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2030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

北京市怀柔区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解析版

北京市怀柔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

1.空气成分中占78%(按体积计算)的是

A.氧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

故选B。

2.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A.H2B.N2C.O2D.CO2

【答案】C

【解析】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氧气。

故选C。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B.甲烷燃烧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

【答案】B

.................................

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氮气-N2B.五氧化二磷-P2O5C.氧化镁-MgO2D.铁-Fe

【答案】C

【解析】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

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

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上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A.氮气-N2B.五氧化二磷-P2O5C.氧化镁-MgO;D.铁-Fe。

故选C。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甲烷C.蜡烛D.红磷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木炭、硫、蜡烛、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白烟,故A错误;

B、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不是白烟,故B错误;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白烟,故C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D正确.

故选:

D.

视频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倾倒液体

C.

称量固体D.

过滤

【答案】C

【解析】A、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易引发灯内酒精着火,甚至酒精灯爆炸,错误;B、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错误;C、称量一定量的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并将砝码和药品放在质量相同的纸上,正确;D、过滤时滤纸紧贴玻璃棒,中间不留气泡,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烧杯与玻璃棒接触,同时注意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玻璃棒紧贴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应紧贴烧杯内壁,错误。

故选C。

7.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C.用淘米水浇花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答案】A

【解析】节水可以从工业、农业、生活三个方面做起。

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都是生活方面节水的具体措施,而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很明显不符合节水意识。

故选A。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

【答案】B

【解析】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利用铁能与氧气、水分反应生成铁锈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氮气用作保护气,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B.26C.30D.56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故选B.

考点:

原子的构成

10.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点是

A.都无毒B.都能灭火

C.都能供给呼吸D.都能支持燃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CO2和O2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能灭火,氧气能供给呼吸,能支持燃烧。

选A。

考点: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点评:

CO2和O2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灭火,氧气能供给呼吸,能支持燃烧。

11.下列气体中,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A.N2B.O2C.COD.CO2

【答案】D

12.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了一些,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故选A.

考点:

燃烧的知识

13.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潮汐能B.太阳能C.风能D.石油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潮汐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都属于新能源,而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

故选D

考点:

化学与能源。

视频

14.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化学式的意义,他们描述的化学式是

A.CO2B.H2O2C.FeD.Cl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中的叙述可知,答案选择D

考点:

化学式的含义

15.加碘食盐中的“碘”是

A.单质B.分子C.原子D.元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加碘食盐中的碘,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故“碘”为元素,答案选择D

考点:

元素存在形式

16.下列方法能区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B.观察颜色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倒入适量石灰水

【答案】C

【解析】A.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不能区分,错误;B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观察颜色不能区分,错误;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空气的集气瓶中,正常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集气瓶中,燃烧的更旺;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能区分开,正确;D、空气、氧气都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将三种气体区分开,错误。

故选C。

17.CaCl2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

A.+1B.+2C.-1D.-2

【答案】B

【解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氯元素显-1价,所以钙元素显+2价。

故选B。

18.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糖水C.蒸馏水D.豆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

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故选B

考点:

溶液的形成

19.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答案】A

【解析】: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易易导致电路短路,或造成触电事故,所以错误;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降低可燃物的含量至爆炸极限以下,避免爆炸的发生,正确;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在火焰上,可以隔绝氧气,而灭火,正确;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D、燃放烟花爆竹时,火药能燃烧爆炸,所以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正确。

故选A。

20.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OB.2OC.O2D.O2-

【答案】C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氧分子。

A.O宏观上表示氧元素,微观上表示一个氧原子,B.2O表示两个氧原子;C.O2表示氧气、氧分子;D.O2-表示氧离子。

故选C。

21.已知:

2H2+O2

2H2O。

该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B.原子的种类

C.原子的个数D.各元素的质量

【答案】A

【解析】氢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元素是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因而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故选A。

22.下面是一些物质粒子的示意图,其中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可能是氧化物;BD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C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可能是氧化物。

故选A。

2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答案选择D

2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B.H2OC.CO2D.H2O2

【答案】A

【解析】A、O2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H2O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CO2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200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很小的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答案】D

【解析】A、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此项错误;B、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和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没有直接关系,此项错误;C、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和分子运动无关,主要和分子间隔有关,此项错误;D、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解释正确。

故选D。

26.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水的密度是1.0g/cm3B.碳酸易分解

C.食盐易溶于水D.二氧化碳无色无味

【答案】B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A.水的密度是1.0g/cm3,,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B.碳酸易分解,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是化学性质;C.食盐易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D.二氧化碳无色无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B。

27.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A.CaOB.Ca(OH)2C.CaCO3D.CaSO4

【答案】C

【解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A.CaO表示氧化钙;B.Ca(OH)2表示氢氧化钙;C.CaCO3表示碳酸钙;D.CaSO4表示硫酸钙。

故选C。

28.在下图所示装置中,有四支充满不同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拔开塞子时,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A.空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四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大小进行分析,氮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而空气中的主要气体是氮气和氧气,所以倒立于水槽中,气体消耗的量不多,压强变化不大,水位上升不高;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消耗的气体量多,试管内的压强减小的多,水位上升最高,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性质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各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然后结合选项中的气体和图示进行分析。

29.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B.氯化钠C.金刚石D.C60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

故选C.

