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1221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9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docx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同步练

五年级试题1.5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同步练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判断题

1.方程8X+11=35与27-4X=15的解相同。

()。

2.解方程25x=325时,方程左右两边应同时除以25。

()

3.x=6是方程5x﹣4=24的解.()

二、计算题

4.解方程

(1)5x=20

(2)1.6x=4.8(3)6x=36(4)x÷9=135

(5)x÷1.1=5(6)x-0.54=4(7)x÷0.9=4.5(8)7x=84

三、解答题

5.列方程并求解。

一个数的6倍比这个数的10倍少12.8,求这个数。

6.列方程解决问题。

7.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正方形周长10米三角形面积0.39平方米

8.小明去书店买了3本练习本和2本科技书一共用去35.8元,已知科技书共9.4元,一本练习本多少元?

(用方程解答)

9.妈妈买了一个6千克重的西瓜,付出20元,找回3.2元。

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列方程解答)

10.地球绕太阳一周要用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的时间的4倍多13天.水星绕太阳一周要用多少天?

(用方程解)

11.叮当生活超市的女员工一共有84人,比男员工的2倍还多12人。

叮当生活超市的男员工一共有多少人?

(列方程解答)

12.学校印制画册一共用去2240元,画册的印刷费是3.6元/本,其余费用是800元。

学校印制了多少本画册?

(用方程解)

13.王老师在商店买了8支一样的钢笔,付了100元,找回24元。

每支钢笔多少元?

14.我国测量温度常用℃(摄氏度)作单位,有时还使用℉(华氏度)作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

某天温度为77℉,相当于多少℃?

(列方程解答)

15.甲乙两地相距1300米,小明和小李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70米,小李每分钟行6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

(列方程解答)

16.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相距841km的两港相向开出,经过5.8小时两船相遇.已知甲艘轮船每小时行驶72km,乙艘轮船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列方程解)

 

参考答案

1.√

2.√

3.×

4.

(1)x=4;

(2)x=3;(3)x=6;(4)x=1215

(5)x=5.5;(6)x=4.54;(7)x=4.05;(8)x=12

5.10x-6x=12.8

x=3.2

6.x=0.6

7.

(1)2.5米;

(2)0.6米

8.解:

设每本练习本x元,得:

3x+9.4=35.8

3x=26.4

x=8.8

答:

每本练习本8.8元.

9.2.8元

10.88天.

11.36人

12.400本

13.9.5元

14.25℃

15.10分钟

16.73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

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

比如民族情感的归宿、对历史的敬畏、对美好情感的期待。

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

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

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弥足珍贵的。

   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

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

《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

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

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

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

   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

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

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

   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

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

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

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

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高伟,选自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为什么说经典是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请分点概括回答。

(3)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老人与海》表明经典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 作者两次选用《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作品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两次证明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C. 有人认为新一代青年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

D. 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媒介让经典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

请简述理由。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遭受耳聋的折磨,生活窘迫,但是他却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名曲《欢乐颂》。

【答案】

(1)作者开篇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经典“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引出下文。

(2)①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②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理想;③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3)C

(4)放在第三段最合适。

这个论据可以论证第三段的观点:

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经历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作用的理解,。

议论文中的第一段的作用:

引出××的论点或论题;作为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此文第一段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经典“对青年的成长重要性的论述。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第②段“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

”第③段“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

”第④段“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辨析能力。

C项“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错误,说法太绝对,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

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

(4)本题考查考生对论据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分析论据的内容,结合文内容来确定。

材料写的是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取得成功的。

与第③段“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相一致,故放在第③段合适。

故答案为:

⑴作者开篇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经典“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引出下文。

⑵①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②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理想;③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⑶C;

⑷放在第三段最合适。

这个论据可以论证第三段的观点:

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经历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

【点评】⑴考生在平时议论文学习时要掌握第一段的作用,根据具体的表述来进行判断。

⑵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要抓关键句,注意文段首句或者是文段末句的认识。

⑶考生要注意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要注意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⑷考生要仔细理解论据和文本的内容,找准其相关点。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话说筋骨

