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1785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docx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课件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

第一部分年龄分组、测定项目及评价方法

一、年龄分组

甲组:

18-40周岁;

乙组:

41-60周岁(女子为55周岁);

18-20周岁为一个年龄段;21-60周岁(女子为5

5周岁),每5周岁为一个年龄段。

年龄计算方式如下:

测定时已过生日者年龄(周岁)=测定年-出生年

测定时未过生日者年龄(周岁)=测定年-出生年-1

二、测定项目

甲组乙组

形态类身高标准体重身高标准体重

肺活量肺活量

机能类

台阶试验台阶试验

握力

坐位体前屈

握力

素质类

纵跳

10m×4往返跑

闭眼单足站立

坐位体前屈

俯卧撑(男)反应时

一分钟仰卧起坐(女)

测定项目分为两套:

第一套不包括表中台阶试验和10

m×4往返跑两个测定项目;第二套包括表中全部测定项

目。

受测者根据条件选择其中一套进行测定。

三、评定标准

单项测定采用5分制评分法,同一年龄段评分标准相

同。

根据受测者全部项目测定的总分进行评定,标准分为一

级(优秀)、二级(良好)、三级(合格)三级。

(一)第一套(各年龄段相同)

一级(优秀)标准:

27-30分;

二级(良好)标准:

24-26分;

三级(合格)标准:

20-23分。

(二)第二套

1、甲组:

一级(优秀)标准:

30-40分;

二级(良好)标准:

26-29分;

三级(合格)标准:

21-25分。

2、乙组:

一级(优秀)标准:

25-35分;

二级(良好)标准:

22-24分;

三级(合格)标准:

18-21分。

四、受测者必须在一周之内完成全部项目测定。

有单项未得

分者不进行评定。

第二部分测定规则

一、身高

(一)使用仪器:

标准身高计。

(二)测定方法:

受测者赤脚,以立正姿势(躯干挺直,上

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站在身高计的

底板上,头部正直,两眼平视,足跟、骶骨、及两肩胛间与

立柱接触。

检测员站在受测者右侧,调整受测者头部,使其

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下移

水平板,轻压在受测者头顶,读数并记录。

记录以cm为单

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三)注意事项:

1、水平板与受测者头顶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

要压实,头顶有发结、小辫者要解开,饰物要取下)。

2、读数时两眼要与压板等高,两眼高于压板时要蹲下,低

于压板时脚要垫高。

二、体重

(一)使用仪器:

标准杠杆体重计或台秤。

(二)测定方法:

体重计放在平坦地上,调整零点(旋转右

侧螺旋调节)。

受测者自然站立在秤台中央并静止不动。

动游码至刻度尺平衡后读数并记录。

记录以kg为单位,精

确到小数点后1位。

(三)注意事项:

1、不能使用弹簧式体重计。

2、测量前需对使用仪器进行准确度和灵敏度检验。

准确度

要求每100kg误差小于0.1kg。

检验方法是:

用1

0、20、30kg的砝码分别进行称量,检查读数与砝码

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

灵敏度检验方法是:

放0.1kg重

的砝码在秤台上,如刻度尺抬高3mm或游标向远处移动

0.1kg的刻度而刻度尺维持水平则达到要求。

3、受测男子只能穿短裤;女子穿短裤、背心。

4、在测量过25人时,应校对仪器一次(调整零点)。

三、肺活量

(一)使用仪器:

回转式、桶式或电子肺活量计。

(二)测定方法:

受测者自由站立,一只手握通手管,头部

略后仰尽力深吸气,直至不能再吸气后,嘴对准吹嘴做一次

性尽力深呼气,直到不能再呼气为止,待回转筒或浮筒停稳

后,进行读数。

测两次,取最大值,记录以mL为单位,不

计小数。

(三)注意事项:

1、如果用回转式肺活量计,测定前要根据水温将游标温度

指示器调至与水温度数相一致的地方。

2、测定前应向受测者讲解测试方法和动作要领并做示范。

3、检测员应注意观察,防止因呼吸不充分、漏气或再吸气

影响测定结果。

4、各种肺活量计的量小计量值:

桶式为50mL,回转式

为20mL,电子为mL。

四、握力

(一)使用仪器:

弹簧式或电子握力计。

(二)测定方法:

受测者两脚自然分开约一脚距离,身体直

立,手心向内持握力计,握力计指针朝外。

先将指针调整至

零位,然后转动握距调节钮,使食指第二关节屈指成直角,

用最大力紧握上下两个把柄。

用有力手测两次,取最大值,

记录以N为单位,不计小数。

(三)注意事项:

用力时手臂禁止摆动或接触身体。

五、坐位体前屈

(一)使用仪器:

坐位体前屈测量计。

(二)测定方法:

受测者坐在平坦垫物上,两腿伸直,脚跟

并拢,脚尖分开约10-15cm,踩在测量计平板上,然

后两手并拢,两臂和手伸直,渐渐使上体前屈,用两手指尖

轻轻推动标尺上的游标前滑,直到不能继续前伸。

测两次,

取最好成绩,记录以c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三)注意事项:

1、两臂前伸时,两腿不得弯曲。

2、推动游标时,手臂不能有突然前振的动作。

3、游标未达零点为负值,记为“-”,超过零点为正值,

记为“+”。

六、纵跳

(一)使用仪器:

纵跳计。

(二)测定方法:

受测者站在纵跳计底板上,系好绳带,使

绳带与地面垂直,并刚好绷直,纵跳计的指针仍在零位。

腿后利用蹬腿和摆臂尽量向上双脚起跳,指针所指示的长度

为纵跳高度。

测两次,取最好成绩。

记录为cm为单位,精

确到小数点后1位。

(三)注意事项:

1、两脚不得移动或有垫步动作。

2、起跳后要落回原地。

七、10m×4往返跑

(一)场地仪器:

10米长的直线跑道若干条,在跑道的两

端线(S1和S2)外30厘米处各划一条横线(图1)。

每个受测者需木块(5cm×5cm×10cm)3块,其

中两块分别放在S1线和S2线外的横线上。

秒表。

(二)测定方法:

受测者手持一木块以站立式预备起跑,听

到开始的口令后从S1线外起跑,跑到S2线前时,将手中

木块放在S2线外的横线上,然后拿起横线上的木块,迅速

跑回S1线前交换木块,再跑回S2线前交换木块,最后持

木块冲出S1线,记录跑完全程的时间。

记录以s为单位,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三)注意事项:

1、受测者取放木块时,脚不要超过S1和S2线。

2、交换木块时不能抛放。

│S1├─────────────┤S2│

││-----10m-----││

图1、10m×4往返跑场地图

八、俯卧撑

(一)场地仪器

平坦地面一块。

(二)测定方法

受测者两手撑地,手指向前,两手间距与肩同宽,两腿

向后伸直,然后屈臂使身体平直下降,使肩与附近同一平面,

躯干、臂部和下肢要挺直,然后撑起恢复到开始姿势为完成

一次,记录完成的次数。

(三)注意事项

俯卧与撑起时躯干要始终保持平直

九、一分钟仰卧起坐

(一)使用仪器

垫子,秒表。

(二)测定方法

受测者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成90o两手交叉

置于脑后,一人压住受测者两踝关节,起坐时以两肘触及或

超过两膝为完成一次,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

检测员发

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记录1min内完成的次数。

(三)注意事项

1.禁止使用肘部撑垫或借助臀部上挺和下落的力量起坐。

2.到1min时,受测者虽已坐起,但两肘还未触及或超过

两膝时,不计该次数。

3.测定过程中,要给受测者报数。

十、闭眼单脚站立

(一)使用仪器

秒表。

(二)测定方法

受测者双手叉腰、闭眼,用习惯脚单脚站立,另一腿屈

膝,脚离开地面,使小腿贴靠在站立腿的膝部。

从离地脚离

开地面时开始计时,至离地脚落地或站立脚移动时停表,计

算闭眼单脚站立的时间。

记录以s为单位,不计小数。

(三)注意事项

1.受测者离地脚可以离开站立腿。

2.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受测者不能睁开眼睛。

十一、反应时

(一)使用仪器

反应尺

(二)测定方法

受测者坐在桌旁,受测臂放松平放在桌子上,手指伸出

桌边约10cm,拇指与食指上缘呈同一水平,作好准备。

检测

人员抓住反应尺的上端,置反应尺的下端于受测者拇手与食

指之间(不要碰到手指),反应尺的零点凝视反应尺的下端,

听到“预备”口令后,反应尺下落时急速将反应尺捏住,记

录拇指线与拇指上缘呈同一水平。

受测者两眼上缘处反应尺

的刻度。

测量5次,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各1次,计算中间

3次的平均数。

记录以s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三)注意事项

1.要在安静的环境中测定。

2.测定前要练习3~4次。

3.几次测试时,喊“预备”后到落尺的间隔时间要变化,

保持在1.5~2s之间。

4.如受测者有明显的预抓动作,该次无效。

十二、台阶试验

(一)测试器材

男女踏台各若干个,男台高30cm,女台高25cm。

秒表,

节拍器或节拍录音带。

(二)测定方法

受测者站在踏台前,从预备姿势开始,当听到第1响时,

一只脚踏在台上;第2响时,踏台腿伸直另一只脚跟上,成

台上站立态;第3响时,先踏台的脚一来;第4响时,另一

只脚下地还原成预备姿势。

以2s上、下一次的速度,连续

做3min。

做完后,立刻坐在有根有据子上测量运动后1~

1.5min,2~2.5min,3~3.5min3次各30s的脉搏数。

根据

表2计算台阶评定指数。

表2评定指数快查表

A0123456789

90100.098.997.896.895.794.793.892.891.890.9

10090.089.188.287.486.585.784.984.183.382.6

11081.881.180.479.678.978.377.676.976.375.6

12075.074.473.873.272.672.071.470.970.370.0

13069.268.768.267.767.266.766.265.765.264.7

14064.363.863.462.962.562.161.661.260.860.4

15060.059.659.258.858.458.157.757.357.056.6

16056.355.955.655.254.954.554.253.953.653.3

17052.952.652.352.051.751.451.150.850.650.3

18050.049.749.549.248.948.648.448.147.947.6

19047.447.146.946.646.446.245.945.745.545.2

20045.044.844.644.344.143.943.743.543.343.0

21042.942.742.542.342.141.941.741.541.341.1

22040.940.740.540.440.240.039.839.639.539.3

23039.139.038.838.638.538.338.138.037.837.7

24037.537.337.237.036.936.736.636.436.336.1

25036.035.935.735.635.435.335.235.034.934.7

表中A是3次测量脉搏数的总和,A下面的纵栏是A的

十位数和百位数,最上面的横栏是A的个位数。

例如,3次

测量脉搏数的总和是153次,先从A的纵栏150处向右横查,

再从最上横栏3处向下查,纵横交点处58.8即是台阶评定

指数。

如运动中坚持不下去或上、下慢了3次,要立即停止运

动,并以s为单位计下此刻的运动时间,同样测量3次脉搏

数,以下面公式计算出指数。

踏台上、下运动的持续时间(S)×100

评定指数=——————————————————

2×(3次测定脉搏数之和)

(三)注意事项

1.心脏不好者不能测定。

2.受测者必须严格按照节拍器的节奏做上、下台阶运动。

3.每次登台阶时,受测者的腿必须蹬直,不得弯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