理解是()2003年10月(2.)

A.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B.一种商品只能有一种使用价值

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是商品D.商品可以有价值而无使用价值

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2003年10月(3)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C.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D.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矛盾

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2004年10月(2.)

A.较高劳动生产率决定的B.较低劳动生产率决定的C.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决定的D.个别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8.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2005年10月(7)

A.减少B.增大C.不变D.无法测定

9.商品生产者的活劳动是()2006年4月(5)

A.新价值的惟一源泉B.旧价值的惟一源泉C.全部价值的惟一源泉D.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

10.商品二因素中作为商品社会属性的因素是2006年1月(5)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相对价值

1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2007年4月(6)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2.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2007年4月(7)

A.价格与价值始终一致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始终高于价值D.价格始终低于价值

13.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都()2008年(5)

A.具有使用价值B.是具体劳动的结果C.凝结着一定量的人类劳动D.是体力劳动的结果

14.生产商品的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