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2535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教学课题

第一课 病 毒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5.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6.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重点难点

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病毒的资料

学生准备:

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二次修订

(一)、引入

1、教师提问:

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

如何预防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新授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如何预防?

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3.教师讲解.

4.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如何预防?

5.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如何预防?

6.麻疹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如何预防?

7.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8.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三)、拓展延伸(网上学习)

1、教师讲述:

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

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教学课题

第二课 细 菌

课时安排

1

教学构思

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难点

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

教学过程

二次修订

一、导入

(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图片)

哪位同学闻一闻这是什么调味料?

再看看图片上的小孩怎么会得痢疾?

引出“细菌”。

一提起细菌,许多同学会立刻想到细菌可使人患病,使食物腐败变质。

想到这些,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讨厌细菌。

事实果真全都如此吗?

板题。

二、借助显微镜,认识细菌。

细菌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呢?

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

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

谈话: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你发现了细菌有几种形态?

指名答。

师结:

从形态上看,细菌可以分为三种:

球菌、杆菌、螺旋菌。

结合植物细胞的结构,认识细菌的单细胞结构。

三、细菌的繁殖。

1.(拿出一小碗馊米饭让前排的学生闻)

谈话:

谁知道米饭为什么会变味?

估计夏季在室温下米饭多长时间会变味?

再想一想,细菌为何会生活在米饭中?

小结:

米饭变馊是细菌作用繁殖的结果。

大家想想,植物细胞的数目是怎样增多的?

(细胞分裂)

2.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菌的横向分裂过程。

讲解:

如果环境条件适宜,细菌20多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

按照这样的速度来推算,一个细菌一昼夜可以繁殖72代,共繁殖出40多万亿亿个细菌,折合重量达4000吨。

但由于细菌的生殖对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很强。

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条件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外界条件不可能持续地满足细菌生殖对环境的要求。

所以现实生活中细菌不可能繁殖这么多。

学生质疑。

回忆一下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自养)

想想细菌和水绵的营养方式是否一样?

小结:

同样是摄取营养,痢疾杆菌生活在人体肠道引起痢疾,枯草杆菌却使枯草腐烂,如果将两者的生活环境改变一下,那么它们是否还能生存?

(不行)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

枯草杆菌生活在动植物遗体中并获得营养,我们称之为腐生。

四、认识细菌和人类的关系。

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

生答。

谈话:

现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呢?

生思考后组织讨论。

(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问题。

五、拓展延伸。

查阅资料,以“我看细菌”、“细菌的功与过”、“小议细菌”等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字数不限。

 

由演示实验入手,发挥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巡视并注意指导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教学反思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教学课题

第三课 馒头发霉了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2.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重点难点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显微镜。

教学过程

二次修订

一、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二、了解霉的功与过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

三、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

四、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

五、巩固学习:

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教学反思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教学课题

第四课 食用菌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知道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4.了解识别有毒蘑菇的有关知识.

5.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策略

真菌一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了解真菌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同时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在进行有关各种各样的真菌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对真菌的了解。

虽然蘑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但是学生可能没有仔细观察过它们,因此教师要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重点难点

知道真菌的结构,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教学准备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教学过程

二次修订

一.让学生思考:

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

( 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观察蘑菇.

二.蘑菇分为哪几部分?

(地下菌丝,菌丝,柄,菌褶,菌盖.)

是怎样吸收营养的?

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

四.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在形态特征上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异,不少种类还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其孢子的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并参阅有关的科学资料进行核对,才能确定是否有毒。

有的人认为,毒蘑菇色泽鲜艳,外形美观,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有的毒蘑菇有乳汁,毒蘑菇子实体受伤后伤面变色。

这些经验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是任何一种毒蘑菇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例如,多种牛肝菌的伤面常常变色,松乳菇具有乳汁,然而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有些毒蘑菇吃起来味道也是很鲜美的。

有人说毒蘑菇能使银器变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长虫,这些说法都是不确切的。

事实上,很多种毒蘑菇遇到银器并不变黑,有毒的豹斑毒伞往往会生蛆长虫。

总之,要想用一两个性状来概括蘑菇是否有毒,目前还做不到。

因此,在野外采集食用蘑菇时,一定要细心辨别。

对于不能识别的蘑菇,应该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请教。

五.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观察与思考

1.腐烂柑橘皮上的青霉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面包片上的曲霉呈黄、黑、褐或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放射状。

