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1435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 2.docx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 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 2.docx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战略2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毛概“实践环节”论文

题目: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

姓名:

学号:

系别:

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年级:

2012级

指导老师:

2014年04月04号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

姓名:

学号专业班级: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

摘要

路遥曾在《平凡的世界》中说到,“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诚然,这对我们在加快城市基础建设,推动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国新型城镇化目标

正文

1、引言

国外城市化的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即区位理论、城乡结构转换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协调发展理论,城市化道路演进经历了城市化与工业化基本同步推进的阶段、城市化问题突出的阶段和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阶段三个阶段,并形成市场主导模式、自由放任模式和被动发展模式三种城镇化模式。

我国的城镇化道路问题,经过长期研究、争论,基本上取得了共识,继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之后,又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探索。

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首先是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如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其次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城镇化;再次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为民”是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目的在于服务于人民的安居乐业。

概括说新型城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二、城镇化成为国家战略的原因

(一)实现新“四化”的需要

  第一个原因,城镇化它可能是实现所谓新“四化”的需要。

我们讲“四化”同步,要实现新型工业化,要实现信息化,要实现城镇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

要实现现代化,它是一个道路的问题,是方向的问题,或者说是纲领性的问题。

我们提出了“四化”这样一个发展的道路也好,纲领也好,原则也好,那么它总是要有一些具体的手段。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说实现城镇化它是实现新“四化”的一个需要,因为城镇化它本来就包括在所谓“四化”当中,是“四化”的其中应有之义。

所以没有城镇化,劳动力它不可能从农业当中解放出来,那么也就不可能有工业化;那么没有城镇化,土地也不可能集约地利用,也更不能够实现农业的现代化;那么同时中国的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中后期阶段,工业化本身也面临着一个提升工业现代化的质量和水平的问题。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第二个原因,我们讲城镇化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需要。

我刚才前面已经说了,十八大对未来的中国发展的一个前景,一个最重要的目标,非常明确地向世界昭示着提出来,承诺到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那么这个跟过去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讲要建成小康社会,那么建成小康社会里面那是有区别的。

事实上即使在今天,很多的地方可能早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了。

比如说像北京,比如说像上海,比如说像珠三角地区,这些地方如果以他的收入,以他的住房,以他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来说,应该说基本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三)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需要

  第三个原因,是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需要。

我们前面一直在讲,要把城镇化当作培育中国经济增长极而提出来的,实际上一点没有错。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以来是靠“三驾马车”拉动的,所谓“三驾马车”就是贸易、投资、消费。

由于2008年底开始的这场世界金融危机导致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消费水平下降,这样一个非常恶劣的情况,什么时候能够触底?

什么时候能够反弹?

现在还不清楚。

同时,这样一些世界经济危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又有一些新的,有可能会造成更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不稳定的因素存在,像欧洲政府的债务危机等等。

(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我们传统的一二三产业当中,实际上按照国际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我们现在基本上处在第一产业比较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双高的这么一个状态。

这样的一个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社会或者说农业经济占主导的这样一个结构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但是我们现有的经济结构仍然还是有问题的,我们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只有40%多,可能到2012年大概是在50%左右。

从发达国家,一个成熟社会的经济结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应该说都是在70%到80%这样的一个水平上。

(六)服务业的发展需要

  第六个原因,那么如果想调整这样的一个经济结构,说白了就是要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一定是需要服务的人口的增长。

广大的农村地区它也需要服务,但是它很难形成一个很庞大的服务业,特别是消费服务业。

在农村里面,可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仍然还是有发展空间的。

可能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这种经济结构的调整也需要通过城镇化的这样一种方式来实现。

这是我想说的第六个方面。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

  第七个原因,它可能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

在中国经济领域,当然中国的改革,大家现在都在提改革是迈不过去坎儿,然后改革有红利,包括李克强总理也这么提,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

在经济领域里面,跟城镇化相关的,事实上非常大的一个核心问题,还是人的流动的不自由。

人是要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或者说生产要素市场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这样一种局面,必须要通过改革的方式,这是我们改革主攻的一个方向,除了其他方面的社会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的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也都是需要的。

但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可能是非常需要通过城镇化的这样一种方式来促进。

3、城镇化的概念

(一)逻辑起点

第一个概念,城镇化的逻辑起点,这个词是比较文绉绉的话,或者说城镇化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口、土地和资金的一种流动。

