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1967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83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docx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考情概览·备考定向

考纲解读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命题研究

考试内容

核心知识点

自然界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陆地水体,河流径流补给

2015课标Ⅰ,1~2题,8分

2015课标Ⅱ,9~10题,8分

2014课标Ⅱ,6~7题,8分

2012课标文综,4~5题,8分

选择题

内容探究:

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河流的特征描述及其分析,水循环各环节的分析及应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点关注河流的特征描述及其分析,水循环各环节的分析及应用。

形式探究:

选择题和综合题的考查形式并存。

难度系数在0.6左右,分值为8~12分。

热点探究:

水资源危机、河流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意义

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5课标Ⅰ,7~9题,12分

2011课标文综,36

(1),(3)题,16分

选择题

综合题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3课标Ⅱ,9题,4分

选择题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识记:

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水循环的意义,水资源的分布。

2.理解: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3.应用:

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

考点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

[知识整合]

1.相互联系的水体

读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

(1)水的三种存在形式:

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

(2)水体的三种类型:

A海洋水、B陆地水和C大气水。

(3)陆地水体间的关系:

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

水循环示意图

类型

环节名称

海上内循环

A蒸发,B降水

海陆间循环

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G地下径流,H下渗

陆地内循环

D降水,I蒸发,F植物蒸腾

(2)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外流区也存在陆地内循环,对吗?

提示 对;在外流区除具有海陆间循环外,地表水因蒸发进入当地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水返回本地地表,也存在陆地内循环,在内流区只存在陆地内循环。

[深度解读]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在局部地区可以对地表径流施加某些影响。

1.水利措施

①修建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大坝下游枯水期径流量。

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增加库区的蒸发量。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2.农林措施

①“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量,调节径流,增加蒸发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3.城市建设

①城市路面硬化,会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易造成城市内涝;

②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有利于防治城市内涝。

[对接高考]

命题角度一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

1.(2015·课标Ⅰ,1~2)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

(1)~

(2)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审题突破】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

“雨水花园”“①浅凹绿地”“汇聚、吸收雨水”“净化”“补给地下水”“城市景观用水”和“厕所用水”等。

(2)第

(1)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②树皮覆盖层”“主要目的”等。

(3)第

(2)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雨水净化”“填充层”等。

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答案 

(1)D 

(2)B

命题角度二 水循环原理应用

2.(2013·安徽文综,26)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解析 由图可知,伏尔加河流经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因此蒸发相对较弱;伏尔加河流域主要位于40°N~60°N之间,受西风带的影响,因此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伏尔加河流入里海,里海为内陆湖泊,因此河水主要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内力作用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伏尔加河及其支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主要为外力作用,可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平坦。

夏季,大量的积雪融水流入伏尔加河,最终注入里海,对里海湖水的水分和热量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答案 C

考点二 陆地水体的补给

[知识整合]

1.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

河流与湖泊之间的互补关系与河流的汛期和枯水期有何对应关系?

提示 河流枯水期时,湖泊补给河流,如下图图1。

河流汛期时,河流补给湖泊;如下图图2。

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

多雨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深度解读]

河流流量特征与河流补给的关系

 

(1)汛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汛期出现在冬季,枯水期在夏季。

(2)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有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3)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4)流量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对接高考]

命题角度一 河、湖之间的补给关系

1.(2012·课标卷,4~5)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下图,完成

(1)~

(2)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

【审题突破】

1.由图名“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可知该图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

2.由图中甲、乙两水文站测到的河流流量曲线特征,可确定两水文站在湖泊的上、下游位置及湖泊的调节作用。

3.从题图中获取以下信息

答案 

(1)D 

(2)C

【读图指导】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

(常考的

类图像之十二)

(1)读横轴,看时间与径流曲线的对应状况

横轴指示了径流变化对应的月份,从中可以看出河流径流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

图中径流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冬季的几个月份没有径流。

(2)读竖轴,看流量的数值大小

竖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

图中的最大流量在220立方米每秒左右,说明该河流量较小。

(3)读曲线,看径流的变化特点

从径流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长短分布状况。

图中河流的丰水期从6月份持续到9月份。

(4)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该河的径流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说明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

2.(2012·广东文综,7)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湖泊和河流之间相互补给关系,考查对湖泊调节径流作用的理解,及读图、析图和用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湖泊和河流互补关系,洪水期河水补给湖泊水,而枯水期湖水补给河流。

答案 B

命题角度二 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

3.(2013·上海地理,18~20)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

(1)~(3)题。

(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B.3~4月

C.6~7月D.11~12月

(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

(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解析 第

(1)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

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

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湖泊水,长江处于丰水期。

夏季6~7月份长江流域降水量大,为丰水期。

所以本题选择C项。

(2)题,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

地下水与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补给冰川水;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经过蒸发补给雨水,雨水能补给长江水和湖泊水。

