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1248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docx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讲解

兽医传染病复习大纲(完整版)

首篇——名词解释

1、家畜传染病学:

是研究家畜、家禽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科学。

2、感染: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一过程称为感染。

3、抗感染免疫:

就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4、易感性:

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也就是无抵抗力)。

5、外源性感染:

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大多数感染均属于这种类型)

6、内源性感染:

病原体(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动物机体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微生物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例如:

猪肺疫、马腺疫等)。

7、单纯感染:

由一种病员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8、混合感染:

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

9、继发感染:

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或体内原来存在的另一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例:

慢性猪瘟经常继发感染猪副伤寒、猪肺疫等。

10、显性感染:

表现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如鸡新城疫、猪瘟等)。

11、隐性感染:

在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其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以转化为显性感染。

12、局部感染:

机体抵抗力较强或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重,并引起一定病变的称为局部感染(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各种脓创)。

13、全身感染:

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破了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则发生严重全身感染。

表现形式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学症、败血症、脓毒症和脓毒败血症典型感染:

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有代表性临诊症状者(如:

马腺疫-颌下淋巴结肿大、猪瘟-肠纽扣状溃疡等)。

14、非典型感染:

在感染过程中,其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状不同(如:

非典型性鸡新城疫)

15、良性感染:

该传染病并不引起病畜的大批死亡,称为良性感染。

16、恶性感染:

该传染病能引起病畜大批死亡,称为恶性感染。

(如口蹄疫,良性其病死率小于2%,恶性

17、最急性:

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1天内突然死亡,症状的病变不显著。

(如牛养炭疽、巴氏杆菌病、绵羊快疫、猪丹毒等)。

18、急性:

病程较短,自几天到二、三周不等,并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

(如急性炭疽、猪瘟、猪丹毒等)。

19、亚急性感染:

病程稍长,症状比较缓和(如疹块性猪丹毒和牛肺疫等)。

20、慢性感染:

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上,临诊症状常不明显或者甚至不表现出来。

(如布病、结核病、喘气病等)

21持续性感染:

指动物长期处于感染的状态,(例一些疱疹病毒、批膜病毒、副粘病毒及反转录病毒科所属的病毒)。

22、慢病毒感染:

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的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例:

绵羊的痒病、疯牛病、人的库鲁病)。

23、顿挫性感染:

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性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恢复,称为顿挫性感染。

(属于一种轻病例,常见于疾病的流行后期。

24、一过性感染:

或消散性感染,开始症状较轻,特征症状未见出现即行恢复者称为一过性感染。

(如PRRS的成年猪)

25、温和性感染:

临诊表现比较轻缓的类型(如温和性猪瘟)

26、潜伏期:

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重时起,直到疾病的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该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27、前驱期:

是疾病的征兆阶段,特点是临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但该病的特征性症状仍不明显。

28、明显(发病)期:

在前驱期之后,该期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渐表现出来(如:

疹块型猪丹毒等),该期是疾病发展的高峰阶段。

29、转归(恢复)期:

疾病进一步发展为转归期。

30、传染源:

也称传染来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除体外的动物机体。

具体说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

32、病原携带者:

是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的动物。

33、传播途径: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34、疫源地:

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疫源地

35、有些疫病的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有人类或家畜的参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主要是吸血节肢动物)感染宿主(主要是野生脊椎动物)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其后代。

人和家畜的感染和流行,对其在自然界的保存来说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

36、自然疫源性疫病:

具有自然疫源性疾病。

其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的特点,并受人畜经济活动的影响

37、自然疫源地:

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方

38、散发性:

疾病发生无规律性,随机发生,局部地区病例呈个别地、零星地散在发生,称为散发

39、地方流行性:

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且呈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家畜传染病。

(即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地区性)

40、疫病的防制:

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消除疫病的病原,以降低已出现于畜群中疫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并把疫病限制在局部范围内。

41检疫:

就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其进行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42、特异性疗法:

应用针对某种传染病的高免血清,痊愈血清(或全血)等特异性生物制品进行治疗

43、消毒的目的:

是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不同的方法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蔓延

44、预防性消毒:

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畜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消毒,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45、随时性消毒:

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刚从发病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体和采取的消毒措施。