梅万林

①所谓筋骨,包括筋肉和骨头两个部分。

一个人如果没有筋骨,或者筋骨软弱,即使长再多的肌肉,也终究寸步难行,甚至连独立支撑也很勉强。

如果某人被骂作没有骨头,那便是他的奇耻大辱了。

②因此,筋骨之重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存与否,而且更关乎一个人的生存要义。

所以,在古人眼里,一个能担当大义的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口必是劳其筋骨。

这里,筋骨早已超出了身体本身的含义,而上升到了人生乃至境界的层面。

③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在我看来,这里的“文”,不仅指文采,而且更主要的还是指文章能否“载道”,而欲有所承载,离了筋骨是万万不能的。

可以说,载道之文,必有筋骨。

而一篇不能载道、没有筋骨的文章,只怕连存世的可能也没有,更遑论穿越时光、流传千古。

④这种筋骨,绝不是认识上的似是而非,绝不是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更不是不着边际地顾左右而言他。

它所表达的必是掷地有声的启迪,必是见物见人见思想的多棱镜,传递的是一种力量,温暖的是人的心灵。

这种筋骨,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

相反,它的意蕴犹如冰山漂浮在海面,露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大部分则深埋于水下。

⑤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这里的“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流传后世而不朽,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

“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筋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筋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陶渊明的筋骨;“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筋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筋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筋骨;“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筋骨;“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关汉卿的筋骨;“铁肩担道义”是李大钊的筋骨;“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筋骨……

⑥一代之文学因其筋骨的多样性而多姿多彩,因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而流淌不息,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获得永生。

没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就没有辛弃疾的筋骨;没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没有陆游的筋骨;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没有范仲淹的筋骨。

⑦在今天,每一位艺术家都希望能够“发现世界不被注意的部分”,从而到达个人艺术的巅峰。

但如果没有德艺双馨的艺术追求,企望靠小资的敷衍、靠穿越和玄幻的演绎,从而创作出传之后世、有筋骨的美妙文章,则与缘木求鱼无异。

真正的写作,有筋骨远比皮肉上的光鲜更为重要。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文艺作品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

B. 文中第④段划线的“大部分”与第⑦段中划线的“部分”指代的是同一种东西。

C. 王国维说,“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

D. 一代之文学能够流淌不息,获得永生,乃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

E. 文章大量引用名人名句,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趣味,显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

(2)请分析全文的论证过程。

(3)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4)第⑤段引用的苏轼词句不能恰当地证明论点,请从苏轼的作品中另选一句。

【答案】

(1)B,E

(2)文章首先论述了筋骨的标准;接着举例论证不朽的作品都有筋骨;然后举例论证筋骨对文学的重要意义;最后论证只有做到德艺双馨,才能写出有筋骨的文章的观点。

(3)示例:

①把思想、见识、内涵等决定文学境界的要素比喻成身体的筋骨。

②比喻自然合理,说理浅显生动。

(4)示例: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解析】【分析】

(1)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项错误,与原文相比扩大了范围,原文有“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这个前提条件;C项错误,张冠李戴,将作者的观点强加于王国维身上;D项错误,强加因果,从原文看,文学“流淌不息”的原因是“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故选BE。

(2)文章第①段首先论述了筋骨的标准;接着举例论证“不朽的作品都有筋骨”;然后举例论证筋骨对文学的重要意义;最后一段再次强调论点,论证“只有做到德艺双馨,才能写出有筋骨的文章”的观点。

据此整理作答。

(3)回答此题,首先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段落或语句,然后联系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分析时要抓住两个要点:

一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二是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如文中把“思想、见识、内涵等决定文学境界的要素”比喻成“身体的筋骨”。

(4)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对“筋骨”的理解和本段所举的其他事例,明确表达的时什么情感,然后再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苏轼的诗句即可。

结合对“筋骨”的理解和本段所举的其他事例,可知这里的诗词句应当是表达雄心壮志的。

回顾我们学过的苏轼的作品,可以很自然地想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等名句。

书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故答案为:

(1)BE;

(2)文章首先论述了筋骨的标准;接着举例论证不朽的作品都有筋骨;然后举例论证筋骨对文学的重要意义;最后论证只有做到德艺双馨,才能写出有筋骨的文章的观点。

(3)示例:

①把思想、见识、内涵等决定文学境界的要素比喻成身体的筋骨。

②比喻自然合理,说理浅显生动。

(4)示例: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先理解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再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过程。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比喻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以及正反对比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即可。

(4)本题考查补充道理论据。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是什么,然后在看题干要求你补充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在搜索你平时积累的论据是否符合要求。

根据题目要求,并且注意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同时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从而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则道理论据。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记叙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拉利的账单

胡国玮

   ①马拉利怀揣一本烫金的《鲁滨逊漂流记》排在长长的队伍里,心跳得跟打鼓一样。

   ②“唉,还有比我更惨的吗?