这三大要素的流动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决定城镇化的一个空间的地理分布。

那么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是要素流动所带来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以及居住方式的四个转变,这种转变发生的地方就会形成或者是扩大城镇、城市。

所以它的逻辑关系顺序是由下面往上面的演进,人口、土地、资金的流动,然后通过这种流动跟产业的结合,对规模经济形成一种追求,最后导致出来结构的变化。

生产结构,也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化、消费模式的变化、居住方式的变化。

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才能会形成城镇,然后才能够形成城市。

(二)重点

第二个概念,城镇化的重点。

我们讲中国2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前面已经反复强调了,事实上我们一直在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的进程也比较快。

但是我们过去20多年城镇化的重点主要还是体现一种生产结构的转变,那么它突出地表现在第一产业,也就是以农业为核心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当中的比例大幅度地下降。

大家都知道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农业所占的比例还是在40%多,到去年为止,实际上中国农业产业部门在整个GDP当中所占的比,也就是这个结构比,已经低于10%,大概是9.8%、9.7%。

但是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变化,它并没有带动人口的空间变化。

我前面已经给大家讲到了,我们人口的变化状态是什么?

如果按照户籍来计算的话,就是有农村户口的人占了9亿多,大概要占到60%多,真正拥有城市户口,享受城镇居民的这种福利待遇的人口,可能只有36%多。

(三)城镇化率

第三个概念,城镇化率。

大家也都知道,我们国家统计局前两年一直在说,到去年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就是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这里面一定包括一部分农村人口、农村居民,包括进城的农民工,进城的大概是1.4到1.6亿之间。

这个比例现在已经越过半壁江山,应该是在52%多这样一个水平上。

(四)小结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小结,就是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是要素流动带来的生产或者叫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以及居住方式的四个转变,这种转变发生的地方就形成和扩大了城镇和城市。

那么这个是关于城镇和城市的起源的问题。

三、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中国城镇化的基本情况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的状况,2012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7亿,城镇化率达到52.57%,这是我刚才已经给大家报过的数,这个城镇化率比2011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我刚才讲到,这个城镇化率纯粹是按照在城和镇里面居住满半年以上的这样一个口径,由国家统计局统计的结果。

事实上在这个过程当中,它还是有半城镇化,或者说不完全的城市化的这样一些问题。

但是我们看实际居住在城镇人口的比例,实际上对于观察中国的城镇化仍然是有益的。

  然后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到90年代中期,这个时候城镇化随着中国工业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城镇化的增长速度,每年城镇化率提高的百分比的变化也比前一阶段高了,这就表明了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非常巨大的成果,或者说是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的体现是打通了城乡之间人口的流动,建立起了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城乡劳动力统一的市场。

这个它必然会反映到城镇化率变动的过程当中。

再进一步可以发现,在90年代中期以后到目前,每年的城镇化率,它所增加的比例都是非常快的,大概是反映在不同的阶段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之间的一种差别。

那么它的结论是什么?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城镇化速度显著地高于新中国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这跟我们前面讲城镇化原理的时候,讲基本道理的时候,我最后一条说中国进入到所谓城镇化的高峰期,跟那个判断是联系在一起的。

(二)对中国城镇化的趋势预测

  事实上对中国城镇化的趋势预测,我们前面都讲了,从党的政策,从政府工作的重点,从领导人的讲话,从学者的讨论,是有共识的,但是在这种共识的前提之下,事实上还是有一些分歧和讨论的,更加具体来说,就是对城镇化速度与趋势的争论。

那么,这种争论大概有三派观点:

  1.加速论

  就是说未来我国仍将处于高速城镇化的阶段,城镇化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率每年仍然还要以一个百分点以上的水平来提升,甚至有可能超过1.4个百分点。

  2.冒进论

  对这些年城镇化的速度过快提出批评。

近年来城镇化速度过快,脱离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出现了一种冒进式的城镇化现象,未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应该适当控制,年均要在0.6到0.7个百分点,只有在这样一个水平上面,可能才是比较稳妥的。

同时,把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破坏力遏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

所谓冒进论,可能是对过去将近10年的城镇化现象的一种批评和一种期待。

  3.适度论

  就是说未来的城镇化趋势应该以一个适度的增长来作为目标。

它的理由是说,当前我们的城镇化已经超过了50个百分点的拐点,尽管仍然处于快速推进的时期,但是正在由加速推进向减速推进转变,未来我国城镇化的速度必须得适度,2030年以前,全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不能超过1个点。

