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压轴文综历史冲刺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2145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压轴文综历史冲刺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压轴文综历史冲刺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压轴文综历史冲刺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压轴文综历史冲刺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压轴文综历史冲刺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考压轴文综历史冲刺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考压轴文综历史冲刺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考压轴文综历史冲刺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考压轴文综历史冲刺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考压轴文综历史冲刺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压轴文综历史冲刺卷.docx

《高考压轴文综历史冲刺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压轴文综历史冲刺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压轴文综历史冲刺卷.docx

高考压轴文综历史冲刺卷

高考压轴文综历史冲刺卷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文尚书·大禹谟》记载了舜对禹说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

一,允执厥中”(人心危险难测,道心幽微难明,只有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

秉行中正,才能治好国家),这段话后来被朱熹用来解释《四书》的“人心”和

“道心”,也被视为儒家“十六字心传”。

对此记载真实性的最合理质疑是

 A.“西周以前,君主即教主,奉行‘鬼治主义’,并不用标榜政治道德”

 B.“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并非自舜开始,为何并不见尧对舜如此说呢”

 C.“所谓‘道心’,应是道家老子的理论,春秋前绝不可能有这一词语”

 D.“《古文尚书》是上古典籍,却被宋人拿来解释道统,可见孺家的不可

信”

 2.《周礼》规定:

“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一见,其贡祀

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一见,其贡嫔物……九州之外谓之番国,

世一见,各以其所贵宝为挚。

”这样设计觐见纳贡制度,是因为

 A.生产力低,交通运输不便B.宗法血缘关系的地区分布特点

 C.“夷夏之辨”的政治文化D.井田制的土地性质

 3.近代学者钻研《墨经》,发现其涵盖了哲学、逻辑、心理、政治、伦理

等多个内容。

胡适说:

“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学者真能

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正是科学的精神。

”蔡元培认为:

“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

这说明

 A.中国古代自然科学领先世界B.战国学者普遍主张求真务实

 C.传统学派蕴含着近现代价值D.唯物与形而下成为文化主流

 4.历史上很多学者都分析过秦国能统一六国的因素。

有人认为,孔子曾说

过的“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就可以用来解释这个问题。

若要以史实为据,

持此沦者应选择

 ①秦有关中沃野和巴蜀盐铁之利,北有郑国渠,南有都江堰;

 ②秦用张仪连横之策,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③商鞅徙木示信;

 ④秦国兵器制造十分严谨,“勒名工官”;

 ⑤军功授爵,首级易功;

 ⑥“坠城廓、决堤防、夷险阻”,徙关东六国富豪十二万户人咸阳。

 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⑥C.②④⑤⑥D.①②③⑤

 5.某人上奏君王称:

“臣闻……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

限。

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

……愚渭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

径术,令分艺有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

”据内容

可推断其时代为

 A.春秋B.西汉C.北魏D.南宋

 6.唐朝贞观元年,将全国按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分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

进一步分成十五道,置采访使,起监察作用。

唐朝灭亡时,全国已有四十多

个道。

这种变化反映出

 A.君主专制的强化B.中央集权的衰落

 C.地方行政区划的完善D.疆域领土的扩张

 7.宋代判案实行“断由”制,即法官须向当事人出具判决理由;若犯人不服,

可以启动申诉程序,由上级法司组织重新开庭(原审法官回避),称“翻异别

勘”。

北宋有“三推之限”,即被告人有三次“翻异别勘”机会,南宋时又改为

“五推制”。

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维护下层民众的权利B.体现“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

 C.避免冤假错案的出现D.推动司法制度的理性化发展

 8.博弈论中有一个叫“帕累托改进”的经济学概念,意思是指一种变化,在

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下列最可能符

合这一特征的是

 A.商鞅以土地私有取代井田制度B.杨炎以两税法取代租府调制

 C.王莽以“王田”取代土地私有D.王安石以青苗法抑制高利贷

 9.陆王学派是宋明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下列言论属于此派的是

 A.“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

 B.“凡语乐妄想,不闻真实慧,语言三苦本,真实灭苦囚”

