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208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docx

公务员考试1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周

61.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基因治疗方法的建立,基因兴奋剂的使用已成为可能,但检测运动员是否使用过基因兴奋剂则非常困难。

虽然可以从蛋白质组学检测发现其踪迹,但检测基因一般需要运动员身体组织样本,这涉及是否尊重运动员的问题。

另外,目前的检测技术还无法跟上基因改造的步伐。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除了将基因兴奋剂列入禁止目录,也在吸纳世界上最优秀的基因技术专家为自己服务,希望研发出基因兴奋剂检测技术,取得相关前沿成果。

这段文字说明基因兴奋剂检测:

A.需要不断完善技术手段B.遭遇的困境与解困思路

C.需建立完备的检测体系D.面临的道德与技术难题

61.D解析: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基因兴奋剂检测过程中的技术困难,以及检测方式对运动员的个人尊重问题。

A项不够全面,不断完善基因检测的技术手段只是文段论述内容的一部分;B项无中生有,文段论述了基因检测的困难,试图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但没有提出明确的解困思路;C项表述错误,基因检测的难题是技术和人权,并不是检测体系的不完备;D项比较全面的总结了文段中基因检测存在的困难,因此为正确选项。

★★★

62.加拿大科学家在研究“威廉斯综合症”时意外地发现,有着音乐、数学天赋的人,他们的天赋其实是基因排列失常造成的,而且同样的基因失序也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

大多数一出生就患有“威廉斯综合症”的孩子,他们体内的7号染色体错排了20个基因。

在全球每两万人当中,就有一人会出现这种情况。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着重介绍的是:

A.什么是“威廉斯综合症”B.7号染色体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C.“威廉斯综合症”的典型病例D.基因失序与天才

62.B解析: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威廉斯综合症”与基因排序的问题。

7号染色体的基因失序,可以给人带来天赋,也可以让人精神分裂,因此7号染色体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将是以下论述的重点,故本题选B。

A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虽然提出了“威廉斯综合症”这一说法,但并没有说明其内涵;C项只是文段内容的一部分,过于片面,排除;选项D的扩大了原文意思,排除。

★★★

(华图选C中公选D解析:

首句研究“威廉斯综合症”,提出基因失序可能导致天才或精神病,而后介绍了基因失序的表现——7号染色体错排了20个基因。

可见,文段的中心话题是基因失序,所以接下来要介绍的内容应该也是围绕基因失序展开的,故选D。

(觉得选B)

63.每天面对繁忙的交通,我们总觉得它是无序的。

一旦拨云见日,会发现在这“混乱”之下依然存在着群体协作:

每一辆车都有其目标,每一个驾驶员都努力避免交通事故,这是个体行为;在路上行驶时,汽车首尾相连,车距狭小但并不碰撞,车距加大时就加速,车距小时就减速,这就是群体协作。

如果拒绝协作,马路将会成为废铜烂铁的堆积地。

有趣的是,这主要并不是交警指挥交通的结果,而是每一位驾驶员追求自身目标后的无意结果。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个体行为是群体协作的基础

B.个体行为与群体协作并不矛盾

C.群体协作是个体实现目标时自然体现的结果

D.群体协作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63.C解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群体协作”是如何形成的。

题干有两处重点。

其一是确定“群体协作”是话题主体,第二句中的冒号代表解释说明,也就可以推知后文在解释什么是“群体协作”,由此可以首先排除A、B两项,因其话题主体不对。

再浏览文章末尾,“而是”后面是重点强调的内容,而且由“无意结果”可知这是个体实现目标时的自然体现的结果。

故选C。

★★★

64.设计美术馆向来是建筑师莫大的机遇,他们会因此得到可以尽情施展最炫目华彩技法的舞台。

而在梵·高美术馆,从最初设计草图的里特维尔德,到负责设计配楼的黑川纪章,再加上为他们拾遗补缺的凡•古尔,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非常低调内敛的姿态,绝无半分喧兵夺主的企图。

是不是该猜测,他们面对着如此特殊的对象,都明了自己的使命就是不要用华丽去玷污了梵·高?

就把绚丽全都留给画笔下那如焰火般旋转的星空吧!

