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2165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7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docx

第五节家禽主要传染病

 

第五章家禽主要传染病

主要内容:

主要讲述了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禽脑脊髓炎、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禽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病毒性关节炎、鸡传染性贫血、鸡产蛋下降综合症、鸡白血病、禽大肠杆菌病、禽沙门氏菌病、禽巴氏杆菌病、鸡传染性鼻炎、鸡葡萄球菌病、支原体感染、禽曲霉菌病、鸭瘟、小鹅瘟等病的简介、病的发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制和公共卫生等内容。

重点掌握常见、多发传染病的病的发生、诊断方法及具体防制对策。

自学内容:

  禽呼肠孤病毒感染、番鸭细小病毒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症和多病因呼吸道貌岸然病。

基本要求:

  l、掌握各个家禽的传染病的病性特点;

  2、掌握各个家禽的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3、掌握各个家禽的传染病的症状和病变;

  4、掌握各个家禽的传染病简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5、掌握各个家禽的传染病的针对性的防制措施;

  6、掌握症状病变类似的家禽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重点、难点:

重点按每个家禽传染病分述,难点为类似症状和病变的家禽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

教学学时:

12学时。

第一节禽流感(2学时)

重点:

1、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的症状及病变; 

2、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防制措施。

一、简介

禽流感(AI)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它是一种由A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败血性死亡到无症状带毒等多种病征为特点。

高致病性禽流感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入一类动物疫病。

近年来,一些国家先后爆发高致病力禽流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病在我国的有些省市的一定范围内爆发,给我国养禽业带来极大的威胁,加强该病的防制已刻不容缓。

二、病的发生

1.病原禽流感病毒(AIV)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的成员。

禽流感病毒呈球形、杆状或长丝状及多形性,病毒粒子直径为80~120nm,为有囊膜的RNA病毒。

病毒表面有一层棒状和蘑菇状的纤突;前者对红细胞有凝集性,称血凝素(HA),后者有将吸附在细胞表面上的病毒粒子解脱下来的作用,称神经氨酸酶(NA)。

HA和NA诱发的抗体,对病毒的感染有保护作用,可抑制病毒对红细胞的吸附以及抑制病毒自细胞的解脱。

该病毒易发生变异,至今A型流感病毒的HA已有16种,NA已有10种,在自然界它们组合成众多的亚型毒株。

A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是由分子质量不同的80个片段组成的,每个片段分别转录和复制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核酸为不同片段所组成,两个以上不同的亚型毒株混合感染时,易发生基因的交换和重组,这是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的基础。

该病毒能凝集鸡和某些哺乳动物红细胞,并能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这一特性常被用来鉴定病毒和流行病学调查。

该病毒对紫外线敏感,对热的抵抗力较低,加热60℃10min或70℃2min可被灭活,对大多数防腐消毒药和去污剂敏感。

在干燥尘埃中可存活2周,在4℃条件下可保存数周,在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之久。

在冻干或甘油中保存可使病毒存活数年。

2.易感动物禽流感病毒可多种感染家禽和野禽,在家禽中以鸡和火鸡的易感性为最高。

禽流感病毒不仅感染家禽和野禽,也感染猪、马和人以及鲸鱼、血貂等多种动物,迁徙鸟也是传播本病的传染源之一。

禽流感病毒感染宿主多样性的特点,使得禽流感防不胜防。

3.传染源家禽流感的传染来源较多,可来自感染或发病的家禽、其他种类的家禽,来自外来捕获的鸟、野生鸟类、移徒的水禽及其他动物,其中病禽是主要传染源。

4.传播途径病毒通过病禽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尸体等污染饲料、饮水及其他物体,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发生感染,经消化道、呼吸道、伤口和眼结膜等引起传染,呼吸道和消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此外人员和车辆的来往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病禽的种蛋可以带毒,并能经卵垂直传播。

5.流行特点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暴发于冬、春季节,由A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株或新亚型引起的流感时,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发病率很高。

三、临诊症状

1.急性禽流感多见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如H5、H7亚型引起),该型特点是潜伏期短(潜伏期几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d),发病急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传播范围往往不大。

