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2502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第八章教案沪教版

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教学目标:

1、从组成上知道什么是有机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对有机物存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

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有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了解淀粉的营养价值,植物体内淀粉的来源,通过实验学习淀粉和葡萄糖的简单检验方法。

知道淀粉可以转化为酒精。

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自然界中的来源、营养价值

3、知道蛋白质在食品和动物体内的存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通过实验活动了解蛋白质的溶解性、灼烧现象、显色反应及其与重金属盐的反应;

4、知道各种维生素也是有机物,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知道在饮食和烹调中要根据维生素的性质特点,进行正确地操作,以保证维生素的正常摄入;

5、知道食品中混入某些霉菌、甲醛、甲醇等物质的危害性,知道防范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机物、无机物的概念,从组成上区分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又叫糖类);

3、淀粉、葡萄糖、油脂等物质的组成,性质特征以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变关系。

教学难点:

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物理、化学特性;

2、淀粉、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8、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1

§8、2淀粉和油脂1

§8、3蛋白质和维生素2

复习测试2

共6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8、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3、知道食物中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4、能够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5、能用某些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教学重点:

从物质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掌握最简单的有机物。

教学难点:

理解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在组成上并没有严格区分标准。

教具准备:

糖、面粉、棉布、燃烧匙、酒精灯、火柴、洗涤剂、醋酸、多种有机物的结构、NaCl、塑料、淀粉、化纤、橡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阅读P210,提前板书

[老师提问]:

通过阅读,有收获的同学(不论多少)请举手,(选择基础差的同学回答)

一、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含碳的化合物。

特点:

不完全燃烧时,大都有黑色的炭析出。

[演示实验]:

糖、面粉在燃烧匙中烧后均产生黑色物质,食盐在燃烧匙中烧后却无明显变黑现象发生,煤油、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若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清变浑现象,不完全燃烧则有黑烟冒出。

[提问]在CO、CO2、金刚石、石墨、纳米碳管,碳酸钙、酒精、醋酸、塑料、面粉等物质中哪些是有机物。

[学生活动]参考教与学P15,并以塑料、面粉为例发现有机物的一般共性。

大多数有机物都有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容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3.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简单讲解结构式,化学式,出示结构模型。

物性:

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化性:

易燃。

写化学方程式

自然界的形成:

植物殊体在隔绝空气情况下分解而成。

存在于:

地下深处(天然气)煤矿矿坑(瓦斯气)池沼底部(沼气)

沼气的生产和应用的意义:

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环境卫生,提高肥料的质量。

矿井安全:

通风,严禁烟火,经常检测瓦斯浓度,确保不在爆炸极限内。

4.生活中常见的其它简单有机物

酒精:

结构式,化学式,

制法:

绿色植物籽粒发酵而成,方程式表示。

因不含S,而称为绿色能源。

工业酒精:

含甲醇有毒,饮用后使人眼睛失明,量大死亡。

乙酸:

醋酸,具有酸性,演示:

与石蕊,碳酸钠、水垢的反应。

5.有机物分子的结构:

①若干个C—C原子可以连接成链状或环状②C原子还可以和H、O、N、Cl、P、S等相连形成不同类的有机化合物,所以有机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P211图

6.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阅读课本P211并判断葡萄糖,淀粉等是不是有机高分子

[学生练习]:

根据下列提供有机物的化学式计算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P213习题3和5。

淀粉(C6H10O5)n葡萄糖C6H12O6蔗糖(342)C12H22O11聚乙烯—CH—CH—写出甘氨酸(氨基乙酸)、丙氨酸(α-氨基丙酸)、苯丙氨基酸(α-氨基-β-苯基丙酸)、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的结构简式。

分析氨基酸的命名是按含羧基的最长碳链作主链,并按照被氨基

 

取代的氢原子离羧基最近开始依次从α,β,γ…标在氨基酸的前面。

如上述解答中的α-

氨基-β-苯基氨基酸。

本节小结:

1、能够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布置作业:

教与学,附加:

可燃冰知识习题。

板书设计:

§8、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一、有机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CO、CO2、H2CO3、CaCO3等除外)