消毒的对象包括发病动物所在的厩舍,隔离场地以及被患病动物分泌物,排泄物和可能污染的一切场所。

对用具和物品进行定期多次消毒。

46、终末消毒:

在患病动物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以及在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的彻底的大消毒

47、将制备好的抗原物质(如疫苗、菌苗、类毒素等)接种到动物体内,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称为免疫接种

48、预防接种:

为了防患于未然,在经常发生某些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潜在疫病病原体的地区,或受到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威胁的地区,在平时都应有针对性有计划的给健康畜禽进行免疫接种,即预防接种

49、接种反应免疫接种后,有的动物出现一些轻微不良反应,是正常的反应。

(原因:

一次轻度感染、可能含内毒素等)是由于生物制品本身的特性而引起的反应。

其性质与反应强度随制品而异。

可通过改进生物制品质量和接种方法,加以缓解。

50、严重的不良反应:

接种反应引起了持久的或不可逆的组织器官损伤或机能障碍,其程度较正常反应重或发生反应的动物数量超过正常的比例。

51、合并症:

是指与正常反应性质不同的反应。

主要包括:

超敏感(血清病、过敏休克、变态反应等),扩散为全身感染和诱发潜伏感染。

52、免疫程序就是依据多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确定合理的预防接种途径、接种量、接种次数和间隔时间等。

53、药物预防群体药物预防和治疗对某些疾病在一定条件时有显著的效果,是防疫的一个新途径

54、巴氏杆菌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和人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

动物急性病例主要特征是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慢性病例常表现皮下结缔组织、关节及各脏器的化脓性病灶。

本病曾称为“出血性败血症”,简称“出败”

55、大肠杆菌病:

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和人的一组肠道性共患传染病,其主要侵害幼儿、幼畜,临诊表现主要为严重腹泻和败血症。

56、口蹄疫是由FMDV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其特征主要是在患病动物口腔粘膜、舌面、鼻镜、蹄部、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民间有“口疮”、“蹄癀“之称。

57、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多种动物和人的一种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临诊以家畜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死亡为特征。

因发病后出现恐水表现,故又称恐水病。

58、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JpaneseBEncephalitis)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与动物共患的传染病。

其主要通过蚊虫传播,临诊特征随患病动物的种类不同而异,牛、羊和家禽多为隐性感染,马(尤其幼驹)出现脑炎症状,常呈兴奋、沉郁、意识障碍等症状,死亡率较高;猪主要表现为母猪的流产和死胎、公猪睾丸肿胀,但少数猪特别是幼猪呈典型的脑炎症状

59、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动物和人发生传染病的总称。

60、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病变的特点是败血症变化、皮下浆膜下组织出血性浆液浸润、脾脏显著肿大、血液凝固不良等。

61、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家畜及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发热、奇痒(猪除外)和脑脊髓炎综合症,新生仔猪以高热、神经症状为特征,有的见呕吐、腹泻;大猪多为隐性感染,也可出现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怀孕母猪主要出现流产和死胎。

62、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该病特征为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诊表现为病雏鸭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

6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机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短,典型症状为病鸡腹泻、震颤和极度虚弱;特征性病变为腔上囊肿胀、坏死和萎缩,肾脏和肌肉分别有肿大和出血等

64、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仅发生于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疾病。

各个鸡龄鸡均易感,其中病鸡以咳嗽、喷嚏和气管发生罗音为特征,产蛋鸡出现产蛋量和品质下降,肾病变型肾肿大和有尿酸盐沉积。

65、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LarynogtracheitisILT)是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的症状有病鸡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咳出血样渗出物,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喉和气管,表现为喉和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并形成糜烂

66、鸡新城疫也称亚洲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主要引起鸡和火鸡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和神经症状,主要病理变化为粘膜和浆膜出血,腺胃粘膜出血具有诊断意义。

67、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主要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肌肉和各种内脏器官和皮肤出现单核细胞浸润及肿瘤形成为特征。

68、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禽类的全身性或呼吸器官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可呈是无症状感染,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产蛋率下降、多种组织广泛性出血等,可引起败血症死亡,死亡率高达100%。

禽流感又称作真性鸡瘟、欧洲鸡瘟

69、鸭瘟是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临诊特征是肿头、流泪,两脚麻痹,排出绿色稀粪,体温升高;病变特征为食道有假膜性坏死性炎症,血管损伤,泄殖腔充血、水肿和坏死;本病流行范围广,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国外称本病为鸭病毒性肠炎(DVE)

