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2057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docx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基础卷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滤渣中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锌和铜

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对Cu-Zn合金、Fe-Cu合金、Fe-Zn合金、Fe-Al合金进行研究,他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38g气体。

则该合金可能是()

A.Cu-Zn合金B.Fe-Cu合金C.Fe-Zn合金D.Fe-Al合金

3.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将Y放人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Z>YB.Y>X>ZC.Y>Z>XD.Z>Y>X

4.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

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

其中正确的方案是(  )

A.①或④B.①或②C.②或③D.③或④

5.向含AgNO3、Cu(NO3)2、Mg(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A.Ag、Cu、MgB.Cu、Mg、ZnC.Ag、Cu、ZnD.Ag、Mg、Zn

6.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容器底部有固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B.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的Fe2+和Cu2+

C.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和铜D.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含有Fe2+

7.有X、Y、Z三种金属,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减少并放出气体,X、Z无变化;把X、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Z无变化.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Y、ZB.Y、X、ZC.Y、Z、XD.Z、Y、X

8.下列关于金属及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镁条、铝片、铜丝均能在空气中燃烧

B.铝合金门窗是用纯的金属铝材料制成的

C.人类使用铝的年代早于铜、铁

D.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作保险丝

9.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  )

A.右端上翘B.左端上翘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

10.化学学习小组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以后,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以下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碳能形成多种单质,如:

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具有还原性,用焦炭可冶炼铁

B.SO3、CO2、CO是非金属氧化物,都可用NaOH溶液吸收

C.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除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某些酸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D.C、CO、CH4、C2H5OH均能作为燃料使用

11.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表面有银析出,而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丙>甲

12.将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后只有丙金属表面有气体产生;再将乙金属放入甲金属的盐溶液中,乙金属表面有甲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乙>甲>丙B.丙>乙>甲C.乙>丙>甲D.甲>乙>丙

13.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X>Y>ZB.Z>Y>XC.Y>X>ZD.X>Z>Y

14.金属锰与氯化亚铁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

Mn+FeCl2=MnCl2+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C.锰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15.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A.0个B.1个C.2个D.3个

16.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

乙>甲>丙B.生成氢气的质量:

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

乙>丙>甲D.消耗硫酸的质量:

甲>乙>丙

17.向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①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Cu②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Fe

③溶液中只有Cu2+,不溶物为Fe④溶液中只有Fe2+,不溶物为Fe、Cu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18.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的等质量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再向两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铝和镁,反应完毕后,若天平失去平衡,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①铝、镁均有剩余;②铝、镁均耗尽;③镁耗尽,而铝有剩余

A.仅②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9.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

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有关该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的溶液和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

B.c点时,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ZnCl2

D.e点时,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20.已知X、Y、Z三种金属能发生下列反应:

X+H2SO4=XSO4+H2↑;Y+Z(NO3)2=Y(NO3)2+Z;Z+X(NO3)2=Z(NO3)2+X.则X、Y、Z三种金属与氢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H>Y>ZB.X>H>Z>YC.Z>Y>X>HD.Y>Z>X>H

21.2017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现场,考古学家发现了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金币银币光亮如初,铁刀铁矛铸迹斑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银铜铁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

B.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

C.自然界中,金、银、铜、铁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D.可以用银、铁、硫酸铜溶液验证银、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2.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有铝粉、铜粉和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

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

④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银,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

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23.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是(  )

A.Zn+Sn(NO3)2═Zn(NO3)2+Sn

B.Sn+2HCl═SnCl2+H2↑

C.Sn+2AgNO3═Sn(NO3)2+2Ag

D.Sn+MgSO4═SnSO4+Mg

24.为比较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由此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A>C>BB.A>B>CC.C>A>BD.B>C>A

25.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甲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

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甲>乙>丁>丙B.乙>甲>丙>丁

C.丁>丙>乙>甲D.乙>甲>丁>丙

26.探究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的选择方案不可行的是()

A.Mg、Cu、FeSO4溶液B.Mg、Fe、Cu、稀硫酸

C.Fe、Cu、MgSO4溶液D.Fe、MgSO4溶液、CuSO4溶液

27.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28.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液中最多含有两种溶质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Fe(NO3)2

C.滤渣里一定含有Fe和Ag,可能含有Zn

D.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Ag,一定没有Zn

29.已知:

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X>Y>Z

30.金属R与Cu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CuCl2=RCl2+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金属R活动性比Cu强

C.金属R可能是铝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说明滤液中仍然含有Cu2+。

【详解】

A、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但是不能确定锌的硝酸铜反应了多少,所以滤渣中可能有铜,也可能没有铜,错误;

B、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滤液为蓝色,说明还含有硝酸铜,如果锌没有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可能还有硝酸银,正确;

C、充分反应后滤液为蓝色,说明锌粉不足,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锌,错误;

D、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滤液为蓝色,说明还含有硝酸铜,如果锌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滤液中没有硝酸银,错误。

故选B。

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可知,采用平均值计算,设金属为M

M/2=5.6g/0.38g

M=29.9

所以混合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9,符合题意为选项D

3.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明Z的活动性最强,将Y放人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说明Y的活动性比X强,所以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Y>X,故选D

考点: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①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可以置换出铁,而铜不能置换出铁,所以可以区分出活动性强弱

②难以比较铁的活动性和铜、锌的活动性孰强孰弱,所以该方案不可行,

③锌可以把铁和铜置换出来,但是不能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所以该方案不可行

④铁不能置换出锌,但是可以置换出铜,所以可以区分出这三种活动性顺序

所以能够区分出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是①④,这与选项A相吻合。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我们在解答该类题目时就是根据已经掌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然后选择合适的酸或者是盐的溶液来进行解答。

5.C

解析:

C

【解析】

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锌在镁后面,因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没有金属镁;而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时,由气体生成,说明固体中一定有金属锌,而Zn+Cu(NO3)2═Cu+Zn(NO3)2,Zn+2AgNO3═2Ag+Zn(NO3)2,从而说明硝酸铜和硝酸银都被金属锌置换生成了金属铜和银,所以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锌、铜、银。

故选C。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铁和铜的活动性都比银强,都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且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反应顺序为:

铁先置换出银,铁反应完铜再反应。

【详解】

A、由于不知道铁和铜的量,所以不能判断出剩余固体成分是否含有铁和铜,但是在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银,故A正确;

B、铁与硝酸银发生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由于不知所加的铁和铜的量,若铁未反应完,则溶液中无Cu2+,故B错误;

C、由A分析可知,固体中肯定含有银,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铁或铜,故C错误;

D、多种金属与一种金属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铁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与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硝酸亚铁,而不是可能含有Fe2+,故D错误。

故选A。

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置靠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详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X、Y、Z三种金属单质,将它们分别放入稀盐酸溶液中,只有Y能发生反应产生无色气体,说明Y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X、Z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只有X表面有银白色的金属银析出,说明X的活动性比银强,Z的活动性比银弱,即X>Ag>Z。

综上所述:

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Y>X>Z。

故选B。

【点睛】

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铝片、铜丝均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A说法不正确;

B、铝合金门窗是用铝的合金材料制成的,故B说法不正确;

C、人类使用铝的年代晚于铜、铁,故C说法不正确;

D、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作保险丝,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详解】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随着反应进行,铁球质量减小,溶液密度增大,浮力增大,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生成的铜附着在铁球表面,铁球质量增大,溶液密度减小,浮力减小,因此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左端上翘。

故选B。

【点睛】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碳可以和氧气反应,具有可燃性,可以和CuO、CO2、铁的氧化物反应,具有还原性,并可用于炼铁,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酸性氧化物,如SO3、CO2而CO不是酸性氧化物,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B不正确;

C、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知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所以可以和酸和盐发生置换反应,故C正确;

D、由于四种物质都可以燃烧,且来源广泛,所以生活经常用于燃料,故D正确。

故选B。

11.B

解析:

B

【解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丙不反应,说明甲>H,H>丙。

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表面有银析出,而乙没有变化,说明丙>Ag,Ag>乙,所以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甲>丙>乙,故选B。

点睛:

要顺利解答此题,就要熟练掌握并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2.B

解析:

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及题意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中,只有丙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明丙在氢前,甲、乙在氢后;将乙放入甲的盐溶液中,乙表面有甲析出,说明乙在甲的前面.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丙>乙>甲.故选项为:

B.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13.A

解析:

A

【解析】

试题分析:

X和硫酸反应会产生气体,说明X的活动性大于氢,而y活动性小于氢;金属Y和硝酸银能够发生反应,说明银的活动性小于Y,而银的活动性大于Z。

故选A.