1.有机物的一般共性

二.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点燃

1.物性: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难溶于水

2.化性;可燃性CH4+2O2=====CO2+2H2O现象:

纯净的甲烷安静地燃烧,产生①蓝色火焰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烧杯内壁有水珠④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CO2

3.自然产生原因:

植物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分解而生成的。

4.存在;池沼的底部,煤矿矿坑,地下深处。

5.矿井安全:

①通风②严禁烟火

6.沼气的制取和应用

原料:

秸杆、杂草、树叶、人畜粪便等废弃物。

条件:

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

农村应用沼气的好处:

①解决燃料问题②改善环境卫生③提高肥料质量

三.生活中常见的其它简单有机物

四.有机物组成与结构:

1、①每个碳原子最多与4个原子直接结合②链状或环状③碳原子间顺序和方式也可不同④如多种氨基酸,所以有机物种类多,性质各异。

五.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8、2淀粉油脂

教学目标:

1、认识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

2、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来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转化关系。

3、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的状态差异

4、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酿酒过程

2、淀粉的检验

3、葡萄糖的检验

教具准备:

饭粒、面团(馒头)土豆片,白糖、青菜、食盐、猪油、花生米、棉签、碘水、碘酒。

教学过程:

分析作业中错误:

氧化铁写成FeO

一、引入:

昨天了解一些简单的有机物,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些食品中的有机物。

[学生活动]:

阅读P210

[老师提问]:

通过阅读,有收获的同学(不论多少)请举手,(选择基础差的同学回答)

光照

叶绿素

板书:

一、淀粉:

存在于:

大米、面粉土豆,粉丝、山芋等食品中

1、来自于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葡萄糖又进一步转化为蔗糖(3C12H22O11淀粉和纤维素(C6H10O5)n

体内微生物

淀粉酶

2、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葡萄糖在小肠里吸收后进入血液,由血红蛋白分子输送人体各组织

淀粉酶

文字:

淀粉+水葡萄糖(人)纤维素+水葡萄糖(食草动物)

符号:

(C6H10O5)n+H2OnC6H12O6

缓慢氧化

葡萄糖有甜味,易溶于水,白色粉末固体,在体内缓慢氧化释放热量。

C6H12O6+6O26CO2+6H2O+QQ==2804Kg/180gC6H12O6

低血糖:

淀粉摄入量不足(或消化吸收能力差)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太低。

乏力疲倦昏迷休克。

治疗方法:

静脉输入葡萄糖。

上述三种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习惯上也称为碳水化合物,原因有三:

①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当时发现的糖分子中H、O个数比恰好为2:

1③且糖类的分子式都遵循Cn(H2O)m这个通式。

[总结和探索]:

淀粉①是人们食用的最主要糖类②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③淀粉的检验:

与碘作用呈蓝色

[演示]:

用棉签蘸碘水或碘酒溶液涂抹在下列物质上:

饭粒、面团(馒头)土豆片,白糖、青菜、食盐、猪油、花生米。

[演示]:

P216实验。

简答:

没有成熟的苹果遇碘变蓝色,成熟的苹果遇碘却不蓝色,用实验证明生苹果中含淀粉、熟苹果中含葡萄糖。

二、淀粉与葡萄糖的性质差异

1、

酵母菌

葡萄糖:

物性:

有甜味,易溶于水,白色粉末固体

化性:

①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放热②C6H12O62C2H5OH+2CO2↑

③与新制氢氧化铜在碱性环境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该反应可用于检验葡萄糖。

三、油脂

[阅读回答]:

1、存在于:

动物的脂肪层,植物的种子中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2、组成元素(C、H、O),氧化最终产物是CO2+H2O是人体储备能量的物质仓库。

3.葡萄糖:

15.6KJ/g油脂38KJ/g蛋白质24KJ/g

[实验]:

从花生米中提取油脂

①原料粉碎②正已烷浸泡溶解(无毒低沸点(68.7℃)

③过滤④水浴加热恒温蒸发。

本节小结:

淀粉、油脂均为食品中重在的有机物。

布置作业:

教与学,

附加:

多种方法鉴别下列物质:

①白糖食盐面粉②米汤牛奶③葡萄糖溶液和水④苹果是否熟了⑤情报工作者用米叶写情报,接受者有碘水湿润写有情报的纸显出蓝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8、3蛋白质和维生素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取蛋白质的重要性,初步认识“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

2、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在人体的存在和组成成分。

3、了解蛋白质的溶解性以及影响因素,及重要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够通过实验方法,掌握简单鉴别化学纤维、毛发纤维

2、能过通过实验现象了解蛋白质变性,及其应用

教具准备:

蛋白质、硫酸铵、氯化镁、铜、钡、汞、银、铅的盐溶液,羽毛、棉布、酒精灯。

教学过程:

[复习]掌握

淀粉酶

下列化学方程式

缓慢氧化

符号:

(C6H10O5)n+H2OnC6H12O6

C6H12O6+6O26CO2+6H2O+QQ==2804Kg/180gC6H12O6

[新课]人体是只要能量还不够,还要细胞,细胞还要生长发育,新陈代谢。

那么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是什么呢?

——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所以说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又一重要营养成分。

[学生活动]:

阅读P212

[老师提问]:

通过阅读,有收获的同学(不论多少)请举手,(选择基础差的同学回答)

[板书]一、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蛋白质

1、存在于:

鱼、肉、牛奶、豆酱油等食品中

蛋白质

胃肠中酶水作用

下逐步分解

氨基酸

被人体吸收

重新结合

转化成

人体所需蛋白质

含氮的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2.吸收与合成

 

3、蛋白质的存在:

人体内皮肤、肌肉、毛发、血液、激素、各种酶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4、蛋白质的合成:

氨基酸(C、H、O、N)+必需元素(S、P、Zn、Fe、Cu)如:

血红蛋白的组成中就必须有Fe元素,有了这些人体必须微量元素就可以合成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如鸡蛋的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坏了以后有一股硫化氢的气味。

有些按基酸可由蛋白质分解制得,而有些是要从其他动物、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

例如:

烹调肉、鱼等食物时,其中的蛋白质都转化成氨基酸,含有多种氨基酸的鱼、肉汤汁味道鲜美。

常用的鲜味剂——味精,就是一种氨基酸的钠盐,谷氨酸钠。

5、人体缺乏蛋白质:

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发生贫血等(回忆低血糖症状)

[学生探究发现]:

蛋白质的性质

出示蛋白质样品:

呈现胶体状态,讲解溶于水的分子比较大,加盐后,蛋白质分子凝聚在一起,而析出。

1、盐析:

两支试管+鸡蛋清,一支加蒸馏水——溶解。

另一支加饱和硫酸铵溶液——析出,(降低了溶解度)再加水,还能使析出的蛋白质溶解——可逆。

把黄豆浸在水里,泡胀变软后,在石磨盘里磨成豆浆,再滤去豆渣,煮开。

这时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仿佛在豆浆桶里跳起了集体舞,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溶液。

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

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

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

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

我们喝豆浆,有时就在重复这个豆腐制作过程哩。

有人爱喝甜浆。

往豆浆里加一匙白糖,豆浆没有什么变化。

有人爱喝咸浆。

在豆浆里倒些酱油或者加点盐,不多会儿,碗里就出现了白花花的豆腐脑。

酱油里有盐,盐和盐卤性质相近,也能破坏豆浆的胶体状态,使蛋白质凝聚。

这不和做豆腐的情形一样吗?