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说明梵·高具有璀灿的艺术成就

B.探讨梵·高美术馆风格朴素的缘由

C.点评三位建筑师独特的设计风格

D.分析梵·高美术馆统一风格形成的背景

64.B解析:

从三位大师为展示梵·高的艺术成就而自觉选择放弃其展现个人华彩技法的机会可知,本段文字主要论述了梵·高美术馆朴素风格产生的缘由,故本题选B。

文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梵·高艺术馆的建筑风格,故A错误;三位建筑大师“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非常低调内敛的姿态”可知,文段论述的是他们在建造梵·高美术馆的风格统一,不是展示各自特色,故C项错误;D项无中生有,与文段内容无关,排除。

★★

65.过去20年中,美国玉米年产量一直在全球产量的40%左右波动,2003~2004年度占到41.8%,玉米出口更曾占到世界粮食市场的75%。

美国《新能源法案》对玉米乙醇提炼的大规模补贴,使得20%的玉米从传统的农业部门流入工业部门,粮食市场本来紧绷的神经拉得更紧。

由于消费突涨,2006~2007年度全球玉米库存出现历史低位,比2005~2006年度剧减了2800万吨。

难怪一年中全球粮油主产区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持续干旱或洪涝灾害,全球期货现货市场都会出现强烈反应。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全球粮食市场正面临着库存紧张的严重危机

B.美国在世界玉米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低位

C.美国生物能源业的发展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关系

D.对玉米乙醇提炼的补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举措

65.C解析:

这段文字论述了美国对玉米乙醇提炼的大规模补贴加剧了全球粮食供求紧张。

因此C项正确。

文中只说“2006~2007年度全球玉米库存出现历史低位”,但并不代表玉米库存存在严重危机,故A项错误;B项过于片面,“美国玉米年产量一直在全球产量的40%左右波动”,可知美国在世界玉米市场中确实占有重要地位,但这只是文段内容的一部分,排除;美国对玉米乙醇提纯进行补贴是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的起点所在,但文段并没有论述其时宜与否的倾向性,因此D项错误。

41.品牌一词,“品”在前,“牌”在后。

这说明要先有“品”,才有“牌”。

也就是说,要是没有好的产品做支撑,单靠打广告,搞赞助,即使能做出个名牌,也只是________。

这方面的教训________。

所谓的“品”,不仅指“产品”“品质”,还包括企业的“品行”,也就是说企业还要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掩耳盗铃比比皆是

B.昙花一现不胜枚举

C.名实不符振聋发聩

D.浮光掠影屡见不鲜

41【答案】B

【解析】好的品牌,需要有好的产品做支撑。

用钱和广告捧出来的“名牌”,是不会长久的。

备选项中,“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名实不符”指名声与实际不符。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结合语境可知“昙花一现”符合文段意义。

答案为B项。

42.相对中原地区,黄河上游人们的生活与风俗我并不熟悉,无法一下子________到心灵层面的东西。

但我还是带着________去拍摄,去体验普通人的生活在令人敬畏的大自然和________的历史面前是什么情形。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感受疑问悠久B.碰触好奇变迁

C.深入憧憬沉寂D.捕捉敬意沧桑

42【答案】D

【解析】仔细阅读文段,不难发现作者是要在黄河上游拍摄反映人们生活与风俗的摄影作品。

因为作者要用摄影器材来拍摄人们的生活,所以在这里只能用捕捉镜头来形容,故第一空应选择“捕捉”;从“体验普通人的生活在令人敬畏的大自然”一句可以判定第二空应选择“敬意”。

答案为D项。

43.一部本来颇有可能写成论文状的著作,读来却丝毫没有艰涩之感,反而________,实在________。

要知道,在这样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里,一本________的书往往会被放在桌子上做临时杯垫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妙趣横生难能可贵令人费解

B.引人入胜匠心独具高深莫测

C.深入浅出叹为观止曲高和寡

D.平易近人不可多得枯燥无味

43【答案】A

【解析】“艰涩”在文段中指文章隐晦难懂,由关联词“反而”可知第一空应选择与“艰涩”意思相对的词。

结合语境比较四个选项,可知“妙趣横生”更符合文段内容。

故答案为A项。

44.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长期的________过程中,其音乐唱腔的风格与韵律都________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众多________的流派。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演变融汇标新立异B.演化吸收异彩纷呈

