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2756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短视频是当下的一种新媒体产品。

短视频的内容有个性,有趣味,短视频易于生成,便于转发和传播,让人们在创造和分享中获得精神享受。

天南海北的人们可能有着相近的生活趣味,一条表现日常诗意生活的短视频往往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进而带来可观的自发传播量。

艺术也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进入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从而提升普通人的审美素养。

此前有短视频平台联袂多家艺术机构发起艺术创作,旨在以短视频为媒介推动艺术创作与交流为目的。

短视频的出现引起了美学和艺术的变革:

传统意义上的纯粹学术性与欣赏性的美学,正在转化为普通人的实践美学;艺术创造突破了原来的小圈子,成为普通大众日常之事。

用户生产内容这种生产与传播模式不断地为“大众创造+大众传播”提供新的可能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在参与中欣赏,在参与中创造。

值得注意的是,短视频的内容质量,一些短视频存在低俗、恶搞、做作、浮夸的问题。

我们不能被流量法则,而要遏制低俗之风,让人文雅趣成为一种时尚,让创造美、传播美、欣赏美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日常。

这正是人工智能时代审美教育者、传播者短视频平台运营者的职责所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通行参差不齐裹胁以及

B.流行泥沙俱下裹胁乃至

C.通行泥沙俱下裹挟乃至

D.流行参差不齐裹挟以及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前有短视频平台与多家艺术机构联手开启艺术创作,希望达到以短视频为媒介推动艺术创作与交流的目的。

B.此前有短视频平台联合多家艺术机构举办艺术创作活动,旨在以短视频为媒介推动艺术创作与交流。

C.此前有短视频平台与多家艺术机构共同发起艺术创作思路,旨在以短视频

媒介推动艺术创作与交流。

D.此前有短视频平台联合多家艺术机构举办艺术创作活动,旨在达到以短视频为媒介推动艺术创作与交流为目的。

【答案】1.D2.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流行:

广泛传布;盛行。

通行:

①(行人、车马等)在交通线上通过。

②通用;流通。

句子是说短视频这种新媒体产品风行一时,选填“流行”恰当。

第二空,参差不齐:

形容不一致,有差别。

泥沙俱下: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考虑到与“短视频的内容质量”搭配,选填“参差不齐”恰当。

第三空,裹挟:

①(风、流水等)把别的东西卷入,使其随着移动。

②(形势、潮流等)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

裏胁:

用胁迫手段使人跟从(做坏事)。

句子是说人们不可对流量法则采取妥协态度,而不是说人们被胁迫做坏事,选填“裹挟”恰当。

第四空,以及:

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

乃至:

甚至,有进一步的意思。

相对于短视频平台运营者,审关教育者、传播者对短视频内容的责任更大,句子强调的是审关教育者、传播者的责任,而非强调短视频平台运营者的责任,故选填“以及”恰当。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联袂”与对象搭配不当;二是“发起”后缺宾语中心语;三是“旨在……为目的”结构混乱。

A.“开启”与“创作”搭配不当。

C.“发起”与“思路”搭配不当。

D.“旨在达到……为目的”结构混乱。

故选B。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我贿迁贿:

贿赂

B.日月忽其不淹兮淹:

淹没

C.以手抚膺坐长叹坐:

空,徒然

D.渠会永无缘渠:

沟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本句意为:

带着我的财物迁到你家去。

贿:

财物。

B.本句意为:

太阳与月亮互相交迭,未尝稍停。

淹:

淹留,停留。

D.本句意

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渠:

代词,代指他。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乘彼桅垣,以望复关又申之以揽茝

B.高余冠之岌岌兮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C.及时相遣归枝枝相覆盖

D.桑叶未落,其叶沃若其险也如此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辨析文言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

B.助词,帮助定语置后,正常语序为“岌岌(之)冠”;结构助词,的。

C.副词,是动作行为偏指一方,相当于代词,此处指“我”;副词,相互。

D.两个“其”都是代词,“它的”。

故选D。

5.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首诗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C.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沈岳焕,自称“乡下人”。

代表作《边城》以翠翠的爱情生活为主线,描绘了湘西边城的美丽凤光和风土人情,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心灵的纯净。

D.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再别康桥》一诗体现了新月派主张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错误,对于“六艺”有两种说法,一为《诗》《书》《礼》《易》《乐》《春秋》,一为“礼、乐、射、御、书、数”。

故选A。

二、(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

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

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

“子何以中吾君?

