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0339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

一、单选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C)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3、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C)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D)

A.劳动者的素质B.科学技术

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

5、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D)

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B.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7、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C)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8、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D)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9、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B)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10、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注意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其他工作。

这种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B)

A.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

11、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C)

A矛盾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D.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12、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C)

A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B矛盾体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C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D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13、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14、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B)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

15、感性认识的特点是(D)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

16、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B)

A.表面联系B.本质联系C.直观联系D.外部联系

17、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A)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

18、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B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19、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B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2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问,它是以( B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21、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B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22、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B)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23、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D)

A.G—W阶段的货币上B.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

C.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D.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24、资本是(C)

A.货币B.生产资料

C.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2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B)

  A.货币的积累B.劳动力成为商品

C.财产所有权D.贷放

26、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  )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C)

A.国有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C.私人垄断资本  D.资本输出

28、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D)

A.展望的内容是否正确B.展望的目的和动机是否正确

C.有没有预见性D.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科学

29、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D)

A.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C.以科学类比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D.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30、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

A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B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D每个人自由而自主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二、多选题

31、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在19世纪40—60年代,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并发现了(AE)

A.历史唯物主义B.科学唯物主义C.劳动价值论D.资本论E.剩余价值学说

3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是      (AB)

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孤立的

E.世界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33、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       (AD)

A.世界的可知性   B.世界是不可知的    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E.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是      (BDE)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C.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   D.把物质的特殊形式与物质一般混同

E.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混同于哲学的物质范畴

35、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BDE)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36、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BCDE)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37、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ACDE)

A.生产方式是人类生活资料谋得的方式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38、社会意识形式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包括意识形态性的和非意识形态性的两大类。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有一组是全部属于意识形态性的,一组是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性的。

它们分别是(AE)

A.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法律思想、逻辑学、哲学D.技术科学、逻辑学、道德

E.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

39、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下列各项反映两者区别的有(DE)

A.前者错综复杂,后者简单清晰

B.前者有鲜明的阶级性,后者阶级性不明显

C.前者与实际联系紧密,后者往往脱离实际

D.前者不定型、不系统,后者已经系统化、理论化

E.前者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后者是对社会存在的间接反映。

40、进行某一项社会改革,实施某一项重大方针政策,都要考虑到“人心向背”和群众心理的承受能力,这说明(ABE)

A.社会心理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

B社会心理关系到人们对某一社会改革的积极性问题

C社会心理是影响群众情绪的较高水平的社会意识形式

D社会心理是关系到事情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E社会心理决定群众的感情、习惯和信念

4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ACD  )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42、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形式是( CD  )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43、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BCD  )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44、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C  )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4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ABD)

 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  

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  

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

46、下列论点中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包含有合理见解的有(ABCD)

 A.“民为贵”   B、“民为邦本”   C.“时势造英雄”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E.“英雄造时事”

47、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      (BCDE)

A、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B、考察人们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C、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D、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E、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8、“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是(ACDE)

A有着内在联系的B相互矛盾的C前者是根本方面

D前者是讲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E后者是这种客观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49、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因为(ABCDE)

A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总体上同属一个类型的社会形态

B社会主义是这同一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则是高级阶段

C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

D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首先要使社会主义有充分的发展

E共产主义需要由社会主义的发展来提供实现的条件

5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因为(ABCDE)

A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各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分别进行的

B各国的国情不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不同

C经过长期探索,中国找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判断题

51、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主观的(X) 

52、国家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机关,对社会所有居民是一视同仁的(X)

53、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一切问题的具体答案(X)

5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5、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

56、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X)

57、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58、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有其选择的特定目标,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X)

59、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X)

60、上层建筑适应自己的经济基础就会推动社会进步(X)

四、材料题

材料1:

孟德斯鸠指出,气候的权利强于一切权力。

他说:

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使他们陷于奴隶地位,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材料2: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向度上可以“一分为三”:

第一个基本阶段,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人在自然面前很被动,人是自然的奴隶。

在第二个基本阶段,人类大刀阔斧地征服自然,人类成了自然的主宰,然而,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最终是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环境。

当代世界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超越上述阶段,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三个基本阶段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共存共荣的和谐关系,人们强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进人协调发展的崭新阶段。

为此,《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1、请就材料1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材料2,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联系实际谈谈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意义。

答案要点:

(1)地理环境是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水系、矿藏和动植物分布等。

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因为,第一,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第二,地理环境不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社会形态的更替);第三,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受生产方式的制约。

(2)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人类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换来了沉重的教训。

地理环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我们看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大多是由人的活动引起的,可以说,现实的地理环境以及不同程度的变成人工环境了。

社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仅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因为人类的活动经常破坏自然界的秩序。

如果生态平衡被打破的程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的限度,就会使人类生产和生活条件日益恶化。

现今,人们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

引起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因:

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科技、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影响的积累,也有现实加剧的因素。

现在,我国生态问题也已经非常严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空气污染严重、水资源危机、森林惨遭毁灭、耕地面积减少等。

为了保护人类的家园,必须维护生态平衡,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倡导生态文明。

首先,要人们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端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态度。

其次,要提高人们利用自然的科学性,把利用与保护、开发与培育、排污与治理合理地结合起来。

再次,要把当前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维护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如限塑)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人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确立自然界的整体观念,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从而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五、论述题

论述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1)普遍联系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具体表现在:

第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第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三,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2)普遍联系观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一,联系观点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根据。

只有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同全球发展趋势联系起来制定发展战略,才能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从联系观点出发,必须树立全局观点,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注意事物的系统性,注意系统与系统,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运用联系的观点,从中国经济建设的整体出发所做出的重大决策。

第三,在现代化建设中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此相联系的再分配领域也是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协调好各种所有制经济和各种分配方式的相互关系,对于深化改革、繁荣经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