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17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A.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B.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

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D.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3、1701年,英同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

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

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

这反映了

A.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

B.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巻王位继承制

D.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4、下图是1916年至1918年中国工人大罢工次数示意图。

在此时期工人罢工逐渐形成工人互相支援、同盟罢工的形式,并逐渐形成近代工会,提出资本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的要求。

这说明( 

A.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

B.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D.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

5、《十二铜表法》规定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位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

据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A.保护债权人利益 

B.保护奴隶主贵族的权益

C.注重程序和形式 

D.注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世纪初,英国国王发现必须接受议会多数派的统治地位,否则“国王陛下的政府”便会麻烦不断。

为此,他必须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政府首脑,从感情上说,不管他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个人。

这表明此时英国( 

A.议会仍然受制于国王 

B.国王仍然掌握国家的行政权

C.国王仍然控制着政府 

D.出现向议会负责的责任制政府

7、“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8、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9、《史记》载:

“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1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B.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11、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

“……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

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

”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1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13、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B.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C.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而不适用的美丽艺术品

D.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

14、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15、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

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

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①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

②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

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

④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

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17、政治因素在中国服装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太平天国的起义者曾把批判的矛头对准“辫发顶戴”的满清冠服,要求“复中原古制”。

这说明太平天国

A.转变为封建性质政权 

B.实现了近代中国生活巨变

C.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D.把服饰变革作为反清内容

18、鸦片战争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10天,到达澳门用了67天。

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山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用时56天、57天。

这说明

①中国在战争中实际上丧失了应有地利

②英国官员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③交通技术在近代战争中作用渐居首位

④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欧美的某场革命被认为是“一切革命当中最彻底和最富有激情的革命”。

以下对这场革命的描述合理的是

A.它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B.它使美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它使法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D.它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20、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

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21、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十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2、“门生”顾名思义,即是学生。

汉代经师的门生动辄成百、上千以至上万,并且登录于名册,经师与门生存在俱损俱荣的依附关系。

叔孙通投刘邦之初,不举其弟子为官,便遭到弟子指责;

叔孙通担任奉常后便请于高帝:

“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

材料反映出

A.察举制存在一定的弊端 

B.儒生把持官员选拔

C.汉初官僚政治需要完善 

D.汉初实行休养生息

23、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决绝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连线题(题型注释)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都是从耶稣会教士那里获得关于中国的资料,伏尔泰与孟德斯鸠笔下的中国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形象。

材料在这里,官府的意见从来具有法律的力量……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

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

因此,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等

……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

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也。

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奴隶焉。

……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默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

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

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

……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

……(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

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

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默然”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从资讯传播、教育状况及民众观念的角度分析促成这种超越的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

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

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

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地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

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雅典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国家最主要的民主机构,它们分别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虽然其权力还有部分交叉,但“三权分立”的轮廓是明确的。

这三个机构的设立反映了雅典人所具有的分权制约的思想。

只要将近现代西方民主和雅典民主作一比较,不难发现雅典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实际上是近代以来在各国出现的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胚芽,众议院和参议院是西方民主国家在分权制约思想下设立的国家组织,从其源流上考察,与雅典民主政治一脉相承。

——摘编自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代议制政体就是,全体人员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

……他们必须完全握有这个最后的权力,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们高兴,他们就是支配政府一切行动的主人。

——【英】J·

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三“民主”的含义在古希腊就是人人统治,从而人人不得受到任何人的统治,所以他的基本取向是“自由”或不受干预的自由。

人不能忍受任何约束,否则就会群起攻击领导人为“寡头分子”,要求惩办他们。

民主与法治处于尖锐的冲突中。

一般现代人认为,法律的基础是民主,法治和民主是一回事。

在古希腊,“人民”是一个集合名词,它体现作为一个整体的公民群体,个体是完全从属于群体的,他没有脱离于群体之外的自由。

在现代的民主政治中,个体一面从属于群体,一面却享有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享有自由。

近代的民主国家,由于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商品经济日盛,古代城邦的简单直接民主制的外壳显然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也不适用于民主国家,这是由直接民主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决定的。

代议制民主与直接民主制相比,它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是明显的。

——摘编自龚月萍《浅探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关于公民权力的主张有何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民主与雅典民主的不同。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C

6、D

7、B

8、A

9、B

10、B

11、C

12、A

13、B

14、B

15、C

16、D

17、D

18、B

19、C

20、D

21、A

22、C

23、C

24、A

25、示例一:

观点:

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认识是一种误读(或都与中国实际不符)。

阐释:

(原因)他们的认识多半是经过传教士得来的,因此,他们对中国的解读也多半建立在误解或误读的基础上。

(表现)伏尔泰推崇中国制度和文化,认为中国官僚选拔制度完善,各级政府和君主开明,社会和睦,道德、法律完善。

伏尔泰仅看到了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合理部分,而没有认识其局限。

中国是君主专制制度,易导致暴政和腐败,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易形成文化专制,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是一个可憎、奴役、落后的专制暴政国家,只看到了中国制度有专制的一面,而忽视中国制度的一些积极因素,因而都是一种误读。

所以,真实的中国形象既不像伏尔泰描绘的那样美好和开化,也不至于像孟德斯鸠所认为的那么暴政和落后。

只有综合辩证地判断,将两种中国形象结合,才能看到中国的真实面貌。

示例二:

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认识是一种有意的误读(或其形成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

(相似背景)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进行反对专制统治和教权主义的斗争。

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需要找到一种批判封建神权思想和专制制度的理论依据。

(各自需要)伏尔泰反对宗教狂热,反对神权主义思想,主张实行开明的君主制。

伏尔泰出于批判天主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政治目的,有意误读中国。

孟德斯鸠推崇法的精神,主张三权分立,想构建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因而孟德斯鸠在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时,将中国作为专制政体和没有法律精神的典型和现实例证,忽略中国制度的合理性,以此来批判法国封建专制制度。

所以,两者对中国的误读都是源于法国内部变革的迫切需要。

示例三:

两者对中国的解读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示例四:

两者对中国的解读不利于西方人全面认识中国(或有利于西方认识中国)。

其他观点只要观点明确,阐述合理,都可以得到相应分数。

26、

(1)原因:

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

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

以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瞢醒国人。

(2)表现:

运动的规模更大(人数多,范围广);

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参与阶层多);

影响更大。

因素:

电讯报刊发展,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新式教育推广,先进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群体壮大,思想活跃;

民主观念渐入人心,民众关注国事。

(3)特点:

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

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说明:

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

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奠定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推动民族解放。

27、

(1)特点:

直接民主;

人民主权;

分权制衡;

公民权利的平等;

民主制度有机构保证和法律保障;

民主对象的范围比较狭窄。

(2)变化:

间接民主(或公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间接行使权力)

原因:

直接民主只适合小国寡民的社会;

直接民主可能会导致政治腐败(或权力滥用、误用)、社会动荡;

直接民主无法容纳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

(3)不同:

古希腊民主与法治对立,近代西方认为法律的基础是民主;

古希腊强调集体民主,近代西方侧重个体自由;

古希腊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间接民主;

古希腊是奴隶制民主,近代西方是资产阶级民主。

【解析】

1、试题分析:

依据材料“多数虽然经常流露出暴君的嗜好和脾气,但还没有施行暴政的最完备手段”可知从本质上说,美国不是专制暴政国家,故A项错误;

据材料“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可知,各州通过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防止多数人的暴政,而不是通过“实行代议制,防止多数人的暴政”,故B项错误;

材料“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体现了美国“实行联邦制,各州保持一定独立性”,故C项正确;

美国通过“采取三权分立,防止总统专制独裁”符合史实,但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

2、试题分析:

A项错误,德国当时实行的是君主立宪政体;

D项材料未体现;

B项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的要求“从侧面”不符。

C项体现了皇权对相权的制约作用。

故选C。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目的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不是为了限制国王的宗教自由,故A项错误,B项正确;

C项不完全;

D项1689年《权利法案》。

所以答案选B。

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结合图表,可知1916年至1918年中国工人罢工次数不断增长,由材料可知此时段的工人罢工逐渐形成工人互相支援、同盟罢工的形式,并逐渐形成近代工会,要求资本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体现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逐渐强大,并且已经开始试图摆脱资产阶级的控制,发展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均非材料所体现的主要内容,排除AC;

材料中未涉及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的影响,排除D。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工人运动的发展

5、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还必须邀请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十二铜表法》的这一规定具有注重程序和形式的特点,故选C。

AD不是题干的主旨。

这一规定显然是为了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没有体现保护奴隶主贵族的权益,B不符合题意。

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名师点睛】罗马法早期阶段即市民法阶段极重形式,凡为法律行为,必依一定形式进行。

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思表示,也未有法律效力,行为人的权利也就得不到保护。

可以说,严格的形式主义是早期罗马法的一个重要特征。

6、试题解析:

材料反映了国王的权力下降,政府需听从于议会,故选D。

AC错误,材料反映了国王权力受限。

B错误,材料说明了内阁首相掌握了行政权。

7、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秦代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善管理体系,故正确答案选B项。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