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063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教学反思

6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书籍的各部分名称及内容。

2、让学生了解这本书及其作者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对这本书的故事梗概及人物特点有初步了解。

4、学习阅读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摘抄,选取重点内容写感受。

5、激发学生阅读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阅读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摘抄,选取重点内容写感受。

激发

学生阅读本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书籍各部分名称及内容:

封面:

书名

作者

原作者

主编

出版社

背景图片等

飘口:

也叫靳口,作者简介、跟图书相关的其他内容。

扉页:

有关“书籍、出版、印刷、装帧、本册、字数”等的详细资料

封底:

统一书号和定价、版权或用来印目录及其他非正文部分的文字、图片。

书脊:

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内容。

二、介绍本书的作者及书籍内容:

(1858—1940) 1904年夏她开始为写“一本关于瑞典的、适合孩子们在学校阅读的书„„一本富有教益、严肃认真和没有一句假话的书”做准备。

1906至1907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被作为历史、地理教科书出版。

这部童话巨著使她成为蜚声世界的文豪,赢得了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齐名的声誉。

19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14年当选为瑞典学院院士,挪威、芬兰、比利时和法国等国家还把本国最高勋章授予她。

三、出示图片,学生质疑:

看了这幅图后,你提出什么问题?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书中的主要人物:

尼尔斯、白鹅马丁、阿卡队长。

提问:

大家想一想:

尼尔斯在旅行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危险?

调皮、

懒惰的尼尔斯又有怎样的表现?

片断一:

四、指导读书方法(摘抄、批注、读后感)

这种一起码向前飞的日子太过瘾了!

在空中,就如同在清澈晶莹的泉水中洗澡

一样。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垠,空气新鲜凉爽。

尽管向前看——下面的大地就像

自己的掌心一样清楚,一切都自动地向你迎面而来——河流、高山、村庄、城

市。

无论向哪个方向看都是那么的有趣!

成片的云朵仿佛在互相追逐着:

这一堆这会儿追上了那一堆,过一会儿这一堆

又落后了,再一会儿它们混到一起去了,随后又分了开来,如同牧场的羊群一

样。

(批注:

痛快地飞翔在蓝天上——每个孩子都有类似的梦想。

尼尔斯意外地实现这个美梦。

把在空中飞翔的感觉比喻成“在清澈晶莹的泉水中洗澡”,多么贴切恰当地描绘出了那种自由、明朗的感觉。

“掌心一样清楚的大地”也身在空中才能体会到吧。

空中的云仿佛活了一样,像顽皮追逐的孩子,像温顺柔美的小羊——飞翔的感觉就是这样!

你我都感受到了。

小精灵说话了,他苦苦哀求尼尔斯放走他。

说这么多年来一起码为他们一家人做好事,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

如果尼尔斯肯放掉他,就会送给他一枚古银币,一个银勺子和一枚像他父亲的银挂表底盘一样大的金币。

起初,尼尔斯感觉这个条件还不错。

忽然又觉得他应该要求获得更多的财物和更大的好处,他应该要求小精灵用魔法把那些书本内容变进自己的脑子里!

(批注:

小精灵并没有招惹尼尔斯,被尼尔斯捉弄了还答应给他那么多东西。

但尼尔斯并不满足,他想从小精灵那是得到更多更多的好处。

这种顽皮、贪婪的想法,让他最终陷入了危机。

“喔喔喔”院子里的鸡和鹅都掉过头来,盯着尼尔斯看,“他真是活该!

他扯过我的鸡冠!

“真是活该啊!

”母鸡们也同样高兴。

麻雀们高声叫起来:

“快来看拇指大小的小人儿啊,

快来看尼尔斯的怪样子啊!

”(尼尔斯变成了小人儿,所有被他捉弄过的小动物全都幸灾乐祸的嘲笑他。

这段描写从侧面写出了尼尔斯以前对待小动物行为的粗野,小动物们对尼尔斯的苦大仇深。

五、在旅行的途中尼尔斯与伙伴们遇到哪些困难与危险,他们又是靠什么来化

解这些危险的呢?

