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0562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docx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

把主体发展的天地还给学生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

上海大学附中黄琴丹

[提要]: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如何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我们在上海二期课改序曲刚刚奏响的时候,就开展了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构建由基础型课程延伸阅读、阅览课自主阅读和拓展型课程自选阅读为基本单元的泛拓展型课程;开展高中语文泛拓展型课程的建设途径、高中语文泛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基础拓展型和兴趣拓展型课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教学评价研究。

本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指导同类学校开展语文拓展型课程的阅读教学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主题词:

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

一、认识基础与研究背景

20多年前,吕叔湘先生就尖锐地批评了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的低效问题。

20多年过去了,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我校尽管是一所重点高中,师生总体素质相对高于普通中学,但师生双方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文化狭隘性这一群体特征。

“少、慢、差、费”问题同样在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并且有它存在的深层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课题组着手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我们把高中语文教学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我们试图探索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指导学生进行延伸性、自主性、和拓展性阅读,让师生从封闭的课堂和教材走向开放的社会,使我校语文教育教学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平台。

我校围绕二期课改,从2006年9月起在高一高二开设语文拓展型课程。

三年的实践,正不断加深我们对语文拓展型课程的认识。

1.从课程内容看:

语文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它涵盖了语文学科知识的拓展、跨学科的综合、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项目等内容;

2.从课程关系看:

语文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构成了新的课程体系,是语文基础型课程的延伸与补充,是语文研究型课程的准备和铺垫;

3.从学生成长看:

学生在自主选择中认识了自己,在语文拓展学习中培养了兴趣,发展了个性,提高了能力;

4.从教师行为看:

使教师从单一的语文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语文课程开发者与执行者,有利于语文教师实现知识结构和文化积淀的更新和重构。

5.从学校发展看:

培养了语文师资队伍,推进了语文课程建设。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从无到有,从点到面,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007届——2010届高中学生。

2、研究时间:

2006年9月——2009年9月。

3、研究方法:

主要为行动研究法,辅助研究方法有教育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

(1)运用教育调查法对学生阅读现状进行研究;

(2)运用教育调查法及因素分析法,对影响学生进行拓展型阅读和影响教师进行拓展型教学的因素进行研究,寻找对策;

(3)运用案例研究、教育实验和总结法对高中拓展型阅读教学行为和机制进行研究;

(4)运用成果推广法把拓展型阅读教学经验逐步推广到全校乃至全县。

三、研究的内容

1、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及其阅读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师生教与学生学的行为等);

2、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关系;

3、构建校本化语文拓展型课程和开发校本化语文拓展型课程教材。

本课题有关概念的界定:

1、语文拓展型课程:

在基础型语文课程基础上,由我校自拟自编的、体现学生语文知识拓展和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可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精神、方法、能力培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1)从教学目标的维度,语文拓展型课程可分为两类:

基础拓展型课程:

以基础课程为核心,紧扣教材,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基础性发展需求的高中语文课程。

兴趣拓展型课程:

与基础型课程相关,与教材有一定联系,满足学生语文兴趣发展需求的高中语文课程。

(2)从教学的形式,语文拓展型课程可分为三类:

基础型课程的延伸性拓展阅读:

在基础型语文课程中捕捉延伸点,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基础型课程自主性拓展阅读:

在基础型语文课程中开设自主阅读课,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拓展型课程自选性拓展阅读:

学校构建校本拓展课程,学生自由选择进行拓展阅读。

从教学形式的角度,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可以概括为泛拓展型课程的阅读教学。

2、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

以基础型语文课程为基础,以校本语文教材为依托,以拓展学生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发展为目标,选择专题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性、综合性、个性化、多元化阅读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按基础拓展和兴趣拓展划分,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又分基础拓展型阅读教学和兴趣拓展型阅读教学两类。

四、实践研究与研究成果

(一)研究进程

2006年9月——2007年5月,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自主教育理论,反思我校多年来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情况。

