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解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0206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解读.docx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解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解读.docx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解读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解读

发布日期:

2014-04-0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政府研究室

字号:

[大中小]

  【编者按】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历时三年多出台的《规划》总共8篇31章,3万多字,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制定实施《规划》,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本期就《规划》有关内容予以解读,供参阅。

 

 

 

  ◎《规划》五大发展目标及四大战略任务

  五大发展目标:

  一是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

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二是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

“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集聚经济、人口能力明显增强,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

城市规模结构更加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

  三是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

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

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明显提高。

  四是城市生活和谐宜人。

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

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

  五是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

  四大战略任务:

  一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解决长期进城的农民落户问题。

《规划》阐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让1亿左右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在城镇落户。

解决1亿人落户,只占届时农民工总量的1/3左右,主要是已经在城镇长期务工经商和举家迁徙人员;落户的重点主要在县城、地级市和部分省会城市;特大城市的人口还要严格控制。

第二个战略任务,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规划》阐明,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构建“两横三纵”城镇化发展战略格局。

在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基础上,强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把有条件的县城、重点镇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规划》对中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有重点要求,总的方向是通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努力再接纳1亿左右的人口。

国家已确定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重点开发区,要有序推进这些区域的城镇化建设,注重在民族地区、沿边地区培育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

第三个战略任务,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规划》阐明,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城市产业支撑,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对人口集聚和服务的支持能力。

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性,健全规划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和建筑质量。

推进创新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社会治理水平。

第四个战略任务,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分享现代化成果。

《规划》阐明,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

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

《规划》对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安排。

《规划》要求,要改变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耕地占补平衡存在的问题,这样设计有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新型城镇化的新思路新主线新举措

  新思路  新型城镇化规划更加明确了城镇化建设的主体思路是“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

  新主线  新型城镇化的主线是农民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首先考虑的是“化人”,而不是“造城”。

“化人”就是农民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虽然在“化人”过程中也需要“造城”,但相关规模是由“人的城镇化”的需要决定的。

  新举措  

(一)人往哪里去:

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

新型城镇化明确以“两横三纵”的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此构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空间布局。

(二)钱从哪里来:

发债+PPP模式。

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加快财税体制和投融资机制改革,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

一是政府融资将由贷款为主转向发债为主;二是培育地方主体税种,未来房产税、资源税与环境保护税将成为地方主体税种;三是放宽准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为了破解地方融资困境,财政部将力推PPP(公私合伙制)模式。

PPP模式或将成为私人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

(三)城市怎么建:

提高人口密度。

《规划》将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一是强化城市就业产业支撑;二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三是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四)土地怎么用:

“三个一块”。

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

一是通过结构调控机制“调整一块”城市建设用地;二是通过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增加一块”城市建设用地;三是通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节约一块”城市建设用地。

(五)新农村怎么建:

统筹城乡发展。

一是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二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三是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四大看点和十大

  关键词

  看点一:

智慧型大城市

  规划提出了以“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群建设,以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为主的城镇化建设,以城市轨道、管网设施为主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住房建设等。

  看点二:

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升

  规划文件指出,确保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规划突出城镇化要体现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节约集约等要求。

文件同时明确提出将“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明显提高。

  看点三:

提升土地空间利用效率

  规划文件对优化布局提出了具体阐述。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以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依托,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群,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紧凑发展,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

  看点四:

有文化特色的美丽城镇

文件提出,文化传承,彰显特色。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一:

以人为核心

  《规划》指出,以人为本,公平共享。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关键词二:

1亿人进城

  《规划》指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关键词三:

积分落户

  《规划》提出,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不仅要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也要放宽大中城市落户条件。

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等为前置条件,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关键词四:

农民工参政

  《规划》提出,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建设包容性城市。

提高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农民工的比例,积极引导农民工参加党组织、工会和社团组织,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参政议政和参加社会管理。

  关键词五:

主攻中小城市

  《规划》提出,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

鼓励引导产业项目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市和县城布局,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要向中小城市和县城倾斜,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在中小城市布局、优质教育和医疗机构在中小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增强集聚要素的吸引力。

  关键词六:

住房信息联网

  《规划》还提出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

调整完善住房、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政策,共同构建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

  关键词七:

扩大社保覆盖面

  《规划》强调,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保、连续参保。

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允许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关键词八:

培育中西部城市群

  《规划》强调,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有市场、有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中西部转移,吸纳东部返乡和就近转移的农民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在优化全国城镇化战略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关键词九:

完善交通

  《规划》提出,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

到2020年,普通铁路网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城,国家高速公路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民用航空网络不断扩展,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0%左右的人口。

  关键词十:

生态文明

  《规划》指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明显提高。

  ◎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的要点

  国家的规划是宏观的、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将会遇到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并用实践检验。

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至少要注意十四个问题:

  一,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不能以圈地为目的。

  二,新型城镇化靠产业支撑,不能搞成空心化。

  三,新型城镇化靠规划引领,不能随意拍脑袋。

  四,新型城镇化靠生态守护,不能破坏自然环境。

  五,新型城镇化靠文化底蕴,不能毁灭历史文物。

  六,新型城镇化是长期战略任务,是持久战,不能急功近利,打速决战。

  七,新型城镇化是人民主体、政府主导的城镇化,不能变成市长的城镇化,忽视市场的城镇化。

  八,新型城镇化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能忽视个性服务市场化。

  九,新型城镇化重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不能只建新老城区,忽视农村社区。

  十,新型城镇化要尊重规律,把质量放在首位,不能只要速度,单纯追求城市化率。

  十一,新型城镇化要资金,要用好的市场机制吸引投资,不能光打农民的主意,靠土地财政搞城市建设。

  十二,新型城镇化要资源,要挖掘资源,保护资源,最重要的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十三,新型城镇化要人才,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重用人才。

  十四,新型城镇化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要重有序发展、安全发展。

发展要有顺序、有秩序,规划要有刚性,有弹性。

发展要有安全意识、安全保障,要设置底线、黄线、红线和高压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