(出示文字材料:

为了寻找食物,被蚂蚁围攻之后,尼尔斯的手、脚和脸都布满了大水泡,跟胡萝卜一红肿。

他的眼睛肿起来了,浑身发烧,疼得厉害,像被火烫过一般。

为了让尼尔斯能够舒服一些,白鹅弄来了一大堆枯草,还把尼尔斯从头到脚沾满了浸湿了的有黏性的叶子,让他在发烧的时候不那么难受。

尼尔斯身上的叶子稍微变干了,白鹅就小心地揭去它们,放在沼泽的水里浸一下,然后再重新敷到红肿的部位。

(出示视频: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板书:

理解

宽容

勇敢

爱心 

五、强盗山上的乌鸦、海底的城市、有魔法的笛子、马丁成了俘虏、猫头鹰的秘密„„还有很多惊险的旅行等待我们去体验。

六、作业:

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板书设计: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顽皮

淘气

懒惰

小人儿

勇敢

坚强

爱心?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阅读指导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愿望; 

2、引导学生学会赏析精彩片断,积累规范优美的语言,感受作品的人物魅

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本长篇童话,请看大屏幕。

出示介绍,开火车读。

什么书?

齐读。

他被小精灵施了魔法,变成了一个这么点大的小人,朋友们又叫他——(读)大拇指儿,亲热一点,再读。

二、推荐:

2、你立刻想知道什么?

——看来你有非常浓厚的阅读兴趣,有好奇心,好!

且,能抓住关键问题。

先让我们认识一下书中有哪些有趣的人物吧。

 

3、角色预览 

(1)出示图片,简介。

(2)故事的开始,当他还是一个“人”的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老师这

里有一段动画片,你们想看吗?

(影片) 

4、先睹为快:

 

(2)他的调皮捣蛋在文中也有精彩的描写,看片段一。

(自己读,可以默读,喜欢的句子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写一写,划一划,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就应该自在一点)你可以试着让文字变成动画,也很有趣。

旅行归来后,他变得怎么样了呢?

老师举一个例子,(看屏幕,自己读)态度变化大不大?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想知道吗?

   

(3)好,老师现在先告诉你,他在旅行的途中,慢慢学会了做好事

——出示,同样自己读你对哪一段故事最感兴趣?

为什么?

他变小后,不再肆无忌惮,不再任性妄为,善心开始萌发。

甚至是他的敌人

——狐狸斯密尔,刚才讲到,斯密尔一直追杀他们,要是你,你怕不怕?

恨不恨

他?

尼尔斯最后是怎么对狐狸的呢?

(请人读片段二)

你想对他说什么?

他做了那么多好事,连自己的死敌都救了,这是一本引人向善的书。

(板:

意善)

(4)你愿意跟随大雪山来的阿卡他们旅行吗?

永远呢?

为什么?

(大一点的动物都可能伤害甚至吃掉他)如果你是他,有机会变成人的话,会不会抓住?

尼尔斯确实有好几次机会,有没有抓住呢?

 

出示。

你猜一猜,他的选择。

不说出答案。

 

为什么?

出示一句话,不能背叛朋友,(这本书感情动人,尤其是尼尔斯与莫顿之间深厚的友情,让我非常感动,板:

情真)摘抄一句,读,背。

 

(5)骑在鹅背上看到的景物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一样吗?

让我们跟着尼尔斯一起

看看吧。

自读片段三,自由读,自由写。

你喜欢这个地方吗?

作者自幼腿有疾患,行走艰难,但是她坚持走了很多地方,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板:

景美)

五、1、同学们,这本书情真、意善、景美,相信这本书一定会带你们走进

一个“真善美”的境界。

读过的同学有愿意再读一遍的吗?

为什么?

 

2、这本书的语言也有特色,片段4,你觉得?