C.传承借鉴家喻户晓D.积淀汲取风格迥异

44【答案】B

【解析】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

受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的影响,皮影戏音乐及唱腔也都带有本地地方特色。

解题时可从第二空入手,“融汇”指融会、融合。

“吸收”指物体把外界物质吸到内部,比喻摄取有益成分。

“借鉴”指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自己,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

“汲取”本义指从井里打水、取水,借指吸取经验、教训。

结合文意比较四个词语的含义,“吸收”更符合文段语境。

故答案为B项。

45.许多人善意地对某人建言,内容值得一提,但时机不对,反而造成当事人的________与羞愤。

有的人讲话内容________,时机也对,但对象不够成熟,讲得再多也________,对不同的对象,要能讲出适合他听的话。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尴尬精辟徒劳无益B.不齿丰富白费口舌

C.误解透彻无济无事D.苦恼鲜明枉费心机

45【答案】A

【解析】文段意在告诉我们对人提建议时要注意自己针对的对象和说话的时机。

如果提建议的时机不对,会使当事人下不来台。

据此分析备选项,“尴尬”指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极端鄙视。

“误解”是指认识与对象的不一致,即行为人对民事行为的内容或其他有关情况产生认识上的错误,以至于意思表示与内心意志不一致。

“苦恼”常用来表示痛苦烦恼。

结合文段语境可以判定第一空应填“尴尬”,故正确答案为A。

56.纵观各国货币发展历史,货币国际化虽然给所在国带来一定风险,但却远远低于带来的好处。

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本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高,就意味着在出国旅游、消费、留学的过程中可以较为便利地用本币进行支付,不必经过繁琐的汇总程序;从政府的角度看,国际货币发行国可以通过发行本国货币为国际赤字融资,相当于对别的国家征收了“铸币税”,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

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都“争先恐后”地走向国际化。

这段文字意在:

A.揭示促使货币国际化的原因

B.说明实现货币国际化的结果

C.提醒货币国际化潜藏的危险

D.剖析货币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56【答案】A

【解析】概括类题目。

文段主要含义是,货币国际化从两个角度看都有好处,所以许多国家都“争先恐后”地走向国际化。

故文段旨在说明众多国家“争先恐后”是货币国际化的原因。

故选A。

57.在以前的对外传播和交往中,我们的外交官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外国人在中国博大精深、错综复杂的文化历史面前望而却步,甚至连我们自己也无法精要地描述这一深刻变动的古老文明。

我们提出的“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等战略框架和口号,更多地着眼于国外的战略决策者,而不是针对那些普普通通、对中国不甚了解的国外民众。

用现代形象管理学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广告词”和“象征符号”还不太贴近群众,在视觉触摸感和情感想象力上,还总让人感到有些缺憾。

这段文字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A.外交官在对外交往中遭遇的困境

B.古老文明走向世界需要突破的难关

C.我国在对外传播和交往中存在的误区

D.中西不同文化间客观上存在的隔膜

57【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谈论了我国在对外传播和交往方面存在的误区,即提出的战略框架和口号不太贴近群众,导致外国民众对中国文明难以了解。

故选择C。

 

58.我们今天所依循的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部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文人已长时期主宰了绘画讨论的空间,他们已惯于从自己的着眼点出发,选择对于文人艺术家有利的观点。

而如今——或许早该如此——已是我们对他们提出抗衡的时候了,并且也应该质疑他们眼中所谓的好画家或好作品。

许多优秀的非文人艺术家都因为文人的偏见而未能获得应有的认可,在此,我们应该一一重新给予他们客观的评价和应有的地位。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文人艺术家的鉴赏水平落后于他们的创作水平

B.古代很多有才华的文人艺术家因偏见而被埋没

C.文人在中国绘画理论领域长期居于强势地位

D.古代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趣味分歧由来已久

 

58【答案】C

【解析】由文段首句可推知,选项C是最符合原文含义的一项。

A、B两项表述错误。

D项无中生有。

 

59.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的监督体系是由多方面力量组成的,媒体监督不应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更不应“一枝独秀”,因为这个体系还应该包括公众监督、制度监督等多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使整个体系出现明显漏洞。