70、猪丹毒是猪丹毒丝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以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疹块型为主,部分病例由急性型转变为慢性的关节炎型或心内膜炎型。

7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以母猪发热、厌食和流产、木乃伊胎、死产、弱仔等繁殖障碍及仔猪的呼吸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主要危害种猪和繁殖母猪及其仔猪。

72、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PorcineActinobacillusPleuropneumoniae,PA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肺炎和胸膜炎的典型症状。

本菌以前称胸膜肺炎嗜血杆菌(HaemophilusPleuropneumoniae),因与林氏放线杆菌的DNA同源,现称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Pleuropneumoniae)。

73、猪喘气病:

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主要临诊表现是咳嗽与喘气。

病变特征主要是肺脏的心叶、尖叶、膈叶和中间叶的实变或胰变,以及肺淋巴结增生。

别名:

猪气喘病,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猪支原体性肺炎

74、猪瘟(SW)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稽留,小血管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

75、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该病的特点主要是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弱仔猪和健康仔猪,母猪本身通常无明显症状

中篇——简答

一、传染病的特点

1.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引起;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4.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6、具有明显的流行规律

二、为什么因炭疽病死亡的动物尸体不能解剖?

发生炭疽病后如何处理?

答:

炭疽死亡的动物尸体不能解剖是因为:

(1)炭疽是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人可经皮肤局部感染而造成死亡。

(2)病死畜体内及其排泄物常含有大量菌体,当尸体处理不当,形成大量有强大生命力的芽孢污染土壤、水源、牧地等则可成为长久的疫源地。

处理:

当病畜诊断确定为炭疽后,应立即上报疫情,划足疫区,封锁发病场所,实施一系列防疫措施。

病畜隔离治疗,可疑畜用药物防治,假定健康群应紧急免疫接种。

三、猪瘟的主要临床特征和主要病理变化有哪些?

答:

症状:

体温升高41℃以上,食欲废绝,有脓性结膜炎,鼻盘干燥,行动缓慢,背腰拱起;常挤卧一起;初便秘后下痢,耳根、腹下及四肢内侧皮肤上有暗红色出血点;阴茎鞘积尿,呈浑浊白色液体,具恶臭。

病变:

主要为出血性败血症和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变化。

全身皮肤、浆膜、勃膜和实质脏器有程度不同的出血点,以肾脏和淋巴结最常见。

淋巴结边缘出血,断面呈大理石样花纹;肾脏呈土黄色,表面有多量针尖大暗红色出血点。

脾脏边缘有呈球状梗塞性坏死灶,色黑而隆起。

肠管的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变化主要在大肠,尤其在回肠口附近呈轮状、扣状溃疡(扣状肿)。

三、动物检疫常用的方法有:

(1)流行病学调查法。

主要应了解当地和邻近地区过去和现在发生疫病的情况,动物疫病的一般和特殊症状,发病率、病死率和死亡数,发病动物的年龄和发病的季节性,疫病的病程经过,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免疫接种情况。

综合分析所掌握的资料,结合临床和病理材料,对动物疫病进行确诊。

(2)病理学检查法。

可分为尸体剖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两种。

尸体剖检对于一些疫病在临床上不显示任何典型症状,而在剖检时却可能找到特征性病变。

这将帮助检疫人员作出正确判断。

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肉眼看不清楚或疑难疫病,可酌情采取病料送实验室作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检查,观察其细微的组织学病理变化,借以帮助诊断。

(3)病原学检查法。

一般常用的方法和步骤为:

①病料的采集。

②病料涂片检查。

③分离培养与鉴定。

④动物接种试验。

(4)免疫学诊断法。

一般分为血清学实验和变态反应。

血清学实验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结合进行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高,方法简易而迅速。

常用的有沉淀反应、凝聚反应、补体结合反应。

变态反应常用于某些寄生虫和某些慢性传染病的诊断,常用于诊断马鼻疽、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等的检查。