 

六、小结:

2、从尼尔斯的身上,我想到,一个人可以很多缺点,甚至人人都讨厌他,

但是,只要他心中有爱,学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就一定会得到爱的回报,受人

欢迎。

同时,书中还为我们描写了其他形象鲜明的人物,值得关注。

4、继续推荐:

《格列佛游记》,也是一片游记,里面有小人国、大人国,很有意思,不妨一看。

 

板书:

 情真 

情真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意善 

景美

教学反思:

这节课课整体设计思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欣赏水平,培养阅读经典的兴趣。

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上课伊始,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读得兴趣盎然。

从这我看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关键在于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地引导。

大家至少读了两遍课文,第二遍读的时候有的同学还认真地做批注和摘记。

新课标又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所以在课堂上,我鼓励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课文,可以写续集,可以做摘记,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用画画出来,可以讲一讲,演一演。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忙得不亦乐乎。

本堂课我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不仅让孩子们加深了对整本书

本堂课我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不仅让孩子们加深了对整本书的理解,也让他们学到了阅读的方法,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课堂上,孩子们十分踊跃,侃侃而谈。

当展示同学们的画作时,孩子们不由地发出惊叹声;当听到同学们讲的故事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鼓掌;当看到同学们的童话剧表演时,孩子们乐得眉开眼笑;当看到同学们续写的精彩时,听课的老师们也点头微笑。

整节课热烈而愉快。

更让我惊奇的是,第二天中午,当我走进教室,意外地发现教室里一改往日的震天的喧闹,孩子们都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书,小班长也优哉游哉地拿着一本书,再也不必像往常那样歇斯底里地大喊:

“安静!

安静!

”再看孩子们,有的继续欣赏《尼尔斯骑鹅旅记》,有的手上捧着各种各样的新书,都是大本的儿童文学名著,我不禁窃喜:

“这真是阅读课带给孩子们的最大的收获啊,看来,真是应该多上上这样的课啊!

纵观整节课,我觉得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比如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虽然增加了趣味性,但参与的面不够,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来展现自己。

我在想;是不是只要抓住其中的一点来训练,比如赏析和习作相结合,引导学生由读到写,学习如何进行童话习作。

再比如就文章中精彩篇章具体指导阅读,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也就是把童话阅读的指导再细化一些,相信一定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当然,我相信,只有在不停地实践和探索中,一定会上出更完整的课,一定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惊喜。

也一定能让学生展现出更多的精彩。

 

_

 

二、选择题

2.

拉亮了灯等你

①冬天的夜,来得早。

②电话铃声响了。

一个稚嫩的童音:

“是田老师家吗?

”“是,我就是。

”我急忙应道。

打电话的是我班上最调皮的男孩。

“昨天一早,候婕要转学回老家。

大家商量明早六点在学校为她送行。

您能参加吗?

”“当然!

我一定准时到达!

”“真的!

谢谢老师,再见!

”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电话那头甜美的喜悦。

③整整一夜,我的心潮起伏,难以释怀。

一个月前,那是怎样一个班?

纪律涣散、习惯恶劣、成绩落后。

直到新学年开始,都无人愿接。

而今天这一举动又怎么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早是六点!

天哪,那是黎明前最黑的时候!

这座落在山脚下犹如荒岛的小学校,天一黑,老师们都要结伴而行厖我的心乱极了,再想要阻止已没有可能。

我细数着钟表的嘀嗒,总算熬过了这一夜。

④匆匆洗漱完,抓起背包便冲出家门。

冰冷的黑士、呼啸的寒风吞并着深沉的夜色扑面而来。

踩过煤渣垫起的小路,穿过仍在沉睡中的矮房,我一口气爬上了陡坡。

⑤几声清脆的童声离我越来越近。

“老师!

您在等我们?

”一个女孩惊喜地发现了我。

几个同学如欢奔的羔羊般朝我跑来。

我张开双臂想要将他们全部拥在怀里,告诉她们我有多么担心。

⑥校园里一片漆黑,只有传达室透出一点光亮。

我和孩子们急步跑向校门,叫醒了值班的师傅,我来不及过多地解释,只有点点头表示歉意。

没有约定,我和孩子们一同在黑暗中开始寻我所有的照明开关。

当一个个并不明亮的灯泡被点亮时,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问他们:

“是害怕吗?

”一个男孩告诉我:

“不是!

早开灯,所有在坡下和山上的同学就看到了教室的亮光,他们就不会害怕了。

”望着这些天真无邪的面孔,我眼中的泪水涌动。

“好了,孩子们,呆在教室,我去接其他同学。

⑦站在土城上,冷风撩拨着我的头发,冷极了!

我心里一遍遍在呼喊:

“孩子们,快让我看到你们!