豆浆点卤,出现豆腐脑。

豆腐脑滤去水,变成豆腐。

将豆腐压紧,再榨干去些水,就成了豆腐干。

原来,豆浆、豆腐脑、豆腐、豆腐干,都是豆类蛋白质,只不过含的水有多有少罢了。

牛奶和豆浆差不多,也是胶体溶液。

在新鲜的牛奶里,酪素,也就是蛋白质包裹着奶油,在水里分散开来,不停地运动,所以,牛奶总是均匀的乳白色液体。

让牛奶发酵,做成酸牛奶,酪素就聚集拢来,凝结成块,象豆腐脑似的。

兴许你会爱喝这种酸牛奶。

2、变性:

三支试管+鸡蛋清溶液,一支加热——凝固。

另一支+少量乙酸铅溶液——凝固。

第三支加几滴浓硝酸,微热——变黄。

3、灼烧凝固的蛋白质,闻气味,灼烧头发和棉纱线(纤维素)比较气味,得结论灼烧含蛋白质的物质会产生一种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纱线有烧纸的气味。

[结论]:

蛋白质分子受某些物理因素(如热、紫外线和高电压等)和化学因素(如酸、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盐类等)作用,会收起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蛋白质丧失生物活性,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应用]:

①细菌的细胞由蛋白质构成,加热能使蛋白质发生凝固从而使细菌死亡,所以家庭中的碗筷、毛巾等常用开水烫、煮的方法消毒。

医院里的医疗器械,常用煮、75%的医用消毒酒精、或激光照射消毒均是这个原理。

②生活中鉴别纯毛产品,用灼烧的方法,一闻味,二试灰烬是极细的粉末。

[拓展视野]:

被霉菌污染的谷物有毒,不能食用。

本节小结:

1、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

2、蛋白质的溶解性以及影响因素,及重要化学性质

布置作业:

书后习题

板书:

一、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蛋白质

1.存在于:

鱼、肉、牛奶、豆酱油等食品中

2.吸收与合成

二、蛋白质的性质

1.盐析:

在硫酸铵、氯化镁、硫酸钙等盐作用下,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是物理变化。

2.凝固变性:

在物理方法(加热,高温蒸煮、紫外线照射、激光)化学方法(强酸、强碱、可溶性重金属盐、70%~75%乙醇溶液、甲醛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变性失去原来的生理功能。

三、含蛋白质的物质灼烧后有烧焦羽毛气味。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8、3蛋白质和维生素

(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和维生素制剂,人体摄入维生素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2、知道某些物质(如甲醛、黄曲霉素、黄米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

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3、联系日常生活,解答烹调和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品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用实验的方法区别某些有机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衣服上如粘有血渍,用热水还是冷水浸泡才容易洗去?

2、猪肝中含有一种酶,捣碎的生猪肝加入3%的双氧水中能发现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而捣碎熟的猪肝却看不到有气泡产生,为什么?

3、如何检验市场上的某些海产品是否用甲醛浸泡过。

(答:

取浸泡液加入蛋清,如蛋清发生凝聚,而且将凝聚后的蛋清再放入水中也不能溶解,说明不是用清水浸泡的。

二、新课:

[学生活动]:

阅读1、了解维生素存在于哪些食品中

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及制剂:

蔬菜、水果、鱼肝油、复合维生素含片等。

2、维生素的作用:

保证人的正常发育,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缺乏:

生长发育出现障碍,营养缺乏症。

具体的:

A夜盲症B脚气病、口角炎C坏血病D缺钙。

3、维生素的来源:

人体所需的大部分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故不能偏食

4、维生素的组成:

维生素是分子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的有机物。

5、维生素性质及烹调食用富含维生素食物分别应注意的问题

A、D脂溶性B、C水溶性

[课堂练习]教与学中部分习题。

[总结]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

水、无机盐、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

 

[拓展性介绍]认识某些维生素

(1)溶解性:

维生素A微溶于水,维生素D不溶于水,但都易溶于油脂,故其制剂都是油状的。

维生素B、C能溶于水。

但加热时均易受到破坏,VC在碱性情况下也容易受破坏。

(2)某些维生素的作用及存在

维生素A:

维持正常的视觉反应及骨骼发育,存在于鱼肝油、肝脏、水果中等。

维生素C:

又称抗败血酸。

具有酸性及还原性。

与血液凝固有密切关系,主要存在于水果中。

维生素C具有酸性和还原性。

故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维生素D:

可促进钙质的吸收而使骨质钙化,维持正常的骨骼,存在于鱼肝油、牛奶、蛋类等。

本节小结:

维生素的作用:

保证人的正常发育,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布置作业:

P2253、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