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1191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8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docx

高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

高2018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知识结构

货币(广义)的发展阶段

使用价值(质量)

商品价值

发展过程

时间顺序

货币(金属)本质

职能

纸币:

产生、含义、优点、发行

信用工具

外汇:

保持汇率稳定

高考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3、货币的基本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

5、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常考题型:

选择题

命题趋势:

可能以现实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商品、货币等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备考指南:

(1)注意掌握以下重点知识:

货币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与通货膨胀;

(2)注意关注以下热点:

产品质量问题;(3)注意以下题型:

计算题

考点解析:

考点一:

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判断某种物品是不是商品的方法

①定义法:

成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②属性法:

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③领域法:

关键看是否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判断:

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①大自然中的水、空气;②农民自产自销的粮食;③人们脚上穿的皮鞋;④封建地租;⑤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⑥假酒;⑦礼品;⑧顾客乘坐的出租车;⑨中国租给美国的大熊猫。

答(⑤⑧⑨)

(2)物品、劳动产品、商品的关系

△从外延上看:

物品※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

劳动产品※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商品※物品是一个永恒范畴。

 

2、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质量、品质、信誉、性能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成本、价格

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和人的关系(交换劳动的关系)

▲判断: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

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有人要,凝结其中的劳动就不能得到社会承认,就不能实现价值。

使用价值离不开价值,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生产者为了获得(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

△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和产品适销对路的原因

热点解读

  1.国家为什么要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1)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只有产品质量合格,才能成为商品,才能在市场上销售。

  

(2)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生产企业只有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才能卖出好价钱。

  (3)产品质量影响居民消费,国家重视产品质量,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优质优价:

从生产者角度提出的要求;※质优价廉:

从消费者角度提出的要求.

△优质优价的商品,其价格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质量(使用价值)好,而是其包含的价值量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多。

△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比较大小。

考点二: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

物物交换

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扩大的物物交换

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物物交换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寻找,经过复杂过程才能实现。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大家都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它能够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如贝壳、牲畜等(三步就行)。

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同的,后来,由于贵金属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注意】货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分析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因此,货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金银纪念币是商品,本身有使用价值和价值,金银纪念币是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货币在本质上体现了人们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考点三:

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货币的职能含义及与货币本质的关系: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1)价值尺度  

①含义:

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原因:

货币之所以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③价格的含义: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商品价值成正比;

④货币状态(要求):

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想象中的货币)。

⑤标志性词语:

“商品标价、定价、价格等

(2)流通手段  

①流通手段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的含义: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③商品流通的公式:

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卖和买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

※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商品如何交换。

“商品—货币”阶段的重要性★★★

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

(“是商品惊险的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④货币状态(要求):

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实实在在的货币)。

⑤标志性词语:

购买、买卖商品、现场交易

2、货币的其他职能

准确把握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

含义

货币状态

典型表现

 

基本职能

价值

尺度

表现和衡量其他一

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观念上的货币

商品标价、定价、价格等

流通

手段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现实的货币

购买、买卖商品、

现场交易

 

贮藏

手段

被当作社会财富的

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现实的、足值的货币

保存金银条块

支付

手段

用来偿还债务或支

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现实的货币

赊销赊购;支付工资、利息、税款;交纳水电费;还债等

世界

货币

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现实的货币

 

国际贷款、购买外国商品、平衡国际收支等

名师点睛

注意区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其主要特点是在商品买卖中,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支付在同一时间内完成,通俗地说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其主要特点是在商品买卖或租赁等活动中,商品使用权的让渡和货币的支付在时间上是分开的,或延期支付或提前预支。

考点四:

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的产生:

●金银条块→铸币(足值→不足值)→纸币

2、发展:

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信用货币与电子货币有何区别

1、信用货币:

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主要以银行券、汇票、支票等形式存在。

信用货币需要一定的载体。

  2、电子货币包括信用卡,电子转帐终端等组成的银行交易工具和业务。

  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

 

 

3、含义: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金银纪念币:

a.面额价值:

是由国家规定的;b.本身价值:

是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优点:

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5、纸币发行规律 

▲纸币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

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表现

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

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

①纸币发行过多(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对策

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二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可以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等。

可以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主要靠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误区3】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分析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还有商品供不应求、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国家的宏观调控等因素。

因此,可以说通货膨胀引起了物价上涨,但不能说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有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如:

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以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投资公共工程等);货币政策:

和银行有关的政策(如:

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调整信贷规模、信贷结构等)。

财政政策:

全国人大或常委会批准;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制定。

通货膨胀时货币政策更明显;通货紧缩时财政政策更明显。

7、爱护人民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课本P—8相关链接)

制造假币,这是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人民币的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赖以维持和发展的血脉。

爱护人民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考点五: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

(1)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货币与财富的关系:

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货币之所以是财富的象征,是因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够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2)对于金钱,要取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对待财富的态度:

对待金钱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反对拜金主义。

     

 特别提示 货币并不是财富的唯一象征,任何有价值的物品,都属于财富。

货币总是代表着一定的财富,代表着人们过去的劳动。

它本身没有是非善恶的区别。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

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

(2)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的含义:

前者是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后者是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3)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卡和支票。

(4)信用卡:

  

●含义: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作用【特点(功能)和优点】:

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节省交易费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5)支票:

   

●含义: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

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付款单位开票后,收款单位到银行凭票把款转入自己帐户)和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信用卡与支票的区别

 