”远处,山坡上传来一群孩子的说话声。

我激动得快要跳起来了。

“快看!

教室灯亮了!

“快点儿,咱们迟到了!

”几个孩子挥舞着双臂向学校飞奔而来,大大的书包在他们身后一颠一颠。

黑暗中闪烁着点点微弱的白亮,那是孩子们精心赶制了一夜的贺卡。

⑧“老师,已经到了55人,还有5个同学没来。

”不知何时,我身后已站着一大群孩子。

“那好,我们一起来等!

”幽深的小土坡下疾跑来一个黑影,跳跃的两条麻花辫在夜里格外醒目。

“是侯婕!

“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欢呼。

侯婕飞奔着扑进我怀里。

“老师,我妈妈病了,我必须回老家读书。

”我紧紧地抱着她,什么也说不出。

⑨天空吞没了最后一颗星星。

晨曦里,校门口站齐了我的60个孩子。

我们注视着彼此冻红的鼻尖和脸蛋儿,在喷吐出的每一口雾气中会意地笑了。

那笑容比初升的太阳还要美丽。

忽然,我想起秦戈尔的一句名言: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11是的。

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

1.依据地点的转换,本故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约定送行→→→

2.第④和第⑦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3.作者引用泰戈尔“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这句话,揭示了什么内涵?

4.本文结尾说“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我”收获了什么?

假如你是即将告别老师和同学的候婕,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

对同学又想说点什么?

 

1.拉亮了灯等待学生师生团聚

2.通过描写环境的恶劣:

天气冷,风大,夜黑,以此衬托出孩子们善良美好的心灵和师生之间珍贵的情谊。

3.这句话揭示了最好的教育不在于严厉的批评,而在于真情投入,以心换心,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

4.收获了师生情谊,收获了教育真谛。

说的话略。

 

3.

8分23秒的震撼

①那年,我在南非克普格国家公园拍摄风光片,意外地捕捉到了一段动人心弦的真实画面。

②那天傍晚,一群野牛正沿着河岸缓缓前行,而在前方不远处,六七只狮子,正藏在草丛里,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两头大野牛和一头小野牛不知道前方危机四伏,它们欢快地向前奔跑,距离队伍越来越远,却离狮口越来越近。

③没有任何征兆,埋伏的狮子们就纷纷跃起,三头野牛猝不及防,已与狮子获路相逢。

④野牛急忙掉头逃跑,但是,狮子的速度更快,一只狮子几个起落,就追上了落在最后面的小野牛,并将其狠命地扑进河里。

小野牛在河水里挣扎着,几只狮子一起咬住它,它们要把这个战利品拖上河岸来享用。

但就在小牛即将被拖上岸时,河水里突然一片翻腾,一条巨鳄从河中一跃而起,它张开血盆大口,牢牢地咬住了小牛的尾巴,向河里狠命地拖拽着小牛。

就这样,群狮与鳄鱼在河边展开了争夺小牛的拉锯战。

几番撕扯,胜负已见,最终小牛被拉上了岸。

⑤我看着镜头里那可怜的小牛,它即将成为狮子的美餐了,这也许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必然结局。

但我发现,镜头里突然有了新的内容。

⑥那刚刚逃走的两头野牛,竟带着近百头身强体壮的野牛狂奔而来。

原来,它们在生死关头,丢下小牛逃去,并非为了苟且偷生,而是去搬救兵。

⑦众野牛如风而至,把几只狮子团团围在中间,一头野牛开始狂追一只狮子,这画面让人毕生难忘:

在强悍的猛兽面前,这头食草动物的温顺软弱已经荡然无存,它吼声如雷,似威武的战将;而那狮子的威风,早已消失殆尽,它在这头野牛面前落荒逃跑。

但是,剩下的狮子依然咬住小牛不肯松口。

⑧野牛们终于发怒了。

它们站成战阵,逼近狮子。

一头野牛对着狮子疾冲上去,用牛角猛力一挑,一只狮子就飞到了空中,然后要猩猩摔到地上。

几个动作,在瞬间内一气呵成,让人忘记了这竟是一头野牛。

群牛怒吼,开始发动进攻,在雷霆万钧的气势下,剩下的几只狮子终于面露惶恐,它们无力地抵抗了几下,便松开口,四散逃窜了。

⑨如血的残阳中,野牛们如一个个勇猛的战士,它们用勇敢与力量,上演了一场悲壮的生命之歌,令人动容。

⑩我看了摄像机上时间,从小野牛落入群狮之口,到众野牛奋力救出小野牛奇迹逃生,这一过程只有短短的8分28秒。

8分23秒的牛狮之战,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强者和弱者的定义。

强者与弱者,原来并不取决于体魄的强壮或孱弱,也不在于其食肉还是今草。

强与弱,是一种精神与意志的较量。

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旦同仇敌忾、紧密团结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再强悍的对手都会被折服,被击败。

1.在不使用“猝不及防”和”狭路相逢“两个词语、又不改变原段意思的情况下,请重写第③自然段。

2.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第⑩自然段和第

自然段都提到“8分23秒”,有什么作用?

4.作者从牛狮之战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你是怎么看待他的观点的?

结合平时所见所闻谈谈。

 

4.

孙子的麦收

乌云从南面的天空急急地飞过来,眼看就到头顶上了,大老刘急忙抱起塑料布往麦场里跑,今天收的麦子不能被雨水冲了。

电话响了。

谁的电话?

真是添乱。

哦,是儿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

成了家,有了孩子。

“爷……”

“哎……是孙子哟。

”大老刘心里灌了蜜,劳累顿时全散了。

“我今天收麦啦!

”孙子高兴的喊。

大老刘一听,恁小的孩子能收麦?

上哪收麦?

城里有麦子?

收麦是很累人的活计,时间紧,天热,活计重,活计脏,一个麦收等于两个秋收。

人们说“一麦两秋”就是说收麦活重。

大太阳底下如火烤,麦秸上有一层厚厚的灰,手一动灰便飞起来。

还有小蠓虫子围着头飞来飞去,直打脸,往鼻子嘴里钻。

“你——收麦?

累不累?

”“一点也不累,好玩着呢!

好玩?

收麦子好玩?

割麦子时要蹲在熟透的麦子边,蹲累了,跪地上,跪累了,坐地上,一点点的往前欠着身子,一把一镰才割四指远,一天也就割亩把地。

一天下来浑身是灰,往床上一躺,像散了架子。

“今天我和爸妈一起去体验农家乐了,妈妈还给我买了一身运动装,我穿上可好看,带上饮料,我最爱喝的。

“这不是旅游吗?

“差不多,你猜我割了多少麦子?

这一问难住大老刘啦,孙子一天能割多少麦子呢?

半亩不能,有一间房子大的一片儿就不少了,他想着。

“猜不到吧,我割了二百六十颗麦子。

”孙子很有成就感。

天哪,孙子能用棵来统计割麦的数量!

“割那么多,累吗?

”大老刘算是明白了,孙子是玩,不是收麦子。

“不累,妈妈一边给我打着伞,一边给我拿饮料,一会儿喂我一口,一会儿给我擦擦汗,爸爸接我割的麦子,我割一棵,爸爸记一棵,一共二百六十棵。

大老刘没有回话,只“噢”了一声。

“爷,唐诗错了!

就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咋错了?

”大老刘心里一疼,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

“我觉得,收麦子一点也不辛苦啊,我把麦稞交给加工人员,他给我打了二万零五十八粒麦子,可是哪有一点辛苦啊?

所以‘粒粒皆辛苦’错了!

乌云遮蔽了天空,远处传来了雷声。

大老刘愣了半天,才说:

“明天你回来帮爷爷割麦子吧。

第二天,艳阳高照,真是麦收的好天气,大老刘只带了孙子一个人下了田,只一会儿工夫,孙子就脸色潮红,汗珠直滴,动作也慢了下来,开始用求救的眼光看向爷爷。

大老刘什么话也没说。

孙子越割越慢,终于割不动了。

大佬刘指着孙子割下的麦子说:

“你数一数,今天你割了多少粒麦子?