青霉和曲霉的共同点是:

它们都是多细胞真菌,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它们都能产生孢子。

2.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

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1.霉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孢子很轻,可以在空气中飘荡。

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或皮鞋给孢子的萌发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所以容易生长霉菌。

2.检查家里储存粮食的地方是否通风,环境是否干燥,存放衣物的衣柜是否受潮。

在晴好的天气里,晾晒粮食和衣物,防止霉菌的生长。

3.蘑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

所以在养殖食用蘑菇时,一方面要保持养殖场所的清洁、温度和潮湿;另一方面要提供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

 

教学反思

 

教学参考:

[蜡烛燃烧的原理] 常见的蜡烛是用石蜡制成的,石蜡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其化学成分是各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烃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石蜡受热熔化成液态,继续受热变成气态,遇冷又凝结成液态、固态。

   [生鸡蛋浸在白醋中,蛋壳上为什么有许多小气泡]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遇到醋,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钙+醋酸→二氧化碳+醋酸钙+水

   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

[碱块中倒入白醋为什么翻腾着大量的泡沫] 碱块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它遇到白醋,也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钠+醋酸→二氧化碳+醋酸钠+水

   [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为什么产生白色浑浊] 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当呼出的气体进入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就和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白色碳酸钙固体,从而导致澄清液体变浑浊。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白糖烧焦了,为什么会变黑、变苦] 在化学上,白糖属于“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白糖很甜,这与它的分子结构有关。

白糖烧焦后变苦,是因为它在受热时,白糖里的“羟基”(分子结构中的一部分)与氢原子结合变成了水分,水蒸发掉了,剩下黑乎乎的碳。

这样,颜色由白变黑,味也由甜变苦。

木头、油脂、石蜡、煤油……一切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当它们受热发生分解后,同样会析出碳:

木头烧焦变黑,菜油熬久了颜色由黄变褐、变黑,蜡烛、煤油一烧起来黑烟滚滚……都是这个缘故。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教学课题

第五课 蜡烛的变化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

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可乐罐、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碱快、白糖。

教学过程

二次修订

一、导入

1、谈话:

大自然中物质千变万化,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但有些变化,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

2、学生发言。

3、同学们讲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变化,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

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出示蜡烛)看!

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二、研究蜡烛的变化

第一个实验

1、仔细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3.汇报交流。

第二个实验

1.谈话:

你们加热过蜡烛吗?

会发生什么变化?

冷却后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

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

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

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

第一个实验:

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

 

第三个实验

1、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1)指导学生观察30页燃烧蜡烛的三幅图的实验方法。

(2)师操作示范,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3.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4.讨论:

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

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说法?

蜡烛被加热时,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蜡烛燃烧时,不但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变成了一些新的物质。

5.小结:

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三、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

1、谈话:

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很多,看看31页都有哪些现象?

2、讨论交流这些现象各属于哪一类变化?

你的证据是什么?

3、小组讨论并填写书73页表格,汇报。

4、小结:

在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是属于哪类变化时,最主要的是观察它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

四、巩固练习

1.看书上图,每组任选两个实验做做,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2.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3.讨论判断图上这些物质的变化是哪类变化,说出理由。

 

教学反思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教学课题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

教学准备

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

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二次修订

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1、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搅拌水中的食盐,会看到什么现象?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说明什么?

(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

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得出什么结论?