在高一、二年级进行“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的分析研究,并深入分析了我校语文教学现状,组成以黄琴丹为组长,语文组青年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操作的具体计划。

2007年9月——2008年2月,学习“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理论,广泛宣传课题的研究意义,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语文教育观念。

2008年3月——2008年2月,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进课题研究,并对实践经验进行筛选;从高中语文泛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方法、特征、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形成并完善实施高中语文拓展型阅读教学的方法、要求和行为规范,同时带动语文基础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2009年3月——2009年9月,收集资料,筛选实践经验;分析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归纳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开始之初,我们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数百份问卷的综合分析,我们了解了学生阅读内容(读了什么)、阅读容量(读了多少)、阅读习惯(怎么读的)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了解学生喜欢读和读了哪些书籍、报刊等方面的情况,我们找到了改善学校文化环境和硬件设施的突破口。

我们了解到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阅读数量偏少。

我们在高一年级的调查中发现:

能背50首诗词,30篇散文的学生,一个班连一个也没有。

我们在高二、高三年级的调查中发现:

整个班级一个学期的阅读总量绝大多数不超过200本书,一学期平均阅读过10本以上书籍的学生不到班级总人数的10%。

(2)阅读内容随意。

一表现为不讲究阅读内容的选择,二表现为不讲究阅读内容的整体安排,三表现为不讲究阅读内容的质量。

(3)阅读习惯失当。

有的阅读浅尝辄止,有的阅读狼吞虎咽,有的阅读食而不化,有的阅读只看轮廓只看情节。

多数学生没有运用注释和工具书、做摘录和卡片、作圈点和批画的习惯。

我们对此进行了原因分析:

一是受应试教育惯性的影响,学业竞争太激烈,学生重理轻文倾向严重,不得不一头扎进功课中;二是城郊结合部的文化环境相对欠佳,学生家里虽有书房,但有藏书、有报刊的不多,小学、初中阶段课外阅读的基础比较薄弱;三是家长(包括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他们两眼只盯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至于读不读课外书,则认为无关要紧,有的不仅不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有利条件,反而阻止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四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价值取向有偏差。

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如下成果:

(一)改革设想

1、课程理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逐步发掘,人格逐渐完善。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较高的语文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课程建设:

利用三年的时间,形成并完善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在内的高中语文课程体系。

①基础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设置,合理整合,突出重点,突出双基,规范实施,严格考核,为学生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②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的设置,旨在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基本能力。

语文拓展型课程包括两个层面:

a、基础拓展型课程:

以基础型课程为核心,紧扣教材,由具有时代特色的包括言语听说、文章读写内容的100种书、报、杂志构成的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发展的基础性需求。

有基本的读写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b、兴趣拓展型课程:

兴趣拓展型课程是建立在基础型课程之上的,由古今中外文学作品、适量的文化读物共50种构成的文学、文化作品教学课程。

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言语听说能力和文章读写能力,扩大阅读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提高文学的鉴赏水平,提升审美品位,增强文化涵养,满足学生在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③研究型课程:

面向少数在语文方面有特长的学生,通过设置研究课题,创设研究环境和条件,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发展特长。

由50种书、报、杂志构成的课程,有因人而异的研究目标和教学要求。

扩大读写数量,增加名句名篇的记诵,减少“微言大义”式的阅读分析;扩大写作量,让学生写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3、基本要求:

明确高中阶段语文学习中能力的训练应达到的量:

阅读3000小时、写作18万字,阅读课外读物1000万字,抄录名言佳句600则,记24万字的读书笔记。

背诵古诗词200首,阅读文言文300篇,练钢笔字600页。

(二)确定语文泛拓展型课程教材的基本内容

1、语文基础拓展型课程教学内容。

基础拓展型课程是指语文基础型课程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基础性发展需求的课程,它从基础型课程教材确定拓展点,构建向课外延伸课余自学的教学内容。

