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9937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1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单元综合检测

(一)

(时间:

120分钟 分值:

120分)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运用(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

守望是一种角度。

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

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发号施令。

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

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

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

第一处,句中说“不妨做一个战士”“在时代的战场上”,自然是说作战,应使用“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第二处,句中说投身时代的潮流“叱咤风云”“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如使用“高谈阔论”,则感情色彩不当,故应使用“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第三处,是说人类寄托精神的生命之土,应使用“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

第四处,是形容“精神之天”,这是脱离凡俗的高雅境界,应使用“超凡脱俗”。

故选B项。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解析:

选D。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中,前面说“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后面说“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由此可知,语段主要强调“精神”“灵魂”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且根据上下文来看,括号处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这就可以排除B、C两项;“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分析A、D两项来看,这两项涉及“心神”“意识”“精神”“灵魂”,而括号前面说“物质……”“生活……”,可见括号中要说的应是与“物质”等相对的内容,“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这就排除A项,故选D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这个句子有两处语病: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这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天空和土地……守卫土地,仰望天空”前后照应不当,且结合后面“他们守的是……生命之土……精神之天”可知,应先说“土地”,后说“天空”。

A项,“天空和土地……守卫土地,仰望天空”前后照应不当。

B项,“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且应先说“土地”,再说“天空”。

D项,“天空和土地”前缺少介词“在”;“天空和土地……守卫土地,仰望天空”前后照应不当。

故选C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________,不可讳疾忌医。

有关部门应担负起推动名著阅读的重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减轻学生负担,将名著阅读落实到课程常态化中,________。

①至少让经典名著不再“死活读不下去”

②面对年轻人对《红楼梦》等名著读不下去的现实

③或通过精简篇幅、阅读引导、将名著通俗化等改革

④比如建设“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校园”等

⑤让学生有时间接受名著的熏陶

⑥让今天的人们重新补上经典阅读这一课

A.②③⑥④⑤① B.⑤②③⑥④①

C.⑤①②⑥③④D.②④⑥③①⑤

解析:

选D。

这段话主要谈如何推动名著阅读的情况,首先提出问题,再指出解决问题的三种办法,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排序即可。

5.某冬天早晨7点10分,小明到楼下车库取自行车上学,发现对门王叔叔的汽车停在楼下过道里,正好挡住了小明家车库的门。

眼看上学要迟到了,小明十分着急。

没办法,他只好上楼敲王叔叔的家门,请王叔叔把汽车挪开。

以下是小明与王叔叔的对话,请你写出对话内容的空缺部分。

要求:

符合语境,简明得体。

(8分)

小 明:

①                                    

王叔叔:

噢,是小明啊,这么早,有什么事吗?

小 明:

②                                    

王叔叔:

是吗?

对不起,我没注意,好的,我这就下去!

小 明:

③                                    

王叔叔:

这是我的失误,应该的,你等一下,我穿个外套。

小 明:

④                                    

解析:

题目给定的是一个邻里之间对话的情境,补充的内容既要达到表达的目的,又要注意邻里关系和睦以及对长辈的尊重,内容的补充不难,关键是要得体,要符合说话的情境和学生的身份,还要有礼貌。

答案:

①王叔叔,您好!

打搅您了。

②您的车不巧挡住了我家车库的门,我着急去上学,麻烦您把车挪一下可以吗?

③那太感谢您了,这么冷,实在不好意思。

④没关系,我不着急,您多穿点,外面冷。

6.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含蓄,讲究诗意美。

齐白石曾就“十里蛙声出山泉”这一命题创作出一幅经典画作,画面是一群群蝌蚪顺涧而下。

作品将听觉通过视觉含蓄地表现出来,意为眼前的蝌蚪将成为明日的青蛙。

假设你也是一位画家,请以“骤雨初歇”为题构思一幅图画,使之富有含蓄的诗意美。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你想象中的画面,并加以简要解析,不超过100字。

(5分) 