单纯依靠一种监督力量,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不安全”的,因为不同的监督力量,在整个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

媒体监督相对于制度监督等方式而言,是一种非强制性监督,不仅受制于舆论环境,而且监督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对象的态度。

因此,将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媒体身上,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这段文字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A.目前媒体监督被赋予过多的期望

B.社会监督未引起监督对象的足够重视

C.媒体监督的效果尚不理想

D.强制性监督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59【答案】A

【解析】“将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媒体身上,既不科学,也不现实”这句话是文段的关键句,由此可知,这段文字针对的主要问题是“媒体监督被赋予过多的期望”。

所以本题选A。

 

60.①它们没有超过一千年的家谱

②金鱼是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宠物鱼类

③不过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

④却没有多少证据证实它们是什么时候被驯养的

⑤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还没有引进

⑥尽管我们知道金鱼原产于中国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⑤③①④⑥B.②⑤③⑥④①

C.②⑤⑥④③①D.⑥④③①②⑤

60【答案】C

【解析】本题要求根据语言逻辑进行排列组合。

纵观文段中的句子,我们可知,这几句话所讲的主要内容是金鱼在世界各国被普遍地作为宠物鱼类,及其被驯养的主要历史。

“金鱼是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宠物鱼类”点出了文段的主语,故②应该是第一句。

据此可排除D项。

比较A、B、C三项可发现⑥④两句是相邻的,从中可提炼出关联词“尽管……却……”,由③中的关联词“不过”可知,其后内容与前面内容成转折关系,故可判定③应在④后边,故正确答案为C。

 

16.在确立以夏、商、周为核心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历谱推定、文献梳理、考古与碳十四测定等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

尽管这个年代表还有不够之处,但它的提出毕竟标志着中国的上古史已不是的传说而是可信的历史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细致子虚乌有B.精准虚无缥缈

C.合理扑朔迷离D.精确空穴来风

【光华答案】B

【光华解析】细致:

细密精致、精细周密。

精准:

非常准确、精确。

精确:

极准确、非常正确。

“精准”包含“精确”的意思,文句中所涉及的是夏商周年表的精确性,因此第一空应填“精准”。

故本题选B。

子虚乌有:

指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事物。

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子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空穴来风:

有了空隙就会招致风吹来,比喻流言乘机传开来或消息、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来由。

虚无缥缈: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

17.成本过高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

就电力而言,风电是最接近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但成本仍然比火力发电高,太阳能发电成本就更高了,是火电的数倍至10倍。

因而降低成本是可再生能源化发展的关键。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瓶颈现代B.障碍规模

C.问题市场D.阻碍产业

【光华答案】B

【光华解析】“成本过高”是“可再生资源发展”的一种阻力。

“障碍”是名词,“阻碍”为动词,第一空需要填入名词“障碍”。

本题正确选项为B。

瓶颈:

比喻易生阻碍的部分。

18.面对不断出现的消费和产业成长热点,企业的注意力应首先放在寻求高成长产业的“先进入”上,以供不应求阶段的高额利润,而当进入者不断增加,竞争加剧后,企业则应将重点放在低成本为的价格竞争上,以保住和扩大市场份额。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缺口垄断特征B.前景瓜分手段

C.机遇谋取基础D.许可获取支撑

【光华答案】C

【光华解析】第二个空为本题的破提点。

谋取:

设谋攻取、设法取得。

获取:

获得、取得。

“谋取”更强调其策略性。

垄断、瓜分与语境不符,因此“企业”对“高额利润”用“谋取”最为恰当。

本题选C。

19.颜真卿“守其正,全其节”的气节备受后世________,人见其书,往往他的人品,欧阳修称“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即使对其楷书有些_______的米芾,也感到颜体具有一种“昂然不可犯之色”。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崇联想微词B.仰慕造怀保留

C.称颂认同不满D.赞誉映照非议

【光华答案】A

【光华解析】造怀:

抒写胸怀。

文句中人“见其书”搭配“思其人”,故第二个空应填“联想。

”本题选A。

推崇:

尊崇,推重崇敬。

微词:

隐含批评和不满的话语。

非议:

批评指责。

仰慕:

敬仰思慕,很尊敬,羡慕。

赞誉:

称赞、称誉。

第二个空是本题的突破点。

造怀:

抒写胸怀。

认同:

认可,赞同。

映照:

映射,照射。

句中意在说明书和人品间的联系,据此意可排除B、C两项。

因为是见书思人,是人所做出的一种主观性行为,所以联想比映照更为合适。

因此第二个空应填“联想”,故本题选A。

20.回到故乡时,发现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村里的人们曾经拥有一个_________而完整的精神世界,但是外面的世界改变了这一切,这个村正在_________而又急速的转型,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人_________。

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好不着痕迹似信非信B.淳朴潜移默化漠然无知

C.单一默不作声懵懵懂懂D.封闭悄无声息浑然不觉

【光华答案】D

【光华解析】文中首先提到关键词“完整”,第一个“而”在题中表并列关系,所以对应的词选“封闭”较恰当。

悄无声息:

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题中第二个“而”表修饰,所以选择“悄无声息”更能突出“急速”。

“浑然”指全然,完全的意思,“浑然不觉”即全然没有察觉,符合语境。

所以正确答案为D。

31.与硬实力相比,软实力偏重的是一种影响力、一种精神性。

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是外界对这座城市吸引力、感染力的直觉反应和头脑印记,是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与依恋,是城市管理者智慧与情怀的折射。

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而两者的相加并非一个常数,软实力直接影响着硬实力效能的发挥。

软实力像一条软绳子,硬实力像一堆硬干柴,绳子虽软,却可以把硬干柴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铸造一座美好城市的巨大能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城市整体实力的概念及其构成B.城市软实力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C.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各有侧重D.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光华答案】B

【光华解析】文中“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是外界……情怀的折射”指城市软实力的内涵;“软实力直接影响着硬实力效能的发挥”以及末句“软实力像一条软绳子……巨大能量”说明“软实力”的重要性,故本题选B。

A项主体错误,C项偏离主题,并未强调硬实力的侧重点,D项是文段内容的一部分,故答案选B。

3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劳动就业的增长却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目前,尽管我国服务业吸纳劳动就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甚至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并且基本消化了包括从农业和制造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存量在内的所有新增劳动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它对劳动就业的贡献率还是太低。

我们务必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变的机会,发掘服务业对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

B.服务业是保障我国就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C.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

D.就业与经济增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服务业发展滞后

【光华答案】C

【光华解析】文中“尽管……但”的句式说明服务业对劳动就业贡献力不够,由文段末句“发掘服务业对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可知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需要提高,故本题选C。

33.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

②只有在史料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

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

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

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

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出现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⑤⑥③②①B.③①②④⑥⑤

C.⑤⑧②①④⑥D.①③④⑥⑤②

【光华答案】B

【光华解析】根据④与⑥语句关系可知,这两句应紧密相连。

所以排除A项,而⑤是对④⑥的总结,所以⑤应在⑥后。

故正确答案为B。

34.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⑧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②④①⑤③B.⑤②③④①⑥

C.⑥⑤⑧②④①D.⑤⑧②④⑥①

【光华答案】D

【光华解析】“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与“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都是在讲北欧的气候环境,因此⑤后面紧跟内容为③;③句中“很适合生物的生长”与②“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相对应,故③句后接②句;正是“驯鹿等动物”吸引了“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②紧接④;接着给出“这”些现象发生的时间为“石器时代”,“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等工具为这个时代的“遗证”。

正确的排序为⑤③②④⑥①,本题选D。

35.避讳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达。

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体现。

它起源于西周,完备于秦汉,盛行于唐宋,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发展到极致。

避讳作为封建社会特有的禁忌制度目前已消亡了,但是,不许犯忌和害怕犯忌的双向心理并没有消除,避讳已演变为某些趋吉避凶的习俗,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依然存在。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封建社会的发展使得避讳愈来愈严格

B.趋吉避凶的心理使人们进行各种避讳

C.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避讳现象

D.避讳由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强令实行

【光华答案】C

【光华解析】文中关键词“但是”以后的文句“避讳已演变为某些趋吉避凶的习俗,在现实生活中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