(1)由课文向作者的其他作品拓展。

比如学习了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我们就向学生推荐《欧.亨利短篇小说集》,学习了曹禺的《雷雨》,就介绍学生去阅读他的《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又如学习完余秋雨的《沙源隐泉》之后,则布置一项中期作业——阅读其散文集《文化苦旅》,指导学生探究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写出鉴赏评价文章,最后将学生的优秀习作结集成《余秋雨散文品读》的集子。

(2)由节选语段向原作全文拓展。

如学习了《鸿门宴》,就指导学生去读《项羽本纪》全篇,甚至指导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去读整部《史记》。

(3)由课文向同一题材的其他作品拓展。

如执教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将《祭妹文》和从课外挑选的巴尔扎克的《在雨果墓前的讲话》等几篇文章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我们研究后发现,这几篇文章尽管风格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都是悼念亲友的名篇。

又如执教司马迁的《鸿门宴》时,我们引入了多首歌咏项羽的诗:

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咏项羽》等,还引入了《项羽志大才疏》等多则文言短文。

(4)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性阅读。

如寒暑假中,我们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a、读自己感兴趣的一本书或一个人(可以是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等),以《我读______》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b、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某一种文化,搜集并阅读同一领域的5~10篇文章,并在每一篇后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感想或评价,做一组专题笔记。

我们还规定了每周、每期、每年的阅读量、背诵量,定期有检测,并把它们列入期中、期末考试范围。

我们还为学生配备了《文言文助读》、《时文阅读》等拓展性阅读资料,同样规定了每周、每期、每年的阅读量。

我们一直要求学生坚持每周写随笔,每月确定一个读写专题,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

2、语文兴趣拓展型课程教学内容。

兴趣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相关,满足学生语文兴趣发展需求。

通过自选和他荐由学生自主选择,以阅览课为基本活动时空,构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兴趣拓展课程。

(1)通过自选(独立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进行拓展阅读。

如有的学生学完《〈指南录〉后序》,就上网查阅资料,列出中华爱国志士英名一列,开出近代史中卖国贼臭名一批;课后又由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牵出爱国名言一串,做成了专题卡片。

(2)通过他荐(指导下自主选择)激发潜在兴趣,进行拓展阅读。

他荐的途径可以是老师、家长,也可以是同学。

通过教师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中的相关片段,进行情境教学。

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有的家长将自己在报刊中读到的好文章,看到的时事新闻推荐给孩子看,不经意间,孩子养成了每天读报赏读时文的好习惯。

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指导是不可或缺的。

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还来自同学间的相互影响。

如学习曹禺的话剧《雷雨》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导、自演、自评课本剧。

3、语文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及其教学内容。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二期课改中规定的,相对于基础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一类课程,它是泛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内容,以基础型课程为基础,以校本语文教材为依托。

拓展型课程以拓展学生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具有专题性、综合性、个性化、多元化等特征。

(1)课程开发原则

课程选题上的贴近性原则:

课程选题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地域文化。

课程内容上的多样性原则:

坚持语文延伸型课程、语文知识综合拓展型课程和实践能力型课程并举,以适应学生智能多元化的需求。

课程开发上的自主性原则:

以校为本,充分挖掘语文教师课程开发潜能,鼓励语文教师从学科优势、知识结构、个性特长进行泛学科开发。

(2)课程开发程序

自主申报:

发动和组织语文教师提出语文拓展型课程项目;

组织培训:

对入编课程的教师进行教材编写培训;

审定修改:

对语文教师填写的提纲逐一审定,并提出修改建议。

例如:

建议《瀛洲八景诗解读》作者增加崇明古瀛洲八景图画,讲义力求图文并茂,内容上由八景诗阅读向中国古代经典诗词阅读延伸;

编写教材:

教师根据修改建议,根据自身特点优势、知识结构、个性特长进行整理编写,形成教材。

教材审核后,课程选入学校拓展型课程管理系统,组成课程题库。

(3)研究成果:

在我们语文组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了基础拓展型课程与兴趣拓展型课程课程体系。

开发的课程有:

《文人与山》《秋雨散文赏读》《唐诗鉴赏》等10多门。

目前已编写的校本语文拓展型阅读教材有:

《<文化苦旅>导读》(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时文英华》(百家出版社出版)《语文导读与智能训练》(文汇出版社出版)《古诗词二百首》(文汇出版社出版)《现代文课外阅读与解题要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文言文迁移训练》(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及内部出版的《人文阅读》、《智者的叮咛》、《新月笑靥》和《铺垫人生的基石》等校本语文教材。

(三)语文泛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实施

在语文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通过规定性拓展和自主性拓展,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1、语文规定性拓展课程。

我们每周安排1节语文阅读课用于规定时间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拓展阅读或专题拓展阅读,撰写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等活动。

通过规定性拓展课,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2、语文自主选择性拓展型课程。

(1)纳入课表,保证实施。

每周安排2节课用于学生自主选择的拓展型课程教学,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2)教师申报,学校安排。

教师通过校园网自主申报开设已经过审核的语文拓展型课程,并将拓展型课程的内容介绍、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和授课方式等输入校园网的拓展课管理系统,供学生选择。

通过几轮循环,淘汰了一批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逐步形成了一批经典课程,优化了课程体系。

(3)自主选择,教师指导。

语文拓展型课程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学习潜能由学生通过校园网自主选择,教师适当指导,但规定每生每轮必须至少参加一门的选修,以确保学生在高中阶段获得必要的学分。

(4)多元评价,关注发展。

在语文拓展型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实行阅读学分制管理,根据每门课实际情况,分别给予1-2个学分,语文拓展课的学分是学生评优、评定的重要指标,每个学生毕业时要完成相应的学分。

语文拓展型课程的评价注重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学生出勤、参与态度和学习成果(如:

小论文、小创作、小型表演等)均成为评价的依据。

每轮拓展型课程结束后,语文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认真填写“学生素质测评手册”,并把学生成绩输入学校拓展课管理系统,便于学校对整个拓展型课程的管理。

(四)确定基础拓展型课程与兴趣拓展型课程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求

语文基础拓展型课程和兴趣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教学行为,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层面。

我们根据语文基础拓展型和兴趣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的流程特点,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界定为课前拓展教学预备行为,课中拓展教学组织行为、课后指导学生扩展学习行为。

简称为预备行为,过程行为和扩展行为。

所以,语文基础拓展型课程和兴趣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中全程性教学行为规范,指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预备行为、过程行为和扩展行为的规范。

1、课前拓展教学预备行为

教师在语文拓展型课程阅读教学的预习指导中,明确预习的目的和任务,要求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拓展学习、预备解决的尝试,找准学习新知的感觉,品味发现新知的快乐,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拿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

预习的过程既是预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也是预习目标的修正完善过程,真正使学生从表象上的学习主体升格为实质上的学习主体。

在课前布置可以激发学生预习和自读欲望的作业,如教学《荷塘月色》前,引导学生阅读张若虚、张九龄、李白、李煜、苏轼等人歌咏月亮的作品,让学生体味我国浓郁的月文化。

【案例】王维为何归隐终南山?

刚上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黄老师,回到办公室,感觉身心疲惫,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垂头脑倒。

下一节课又是诗歌教学——王维的《终南山》,黄老师想,这首诗歌不长,课文下注释又较详细,何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试着自己来讲?

于是黄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题:

◇终南山是王维隐居之地,有人说王维“将隐者角色扮演到了极至”,为什么这么说?

你对王维了解多少,你对《终南山》这首诗歌是这么理解的?