禽群突然暴发,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病程稍长时,病禽体温升高(达43℃以上),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废绝,羽毛松乱;有咳嗽、啰音和呼吸困难,甚至可闻尖叫声;鸡冠、肉髯、眼睑水肿,鸡冠、肉髯发绀,或呈紫黑色,或见有坏死;眼结膜发炎,眼、鼻腔有较多浆液性或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病鸡腿部鳞片有红色或紫黑色出血;病禽有下痢,排出黄绿色稀便;产蛋鸡产蛋量明显下降,产蛋率可由80%或90%下降到20%或以下,甚至停产;产蛋下降的同时,可见软皮蛋、薄壳蛋、畸形蛋增多。

有的病鸡可见神经症状,共济失调,不能走动和站立。

2.亚急性或低毒力型禽流感多见于致病力较低的H9N2等血清亚型引起的禽流感。

该型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发病比较缓和,病程稍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差异大,疫情范围逐渐扩大,疫情持续期稍长,主要引起产蛋鸡发病,青年鸡和雏鸡发病较少(肉鸡也可发病),一旦发病,疫情难控制,疫区难根除。

病鸡采食量明显减少,饮水增加。

病鸡精神不振、沉郁,羽毛蓬松、散乱,缩颈,呆立。

从鼻腔流出分泌物,鼻窦肿胀。

眼结膜发红,流泪,流出分泌物。

头部肿胀、变大,鸡冠、肉髯淤血,重者呈紫黑色,肉髯可变厚、变硬,触之有热感。

腿部毛少处可见出血斑。

呼吸道症状一般较轻,严重程度不一。

有的病鸡表现为咳嗽,有呼吸音,有的呼吸困难,伸颈张嘴,发出呼吸尖叫声。

有的呼吸道症状较轻,3d左右消失。

病鸡腹泻,排出水样稀粪,带有未完全消化的饲料,有的排出黄色、绿色或浅绿色稀粪。

患病鸡群产蛋量下降,有的鸡群出现呼吸道症状后不久即可造成产蛋下降,有的鸡群先出现产蛋下降,后再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

产蛋下降的幅度与持续时间各个鸡群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产蛋下降20%~35%,甚至60%,同时可见软壳蛋、退色蛋、沙皮蛋、畸形蛋等明显增多。

一般7~10d后下降到最低点,在此水平停留2周左右才缓慢回升。

产蛋下降幅度与回升快慢等与当地鸡群感染毒株的毒力、是否用过疫苗、饲养管理好坏、是否及时进行对症治疗等密切关系。

总的情况是,鸡群感染的毒株为低毒力的、曾经用过禽流感疫苗、饲养管理条件较好、及时进行了对症治疗等,其产蛋下降幅度较小,产蛋恢复也较快,有的鸡群甚至可恢复到发病时的产蛋水平。

青年鸡的症状不十分明显,较少出现死亡。

如小鸡发病,呼吸道症状较明显,发病率高,死亡率与并发感染密切相关,可达5%~60%。

鼻流粘液,少数头部肿胀。

病情发展,患鸡咳嗽、打喷嚏,有啰音。

呼吸困难明显,张口呼吸、有叫声、甩头等。

患鸡下痢,呈黄色或黄绿色的稀粪。

羽毛松乱、无光。

在亚急性禽流感发生时,如果鸡群有并发和继发感染时,其症状更为严重,病情更为复杂,还会有并发和继发病的症状,要密切观察、分析,以求较正确的判断。

3.慢性型禽流感在实际中,可以见到禽流感发生后,病势缓和,病情逐步发展、蔓延,先发病的鸡群已经恢复,而未发病的鸡群才开始发病,一般症状不明显,仅表现轻微的呼吸道病状,采食稍见减少,消化道症状也不明显,产蛋鸡的产蛋率下降10%以内,软皮蛋、畸形蛋也不多,褪色蛋、沙壳蛋相对多点。

这些临床表现与慢性呼吸道症状相似,采用慢性呼吸道的防治办法不能收到效果,建议重视是否有慢性禽流感的可能。

四、病理变化

禽流感的病理变化因感染病毒株毒力的强弱、病程长短和禽种的不同而变化不一。

高致病性AIV的主要特征是暴发时的突然死亡和高死亡率,可能见不到明显的病变。

急性死亡鸡,营养状况良好,亚急性或慢性病死鸡,瘦弱、脱水,皮肤及皮下干燥;眼、鼻有分泌物,鸡冠及肉髯发紫或见水肿,有的可见颜面、头部肿大。

鼻窦内充满粘液,或见眶下窦内积有粘液或干酪样物物,喉头、气管粘膜充血、出血,在粘膜表面有多量粘性分泌物;肺淤血;气囊膜增厚,内有纤维素性或干酪样物。

消化道病变比较明显,口腔内有粘液,嗉囊内积有酸臭的液体;腺胃乳头出血,有脓性分泌物,腺胃与食道、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带状出血;肌胃角质膜下出血;十二指肠及小肠粘膜红肿,有程度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直肠粘膜及泄殖腔出血。

