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2853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8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docx

最新1718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421426附答案

辛集市第一中学4月份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内环境中各项理化性质保持不变D.内环境是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2.如图a、b、c分别表示人体的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的是

A.图中a为淋巴,b为血液,c为组织液B.b中的蛋白质含量比a中的蛋白质含量少

C.a和b中均有参与人体体液免疫的物质D.b中蛋白质含量较少时将导致c的液体量减少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由消化、呼吸、循环、排泄四个系统共同完成

B.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的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下列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①③⑥

5.据图判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组织液中的C02可参与pH稳态的调节

C.如果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加大,会导致组织液回渗增强D.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6.右图可用来表示下列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A.a表示细胞外液,b~d分别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液

B.a表示原核生物,b~d分别表示细菌、蓝藻、病毒

C.a表示免疫系统,b~d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抗原

D.a表示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d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7.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D.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8.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分别刺激A、B、C、G、H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5处

B.在B、C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分别刺激A和G点,电流计指针都能偏转

C.D、E、F共同构成的两个神经元相连接的部位叫突触

D.刺激E、F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9.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的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B.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的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

D.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是因为K+外流和Na+内流

10.图中a、c与所在神经纤维上电极的距离相等,且小于b与电极的距离。

电极连在膜外,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规定为:

若电流从左侧接线柱进入,则指针向右侧偏转。

分别在不同部位给予相同强度的适宜刺激,可得到的结果是

A.单独刺激a点,电流表指针先偏右,后偏左B.单独刺激b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相反

C.同时刺激a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将不发生偏转D.同时刺激b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

11.若在图中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给B点施加适宜刺激,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检测到的结果是

A.

B

C.

D.

12.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活动中,甲同学持有2张“糖卡”,乙同学保管“胰高血糖素卡”和“胰岛素卡”,丙同学持有4张“糖卡”。

能够代表人体内胰岛的是

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甲同学和丙同学

13.下图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分析合理的是

A.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

B.正常人从寒冷室外进入医院立即抽血,检测出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值低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激素的分泌

D.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失衡

14.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K+外流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的主要原因

B.正常机体的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可双向传导

C.神经递质的释放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关系密切

D.大脑皮层H区受损则无法形成听觉

15.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16.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17.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②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细胞、肝脏细胞中

18.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D.卵巢、胃腺、肝脏

19.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B.由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的过程是体液调节,②位于垂体

C.由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的过程是神经调节,②位于大脑皮层

D.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20.下列关于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

B.神经纤维某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形成局部电流

C.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恢复至静息电位的过程与细胞呼吸密切相关

D.兴奋是指受到刺激的动物或人的细胞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肠黏膜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C.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质分泌到肠腔

22.细胞通讯是细胞间交流信息,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生理活动,如图甲为两种细胞通讯方式,图乙为图甲中括号部分放大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结构1的末梢与靶细胞1合称为效应器

B.图甲中靶细胞1对靶细胞2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为体液调节

C.图乙中⑤的形成与②有关,⑤所在位置为内环境

D.若图甲中靶细胞1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2—定是肝细胞

23.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可以影响膜电位和突触传递过程,如细胞内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而K+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

则下列情形中不利于神经递质释放的是

A.Na+流入细胞内B.Ca2+流入细胞内C.K+流出细胞D.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24.去除蛙的脑而保留脊髓,做成脊蛙,用夹子夹住脊蛙的一条腿使之不能收缩,用稀醋酸刺激这一条腿,蛙的另一条腿将弯向受刺激的腿进行搔拔。

此现象说明

A.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也能发生反射

B.未受刺激的一侧也有此反射的感受器

C.一侧的传入神经元通过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和另一侧的运动神经元有联系

D.神经冲动传到脑,脑发生的神经冲动传到未受刺激的腿,使之弯曲搔拔

25.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中X与Y分别代表下丘脑和垂体

B.结构X接受的刺激来自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与神经调节无关

C.图中激素a与激素b分别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能反馈调节激素a与激素b的合成与分泌

26.“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

下列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

①胰岛B细胞受损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

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7.如图为血液中某种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

下列对该图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此营养物质是葡萄糖,因为其在血液中的质量浓度为0.8—1.2g/L

B.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化、吸收

C.由于血糖被用于氧化分解的途径而使BC段显著下降

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不断分解产生葡萄糖,并释放进入血液

28.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29.如图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该调节方式的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B.体温调节会涉及这种调节方式

C.若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靶细胞一定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D.该调节方式的信息传递需经过体液运送,并存在反馈调节

30.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巴甫洛夫发现并命名的B.促进胰液分泌是一个神经调节过程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D.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

31.有一类性别发育异常的男性(性染色体正常),性腺为睾丸而其他性征出现女性化。

在临床发现的此类病例中,甲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偏高,但雄激素水平相对偏低;乙患者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水平均偏高。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是雄激素合成不足造成

B.甲患者雄激素水平偏低可能与促性腺激素受体缺乏有关

C.乙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是缺乏雄激素受体导致的

D.乙患者体内促性腺激素的偏高与雄激素受体缺乏无关

32.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

3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D.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34.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如图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Ⅰ具有促进细胞D增殖分化的作用B.细胞A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

C.物质Ⅰ和物质Ⅱ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细胞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35.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疫苗可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B.疫苗可刺激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C.疫苗可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记忆细胞

D.第二次接种乙肝疫苗时,记忆细胞能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36.当机体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过低时,容易引发

A.恶性肿瘤B.过敏反应C.免疫排斥D.系统性红斑狼疮

37.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疾病。

有关此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

B.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

C.HIV在繁殖过程中,其RNA在宿主细胞中控制病毒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D.目前接种疫苗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38.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淋巴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39.如图为某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抗体1和抗体2都能与相关受体结合导致调节异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和胰岛素作用于相关细胞都是通过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完成的

B.两种抗体都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这在免疫学中称为自身免疫缺陷病

C.两种抗体引起血糖升高都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症状

D.由图看出糖尿病并不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40.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变态发育有重要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玻璃缸编号

1号

2号

3号

步骤1

2000mL河水和适量的新鲜水草

步骤2

?

