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9896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连铸操作工艺9-2常见事故处理.ppt

连铸常见事故处理,水口堵塞事故处理窜钢、漏钢、溢钢故障处理铸坯缺陷处理其他故障处理,现象:

钢水从滑动水口某处或座砖处漏出,或者滑板打开后无法控制和关闭。

原因:

因耐材质量、安装时滑板间隙过大,结合部泥料未填实等导致。

措施:

如果漏钢不严重,钢水从滑动水口及机构某处漏钢,这时要快速调节钢水的流量维持浇钢,此时滑动水口不能再动。

但中间包不能溢流,上述都是以不损坏设备为前提。

反之,应立即将钢包开出浇注位置。

一、钢包滑动水口故障(漏钢或无法控流),二、中间包故障,1、开浇自动流钢现象:

当钢包开浇后,钢水随即从中间包流出。

原因:

塞棒头与水口碗配合不严,或存在异物。

措施:

打开塞棒,提前正常启动拉矫机。

2、中间包开浇后控制失灵现象:

中间包开浇后1min内钢流控制失灵,结晶器内钢水迅速上涨。

原因:

钢水温度过低,塞棒头结冷钢;塞棒与水口之间有异物,塞棒机构失灵。

措施:

瞬时提高拉速,关闭钢包,减少中间包注入结晶器的钢流,在此期间反复开关塞棒,试行关闭;如关闭不了或控制不住钢流,则先关闭钢包,再迅速把中间包开到溢流位置处理。

3、浇注过程中控流失控现象:

浇注过程中不能控流,结晶器液面上涨。

原因:

浇注时间过长,耐材侵蚀过快。

措施:

短时间提高拉速,同时关小钢包钢流;如关闭不了或控制不住钢流,则先关闭钢包,再迅速把中间包开到溢流位置处理。

4、中包水口和座砖间隙漏钢现象:

钢水从中包水口和座砖之间流出。

原因:

水口安装不符合要求、耐材质量、浇注时间过长。

措施:

立即关闭钢包,关闭中间包,停止浇注,迅速把中间包开到溢流位置处理。

5、浸入式水口穿孔或开裂现象:

浸入式水口部分穿孔或开裂,钢水流出。

原因:

耐材质量、浇注时间过长。

措施:

用钢条或铝条塞住孔洞,用耐火泥料抹于裂纹处,同时降低中间包钢水高度和拉速,如果达不到预期效果,更换水口。

6、水口逐渐堵塞现象:

虽然塞棒全部打开,但结晶器钢液面逐渐下降。

原因:

钢水温度过低、中间包预热不良、钢水流动性不好或由Al2O3沉积引起堵塞。

措施:

降低拉速,迅速打开或关闭塞棒以冲洗水口内沉积物;取下浸入式水口降低液面敞流浇注(把结晶器上口四方搭好石棉布),等待更换大包钢水。

7、水口突然堵塞现象:

结晶器钢液面突然下降。

原因:

钢水温度降低,水口冻流;水口被耐材碎片堵塞,如塞棒头及内衬等局部脱落所致。

措施:

降低拉速,迅速打开或关闭塞棒以冲洗水口内沉积物;取下浸入式水口降低液面敞流浇注(把结晶器上口四方搭好石棉布),等待更换大包钢水。

三、结晶器漏钢,1、开浇漏钢现象:

结晶器液面突然下降,结晶器下部发出声响,并出现黄绿色火焰。

原因:

引锭头密封不良、冷却废钢数量不够、结晶器内潮湿、钢流控制过快、二冷冷却水启动太迟或完全没有、结晶器没有振动。

措施:

关闭中间包,停止结晶器振动,尽量想办法将引锭杆拉出铸机。

如果无效,则只能转走钢包、移走中间包,吊走结晶器,消除引锭头与辊子的残钢,再将引锭杆拉走。

2、浇注中漏钢现象:

与开浇漏钢基本相同。

原因:

浇注中漏钢原因很多,列举如下:

铸温过高、拉速过快、结晶器窄边锥度过小、结晶器对中严重不良、错用保护渣、钢水与铜板粘连、溢钢后拉断铸坯、因夹渣形成铸坯局部薄弱点、坯壳严重机械损伤、液面剧烈波动、水口偏流严重等。

较常见的漏钢为“粘连”漏钢,即坯壳局部与铜板粘连,随着板坯继续往下运动,坯壳在粘连处就会被拉裂。

这种漏钢一个明显特征是在坯壳上(有时也发生在窄面区域)留下一条斜向的裂纹。

发生粘连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保护渣润滑不良,保护渣融熔层太薄,因液面过大波动引起保护渣液膜断层等等,都会导致粘连的发生。

目前,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不良的保护渣行为直接与钢水的纯净度有关,比如保护渣过多吸附了钢中的Al2O3引起特性改变,钢中氢含量过高也会对保护渣产生影响。

四、铸坯鼓肚,1、铸坯出连铸机后的鼓肚现象:

铸坯拉出铸机后发生大面积严重鼓肚。

原因:

铸坯液相穴长度超过了铸机的冶金长度,常因拉速过高或二次冷却过弱所致。

措施:

降低拉速25%-50%,增强二冷强度,通常可继续浇注。

如果铸坯鼓肚太严重,而通不过火焰切割机时,浇注必须中断。

2、铸机内的鼓肚现象:

铸坯在铸机内鼓肚,肉眼容易观察到。

原因:

液压压力过低、液压系统故障、辊子断裂。

措施:

中断浇注,降低拉速至少50%,增大二冷冷却。

注意此时绝不能向铸坯施加任何压力,否则会将鼓肚处钢水会向上挤出结晶器。

3、支撑辊之间的鼓肚现象:

铸坯表面留下与辊间距对应的鼓肚迹象。

原因:

拉速过高、冷却不良,在浇注过程中发生辊间的小鼓肚是绝对存在的。

另外当浇注突然中断,也会在辊间发生严重鼓肚,甚至使拉矫机不能再次启动。

4、铸坯窄面鼓肚现象:

铸坯窄面鼓肚肉眼可见。

原因:

窄面锥度过小、拉速过高、窄面冷却不够、窄面支撑不够。

措施:

如果鼓肚严重(如坯厚100mm,鼓肚大于8mm),则中断浇注,以免发生漏钢。

如果鼓肚程度中等(如鼓肚量8mm以下),则可降低拉速并增大窄面配水量。

如果鼓肚轻微(小于5mm),则无需改变。

5、挂钢、粘结和结冷钢现象:

在结晶器角部、窄面顶部挂有固体冷钢,或者在浸入式水口和铜板之间结有冷钢,有很大的拉漏危险。

原因:

结晶器液面过高,或喷溅过大,水口严重不对中或过冷。

另外,如果铸坯宽度过大,钢流不能将足够热量带到该处,也是粘连的原因之一。

措施:

中断浇注,用吹氧管烧除冷钢。

如果时间不长,可重新启动拉矫机,否则停浇。

6、坯尾漏钢现象:

封顶后,在坯尾端部有钢水漏出。

原因:

封顶前渣未捞净,因二次冷却过强,铸坯出结晶器收缩过大,铸坯鼓肚又受到支撑辊的挤压。

措施:

用喷淋水、细铁屑或铝线重新封顶。

可降低拉速,但不能停止拉矫机,否则会产生鼓肚导致坯尾再次漏钢。

7、中间包下渣现象:

无明显迹象或发生漏钢。

原因:

因操作人员将中间包浇空而下渣,或中间包液面控制过低,也会使渣子流入结晶器内。

措施:

如果仍有可能,则应短时关闭中间包,停止拉矫机,尽可能换渣。

如不能则只得停浇,以免发生漏钢。

8、结晶器断水现象:

报警(声、光)。

原因:

尽快找出原因,如停电、水泵故障、阀门、管道漏水等。

措施:

打开事故水或消防水,立即停浇,并迅速将铸坯拉离结晶器,这时可不捞渣而直接搅动钢液,然后按正常程序拉出尾坯。

9、二次冷却水中断现象:

报警(声、光)。

原因:

尽快找出原因,如停电、水泵故障、阀门、管道漏水等。

措施:

降低拉速到0.2m/min,努力恢复二次冷却水,如果数分钟后仍不能恢复,则停浇,并以0.4m/min左右的拉速拉出铸坯。

10、机器冷却水中断现象:

报警(声、光)。

原因:

尽快找出原因,如停电、水泵故障、阀门、管道漏水等。

措施:

按正常速度拉坯,在二次冷却后面区段增大冷却水以补偿机器冷却水的中断。

10min后如机器冷却水未跟上则在浇完本炉钢后停止,11、拉矫机跳闸现象:

拉矫机停止,结晶器液面上涨,出现报警。

原因:

供电或控制系统故障。

措施:

立即关闭中间包,如停电时间不长,1-2min,则可多加保护渣进行保温,并轻轻搅动钢水,延迟坯壳收缩,同时将二冷水减小到50%或更小。

待恢复后,用低速重新启动拉矫机,并缓慢升速。

如果较长时间不能恢复,则停浇,将二次冷却水减到最小甚至关闭,以防止铸坯过冷,一般来说,在20min内,铸坯还有可能被拉出铸机;如果铸坯太冷,只能将其切割成小块而运出铸机。

12、液压故障现象:

铸坯可能滑脱结晶器,发出相应报警。

原因:

停电或液压系统本身故障。

措施:

立即停浇,加大二次冷却水到最大水量,防止鼓肚。

在拉坯时要十分注意避免使已鼓肚的部位受到辊子的挤压。

通常液压系统设计有蓄能器,当发生上述事故时,蓄能器可以继续提供大约30-40min的压力,以防止发生铸坯下滑等更为严重的事故。

13、结晶器振动故障现象:

振动停止。

原因:

可能为机械和电气故障。

措施:

立即停浇。

降低拉速到0.2m/min,如时间不长可恢复。

14、脱锭故障现象:

引锭头和铸坯分不开。

原因:

引锭头密封不良,有残钢粘连;引锭头有严重裂纹;脱锭装置不动作或动作异常,由电气、机械、液压等多种原因导致。

措施:

降低拉速,借助吊车再次脱锭;或用事故割枪将铸坯和引锭头分开。

15、火焰切割机故障现象:

火焰切割机不能正常工作。

原因:

割嘴故障;电气、控制系统及机械故障等。

措施:

用事故割枪进行切割,同时抓紧恢复,可降低拉速,但只能维持到浇注长度达到使铸坯尾部能离开弧形段为止。

16、其他故障在浇注过程中还可能发生许多其他故障,如中间包小车故障;钢包车、吊车、旋转台故障等等。

这些都只能依靠加强设备管理,将其发生率控制在最小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