请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成幻灯片,课上我们一起交流。

第二天第二节语文课前,黄老师刚走到教室门口,电教员小张同学就兴冲冲地走来,告诉老师同学们制作的powerpoint已存入电脑桌面,实物投影仪也已准备好。

黄老师打开桌面一看,同学们制作的幻灯片有:

隐者概况、归隐原因、隐者生活、盛唐的隐者、王维的归隐、王维隐居终南山、王维山中的声色、王维其他的好诗、王维的画、王维与佛教等十类共二十多张,黄老师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课上,因准备充分同学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言,连平时性格较内向的小王同学也作了“王维的归隐”的发言,他讲解时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令同学们刮目相看。

语文课代表小沈同学代表他们小组对《终南山》进行赏析:

1、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

刘勰所谓“以少胜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2、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3、颔联写近景。

“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

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

4、颈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

5、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胜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小沈同学的讲解声情并茂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黄老师由衷地表扬了她。

这堂语文赏析课给黄老师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同学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了,语文课的魅力是无穷的。

2.课中拓展教学组织行为

课中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碰到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在拓展型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引领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时空和视野,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动力,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我校语文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重要变革。

如有的老师将区域文化引进课堂,拓宽语文课程空间和教学视野,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使语文课程内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从而激活学习主体的生命体验和心灵感悟。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常常把教材和课堂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唯一载体,而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单靠课堂和课本是难以完成的。

必须从变革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入手,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实行开放性语文教育,让学生走进浩瀚的语文世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它的美和奥秘,才能提高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3、课后指导学生拓展学习行为

我们课后指导学生扩展学习不仅仅以操练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此,我们常常布置具有探究价值的拓展习题或专题,激发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朝多元、纵深方向发展。

如教学曹禺的戏剧名著《雷雨》片段时,面对学生的认知冲突:

周扑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

是假?

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请跳开局部的纠缠,认真通读了全剧,把问题放到广阔的整体上去思考,然后再谈谈自己的看法。

几天以后,通读了全剧,从人性的复杂性、多重性上进行了探究的同学,得出了令大家心服口服的答案。

【案例】从《药》到《红楼梦》

刚走出大学校门,踏上讲台的小黄老师任教两个班级的语文。

这一节课还是上鲁迅的小说《药》,已经是第三课时了。

小黄老师刚说完今天上课的内容,底下的学生长长地“唉”了一声,其中一位男生脱口而出:

“怎么还是这一篇?

老师,我们都觉得没劲了。

”学生一片附和。

“你们都理解这篇小说了吗?

’’

大多数学生都在点头。

“好的。

那我出道题,谁能答出来,这节课我就讲课外的东西。

学生都跃跃欲试。

“鲁迅为什么把这篇小说取名为《药》?

“这简单。

”一个男生站起来就说,“因为小说里面提到的人血馒头就是药啊。

“就这么简单吗?

’’小黄老师笑着问。

学生都陷人了沉思。

一会儿,一个女生站了起来,说:

“因为鲁迅是非常爱国的,所以是不是还有“救国之良药”的意思?

”学生们都鼓起了掌。

小黄老师赞许地点了点头,说:

“答得很好,但不是很完整,“药”至少有三层含义,同学们都回去好好想一想,下节课我再提问。

学生们有些沮丧。

“不过,说到文字的隐含意义,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是常见的,尤其是古典文学,诗歌、对联等等,对联我以后再和大家讨论,今天就给大家讲讲《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隐含意味。

大家知道‘金陵十二钗’吗?

’’

所有同学都竖起了耳朵。

“我把十一首诗投影出来,请同学们猜猜各写的是谁。

其中一首诗写的是两个人。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替雪里埋。

┄┄

课后两个班级掀起了一场《红楼梦》阅读热。

由于种种原因,不少追求新奇的学生对名家不以为然,对经典不屑一顾.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心理,但往往满足于猎奇和时髦,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他律到自主地走近名家、走近经典?

也许,上面这个案例能给我们些许启发。

课后指导学生拓展学习是一种手段,教师要用一定的技巧作铺垫;课后指导学生拓展学习是一个系统,教师要有一定的目标做向导;课后指导学生拓展学习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指导点”的“慧眼”;课后指导学生拓展学习是一门科学,教师要有一个善于创新的“大脑”。

课题研究的实践,为我们昭示着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

教师课后指导学生拓展学习的行为,左右着拓展型阅读教学成效的高低。

(五)建立语文基础拓展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