火鸡还能见到卡他性或纤维素性肠炎和盲肠炎。

生殖道病变也较明显,卵泡充血、出血,呈紫红、紫黑色,有的卵泡变形、破裂,卵黄液流入腹腔,形成卵黄性腹膜炎;卵巢和输卵管充血、出血,管腔内有黄白色粘性或脓性分泌物,间或见纤维素性及干酪样物、米粒大小橘粒样结节。

公鸡睾丸肿大、出血。

肝脏肿大,有出血点,可见灰黄色坏死点、血肿(毛细血管破裂);心包膜增厚,冠状沟及心外膜出血,心肌条状或点状坏死;皮下、内脏浆膜、腹部脂肪及心冠状沟脂肪可见出血点;胰腺出血和淡黄色斑点状坏死点;肾脏肿大,肾小管中含有尿酸盐沉积。

青年鸡、仔鸡和肉鸡因流感死亡的病理变化与蛋鸡病变基本相似。

仔鸡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和消化道。

眼结膜充血,喉头、气管粘膜充血、出血,严重时水肿,并伴有黄色纤维素渗出物或干酪样物。

支气管中也可见到渗出物。

肾脏常见肿大及尿酸盐沉积。

心外膜、冠状沟脂肪出血,腺胃乳头出血,腺胃粘膜出血。

肠道粘膜有出血点、出血斑或有溃疡。

泄殖腔粘膜出血。

盲肠扁桃体出血。

肝脏肿大淤血。

五、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1.病原学诊断病毒的分离和血清学试验:

用灭菌的棉花拭子擦拭鼻咽部分泌物,接种于9~11日龄的鸡胚,培养至5d,收获尿囊液做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

亚型和毒力鉴定需送国家级参考实验室。

2.鉴别诊断本病易与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症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相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禽流感(AI)与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鉴别诊断见表5-1和表5-2。

表5-1:

禽流感(AI)与鸡新城疫(ND)的鉴别诊断

鉴别项目

AI

ND

1鸡冠、肉垂、眼睑肿胀

+++

-

2气囊壁增厚、纤维素性渗出

+++

-

3出血性素质

++++

++

4心肌弛缓、柔软

+++

-

5肠管伪膜性、溃疡性病变

-

+++

6心脏、肝脏灶状坏死

+++

-

7肝脏的铁反应

++++

++

8脾脏的铁反应

在动脉管周围

在红髓区内

9肾小球坏死

++++

-

10肾髓质及集合管坏死

++++

+

11淋巴组织坏死

+

+++

12脑神经细胞坏死

+++

+

13脚鳞出血

++

-

14鸡新城疫血凝抑制(HI)试验

-

+

15禽流感血凝抑制(HI)试验

+

-

16禽流感琼脂扩散试验

+

-

17凝集马、驴、骡、绵羊、山羊红细胞

+

-

 

表5-2:

禽流感(AI)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的鉴别诊断

鉴别项目

AI

ILT

1呼吸困难

++

++++

2咳出血样渗出物

-

++

3鸡冠、肉垂、头、颈肿胀

+++

-

4喉头、气管内干酪样凝固物

+

++++

5出血性素质(皮下及胸内脂肪、腺胃及泄殖腔等处)

+++

-

6喉头、气管上皮细胞核内包涵体

-

+

7禽流感琼脂扩散试验

+

-

8禽流感血凝抑制(HI)试验

+

-

9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琼脂扩散试验

-

+

六、防制

当前预防禽流感仍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严格检疫,彻底消毒,杜绝病原传入。

候鸟可传播本病,当发现有鸟死亡时,应就地烧毁。

疫苗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禽流感病毒抗原复杂且易变异,亚型多且各亚型之间缺乏明显的交叉免疫,这给疫苗的应用带来了很大困难。