考点:

金属的活动性

14.D

解析:

D

【解析】

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B、锰能与氯化亚铁反应置换出铁,故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正确;C、锰能与氯化亚铁反应置换出铁,故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因此锰是氢前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正确;D、氯化亚铁中铁元素为+2价,铁单质中铁为0价,错误。

故选D。

1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①由于没有提及具体的铝和铁的量,所以不能判断金属是否剩余,而银不能和酸反应,所以不能判断一定产生气泡,故①错;

②由于没有提及具体的铝和铁的量,所以不能判断是否将硝酸银全部置换出来,所以不能判断一定产生沉淀,故②错;

③由于铁和铝的活动性都比银强,所以在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单质,故③对;

④由于溶液是浅绿色溶液,可以推断有硝酸亚铁,铝的比铁活泼,所以铝应该先反应完了,所以一定有硝酸铝。

所以一定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铝,可能有硝酸银。

,故④错;

即题中所给的说法正确的只有③,即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故选:

B。

【点睛】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6.C

解析: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金属活动性:

乙>甲>丙,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越活泼反应越快,故A正确;B、生成氢气的质量:

甲>乙>丙,故B正确;C、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说明金属均已全部反应完,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是甲>乙>丙,则相对原子质量是甲<乙<丙,故C错误;D、消耗硫酸的质量:

甲>乙>丙,氢来源于酸,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多,消耗硫酸的质量越多,故D正确。

1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金属活动性可知,铁比铜活泼,能置换出Cu(NO3)2溶液中的铜,同时生成硝酸亚铁。

①当加入的铁粉不足量时,有Cu(NO3)2剩余,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Cu,故①正确;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铁粉和Cu2+,因为它们能反应,故②③错误;④当加入的铁粉过量时,溶液中只有Fe2+、不溶物为Fe、Cu,故④正确。

故选C。

1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①两种金属剩余,表明酸完全反应,等量的酸会生成等量的氢气,天平仍然平衡;

②两种金属耗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等量的铝和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

铝>镁,天平不平衡;

③镁耗尽铝有剩余分两种情况:

当镁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二者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天平保持平衡;当镁过量硫酸有剩余时,铝产生的氢气多,天平不平衡。

根据题意可知天平失去平衡,所以可能的情况是②③。

故选D。

19.C

解析:

C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铁、铜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故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粉先与氯化铜反应,后与氯化亚铁反应,锌与氯化铜反应溶液的质量增加1份质量,锌与氯化亚铁反应溶液的质量增加9份质量,故可知,bd段为锌与氯化亚铁反应;

A、a点时,溶液中的部分氯化铜参加了反应,生成了氯化锌,故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铜和氯化锌和氯化亚铁,错误;

B、c点时,锌将氯化铜完全反应,又于部分氯化亚铁反应,故固体中有铁生成,加入稀盐酸时,一定有气泡冒出,错误;

C、d点时,锌将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完全反应,故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锌,正确;

D、e点时锌有剩余,故固体中有铜、铁和锌,错误。

故选C。

20.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X+H2SO4=XSO4+H2↑可知金属X活动性位于氢之前,再根据Z+X(NO3)2=Z(NO3)2+X,可知金属Z能置换金属X,Z的活动性在X前,又因为Y+Z(NO3)2═Y(NO3)2+Z,所以Y能置换Z,Y的活泼性在Z之前,故可得出X、Y、Z三种金属与氢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Z>X>H,故选D。

21.C

解析:

C

【解析】

A、金银铜铁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正确;B、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银排在铜、铁的后面,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正确;C、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的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金属铁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错误;D、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可以用银、铁、硫酸铜溶液验证银、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

故选C。

点睛:

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

2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一定含有铝和铜,因此①说法错误;

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g,可能含有铜,一定没有铝,滤液一定含有反应产生的硝酸铝、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因此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

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因为银、铜不能和盐酸反应,而铝没有剩余,说明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被溶解,故②说法正确;

铝位于氢前,铜位于氢后;铜可以置换出银,因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⑤说法正确;

因此正确的是②③⑤;

故选:

B。

2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锌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锌能置换硝酸锡中的锡,故A能发生反应;

B、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且锡位于氢的前面,能与酸反应,故B能发生反应;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