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

“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

“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

“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8.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通过

B.景监曰:

“子何以中吾君?

吾君之欢甚也。

凭借

C.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称赞

D.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到,往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

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

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

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

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痤的劝告。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答案】6.B7.B8.D9.C

10.

(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

适遇公叔痤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公叔痤说:

“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

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

“年虽少”与“有奇才”是公叔痤推荐商鞅的话,“有”的宾语是“奇才”,不能断开,排除A项。

“愿举国而听之”意思是“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此句语意连贯,中间不需要断开,排除D项。

“听用鞅”即“任用商鞅”,“鞅”作“用”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解说错误。

“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D.本句意为:

而后魏惠王就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

去:

离开。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C.“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说法错误。

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并未对其本人施以刑罚。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

(1)苟,如果;法,效法;故,陈规。

循,遵守。

“可以(之)强国”“可以(之)利民”都是省略句。

(2)期年,满一年;之,到。

“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

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事奉魏国相国公叔痤。

公叔痤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荐。

适遇公叔痤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公叔痤说:

“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

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

”公叔痤已死,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东方要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

孝公与他交谈,好几天还不满足。

景监对卫鞅说:

“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的心意?

我的国君高兴得很啊。

”卫鞅说:

“我就用强国之术向国君陈述,国君大为高兴。

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

卫鞅说:

“行动迟疑不决就不会成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

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袭用成法;如果可以利民,就不遵循旧礼。

”秦孝公说:

“好。

”“治理社会不只一条道路,有利国家不必效法古代。

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王业,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

违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因循旧礼的不值得赞美。

”秦孝公说:

“好。

”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法的命令。

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

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

卫鞅说:

“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

”准备依法惩处太子。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

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

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

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于是秦孝公任用卫鞅为大良造。

经过五年,秦人国富兵强,秦孝公派遣卫鞅领兵攻伐魏国。

卫鞅事先埋伏穿戴盔甲的武士而袭击俘虏了魏公子卯,乘势攻击他的军队,全部打垮魏军而返回秦国。

魏惠王因军队屡次败于齐国、秦国,国内十分空虚,日益衰落,非常恐慌,于是派遣使者割让河西之地奉送给秦国以求和解。

而后魏惠王就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

魏惠王说:

“我悔恨当初不听公叔痤的话啊。

”卫鞅击败魏军归来,秦孝公封给他於、商之间的十五个邑,从此号称商君。

三、(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夏夜乘凉怀念友人的诗,诗人怀念的这位朋友姓辛,在兄弟中排行老大。

B.开头两句写夜晚降临,“忽”“渐”二字将日与月交替,黑夜与白天的承接,一慢一快,写得十分传神。

C.“散发”“卧闲敞”写尽隐者闲适、潇洒甚至颓放之态,“闲敞”的描写尤其新奇。

D.夏夜的景色幽静,清风明月,良辰美景,正应弹琴助兴,权可借以慰藉,但却无人可陪诗人欣赏。

12.赏析“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13.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1.B12.通过嗅觉和听觉写诗人的感受:

夏风吹来,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沁人心脾;竹叶上的露水滴在池面上,声音清脆;以动衬静,动中有静,写出了环境的清幽,烘托出诗人的清爽闲适之情。

13.前六句通过写夏夜之景,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趣;第八、九句诗人由清幽的景色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了知音,抒发了诗人“恨无知音赏”的遗憾和惆怅;末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因美景而有所触动,思念友人之情。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黑夜与白天的承接,一慢一快”错,“忽”“渐”二字将日与月交替,白天与黑夜的承接,“一快一慢”,写得分外传神。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两句是说,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身心的快感。

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

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以动衬静,动中有静,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写出了环境的清幽,烘托出诗人的清爽闲适之情。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

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

前六句通过写夏夜之景,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趣:

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

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抒发了诗人“恨无知音赏”的遗憾和惆怅。

最后触景生情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表达了诗人思念友人之情。

四、(每空0.5分,共6分)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l)______________,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2)何方圆之能周兮,______________。

(《离骚》)

(3)李白在《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5)杜甫《蜀相》里乐景中流露哀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心非木石岂无感?