 C.“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D.“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10.元朝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昭君出塞故事,其笔下

的汉室奸佞当权、外族凭陵,官员都是一批“干请了皇家俸”却不能“安社稷、

定戈矛”的废物;汉元帝本来宠爱昭君,却因异族索要而只能恨恨地唱:

“我

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

”这充分反映出

 A.元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B.理学空谈误国的惨痛教训

 C.士人无缘政治只好戏说历史D.汉族文人的家国衰败之痛

 11.东缉事厂始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是一个由宦官执掌的特务机构,行使

侦缉监察等权力。

番子执行公务时,持有“驾帖”以示代天子行事;在衙门内

供奉岳飞塑像,门前建有“百世流芳”牌坊。

这说明当时

 A.岳飞的“精忠”广受社会的赞扬B.宦官标榜自己也是民族英雄

 C.太监审案“勿枉勿纵”秉公执法D.特权来自皇权的非正式授予

 12.黄仁字提出:

“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

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服役过重,富者越

富,贫者越贫,这可以言之成理……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

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

朝的安全。

”作者认为明朝百姓贫苦的根本在于

 A.过重的田赋榨干了农业经济B.官僚贪污严重

 C.贫富差距过大D.政策的腐败和低能

 13.右图为清代刻本刊物,据其书影信息所做的合理推测应是

 A.京师大学堂所用的练习册

 B.八股应试考生的复习资料

 C.教会学校推广西学的教材

 D.江湖术士谋生技能的秘籍

 14.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如此描述:

“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

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

”这种工具的可能用途有

 ①长芦(今天滓)一带用它提取海水制盐;

 ②关中地区用它供应城镇居民用水;

 ③太湖地区用它防治农田涝灾;

 ④新疆吐鲁番地区用它截取地下潜水以自流灌溉。

 A.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③

 15.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道:

“外人(英国人)最初对于我们

的通商制度虽不满意,然而觉得既是中国的定章,只好容忍。

到了十八世纪

末年(乾隆末年、嘉庆初年)外人的态度就慢慢改变了。

”这种变化是因为

 A.中国的利用价值已逐渐减少B.英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C.东印度公司已经把持中国外贸D.《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的强大

 16.张之洞给户部尚书的电报称:

“内意不愿多言西法……不觉废然长叹;

若果如此,变法二字尚未对题,仍是无用,中国终归澌灭矣!

盖变法二字,

为环球各国所愿助、天下志士所愿闻者,皆指变中国旧法从西法也,非泛泛

改章整顿之谓也。

”其历史背景应是

 A.1895年《马关条约》B.1898年百日维新

 C.1901年清末新政D.1911年保路运动

 17.李鸿章曾致信曾国藩:

“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见D其大炮之精纯,

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日

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

”这说明

 A.曾国藩执意维护清朝统治,不愿学习西方

 B.李鸿章率先开始学习西方,并劝诫曾国藩

 C.李鸿章希望提升清兵战斗力以与列强抗衡

 D.李鸿章希望洋务运动快速发展,从中牟利

 18.摩鹿加群岛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中国和欧洲都称之为“香料之岛”。

1529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了《萨拉戈萨条约》,这是两国继1494年大西洋

地区殖民分割线(即“教皇子午线”:

线西归属西班牙,线东归属葡萄牙)之

后,以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划定太平洋地区殖民分割线。

这说明

 A.从此之后西班牙取代葡萄牙控制亚洲香料产地

 B.西班牙确立了对美洲殖民地的近乎独占的地位

 C.世界第一次被分割,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建立

 D.这是对1494年大西洋上的“教皇子午线”的否定

 19.“1530年,德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只怀表,计时器真正得以‘便携’。

在此之前,它是教会的奢侈品,只出现在高大教堂的塔顶……斯特拉斯堡教

堂内11米高的天文钟,每整点都有死神提着板斧出来报时,准确无误,教堂

落成之际,大主教下令将热铅灌入钟表师的双眼。

”钟表的发展历程折射出

 A.科学的发展带来技术的进步B.文艺复兴的影响绵长深远

 C.工业革命的发明层出不穷D.教权的桎梏逐渐被挣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