目前已有不同类型的禽流感疫苗研制成功和应用,如我国研制成功的H5Nl亚型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亚型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载体活疫苗、禽流感灭活疫苗(H5亚型,N28株),能彻底切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

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节新城疫(2学时)

重点:

  1、新城疫病毒的毒力分型指标;

  2、新城疫病毒血凝和血凝抑制作用;

  3、新城疫的流行病学特点;

  4、新城疫的症状病变;

  5、新城疫的诊断;

  6、新城疫的防制要点。

 

一、简介

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强毒感染易感禽常呈败血症经过。

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

本病1926年首次发现于印度尼西亚,分布于世界各地。

我国1948年证实了本病的存在,近年来,国内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暴发性为特征的典型新城疫较为少见,但是,低发病率、低死亡率、高淘汰率、散发的非典型新城疫却呈上升趋势。

该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入一类动物疫病。

新城疫(ND)又称新城鸡瘟、亚洲鸡瘟、伪鸡瘟等。

我国一般俗称新城疫为“鸡瘟”,但学名上的鸡瘟是指禽流感。

新城疫和禽流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毒性传染病。

二、病的发生

1.病原新城疫病毒(NDV)属于副粘病毒副粘病毒属,为单股RNA,至今认为该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分为几种类型:

①嗜内脏速发型,引起各种年龄的鸡急性致死性感染,消化道出血明显。

②嗜神经速发型,感染各种年龄鸡,以神经症状为特征。

③中发型,感染后仅引起幼禽死亡。

④缓发型,表现轻微或不明显的呼吸道感染,可作弱毒苗。

⑤无症状型,主要为肠道感染。

该病毒能在鸡胚中生长繁殖,以尿囊腔接种9~10日龄鸡胚,强毒株在30~60h内引起鸡胚死亡,弱毒株90~120h内引起鸡胚死亡。

死亡的鸡胚,以尿囊液含毒量最高,胚胎全身出血,头部、足趾、翅膀出血尤为明显。

该病毒具有血凝性,能吸附于鸡、火鸡、鸭、鹅及某些哺乳动物(豚鼠等)的红细胞表面,引起红细胞凝集(HA),这种血凝现象能被抗NDV的抗体所抑制(HI)。

鸡新城疫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对热和光等物理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病毒稍强,在pH2~12的环境下1h不被破坏。

加热至60℃经30min,或煮沸1min可死亡;在直射阳光下,病毒经30min死亡;一般的熏制方法不能杀死鸡肉中的病毒,若先在90~95℃热水中煮40min后熏制,可杀死鸡肉中病毒。

病毒对消毒药的抵抗力较弱,如2%~3%的氢氧化钠溶液、4%~5%甲醛及甲醛蒸汽、1%来苏尔、5%漂白粉溶液,3%~5%碘酊及70%酒精等均内在数分钟内杀死病毒。

2.易感动物鸡、火鸡、鸽子、鹌鹑及野鸡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以鸡最易感。

各种年龄的鸡中以幼雏和中雏易感性最高。

鸭、鹅对本病有抵抗力,但可从体内分离到NDV。

哺乳动物对本病有很强的抵抗力,但人可感染,表现为结膜炎或类似流感临诊症状。

3.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

感染鸡可通过口鼻分泌物、粪便、蛋等排出病毒。

病死鸡的血、肉、内脏、羽毛、消化道的内容物和洗涤水等,如不加以妥善处理,也是主要的传染源。

带有病毒的飞沫和灰尘,对本病也有一定的传播作用。

非易感的野禽、外寄生虫、人、畜均可机械地传播本病毒。

4.传播途径本病的传染主要是通过病鸡与健康鸡的直接接触。

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主要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此外,亦可经眼粘膜、伤口和交配感染。

5.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较多。

近年来免疫鸡群常因免疫失败而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5d,根据临诊表现和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三种类型。

1.最急性型突然发病,常无特征症状而迅速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

2.急性型病初体温升高达43~44℃,食欲减退或停食,有渴感,精神萎靡,不愿走动,垂头缩颈或翅膀下垂,眼半开或全闭,似昏睡状,鸡冠及肉髯呈暗红色或暗紫色,母鸡产蛋停止或产软壳蛋。