(5)临床检查法。

可分为群体和个体检查。

(6)分子生物学诊断:

a)PCR技术2)核酸探针技术3)DNA芯片技术

四、病毒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操作要点

(1)吸取稀释液50μl;加入微量凝板的第一孔,再取浓度为4个血凝单位的抗原依次加入3~12孔,每孔50μl;第二孔加浓度为8个血凝单位的抗原50μl。

(2)吸被检血清50μl于第一孔(血清对照)中,挤压混匀后吸59μl于第二孔,依次倍比稀释至12孔,最后弃去50μl。

(3)置室温(18~20℃)下作用20min。

(4)滴加50μl0.5%红细胞悬液于各孔中,振荡混合后,室温下静置30~40min,判定结果。

(5)每次测定应设已知滴度的标准阳性血清对照。

五、简述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要点:

在出现禽流感疫情时,应对所有禽流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内容包括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暴露因素及密切接触者情况和转归等。

同时,应确定禽流感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可疑病例、死禽的密切接触者,并进行追踪调查。

六、1、列举5种重要的鸡免疫抑制性病原体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贫血、鸡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症、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2.口蹄疫病毒有几种血清型:

A、O、C、SAT1、SAT2、SAT3、AsiaⅠ型

我国流行:

A、O、AsiaⅠ型

3.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传染病主要是哪几种?

简述其鉴别诊断及防制要点。

(细小病毒感染、乙型脑炎、伪狂犬病、蓝耳病、猪瘟)——防制无法治疗,疫苗预防

、链球菌病(早治有效,疫苗预防)、布鲁菌病(无治疗价值,疫苗预防)、附红体病(贝尼尔、四环素有特效)

4.列举5种可经蛋传播的重要禽病,并说明控制或消灭它们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步骤。

新城疫、鸡传染性贫血、禽腺病毒感染、禽脑脊髓炎、禽白血病、禽沙门氏菌

a一旦发生可疑病,要及早确诊,鉴定。

划定疫区,严格封锁,扑杀所有感染的禽类,并进行彻底的消毒,并严格按照动物卫生法和农业部的要求,严格执行防疫措施。

b对查出血清型阳性的场,要加强监测,密切注视流行动向,防止疫源扩散

c治疗基本无效,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免疫,做好消毒工作

5.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目前主要的呼吸道疾病有哪些?

猪喘气病、胸膜肺炎、萎缩性鼻炎、猪肺疫、猪流感、蓝耳、伪狂犬、副猪嗜血杆菌

6.列出5种以腹泻为主要临诊表现的猪病

流行性腹泻、仔猪黄痢、仔猪红痢、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痢疾(螺旋体、副伤寒

7、主要引起鸡呼吸道症状的传染病有哪几种?

新城疫、禽流感、传喉、传支、慢呼(支原体)

8、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

住伪狂犬、传侯、马立克、鸭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9、很小的病毒:

细小、圆环、口蹄疫

七、怎样来区分猪口蹄疫和传染性水泡病?

血清学诊断常用补体结合试验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放只羊进去。

感染者为口蹄疫,健康者为水泡饼

八、请简述禽病的诊断原则。

1.禽场基本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2.临床检查3.病理解剖学检查。

4.微生物学检查。

5.寄生虫学检查。

6.饲料营养成分的分析。

7.毒物检验。

8.预防和治疗实验。

9.其他实验

九、 请分析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

1.母源抗体的干扰。

2.早期感染。

3.疫苗质量欠佳。

4.强毒株的出现。

5.免疫抑制。

6.应激反应。

7.饲养管理。

8.遗传易感性。

十、试述禽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要点。

(8分)

要从易感动物,发病日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几个方面进行区别。

禽流感:

临床症状:

头颈肿胀,鸡冠肉髯肿胀,出血,坏死,眼睑周围肿胀,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呼吸,板有神经症状,病鸡痉挛,头颈后折,运动失调;病理变化:

头部面部水肿,肌胃腺胃出血,胰腺出血充血坏死,腿部鳞片出血。

传染性喉气管炎:

临床症状:

呼吸困难,气喘,咳嗽及咳出带血的渗出物,气管干罗音;病理变化:

喉头及气管上部充血出血,内有血性渗出物。

传染性支气管炎:

临床症状:

咳嗽,喷嚏,流黏性浆液性鼻液;病理变化:

喉头及气管下部充血出血,呼吸道黏膜形成假膜,有出血,溃疡

十一、以鸡新城疫为例,试述如何控制或消灭家禽烈性传染病?