步骤3

甲状腺激素5mg

甲状腺抑制剂5mg

不作处理

步骤4

每天换1次,并向1号和2号分别加人甲状腺激素5mg,甲状腺抑制剂5mg,测量蝌蚪的体长,观察前后肢和尾的变化情况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步骤3所进行的各种处理

B.步骤2中应放入数量相等且适量的生长状态一致的蝌蚪

C.预测蝌蚪发生变态发育所需时间最短的是1号缸中的蝌蚪

D.甲状腺激素通过影响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而影响蝌蚪的变态发育

4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①④⑤⑦B.①②③⑦C.③④⑤⑦D.②③⑥⑦

42.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将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将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将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将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43.如图图所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

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44.用不同浓度的某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图。

其中1、2、3和4分别是培养环境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a、b、c和0的生根数量。

下列关于a、b、c的比较正确的是

A.a大于b,b大于cB.a小于b,b小于cC.a与b均小于cD.b与c均小于a

4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应用对应正确的是

A.脱落酸——麦田除草B.赤霉素——促进淀粉酶的产生

C.乙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D.细胞分裂素——获得无子番茄

4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变为吲哚乙酸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47.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

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加快生根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

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籽果实

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

48.某兴趣小组研究X、Y、Z三种浓度生长素对杨树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相关判断合理的是

A.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B.Y浓度生长素可促进杨树侧芽细胞分裂

C.Z浓度是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D.三种浓度的大小关系应为:

Y

49.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将植物横放,测得a、b、c、d四点生长素浓度并标于曲线上,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图乙中的位置是

A.aB.bC.cD.d

50.下列关于“探究促进葡萄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用葡萄插条不能带幼叶或幼芽,以免自身产生生长素影响实验结果

B.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避免实验误差

C.实验中不同浓度NAA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要相同

D.促进葡萄插条生根的最适NAA和IAA浓度相同

51.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一致的是

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一一促进种子萌发

B.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获得无子果实

C.用一定浓度的2,4一D溶液——除去双子叶作物田间的单子叶植物杂草

D.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加快叶片的黄化速度

52.下列关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例如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其作用原理是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

B.成人的血浆正常pH为7.35~7.45,在剧烈运动时,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会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组织有下丘脑和甲状腺

D.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

53.如图甲表示赤霉素的作用机理,图乙表示几种激素对茎段生长的影响。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图甲中的a表示抑制,b表示促进B.图乙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

C.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仍然可以完成生长素的合成

D.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

54.为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某研究性课题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图1中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放置到图2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①②③④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

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生长,原因是生长素促进了细胞生长

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

D.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

55.植物生长素具有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的特性。

下列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

A.在自然状态下,大型乔木的树冠多呈圆锥形

B.被大风刮倒的树木,其露出地面的根总是向地生长

C.置于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朝向窗外生长

D.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会促进双子叶杂草的生长,浓度过高则会杀死双子叶杂草

二、非选择题

1.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

下图为相关反射弧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_。

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会形成痛觉。

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

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表示刺激S引起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X是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表示____________。

若刺激S为血糖浓度升高,则可通过“刺激S→X→胰岛”过程使胰岛B细胞以____________方式分泌胰岛素。

此外,血糖浓度升高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故血糖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调节。

(2)若刺激S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水盐平衡,在此神经调节中,接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_,效应器为____________;参与此体液调节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_。

(3)若刺激S为寒冷,器官X分泌的TRH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垂体分泌TSH过程中表现出_________(填“协同”或“拮抗”)作用;TRH、TSH和甲状腺激素在分泌过程中既体现了____________调节,又体现了____________调节。

3.图甲表示植物横放之后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

根的向地性生长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由图乙可以看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促进作用_________(填“一定相同”“一定不同”或“相同或不同”)。

(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为____________。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器官的____________(填“幼嫩”或“成熟”)部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_________(填“受”或“不受”)光照影响。

(3)某实验小组为了证明茎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把下列实验补充完整:

①正常的植株,不做处理,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②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____________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③去除顶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3、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是由于患者感染HIV引起的。

下图1为艾滋病感染者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艾滋病是一种__________病。

被HIV侵染的T细胞产生于骨髓这一免疫器官,并在__________成熟。

除上述免疫器官外,人体的免疫器官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研究表明:

人体感染HIV后,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产生抗体,这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功能。

从图1可知,HIV浓度在第9年达到了峰值,患者此时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这一结果体现了免疫系统还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功能。

(3)图2是抗体形成的一般过程,图中的a是________;b是________,g是_________,f是_______。

(4)人体感染HIV后,体温维持在39℃,此时人体产热量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散热量,其中与产热直接相关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人体还会出现心率加快的临床症状,调节此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免疫缺陷胸腺淋巴结扁桃体防卫监控清除吞噬细胞T细胞淋巴因子抗体等于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脑干

参考答案

25.

(1)传入神经内正外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