2030年离现在还有18年,如果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幅度增长的话,18年就是18个点,我们刚才讲到,2012年是五十二点几,五十二点几加上18,正好是在早先对中国社会的一个长期战略里面提到的,就是到2030年的时候,中国的城镇化率要达到70%,那么这样的话,所谓适度,也就是说以这样一个速度,也能够保证我们城镇化的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城镇化的潜力

  1.2030年可能要形成一个网络型的城镇化格局

  三级城市群,也就是说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是像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这种,二级城市主要是一些省会城市,三级城市是在地区一级的,就是现在的D级市这一级,要沿着这个方向来发展的话,2030年形成的可能是一个四纵四横的城镇空间结构、空间格局。

  2.未来中、西部可能是加快城镇化的一个主战场

  2011年,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跟东部地区相比,应该说是显著落后的。

2011年全国平均水平是51.27%,东部地区,除了河北、海南和山东略低于平均水平,其他省区都大大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

所以,中、西部是加快城镇化的一个主战场,这样的一个判断应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

  3.将要形成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共同吸纳劳动力的局面

  我们讲城镇化,主要是按照人口的城市化率来衡量的。

这样的话,马上就形成了一个问题,从对人口接纳的状况来看,因为城镇化率要提升,那么这部分新进入城镇的人口,应该往什么类型的城和镇去转移?

所以,这里面有一个大的判断,在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加速增长的过程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共同吸纳新增加的城镇人口。

但是,多年研究城镇化的人发现,这里面有一个趋向,事实上小城市在萎缩。

小城市就是一些二、三十万人口的城市,在这个里面发挥的功能并不是很大,这些地方将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况?

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大的判断应该是这样的。

  4.传统农村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导致萎缩

  我是做农村研究的,看到很多传统的乡镇,实际上是萎缩的,这里面也有一些是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所导致的。

现在按照镇的人口,比如说两、三万人,比如建工业区,把部分人口给划走,那么这部分人口就记到区里面去了,这个地区的人口相对就要降低。

所以这纯粹是由行政区划的因素导致的。

  5.由于功能不完善导致人口向高一层城市转移

那么还有一种情况,的确有一部分镇的基础设施条件配备不是很充分,功能不是很完善,这就导致部分人口进一步由镇向县城,就是向高一个层级的城市转移,这也是中国现在发生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我们过去讲人口的流动主要是讲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事实上在中国今天的这种人口转移过程中,很多即使已经是城镇人口了,也在发生着这样一种在不同层级城市之间的位移,因为人总是在往就业条件更广、收入水平更高、整个城市功能更完善的城市转移。

这是人口流动的一个基本的规律。

(四)城镇化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空间布局不协调

  典型的表现是城市的数量东多西少。

那么这个是跟这个图有关系的。

我们现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事实上主要是在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比较少,西部本来人口密度就比较少,但是在广大的中部地区,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

这是第一个问题。

  2.建设进程不均衡

  越大的城市,公共服务的功能越强,比如城市的交通,说一个典型的例子,地铁,我们国家地铁的建设只开放到省会城市,在省会城市周边的一些卫星城里面可能发展一些快速的轨道交通。

一些D级城市,基本上没有地铁。

这个例子提出来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们国家现有的城市群落里面,各个不同层级的城市,围绕城市功能完善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城市建设的进程存在着非常巨大的差别。

  3.要素聚集不合理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的人口增长,事实上远远赶不上城市的地盘扩张,也就是土地的城市区域面积的扩张。

我们通常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地的城市化远远快于人的城市化,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

我列了一张表,就是这些年以来人口的城市化进程,按照刚才的说法,每年城市化率才一个点或者一个点多一点,但是现有的城市区域的扩张速度是每年增加大概四个点的,这非常充分体现出土地的城镇化速度远远快于人的城市化速度,这是我们现在存在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土地的城镇化速度快于人的城镇化速度的原因是跟我们国家的土地财政,对农民利益的盘活,跟这些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

那么,它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看日本在1961年提出所谓了“收入倍增计划”以后,也是进入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期,到了八十年代,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我们国家在2010年的总量,在经济总量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城市化土地使用方面,我们大概是日本的10倍,换句话说,我们大概用了日本10倍的土地实现了经济总量同样水平的状态。