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

一进门,孙子就累得瘫倒在地上,苦着脸说:

“真是‘粒粒皆辛苦’啊……”看着孩子疲劳的样子,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大老刘却高兴的笑了。

1.请用合适的词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大老刘的心理状态。

接到孙子电话时→听说孙子参加割麦时→听到孙子说劳动不辛苦时→听到孙子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时

2.赏析文中划线句的表现手法。

3.阅读下列两句话,联系全文,回答问题。

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

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

⑴这两句话中的加点词都用了什么方法描写人物?

⑵简要分析加点词的内涵。

呆住了:

脸红了:

4.读完本文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5.

温暖的小刀

那年春末,我到一所中学去监考。

发卷的时候,我发现,靠近讲台的一个女生怪怪的,左手藏在袖口里,遮遮掩掩,不愿伸出来。

和我一起监考的,是另一所学校的一位女老师。

大约,她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随后,我俩便开始留意这个女生。

在我们想来,她袖口里的那只不愿示人的手,一定藏着什么秘密。

考场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答题。

只有这个女生,一边答题,一边有意紧握着她的那只手,一边还不自觉地环顾着左右,神色紧张而怪异。

这愈加坚定了我们的怀疑:

她的手里一定攥着小纸条或者其他用来作弊的东西。

然而,我们错了。

半小时后,也许女生做题做得太过专注,一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的左手——天哪,这个女生的左手居然没有手指头。

原来,她竟是一个有残疾的学生!

这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

愧疚之余,不禁心生悲悯。

那位女老师,更是一脸的痛楚,小声地嘟囔着:

“怎么会是这样,多可怜的孩子啊,多可怜的孩子。

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道地理题需要改动。

办公室送来了一沓纸片,纸片上,印着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地形图。

我们分发给了学生,然后让他们各自粘贴在试卷的答卷纸上。

由于是临时赶印出来的,太过匆忙,这些纸片裁剪得很粗糙,考生们只有自己动手把四个毛边撕去,大小合适,才能贴在试卷上。

这下可难为了这个女生。

大约,她还是不愿让别人看到她的那只手,就用左胳膊使劲压紧纸片,右手一点一点地撕。

可是,那张小纸片仿佛不听话,只要她一用力,就从她的胳膊下跑出来,再压下去,再跑出来。

她急得都有些冒汗了。

“这位女同学,我可以帮你吗?

”女老师走过去,俯下身子,声音低低地征询女生的意见。

女生抬起头,看了看,迟疑了一下,还是把纸片给了她。

女老师并没有立即动手,她把那张纸片放在讲台上后,便在满考场里寻找着什么。

我有些纳闷,这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嘛,她究竟想要干什么呢?

不一会儿,女老师从一个学生那里找到了一把小刀。

然后,她坐在讲台前,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裁着那张纸片,“哧——哧——”,小刀割裂纸片的声音很好听。

我和女生看着她做这一切。

那一刻,女老师慈祥得像坐在讲台前的一尊佛,她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完成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

随后,她微笑着把这张小纸片轻轻地放在女生的桌子上。

女生欠了欠身子,低低地说了声谢谢。

她拍了拍女生的肩膀,说:

“赶紧答题吧。

”便走开了。

然而,我还在纳闷着。

一张小纸片,用手也完全可以撕得很整齐,为什么一定要找把小刀来呢?

考试结束后,我道出了心中的不解。

那位女老师笑了,说:

“这个女生所残缺的,是一只手。

我不想在她面前,用自己灵巧的手指头去撕那张纸片,那样的话,会撕碎这个女孩的心。

我满考场去寻找一把小刀,就是想借助小刀,避开对她的这种伤害。

一直以来,小刀在我心中不过是一片冰冷的铁片而已。

而那年春天我懂得了,原来即便是锋利而冰冷的一片小刀,也会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1.你如何理解文章的题目”温暖的小刀”?

2.从女老师留意女孩、裁剪纸片等细节,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女老师?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4.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隽永而生动,耐人寻味。

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5.假若你是那个女生,考试结束后,你会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1.小刀是冰冷的,但因为有一颗爱心,小刀也是温暖的,温暖着残疾女生的心。

2.细心,关爱学生,充满爱心和理解,和蔼可亲。

3.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女老师裁剪纸片很细致很认真且态度很慎重,表现了女老师对残疾女生的关爱。

表达了“我”对女老师的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