父母离异,自己无家可归。

可怜的奶奶,不要再为我失眠了,你的马拉利长大了,你的马拉利会学有所成的,让父母后悔去吧!

可他们又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呢?

如果他们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我会在他们向我道歉前扑向他们的怀抱。

”即便如此,马拉利也想过放弃,毕竟他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

   ③“前面还剩两个人!

”天虽然很冷,马拉利的手心里却全是汗,他心里默念:

“也许馆长会一时马虎呢,愿上帝保佑我!

   ④“下一位!

”馆长声如洪钟。

   ⑤马拉利感觉自己站在了众目睽睽的断头台上,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焦心呢?

   ⑥“我还没看完,我还不想……”然而,《鲁滨逊漂流记》却滑到了馆长面前。

   ⑦“马拉利是吧?

瞧,这本书你已经借了一个月了,其他人还等着看呢。

”馆长的目光落在借阅卡上的借书时间和那个在马拉利看来最要命的数目上。

   ⑧它是多么明显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这恐怕是马拉利一生最难熬的10秒钟了,他低着头,像罪犯一样等着刽子手的屠刀。

此时,玻璃窗上正照出马拉利那副缺衣少食的寒酸模样,外面是从积雪上呼啸而过的寒风,更远处是这个意大利小镇高高的灯塔,宛如一片枯黄的叶子,摇摇欲坠。

   ⑨馆长似乎发现了什么,但他两次欲言又止。

“退你80里拉,拿好钱,亲爱的马拉利同学。

   ⑩马拉利得救了!

   ⑪三天时间过去了,强烈的负罪感在无情的吞噬着马拉利年轻的心。

然而,这注定是一场持久的战斗。

马拉利又来到了馆长的面前。

这一次,马拉利显得更加紧张。

   ⑫馆长看着眼前这个狼狈的学生,像在等他说出什么令他欢愉的话来。

马拉利决定向馆长坦白一切。

   ⑬“哦,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你想说什么呢?

你借的书都看懂了吗?

要是有什么不懂的要向老师提问。

要知道,你们是小镇的希望,是意大利的希望!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个坚强明理的孩子!

   ⑭听完馆长的话,马拉利心里有如翻江倒海,整个人像一株被注入了新生的枯树苗。

从那以后,马拉利每天从馆长的手里接过厚厚的书籍,他们相视一笑,没人知道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秘密。

   ⑮多年后,事业有成的马拉利准备回母校了却他多年的心事。

然而,馆长已经去世了。

   ⑯同事在收拾馆长的遗物时,发现他笔记本里有这么一段话:

“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从我第一眼见你,就知道你是个善良的孩子。

那天,我读懂了你的难堪。

在借书时,我让你交30里拉钱作为押金,在退我书时,你偷偷把“3”改成了“8”,变成了80里拉,这样你就可以从中得到50里拉,这对你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一个意大利的老人,我本想狠狠地批评你一顿然后把你扭送到校长面前。

但我深知那不是你所需要的。

所以,我最后选择了宽容你,并决定通过这种方式长久地支助你。

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今天,你以全校最优秀学生的身份毕业了,明天,请不要忘了回来支付你的账单。

(1)选文第②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

(2)选文第⑭段中“从那以后,马拉利每天从馆长的手里接过厚厚的书籍,他们相视一笑,没人知道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秘密。

”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3)请从描写的角度品味第⑤段的表达效果。

(4)请结合文中有关内容具体分析马拉利的人物形象。

(5)巧妙运用“欧·亨利式”的结尾方式,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请你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欧·亨利式”的结尾通常指故事的结局给人出乎意料的感觉,又不得不承认他的合情合理。

【答案】

(1)①插叙,作用:

②交代了马拉利的家庭困难的情况,③为下文马拉利改动押金数字获取生活费做铺垫。

(2)①马拉利还书时,把押金30里拉改成80里拉,②馆长还押金时还给马拉利80里拉。

(3)①心理描写,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拉利改动押金数后害怕被发现的复杂恐惧心理。

(4)他虽然不幸,但他很好学;对改借押金数有强烈的自责;事业有成后回母校表明他有知恩图报之心。

(5)①出乎意料的是结尾时馆长要求马拉利支付账单。

②要求马拉利支付账单是合情合理的。

③这个结尾凸显了馆长的宽容善良、善于教育的智者形象,也深化了主题。

【解析】【分析】

(1)考查记叙的顺序:

插叙。

答此题读懂下文内容最为重要。

插叙中介绍马拉利的家庭背景,是为后文马拉利改动押金数字,获得生活费用作了铺垫。

(2)考查的是归纳情节内容。

①马拉利还书时,把押金30里拉改成80里拉,②馆长还押金时还给马拉利80里拉。

此情节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3)考查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马拉利感觉自己站在了众目睽睽的断头台上,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焦心呢?

”此句是典型的心理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拉利改动押金数后害怕被发现的复杂恐惧心理。

心理描写也是塑造人物展示人物性格最好的手段之一。

(4)分析人物形象。

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可从对改借押金数有强烈的自责心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内疚与良知。

(5)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欧•亨利式”的结尾。

通常指故事的结局给人出乎意料的感觉,又不得不承认他的合情合理。

马拉利改动押金数字的秘密在文章最后才交代,这样写使文章情节起伏,生动曲折;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这样的结尾也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主题。

故答案为:

(1)①插叙,作用:

②交代了马拉利的家庭困难的情况,③为下文马拉利改动押金数字获取生活费做铺垫。

(2)①马拉利还书时,把押金30里拉改成80里拉,②馆长还押金时还给马拉利80里拉。

(3)①心理描写,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拉利改动押金数后害怕被发现的复杂恐惧心理。

(4)他虽然不幸,但他很好学;对改借押金数有强烈的自责;事业有成后回母校表明他有知恩图报之心。

(5)①出乎意料的是结尾时馆长要求马拉利支付账单。

②要求马拉利支付账单是合情合理的。

③这个结尾凸显了馆长的宽容善良、善于教育的智者形象,也深化了主题。

【点评】插叙的作用。

(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5)突出主题。

(6)为下文作铺垫。

(7)突出中心思想。

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隧道

(前苏联)康·麦里汉

   列车早不停晚不停偏偏停在隧道里:

第一节车厢已经钻出了隧道,而最后一节还没有进去。

   列车意外停车,乘客们都着急,只有坐在最后一节车厢里的一位旅客不但不生气,反而感到高兴。

这倒不是因为他那节车厢比别的车厢明亮,而是因为他的父亲就住在隧道附近。

   他每次休假都要经过这条隧道,可列车不在这儿停车,所以他好几年没有见到父亲了。

   这位旅客从窗口探出身子,叫住顺着车厢走过来的列车员,问道:

“出什么事了?

   “隧道口的铁轨坏了。

   “得停多长时间?

   “至少得四个钟头吧!

”列车员说罢,转身走向隧道另一端。

   车厢对面有个电话亭。

这位旅客下车给父亲打了电话,接电话的人告诉说,他父亲正在上班,并把父亲工作地点的电话号码给了他。

于是他又往父亲工作的地点打了电话。

   “是儿子吗?

”父亲不知怎的一下就听出了他的声音。

   “是我,爸!

火车在这要停整整四个钟头。

   “真不凑巧!

”父亲难过地说,“我正好还要干四个钟头才能下班。

   “你不能请个假吗?

   “不行呀,”父亲答道,“任务很紧,或许我能想个法子。

   旅客挂上听筒。

这时列车员正好从隧道里走了过来。

   “再过两个钟头就发车。

”他说。

   “怎么,过两个钟头!

”这位旅客叫了一声,“你刚才不是说要等四个钟头吗?

   “修道工说要四个钟头才能修好,现在他又说,只要两个钟头就够了。

”列车员说完,转身又向隧道另一端走去。

   旅客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