随后出现比较典型的症状,病鸡咳嗽,呼吸困难,有粘液性鼻漏,伸颈张口呼吸,并发出“咯咯”的喘鸣声或尖锐的叫声。

嗉囊内充满液状内容物,倒提时常有大量酸臭液体从口角流出。

拉稀,粪便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时混有少量血液,后期排出蛋清样的排泄物。

有的病鸡还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腿麻痹等,最后体温下降,昏迷死亡。

病程2~5d,1月龄的小鸡病程较短,症状不明显,病死率高。

3.亚急性或慢性型初期症状与急性相似,但同时出现神经症状,患鸡翅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常伏地旋转,反复发作,瘫痪或半瘫痪,10~20d死亡。

此型常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鸡,病死率较低。

产蛋鸡常表现产蛋下降。

个别患鸡可以康复,部分不死的病鸡遗留特有的神经症状,表现腿翅麻痹或头颈歪斜。

有的鸡状似健康,但若受惊扰刺激或抢食时,突然后仰倒地,全身抽搐就地旋转,数分钟后恢复正常。

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仅表现呼吸道和神经病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低,称做“非典型新城疫”。

鸽感染NDV时,其临诊症状是腹泻、神经症状和呼吸道症状;幼龄鹌鹑感染NDV,表现神经症状,死亡率较高,成年鹌鹑多为隐性感染;火鸡和珠鸡感染NDV后,一般与鸡相同,但成年火鸡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

四、病理变化

本病表现为败血症变化,尤以消化道的变化最为明显,即消化道粘膜的弥漫性出血和溃疡。

腺胃粘膜出血,大多限于腺胃乳头突起和乳头间,在腺胃与食道或腺胃与肌胃的交界处常呈带状或不规则的出血斑,近食道的腺胃粘膜的出血斑点常形成溃疡。

这些是富有特征性的变化。

肌胃角质层下的肌肉有出血点,从小肠到盲肠和直肠粘膜有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出血点。

小肠肠粘膜红肿,有小点状或麸皮样坏死灶,有些大似枣核状,单个,突出于肠表面,黄褐色,脱落后成溃疡。

这种局灶性溃疡在肠浆膜面可以清楚见到,呈紫红色。

盲肠与直肠粘膜皱褶常呈条纹状出血,在盲肠基部的扁桃体呈紫红色肿大、出血或坏死。

鼻腔及喉头充满污灰色粘液,粘膜充血或有小点出血,偶有纤维素性坏死点。

气管内集有大量粘液,粘膜充血或出血。

肺淤血或水肿。

心冠脂肪、心内外膜有小点出血。

产蛋鸡卵黄膜充血或出血,甚至卵黄破裂流入腹腔。

非典型新城疫仅见粘膜卡他性炎症,喉头和气管粘膜充血,腺胃乳头出血少见,直肠粘膜、泄殖腔和盲肠、扁桃体多见出血。

五、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病状和病变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特别是免疫鸡群或雏鸡群发病时,因缺乏典型病变,更需进行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

1.病原学检查采取病死鸡的脾、脑、肺等病料混合磨碎,加生理盐水制成5~10倍组织乳剂,每毫升加入青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各1000IU,作用于2~4h,经离心沉淀,取上清液作接种材料。

取0.1ml接种于发育8~10日龄鸡胚的尿囊腔内。

接种后5d以内鸡胚死亡。

取尿囊液,用配制好的0.5%~1%红细胞液与之进行红细胞凝集试验(HA)红细胞凝集试验为阳性者,再用已知的新城疫阳性血清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

也可用鸡肾或鸡胚的成纤维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并分离病毒。

用病死鸡的气管、脾、肺、肝、脑等组织制作冷冻切片,或用接种病料的发育鸡胚的胎儿脑细胞、尿囊膜细胞,用荧光抗体法来确诊病毒。

2.血清学诊断应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鉴定待检病鸡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凡未接种新城疫疫苗的鸡,血清凝集抑制抗体再1:

40以上稀释度,可判定未新城疫阳性鸡。

已免疫鸡群,血清HI滴度再1:

256以上,表明鸡群已有强毒感染。

(如接种新城疫灭活苗时,其滴度较高,应予以区别)。

3.鉴别诊断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本病应注意与禽霍乱、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禽流感相区别,特别要与禽流感区别。