信用卡

支票

含义

 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

 一般信用卡和银行信用卡

 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作用

 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减少商品贸易中大量现金结算的麻烦,促进商品贸易,保证结算安全

消费

 日常生活消费

 商品贸易结算

次数

 可在信用额度内,分多次使用,每次使用不受额度大小的限制

 只能一次性使用,金额是固定的

按发卡机构不同,可分为银行卡和非银行卡

(1)银行卡:

这是银行所发行的信用卡,持卡人可在发卡银行的特约商户购物消费,也可以在发卡行所有的分支机构或设有自动柜员机的地方随时提取现金。

(2)非银行卡:

这种卡又可以具体地分成零售信用卡和旅游娱乐卡。

零售信用卡是商业机构所发行的信用卡,如百货公司、石油公司等,专用于在指定商店购物或在汽油站加油等,并定期结账。

旅游娱乐卡是服务业发行的信用卡,如航空公司、旅游公司等,用于购票、用餐、住宿、娱乐等。

3、外汇和汇率:

  

⑴外汇

●外汇的含义:

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币不一定是外汇。

只有可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外汇不只是外币。

还包括:

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股票、债券等。

▲判断:

外汇可以在中国直接流通。

△在对外活动中,出口可赚取外汇,进口需要支付外汇。

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在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外汇储备:

是外汇的积累,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和偿还对外债务。

▲判断:

外汇储备越多越好。

(×)

△课外阅读:

正确看待我国过多的外汇储备

##利:

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对外清偿能力,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提高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信用证”);②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和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稳定器”);③有利于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雄厚的资金保障(“护航船”)。

##弊:

①不利于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在宏观经济过热的时候,外汇储备的增加很可能推动货币的过多投放,从而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讲解:

外汇储备是央行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大于求时买入外汇而形成的。

由于央行买入外汇必须投放等值的人民币,因此,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意味着央行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在高速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最终影响到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②不利于为我国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会引起国际上对我国贸易状况和人民币币值的高度关注,容易诱发争端)③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讲解:

由于上述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已成为货币发行的“主渠道”,长此以往,会出现创汇较多的东部地区资金多、创汇较少的中西部地区资金少,创汇较多的第二产业资金多、创汇较少的第三产业资金少等现象。

##对策:

①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②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加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合理引导外资投向;③继续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⑤完善储备经营管理,增加储备资产收益。

⑵汇率含义及表示方法:

含义:

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汇率的表示方法(直接标价法,也即人民币外汇牌价)如:

100美元=728元

△100美元=728元→读作“美元的人民币价格”,或“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汇价)”。

●课外阅读:

我国的汇率制度: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全面认识汇率变化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3)汇率变化与货币升值、贬值的关系

外币和本币

兑换情况

外币汇率

本币汇率

外币币值

本币币值

外币兑换

的本币多了

升高

跌落

升值

贬值

外币兑换

的本币少了

跌落

升高

贬值

升值

本币兑换

的外币多了

跌落

升高

贬值

升值

本币兑换

的外币少了

升高

跌落

升值

贬值

(4)人民币升值、贬值的利与弊

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贬值

利于该国进口

不利于该国出口

利于该国出口

不利于该国进口

利于该国对外投资

不利于该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利于该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不利于该国对外投资

提高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不利于该国扩大外需

利于该国扩大外需

降低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利于该国偿还外债

不利于该国

收回外债

利于该国收回外债

不利于该国偿还外债

提高该国国际地位

加大该国的国际金融风险

降低该国的国际金融风险

降低该国国际形象

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增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A.含义:

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B.意义: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真题精选

1、(2012新课标全国)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2、(2011北京)2010年物价上涨较快,稳定物价和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两大目标,但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图9所示的关系,回答下题:

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状况从B点到A点变化的经济手段是

A.提高个人所得说起征点

B.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

C.降低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

D.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品实施限价

答案:

B

3、(2010年江苏)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

2

007年8月24日,100美元兑换756.91元人民币;2010年5月4日,100美元兑换682.65元人民币。

这一变化表明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答案:

D

4、(2012北京)

2002-2009年人民币对欧元的年平均汇率(人民币元/100欧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图9中汇率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①2002年至2004年,中国出口到法国的纺织品更具竞争力了

②2002至2004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机械设备变得便宜了[来源:

学科网]

③2008至2009年,中国企业赴欧元区国家投资设厂更有利

④2008至2009年,法国学生来中国留学需要的费用减少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A

知识点:

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对外投资,国际消费,偿还国际债务。

不利于出口,吸引外资,扩大外需,收回国际债务,反之亦然。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知识结构

价值决定: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

买方市场,卖方市场

价值规律: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对消费:

区分高档耐用品和生活必需品

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产:

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适销对路。

高考考点:

1、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2、供求影响价格

3、影响价格的因素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的影响

常考题型:

选择题、问答题

命题趋势:

可能以现实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格变动的影响等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备考指南:

(1)注意掌握以下重点知识:

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2)注意关注以下热点:

物价问题;(3)注意以下题型:

计算题、简答题、坐标图

考点解析:

考点一:

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与价格

A.区别: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B.联系: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产生后价值就表现为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虽然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正确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现有”:

①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②而是现在的。

B.“正常”:

①是指绝大部分生产者的条件(×);②是指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

C.“平均”:

①是指绝大部分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②是指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平均劳动时间(√)。

▲判断: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①是某个计算中心算出来的(×);②是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同种商品(同规格、同质量的商品),其价值量是相等的。

4、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个别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①率先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个别劳动生产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意味着其生产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