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145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0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 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docx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

诗词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鉴赏诗词语言,就是要了解诗词语言的特点,并借助诗词的语言进一步领悟诗词的精妙之处。

分析诗词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词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词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热点题型一炼字

例1、(2019·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注】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

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②从情感寄寓来看:

“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提分秘籍】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

在单篇作品中,作者反复锤炼的某一个字,往往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字。

因此,一首诗词也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

赏析字词的“四看”“一结合”

1.看是否传神

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字词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

把该诗歌中的重要词语予以标注,然后反复比较,看看哪些字词最为传神。

【特别提醒】

古诗词炼字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种词语中,且每种词语因种类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功用。

炼字类别

主要功用

动词

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

形容词(修饰词)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特殊词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的作用

拟声词

使诗词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数量词

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2.看是否表情

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

诗歌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思。

3.看是否造境

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

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

4.看是否显性

所谓“显性”就是词语里能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5.结合语境品味炼字的妙处

结合语境分析语法特点或修辞手法。

回答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放到具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全诗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下面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热点题型二诗眼的找寻与赏析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夜次潘岷原韵

[清]查慎行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不知十月江寒重,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乌惊月上,夜骄饥鼠阚①灯明。

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注】①阚:

看。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眼是“寒”。

①首联写西风瑟瑟,落叶打在窗户上,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感觉;②颔联先直陈“十月江寒”,然后写诗人半夜被冻醒,觉得被子单薄,从侧面表现寒冷;③颈联写寒霜落下,使栖息的乌鸦啼叫飞起,也从侧面写出寒冷难耐。

【提分秘籍】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具体说来,“诗眼”主要表现为三类字(词):

1.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

2.最生动传神的字,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

3.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方法归纳】

如何确定“诗眼”

1.内容上:

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

2.修辞上:

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

3.词类上:

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位置上:

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如何赏析“诗眼”(关键词)

1.要有多要素意识

(1)最生动,最具活力。

(2)最能营造意境。

(3)最易统摄全篇。

(4)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

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

2.要有多层级意识

“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阕中、全篇中乃至诗人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作用。

固然,诗人的情感与句子、上下阕、全篇密不可分,但是,不妨碍我们分析“诗眼”与重点字词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

3.要有多角度意识

鉴赏“诗眼”与重点字词,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

主要角度有两个:

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

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与重点字词。

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

4.要有规范答题意识

①指出该字(词)对主旨的表达所起的作用。

②结合全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③从该字(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热点题型三关键语句的赏析

例3.(2019·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谷静”和“风声彻”之间明显构成衬托关系,以山谷的幽静衬托出风声格外之响,即使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根据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关系,“山空”与“月色深”也构成衬托关系,即以山谷的空旷衬托出月色分外之浓;上下句中的“风声”和“月色”又形成视听结合的关系。

最后要分析这两句的作用,即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答案】“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提分秘籍】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炼句,有时是出于格律上的需要,突破常规语序而收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有时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借助于一些艺术手法,使诗句变得更凝练,更精美,更生动,更深刻,产生赏心悦目、意境深远的艺术魅力。

高考对炼句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浅层面上对句意的理解,二是较深层面上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的挖掘和评析。

【方法归纳】

(一)赏析诗歌中的关键句的4大角度:

1.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

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2.从语言特点出发。

有的句子倒装,有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凝练的美。

3.从表达技巧出发。

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

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鉴赏时就是要分析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

4.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

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

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

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如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的作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二)答题步骤

步骤一:

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内容。

步骤二:

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

步骤三:

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步骤四:

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热点题型四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飘逸,挥洒自如。

【提分秘籍】

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

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们须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风格类型

具体解说

豪迈雄奇

多用气势磅礴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沉郁顿挫

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停顿转折。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悲壮慷慨

此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朴素自然

指语言表达上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不矫揉造作,不露雕琢涂饰的痕迹,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含蓄委婉

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

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清新明丽

这是一种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于意境和语言上。

一般以新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

这种风格要求不蹈袭,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

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答题步骤】

步骤一:

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等);

步骤二:

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步骤三:

阐述诗中用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

【1】耿:

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答案】

(1)A

(2)B

(3)相同点:

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

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解析】

(1)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可根据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可判断出时间的不同,因此选A。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

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

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5分)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第一问:

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

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

“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的“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

作者在诗题后的小序中说“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这就是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

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2019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4分)

【答案】

(1)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2019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

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

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

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5分)

【答案】

(1)D

(2)D

(3)答案示例:

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

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

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

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

【解析】

(2)本题选D项。

题干要求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指向明确,首先从题目“野望”思考起,A项中“西山”“南浦”切合题目中的“望”而非“野”字。

B项中“海内”“天涯”是诗人远望后的想象,而不是切合“野望”二字。

C项中的“迟暮”“涓埃”也是作者的感慨语,而非“野望”的内容。

D项中的“出郊”切合“野”,“极目”切合“望”,所以都与“野望”二字切合,因此选D项。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题干要求明确,首先是全诗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解答。

情感上应从诗句中表现情感的词语中概括。

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

结合诗句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全诗的每一联思考。

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

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

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

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

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

请说明理由。

(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3分)

【答案】

(1)“望”:

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

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解析】

(1)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考生作答时应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结构说明理由。

重点注意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回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

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

代指六朝。

③三吴:

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分)

答: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分)

答:

【答案】

(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3分)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

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

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

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

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

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霸是怎样做到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第一问:

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

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2)①画工如山貌不同:

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闾阖生长风:

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2)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