向水泥中加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

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2、认识其他物质的变化。

借助教科书提供的两组物质变化的示意图,提示学生认识生活中更多的类似食盐和水泥这样的变化。

第一组图片包括玻璃和水的变化。

玻璃的变化由三副图片:

碎玻璃、玻璃熔化炉、玻璃制品组成。

图片与图片之间分别用箭头相连接。

(提示学生认识到玻璃也可以像食盐那样,改变形态后还可以恢复原状。

水的变化中,通过箭头提示学生水可以改变形态为水蒸气或冰,水蒸气或冰又可以恢复到水的形态。

第二组图片包括六种物质的变化,分别是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种子发芽的变化、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泥土到砖块的变化、树到椅子的变化。

(提示学生进一步探究生活中更多类似水泥变化的事例。

3、归纳。

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归纳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二、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结合三幅图片(分别森林大火、污染的水域、废品收购站)引导讨论,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利弊。

(森林大火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一些不可逆变化带给人类的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污染的水域是一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虽然是一种可逆的变化,但如果想使污染的水恢复到原状却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废品收购站的图片提示学生认识到很多物质是可以发生可逆变化的,我们可以合理的使用它们,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自由活动:

“自制胶水”

四、拓展活动:

生活中还有哪些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现象?

课下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变化。

 

提示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多种物质的变化入手,探究类似食盐和水泥的变化特征。

教学反思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教学课题

第七课 铁生锈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金属有生锈的现象;2.以铁生锈为例,说出金属生锈的原因;3.说出一些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技能目标:

培养用实验方法研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情感目标:

激发爱护金属制品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难点:

金属生锈的原因。

教学准备

锈铁块、铜绿以及一些不锈钢制品,课前一星期布置学生预做铁钉生锈的实验。

教学过程

二次修订

1、许多金属都会生锈。

(1)在我们身边有哪些金属生锈的现象?

(2)会生锈的这些东西是什么材料做的?

归纳:

铁生锈这锈叫做铁锈。

(3)还有什么金属会生锈?

通过观察铜上面绿色的物质,得出“铜绿”是铜生锈形成。

(4)那么,铝、铅等金属会不会生锈呢?

归纳:

许多金属都会生锈。

2、金属为什么会生锈?

(1)出示生锈的铁钉,问:

铁钉上出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生锈?

(学生讨论)

(2)教师归纳小结得出:

锈是金属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作用的结果。

(3)学生观察自己面前的潮湿试管中的铁钉和比较干燥试管中的铁钉,两个铁钉有什么区别?

(4)说明了什么呢?

(5)日常生活中什么金属最容易生锈?

铁锈有什么特点?

3、怎样防止金属生锈?

(1)怎样才能防止生锈呢?

(2)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金属放在干燥的环境中;金属的外面加一层保护层;金属与空气隔绝;在一种金属中加入另处一些金属制成不易生锈的合金。

(3)出示一些用合金作的制品让学生观察。

4、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教学课题

第八课牛奶的变化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体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得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重点难点

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搜集和整理一些典型的有关牛奶变化和引用牛奶方面需要注意问题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二次修订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

你知道为什么要喝牛奶吗?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牛奶有关的知识,看一看牛奶和一些物质混合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过程

1.牛奶的变化

(1)提出问题:

在牛奶中加入橘子汁、苹果汁、砂糖、食盐、咖啡、醋、酱油、味精、啤酒、白酒,会有什么变化?

(2)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可选择2—4种物质加入牛奶)

(3)小组实施探究。

将活动中观察到的发现及时记录在表格中

(4)汇报交流

2.牛奶的变化与生活关系

(1)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教师补充牛奶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自由活动

1.学生用脱脂牛奶制作胶水

2.学生试验自己制作的胶水的效果

(四)拓展活动

课后学生根据教材图示做酸奶。

 

教学反思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教学课题

第九课静止和运动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索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尊重证据;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

3.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重点难点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课本、橡皮、文具盒

教学过程

二次修订

(一)导入

情境再现,提出问题

播放一组录像:

校园内景物、正在活动的学生们。

谈话: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谁是运动的?

谁是静止的?

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4.学生模拟实验。

5.师生交流并小结。

6.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三)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

 

教学反思

 

海之韵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教学课题

第十课距离和时间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关心新科技等社会问题。

3、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重点难点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皮尺,秒表

教学过程

二次修订

(一)导入

谈话导入:

谈话:

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秒,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分钟,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二)探究活动

1.到室外测量并做好记录:

小组内百米跑的成绩或赛车测量记录表

2.分析:

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把时间和距离的关系表示出来。

3.分析图表并描述物体运动中的变化,小组间交流。

4.根据测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