考点:

物质的构成

30.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向燃烧的蜡烛吹气时,空气流动带走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

故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当二氧化碳达到烛芯的高度时,蜡烛与氧气隔绝,蜡烛熄灭。

故选项错误;C、当蜡烛把烧杯内的氧气耗尽时,蜡烛熄灭。

故选项错误;D、小苏打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当二氧化碳达到烛芯的高度时,蜡烛与氧气隔绝,蜡烛熄灭。

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依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3小题:

小资料:

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如下所示:

项目

10℃

20℃

30℃

40℃

50℃

60℃

70℃

KNO3

21g

32g

46g

64g

86g

110g

138g

现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50g水,在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5g、43g、32g、16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

31.上述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A.aB.bC.cD.d

32.烧杯C中溶液的质量是

A.105gB.93gC.82gD.66g

33.若将a、b烧杯升温至65℃,c、d烧杯保持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aB.bC.cD.d

【答案】31.D32.C33.A

【解析】

(1)溶质的判断: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混合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只要有水,水一定是溶剂;

(2)在一定温度和溶剂中,有溶质析出的溶液中,溶质达到最大溶解能力,溶质不会溶解,则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没有固体析出的溶液可能是恰好饱和或不是饱和溶液;结合溶解度的概念及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考虑;

31.依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A、B中有固体出现,一定是饱和溶液,由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64g,可知50g水中溶解32g硝酸钾恰好饱和,D一定不饱和。

故选D。

32.由题中信息可知,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4g,即该温度下,100g的水中最多可溶解64g硝酸钾,则50g水中最多溶解32g,所以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82g。

故选C。

33.6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由此可判断,5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55g。

若将a、b烧杯升温至65℃,c、d烧杯保持不变,A中溶质最多,则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故选A。

34.手机、手提电脑中使用的锂电池是新型高能电池,其电池内的某个反应可表示为Li+MnO2= LiMnO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B.反应前后Mn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生成物LiMnO2为氧化物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从反应看:

反应中MnO2,参与反应属于反应物,不是催化剂;反应前后M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从+4价变为+3价;该反应为化合反应;生成物LiMnO2不是氧化物,因为含有三种元素。

故选C.

考点:

基本概念和原理

35.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二氧化碳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

C

氧气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

D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检验二氧化碳应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故A错误;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木条都熄灭,无法鉴别,故B错误;C、氧气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经集满氧气,正确;D、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在溶解之后还需要过滤,故D错误。

36.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A.固体中钾元素质量不变,故A错误;B.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应先增加,后达一定值,故B正确;C.固体质量应先减少,后达一定值,故C错误;D.生成氧气质量应先增加,后达一定值,故D错误。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4分)

【生活现象解释】

37.请从37-A或37-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37-A计分。

37-A完成物质与其用途的连线

37-B完成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的连线

干冰氮气氧气

作保护气人工降雨医疗抢救

2H2H22H+

2个氢分子2个氢原子2个氢离子

 

【答案】

【解析】37-A: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氧气能支持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37-B:

2H:

表示2个氢原子;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2个氢离子。

38.水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1)下列所说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

A.矿泉水B.蒸馏水C.自来水D.雨水

(2)下列关于水的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填序号,下同);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的是___;B中试管1中的气体是___。

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

(3)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

A.花生油B.白糖C.泥土D.食盐

【答案】

(1).B

(2).A(3).B(4).氢气(5).BD

【解析】

(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A.矿泉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B.蒸馏水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C.自来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D.雨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水的沸腾,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

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B中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3)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的形式相互混合。

A.花生油以油滴和水混合,形成的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是溶液;B.白糖以蔗糖分子和水分子混合,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C.泥土以固体颗粒和水混合,形成的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是溶液;D.食盐以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混合,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故选BD。

39.合理应用能源,保护环境。

(1)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____。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

(3)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

A.乙醇B.天然气C.汽油D.氢气

【答案】

(1).石油

(2).使煤充分燃烧(3).D

【解析】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

(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3)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

解:

(1)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故填:

石油;

(2)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故填:

使煤与氧气充分接触;

(3)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氢气燃烧无碳的排放,其他物质燃烧均有碳的排放,故选D。

点睛:

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燃烧等方面的知识。

40.填充气体、放置干燥剂、添加防腐剂是食品防腐保鲜常用的方法。

(1)选用氮气作为填充的气体,其原因是____。

(2)生石灰可用作干燥剂的原因是它能与___发生反应。

(3)丙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其化学式为C3H5O2Na。

它由_____种元素组成,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

【答案】

(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2).水(3).四(4).9:

8

【解析】

(1)选用氮气作为填充的气体,其原因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能隔绝氧气防止食物因缓慢氧化而变质;

(2)生石灰可用作干燥剂的原因是它能与水发生反应;(3)由丙酸钠的化学式可知,它由碳、氢、氧、钠四种元素组成,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2:

2×16=9:

8。

41.化学是从分子、原子的视角认识物质的,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四句诗词中,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的是___。

A.春天:

春风又绿江南岸B.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

C.秋天:

霜叶红于二月花D.冬天:

暗香浮动月黄昏

(2)依据图示回答:

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A和B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①一个A分子中含____个原子;②属于单质的是____;

③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____。

【答案】

(1).D

(2).5(3).B(4).1:

4

【解析】

(1)A、春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说春天来了,气温转暖,在春风的吹拂下,草木发芽,江南呈现出碧绿的景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A错误;B、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荷叶碧绿一片,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B错误;C、秋天:

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枫叶中的花青素增多是枫叶呈现红色,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C错误;D、冬天:

暗香浮动月黄昏,由于分子的扩散运动,到处都能闻到香气,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D正确。

故选D。

(2)①由图可知,一个A分子中含5个原子;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属于单质的是B;③,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燃烧,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16:

2×32=1:

4。

42.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___。

(2)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___。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实验室中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3)下列逃生措施:

①迅速坐电梯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

其中正确的是___。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

【答案】

(1).D

(2).D(3).B

【解析】

(1)A选项为爆炸品的标志;B选项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C选项为腐蚀品的标志;D选项为禁止烟火的标志;故答案选择D;

(2)A、熄灭酒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