(10分)

1.平时的预防措施:

全进全出、保温、通风,防疫制度,免疫程序制定,参观访问控制。

2.采用紧急措施:

隔离消毒和封锁,病死鸡的妥善处理,深埋、焚烧等。

3.紧急接种,原则:

先注射健康群,一般用两倍量的疫苗,多换针头,预防继发或并发细菌病

十二、猪瘟流行病学、临床诊断、病理变化、诊断

(1)、流行病学——易感动物:

仅猪易感,。

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易感,外种猪更易感;传染源:

病猪和带毒动物均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一般由消化道,还可经呼吸道黏膜感染,垂直感染。

(2)临床诊断

1、最急性型:

突然发病,高热稽留,皮肤、黏膜发绀、有出血点,与其他急性败血症类似,1-8天病程。

 2、急性型:

最常见。

    

(1)体温41℃—41℃或更高,稽留、畏寒、白细胞数减少。

    

(2)眼有多量黏性、脓性分泌物,清晨可见两眼粘封。

    (3)先便秘,后腹泻,时有呕吐。

    (4)皮肤病初充血,紫绀,出血,鼻端、耳、四肢、腹下、会阴等处明显。

    (5)公猪包皮积尿、有些仔猪可见神经症状,磨牙、运动障碍,痉挛(病程10—20d)

3、亚急性:

较缓和,病程可达 30天。

  4、慢性型:

    

(1)消瘦,贫血,衰弱,常伏卧,行走无力,时有轻热,咳嗽,食欲时好时差,便秘与腹泻交替。

    

(2)有时皮肤出现紫班或结痂,病程100天以上(国外分为3期)。

5、温和型:

(由低毒株引起,是非典型猪瘟,也有划归为慢性型)皮肤无出血,死亡多是幼猪,通过易感猪传代后,毒力增强,则引起典型猪瘟症状与病变。

 6、繁殖障碍型(迟发性)

    

(1)母猪妊娠时感染低毒,可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弱仔,后者有些可存活半年。

    

(2)先天感染的外观正常仔猪,可终生性病毒血症,长期带毒。

(3)病理学诊断特点

急性、亚急性猪瘟呈现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

如全身皮肤、粘膜、皮下出血。

    1、淋巴结:

水肿,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或血瘤。

    2、脾:

不肿大,边缘梗死,稍突出,紫黑色(猪瘟所特有)。

    3、肾:

针尖大小出血斑,皮质严重,有时在髓质或肾盂、肾乳头;称“麻雀蛋”,色淡。

    4、其它:

喉头、胆囊、膀胱粘膜等处针尖状出血。

慢性猪瘟:

上述出血、梗死变化不明显。

    1、坏死性肠炎一般见于回肠末端,盲肠、结肠。

炎症从淋巴滤泡开始,向外发展,形成纽扣状肿(坏死),色褐色或黑色,中央低陷,突出黏膜面,同心轮层状,有的脱落,是原发猪瘟又继发细菌感染而致,是慢性猪瘟的特征。

    2、肋骨末端与软骨交界处骨化障碍,可见黄色骨化线。

    3、纤维素性肺炎。

 温和型猪瘟:

肾、膀胱、淋巴结出血等少见;

    1、扁桃体充血、水肿、化脓型坏死、溃疡。

    2、“纽扣状肿”,脾梗死、胆囊肿胀,出血、溃疡,胃底有片状充、出血。

(4)诊断:

1、综合诊断与鉴别诊断

 2、生物学诊断:

包括兔体交互免疫和猪接种

3、病毒分离与NDV强化法

4、病毒抗原检查

5、血清学:

琼扩、ELISA 与组化法(反向间接血凝,反向炭血凝,对流免疫电泳)

 6、RT—PCR :

敏感性可达10,000 TCID50.,巢式引物,敏感性可达1000倍。

 方法:

将病猪淋巴结,脾脏磨碎后加入抗生素处理后,接种家兔,7天后再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静脉注射,每隔6h测温一次,连续测3天,试验组的试验结果判定见下表

7、兔体交叉免疫试验结果判定

接种病料后接种猪瘟兔化弱毒判定结果

体温反应后体温反应

——含猪瘟病毒

—+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