反过来,我们从土地的视角来看,也就是说我们的土地使用效率是不高的。

  4.公共服务不均等

  公共服务的不均等,事实上要全面的来讲。

不同层级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是有差别的,并且是非常显著的差别。

有学者把城镇户口跟农村户口所附着的利益做了一个简单的列表,我是从别人那儿找来的,我觉得它还不全。

比如说,子女的义务教育,基本的养老金保险标准,享受贫困户的低保标准等等,然后失业保险金,农民是没有的,农民如果不种地就失业了,那就一分钱也没有,城镇是有失业保险的。

还有就是政府的廉租房,城市户口可以买,但是农民没有资格买,经济适用房也是同样的。

复员军人的安置费,城镇户口的人,回去以后安置费是25000元,农村户口只有5000元。

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城镇户口的人有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农村里面是没有的,现在农民想干一个事,贷款是非常困难的。

住房公积金,城市里面的人是有的,农民是没有的。

  这都是我们这些年城镇化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核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来的是什么?

如果说前面我们从城镇化的基本理论角度讲清楚了城镇化是什么,但实际上有些方面可能还不是真正的城镇化,也就是说我们的城镇化看上去很美,看上去速度很快,但是城镇化的美和快,所隐含的一些问题也还是比较多的。

  (五)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

  从未来来看,市民化可能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一个关键。

市民化的核心体现为怎么能够尽快把现在已经进城的将近1.5亿人,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尽快让他们实现真正的城镇化,这可能是把我们现有的城市化或者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一个关键和核心的内容。

  那么,除了已经进入到城镇的这部分农民工之外,还有就是进一步要把我们农业户口或者农村户口的这部分人,进一步让他们进入城市,这也就是我们把城镇化当成一个国家战略来推进,进一步要涉及到的就是这样一部分人口。

我通过这五个方面,对我们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和问题做了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

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

  

(一)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前面在讲了,在党和政府的这些文件里面已经提到了,我想在文件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地说,所谓的新型城镇化要解决我们刚才提到的,在过去城镇化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不要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二)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城镇化的建设思路和建设理念来建设城市,这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面明确提出来的,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我们未来的城镇化,从发展取向上面,要有几个方面的转变。

  1.要由追求城镇数量向追求城镇质量的转变

  也就是说现有的城镇必须提升质量,就是我刚才提出的城市建设进程不一样,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

  2.要由注重发展速度向注重发展内涵的转变

也就是说不能把人简简单单地赶到城里面来,或者采取某种方式把人集中了,就叫城镇化了,那么内涵是什么?

我刚才一直强调的是城镇化一定是产业、就业和人这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这才是真正的城镇化。

(三)新型城镇化应该不以三农的牺牲为代价

 首先,不以三农牺牲为代价,可能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环境为代价。

李克强说,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事实上,有不少的地方政府现在也的确是在打着新型城镇化的旗号大量在做农地的非农化,或者非粮化。

如果大家都是出于地方的利益,那么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由谁来守护?

第二,着眼农民,涵盖农村。

在城镇化占用农村资源的时候,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尤其是土地的权益。

 第三,要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这个也应该是新型城镇化其中的应有之义,就是说新型城镇化一定要实现四化同步,四化同步是要把农业现代化包含进去的,那么同时也是不能够以牺牲三农的利益来作为新型城镇化推进的代价。

第四,从城镇的功能、布局以及城镇特色入手来建设现代城镇。

城镇建设规划的起点和所涉及到的范围,应该是比较全面的、科学的,就是说一个城镇的建设,功能应该是齐全的,这些功能在不同地方的布局应该是合理的,只有这样未来建设成的城镇才能够有特色。

第五,新型城镇化要通过深化改革来积极稳妥推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推进城镇化的方面,当然需要改革的内容是非常多的,这跟整个国家所面临的深化改革的情况是一致的。

更具体一点来说,有两个方面的东西可能是需要突破的,一个是户籍制度改革,还有一个是农村的土地流转。

户籍制度的改革要实现城乡人口流动真正的开放,土地流转是说农民的土地不应该作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牺牲的对象。

进了城的这些农民,不应该以放弃他对原来所拥有耕地的土地使用权为代价,可以允许农民带着地进城,就是带着土地的使用权进城,然后通过流转的方式把这块土地更好地经营起来。

怎么在这两个方面做出改革来推进城镇化,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又是绕不过去的坎儿,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侯云春,韩俊.我国城镇化的基本态势、战略重点和政策取向:

上[J].中国市场,2010,(11):

79.

马晓河,胡拥军.中国城镇化的若干重大问题与未来总体战略构想[J].农业经济问题,2010,(11):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