答:

                                    

                                    

                                    

答案:

(示例1)画面主体为两枝花枝,枝上附着四五片湿漉漉的残叶和两个残存花蕊的花蒂,枝下是满地零落的花瓣,一只麻雀立于落红之处,抬头凝望枝上花蒂。

湿叶、落红表明雨骤,麻雀闲立意味雨歇。

(示例2)画面主体为光脚行走于小桥之上的老翁,身披蓑衣,手持斗笠,蓑衣斗笠仍在滴水,老翁身上衣服尽湿;桥下水流湍急汹涌。

老翁打扮以及急流意味雨骤,手持斗笠的动作意味雨歇。

(示例3)画面主体为房前一口大缸水满溢出,瓦檐仍在滴水,两个儿童院中挑弄蚯蚓嬉戏。

缸满水溢、屋檐滴水、蚯蚓出土意味雨骤,儿童院中嬉戏意味雨歇。

7.2018年,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了“中日两国高中生使用电脑情况”的调查,根据下面表格信息,回答问题。

(5分)

中日两国高中生使用电脑情况(数据为百分比)

     国籍

使用情况     

中国

日本

上网查询收集

相关学习的信息

18.2

25.3

上网看娱乐新闻

24.5

10.3

用电脑聊天

22.5

22.7

使用电脑的学习软件学习

9.4

18.9

利用网上讲座学习

2.1

3.8

看网络小说或漫画

23.6

10.2

(1)与日本高中生相比,我国高中生电脑使用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概括。

(不得出现具体数字)(3分)

答:

                                    

                                    

(2)根据上表情况,请对我国高中生的网络使用提出一条建议。

(2分)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图的类型,本题给的是图表,然后根据表头文字明确表格调查的内容,如本题“中日两国高中生使用电脑情况”,再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答题。

本题第一问“与日本高中生相比,我国高中生电脑使用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概括”,这主要考查对图表内容的概括与表述。

从图表内容横向比较可知,日本“上网查询收集相关学习的信息”“使用电脑的学习软件学习”“利用网上讲座学习”的几项数据高于中国,用电脑看娱乐新闻、看小说或漫画方面低于中国,这就可以概括出电脑使用的情况,中国学生利用电脑学习的较少,而进行娱乐的较多。

回答时把这些信息分点表述出来即可。

建议主要是根据表中信息得来的,针对上面的信息应建议多学习、有效利用网络等。

答案:

(1)我国高中生利用电脑看娱乐新闻、看小说或漫画的比例明显高于日本高中生,但收集学习信息、进行学习的比例却远低于日本学生。

(2)(示例)减少上网看娱乐新闻、聊天、看小说的时间,增加网络学习的时间。

(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提升(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15分)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

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

“这是个什么东西?

有甚用呢?

”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

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

“奶奶下来了!

”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说:

“刘姥姥只管坐着,等些时候,我们来请你。

”说着迎出去了。

刘姥姥只屏声侧耳默候。

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道:

“怎么还不请进来?

”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立在面前了,这才忙欲起身。

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

“怎么不早说!

”刘姥姥已在地下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

凤姐忙说:

“周姐姐,搀着不拜罢。

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甚么辈数,不敢称呼。

”周瑞家的忙回道:

“这就是我才回的那个姥姥了。

”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了。

板儿便躲在他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了几句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儿管事的来回话。

周瑞家的回了太太回来向凤姐道:

“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

多谢费心想着。

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

”刘姥姥道:

“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情分。

”周瑞家的便道:

“没有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

”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

只得忍耻道:

“论理,今日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少不得说了……我今日带了你侄儿,也不为别的,只因他爷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天气又冷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说着,又推板儿道:

“你爹在家里怎么教你的?

打发咱们来作什么的?

只顾吃果子么!