________________。

(《拟行路难》)

(8)________________,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

【答案】①.亦余心之所善兮②.夫孰异道而相安③.扪参历井仰胁息④.以手抚膺坐长叹⑤.飞湍瀑流争喧豗⑥.砯崖转石万壑雷⑦.映阶碧草自春色⑧.隔叶黄鹂空好音⑨.三顾频烦天下计⑩.两朝开济老臣心⑪.吞声踯躅不敢言⑫.花径不曾缘客扫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

孰、扪、胁、膺、豗、砯、壑、频烦、踯躅。

五、(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

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

朱先生头也不抬:

“就说我正在晨诵。

”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

“晨诵算什么?

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

”张秀才再来传话:

“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

”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

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

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

“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

”说罢就转身走了。

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

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

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

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

“走了。

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

那人说:

“我找张总督。

”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

”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

“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

你好不仗义!

”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

“朱先生请进。

”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

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

“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

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

”朱先生说:

“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

”张总督说:

“我真怕你不来哩!

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

”朱先生笑说:

“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

“这个呆子,书呆子!

”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呜呜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

“总督大人息怒!

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

”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

“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待过了。

”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

“这十二个人不够。

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

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

”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

“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

”朱先生不耐烦了:

“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

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

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

“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

”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

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

朱先生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来。

张总督难为情地说:

“先生这不寒碜我吗?

”朱先生不以为然。

吃罢喝了一杯热茶,背起褡裢告辞。

张总督死拉住不放:

“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

”朱先生又放下褡裢,执笔运腕,在宣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

脚放大,发铰短;

指甲常剪兜要浅。

张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

朱先生笑说:

“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唱歌谣,抄录两句供你玩味。

”说罢又背起褡裢要走。

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用轿子,又要牵马驮送。

朱先生说:

“不宜车马喧哗。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节)

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张总督的信,既交代了社会背景,又说明了诚请朱先生的理由,刻画了一个爱好和平、一心为民的革命军将领形象。

B.咸阳桥送行,张、朱二人分别吟诵了两首古诗,但心境、用意不同,前者迫于无奈,是应景之诵;后者发自肺腑,是对自己此行安危的忧虑。

C.小说最后“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的题词内容,不仅反映了民声,也表达了朱先生对革命军破除陋习、清廉为政的期望。

D.作者在塑造心中

理想人物朱先生的形象时,主要采用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将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加以凸显。

16.简要分析朱先生的性格特点。

17.本文语言很有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

18.朱先生帮助张总督实现了愿望,但又处处拒绝张总督。

小说这样写有何用意?

请谈谈你的理解。

19.小说选段主要写了朱先生退兵之事,但是对朱先生如何退兵的情节一字不提。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请结合小说进行分析。

【答案】15.C16.①朱先生坚持晨读,临行诵诗,赠字童谣,都可见他爱读诗书的特点。

②拒绝张总督的请托,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可见他不畏权贵。

③来去只身,不要车马喧哗、兵丁跟随,可见他低调淡泊。

④吟《兵车行》而热泪涌流,面对势力强大的清兵义无反顾只身前去劝说,可见他心系百姓,勇敢从容。

17.①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朱先生的语言文言化、书面化,张总督的语言粗鲁、口语化。

②叙事语言简约、平实,大多直陈其事,少有修饰。

③古雅厚重有韵味,多有诗词歌谣入文。

18.①使故事更曲折,增强了文本张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在矛盾中,刻画并丰富了二人的性格,尤其是显示了朱先生的人格和威望。

③强化主题,通过拒绝,表明朱先生此行的目的是为民请命,赞美了知识分子的担当。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