所以本题选择B项。

第(3)题,考查湖泊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

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

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能力增强,则丰水期a补给增大;枯水期b补给也增大。

所以本题选择D项。

答案 

(1)C 

(2)B (3)D

命题角度三 河流补给形式判断

(2014·四川文综,11)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4题。

4.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B.地下水

C.冰雪融水D.沼泽水

解析 该地最大月降水量不足20mm,年降水量不足100mm,最高月均温27℃左右,最低月均温-6℃左右,由此判断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且该地最大径流量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最大月和气温最高月吻合,因此该地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冰雪融水,故C项正确。

而湖泊和沼泽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A、D项错误。

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都十分均匀,B项错误。

答案 C

考点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知识整合]

1.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概况: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的分布

衡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特点

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表现

大洲

A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E南美洲,而F大洋洲最少

国家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前6位的国家:

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①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②时空分布不均: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

3.合理利用水资源

供水紧张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针对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原 因

措 施

自然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为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深度解读]

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分析

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

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

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

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3.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

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资源型缺水,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对接高考]

命题角度一 海水资源开发背景分析

1.(2015·课标Ⅰ,7~9)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

(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B.秦皇岛

C.大连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

【审题突破】

1.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

由图名“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可知,日数越①多,气候越②寒冷,海冰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

2.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答案 

(1)B 

(2)A (3)A

命题角度二 淡水资源不足原因及解决措施

2.[2011·课标全国,36

(1)(3),16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10分)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6分)

解析 第

(1)题,由图2可知,该国月均温均大于15℃,年降水量超过2000mm,故该国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分析。

(2)题,本题属开放性试题,答案有很多种,但要注意说出一种时需说清理由。

答案 

(1)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

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主观题常考的15

题型之四 河流特征类题目

[题型解读]

1.河流特征类题目的类型

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

(1)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

(2)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

(3)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

2.河流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角度一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三 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其答题思路为: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答题模板]

1.河流的水文特征回答模板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有(无)凌汛现象

水位

水位高(低)、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小)

汛期

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

流速

流速快(慢);水力(能)资源丰富

2.河流的水系特征回答模板

关键词

答题思路

长度

河流长度大(河流短小)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支流

支流数量多(少)

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

[典题示例]

 (2014·天津文综,13,9分)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甲、图乙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

请答出三项。

(9分)

【阅卷抽样】

【阅卷点评】分析角度不全面、不准确。

该回答体现了径流量、河流补给、含沙量3个角度;其中河流补给不属于水文特征,而材料图中体现的水位、流速、汛期等水文特征没有分析出来;虽然(径)流量这一角度准确,但图中的气候资料中主要体现流量的季节变化,很难得出径流量大这一结论,因而径流量这一角度的答案不得分。

此题得3分。

【自我纠错 规范答题】

 

【应用流程】

→→

→→

答案 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

(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模板应用]

1.[2015·浙江文综,36

(1),12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12分)

解析 河流水位特征可从水位高低、水位季节变化角度描述,影响因素主要有补给水量多少以及其他水体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强弱等。

从水位年变化图中可看出全年水位基本在3m以上,其中6~7月水位较高、12月至次年1月水位较低。

从气候资料图可知,全年降水丰富;从区域图可看出甲地河流上游有大面积沼泽分布,对河水起到了调节作用。

答案 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月至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至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

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2.[2011·浙江文综,36

(1),12分]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下表为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

月份

气温(℃)

降水(mm)

气温(℃)

降水(mm)

1

-6.7

45.6

-12.4

90.0

4

6.0

64.0

3.3

75.5

7

20.5

76.6

19.1

118.5

10

8.9

63.0

6.5

96.0

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

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12分)

答案 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

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

课后作业提升

(2015·课标Ⅱ,9~10)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1~2题。

a

b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B.3个月

C.4个月D.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解析 第1题,从蒙特利尔各月气温分布图上可以判断出其气温低于0℃的月份为12月至次年3月,从而推断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4个月,C项正确。

第2题,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点的成因。

河流结冰状况取决于温度,影响河水温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河流流速、河流流向等因素。

圣劳伦斯河的四段河流,纬度相差不大,流向相同,而在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道上建有水电站,表明该段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冬季可能不结冰,故B项正确。

答案 1.C 2.B

(2014·课标Ⅱ,6~7)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

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

4.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

解析 第3题,本题通过水循环特点考查区域特征。

绿水比例大表明该地主要以蒸发(腾)为主,形成的径流较少。

选项中塔里木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形成的径流少,故A项正确。

第4题,本题考查人为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增加生产性绿水比例,故C项正确。

水田改旱地不会增加植物蒸腾作用,故A项错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适宜发展植树造林,故B项错误;修建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但对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

答案 3.A 4.C

(2013·大纲全国,4)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

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

据此完成下题。

5.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

A.几乎没有降水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D.人工拦截径流

解析 本题考查小流域内的水循环各环节及影响因素。

甲、乙水库所对应的两条河流为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在降水条件、植被截留、降水下渗等自然条件极为相似,因此导致两水库入库水量产生巨大反差的原因可能是人为因素(人工拦截径流),D项正确。

答案 D

(2013·四川文综,5)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回答第6题。

6.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在冬季降水量最大,冬季降水丰富,水循环最活跃。

答案 D

(2012·重庆文综,11)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7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