”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

“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忙命:

“快传饭来。

”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来……

刘姥姥已吃完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咂嘴的道谢。

凤姐笑道:

“且请坐下,听我告诉。

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也知道了。

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有照应才是。

但如今家中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

况我接着管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亲戚们。

一则外面看着虽是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与人也未必信呢。

今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儿向我张口,怎好教你空手回去?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且先拿了去用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苦,只当是没想头了,又听见给他二十两银子,喜得又眉开眼笑道:

“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语道:

‘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些。

’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呢。

”周瑞家的在旁听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

凤姐笑而不睬,叫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

凤姐道:

“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们作件冬衣罢。

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

天也晚了,不虚留你们了。

这串钱雇了车子坐罢,到家该问好的都问个好儿。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拿了银钱,随周瑞家的走至外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

“奶奶下来了!

”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解析:

选A。

B项,“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

C项,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

D项,“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话语那么突兀”之说不当。

9.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

为王熙凤的出场做铺垫,反衬了刘姥姥初入贾府的心情,渲染环境氛围。

这一细节描写十分高明,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由此可见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和威严。

10.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答:

                                    

                                    

                                    

答案:

(观点1)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

(1)运用“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

(2)运用“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3)运用“怎么不早说”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

(观点2)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

(1)运用“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

(2)运用“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3)运用多处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15分)

一天的等待

[美]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

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你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我很好。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后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显出一副重病在身的九岁男孩的凄惨模样。

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我没病。

”他说。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

”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

他解释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做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

”孩子说。

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

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的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朗读的内容。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

”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

”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

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

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

“你不必待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待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

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

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

”我说。

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

”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

”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

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的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

”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

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

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

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

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说,烧发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

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哦,可怜的宝贝,这就像英里和公里。

你不会死的。

那种温度计不一样。

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

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

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

”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

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

第二天,越发轻松了。

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孩子得知自己的体温后,就觉得自己要死了,因为他认为体温超过四十四度,人就活不了了。

B.父亲早已知道孩子把自己的病情想得太严重了,所以他用各种方式想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最后,当他把体温的不同计算方式告诉孩子后,孩子才平静下来。

C.文中两次出现孩子没在听父亲读《海盗的故事》这个情节,表现了孩子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内心的恐惧和痛苦。

D.小说塑造了一对相互关爱的父子形象。

作者对父亲和儿子都未加评论,连他们的家庭背景、衣着外貌都无具体描述。

解析:

选B。

B项中“父亲早已知道孩子把自己的病情想得太严重了”有误,父亲一开始并不清楚。

12.文中三处写到孩子看着床脚,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答:

                                    

                                    

                                    

解析:

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找出这三处描写前后的情境,然后做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

第一次:

孩子睡不着,对死亡心怀恐惧;第二次:

孩子面对死亡已经绝望;第三次:

孩子听到父亲的解释后,如释重负,紧张情绪得到缓解。

13.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人认为是作者借助孩子的形象对“硬汉精神”进行了诠释,有人则认为是为了表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你更认同哪一种?

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阐述。

(6分)

答:

                                    

                                    

                                    

解析:

这篇小说的主题具有多重性,对题干中的两种看法既可赞同,也可反对,要结合文本和小说的主题进行解读。

答案:

(示例1)我认为是借助孩子的形象对“硬汉精神”进行诠释。

孩子误认为自己即将死去,但他并没有像一般同龄人那样表现出慌乱和苦恼,而是平静、镇定地等待死亡的来临。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自己对“硬汉精神”的推崇。

(示例2)我认为是为了表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孩子生病时认为自己临近死亡,但他并没有与父亲沟通,而父亲也毫无知觉,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内心正在经历死亡的煎熬。

作者通过这篇小说,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缄默与隔阂。

三、写作表达(60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推出“最佳公益行动”评选活动,下列三项公益行动被推荐参加评选:

(1)医院附近的饭店倡议来店就餐的顾客自愿购买“爱心饭菜”,并将“爱心饭菜”的菜单贴在墙上,家庭贫困的患者或其家属可根据需要取下菜单领取免费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