根据我国近些年鸡新城疫发生的新动向,要特别重视非典型性鸡新城疫的诊断,这已是我国鸡新城疫发生的主要方式。

六防制

目前对于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加之发生后传播迅速、病死率高,往往给鸡群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对于养鸡业来说,预防本病乃是防疫工作的重点。

1.一般措施建立和健全并执行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防止一切带毒动物(特别是鸟类)和污染物品进入鸡群;进出的人员和车辆应严格消毒;饲料来源要安全;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苗鸡;新购进的鸡须接种新城疫疫苗,并隔离观察2周以上,证明健康者方可合群。

2.预防接种合理做好预防接种,增强鸡的特异免疫力,对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疫苗的性质、使用对象及方法目前我国使用的鸡新城疫活疫苗有五种,即Ⅰ系苗(或称Mukteswar株)、Ⅱ系苗(或称HBl株)、Ⅲ系苗(或称F株)、Ⅳ系苗(或称Lasota株)、V4弱毒苗。

Ⅰ系苗为中等毒力的活苗,用于经2次弱毒力的疫苗免疫后的鸡或2月龄以上的鸡,多采用肌肉注射或刺种的方法接种。

幼龄鸡使用后会引起较重的接种反应或发病。

Ⅰ系苗产生免疫力快(3~4d),免疫期长(6个月以上)。

Ⅱ、Ⅲ、Ⅳ系苗都属于弱毒力的活苗,最常用的是Ⅳ系及其克隆株,大小鸡均可使用,多采用滴鼻、点眼等方法接种。

对于大群雏鸡可用Ⅲ系或Ⅳ系苗作饮水免疫,要求倍量使用或复饮一次,如作气雾免疫,最好在2月龄以后采用,以减少诱发呼吸道传染病。

V4弱毒苗为嗜肠道型且耐热性较好,适用于热带地区的农村养鸡,多采用饮水免疫,与Ⅳ系苗联合使用效果较好。

(2)母源抗体对免疫应答的影响母鸡经过鸡新城疫苗接种后,可将其抗体通过卵黄传递给雏鸡,雏鸡在3日龄抗体滴度最高,以后逐渐下降,每日大约下降13%。

具有母源抗体的雏鸡既有一定的免疫力,抵抗强毒的侵袭,又对疫苗的接种有干扰作用,因此有人主张在7日龄作第一次疫苗接种,在25~30日龄时作第二次接种,或在第一次免疫同时接种灭活苗。

(3)建立免疫监测根据HI抗体水平确定初免和再次免疫时间。

如果HI效价高于5log2时,进行首免几乎不产生免疫应答,因此可以以4log2作为免疫接种的界线。

为此要定期对免疫鸡群抽样采血做HI试验,既可以作为制定程序的理论依据,又可以了解疫苗免疫接种的效果。

(4)免疫抑制疫苗免疫接种后,抗体产生受到抑制,其保护能力受到影响。

如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传染性贫血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等均会导致免疫抑制,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与新城疫疫苗同时使用也会干扰新城疫的免疫。

营养缺乏、应激均会导致ND免疫抑制,因此在进行ND疫苗免疫接种时,应注意其他病的防疫工作及饲养管理。

3.发生新城疫时防制鸡群一旦发病,应封锁鸡场,紧急消毒,分群隔离,将病鸡和接触过病鸡的可疑鸡分群,对全场鸡群用Ⅰ系或Ⅳ系苗进行紧急接种。

在病初用ND高免血清进行紧急注射,也能减少死亡。

应做好病鸡和死亡鸡的无害化处理。

当疫区最后一个病例处理后2周,经严格的终末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第三节马立克氏病

重点:

  1、马立克氏病毒的血清分型及变异趋势;

  2、马立克氏病症状和病变;

3、与禽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鉴别诊断;

  4、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制要点。

 

一、简介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最常见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的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自20世纪70年代广泛使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以来,本病的损失已大大下降,但疫苗免疫失败屡有发生。

近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毒力极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给本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问题。

该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B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

二、病的发生

1.病原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为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线状双股DNA,是一种细胞结合性病毒,存在鸡体组织内的病毒有两种形式,即病毒粒子无囊膜的裸体病毒和有囊膜的完全病毒。

MDV有三个血清型:

①致瘤的MDV;②不致瘤的MDV;③火鸡疱疹病毒(HVT)。

羽囊上皮细胞中的病毒粒子有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