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2961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6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课题

南极小客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青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5页的第一个信息窗口的有关内容,第一个信息窗口通过两个小朋友来到南极,看到这么多的企鹅,提出问题“有多少只企鹅呢?

”引出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这里先引导学生通过一十一十的从十数到一百,引进计数单位“百”,然后通过摆小棒和使用计数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百”的概念。

然后通过对海豹、贼鸥数量的提问,引出对几十几的认识,教材仍是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几十几的含义。

学情简析

多数学生已经有了百以内数的简单认识,部分学生已经会用五个五个的数或十个十个的数的方法来数百以内的物体的数量。

但是学生对于百以内数的含义并不理解,特别是对于数位和数位顺序应该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的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策略

学生已经知道10个一是10,2个十是二十,,因此在教学生,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他们主动学习,同时借助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数,帮助学生建立数位顺序。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

计算机

预习:

看一看

 

 

 

南极小客人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小动物吗?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出示小企鹅),它是谁?

它生活在哪里?

谁能介绍一下南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种小动物的只数。

(展示信息窗口1)

二、讲授新课

1、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

谁说得最接近呢?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的数,二只二只的数,五只五只的数,十只十只的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那种方法?

为什么?

 

教师小结:

多数学生喜欢用十只十只的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介绍有关南极和企鹅的知识。

 

学生进行估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数出企鹅的只数,教师巡视指导。

数完后,引导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方法。

 

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的方法进行讨论、比较,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并学会使用这种方法来数较大数量的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请大家用这种方法数一数桌子上的小棒,每10根放一堆,看看这有几根小棒?

这100根小棒有几个十?

也就是说几个十合起来就是10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0个十=100

3、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20?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

你能否拨出40、70、100?

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百位在十位的左面,就是说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4、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谁能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

怎样用小方块表示它们的数量?

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

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

三、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4页第1题

 

学生动手摆小棒,通过对摆小棒的操作明确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在十位上拨出2个珠子

在十位上拨出10个珠子;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

 

学生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数出海鸥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方块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方块表示它们的数量。

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各位上拨几个珠子。

先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多少,然后用前面所学的方法数一数,看看谁估得最准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二课时

1、数数游戏

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字,老师可以用不同方法来数数,比如:

30、31、32……;30、29、28……;30、40、50……;30、32、34……;30、25、20……;30、28、26……。

你们也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数数吗?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完成教科书第4页第3题

3、完成教科书第5页第4题

 

4、完成教科书第5页第5题

2008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

啊!

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

谁能估一估?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完成教科书第5页第6题

 

先全班一起练习一个数,在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数,其余三个同学以不同的方法来数数,以次循环进行。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学生进行估算练习

 

同位俩为单位进行练习,可选择不同的数字进行练习

课题

南极小客人

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

课时

第3、4、5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书第6-10页的内容,包括信息窗口二、相应的自主练习以及我学会了吗三部分。

信息窗口二是窗口一的延续,在了解了南极的整体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天上有47只贼鸥,冰上有32只贼鸥,由此引出对两位数的读、写方法的探讨以及对两位数比较的认识。

我学会了吗是对着单元内容的一个复习。

学情简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利用计数器来拨不同的两位数,因此对于两位数的读写困难不大,但是对于读法与写法的区别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存有一定的困难。

而相对于两位数的比较,部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比较,因此这部分只是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太困难。

教学目标

1、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策略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利用学生的经验,鼓励学生自主研究、探讨算法的多样化,并密切结合学具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

计算机,挂图

预习:

看一看

 

 

 

南极小客人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两个小朋友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可高兴了,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好带回去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二、教学新课

1、他们首先想要记录什么?

你能否在计数器上表示出天上贼鸥的数量?

你能够根据计数器的珠子数量写出天上贼鸥有多少只?

(教师板书出写作:

47)

谁能读一读你写的数量?

(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法板书读作:

四十七)

教师小结:

向我们平常在本子上写数字的方法叫做写作,也就是我们用数字的形式表示出数量,而我们用语文的方法将我们口头读的形式记录下来叫做读作。

下面你能否自己记录下冰上贼鸥的数量?

并把它读出来?

通过记录贼鸥的数量,我们可以发现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根据图中内容表述贼鸥的数量

 

学生利用计数器表示出天上贼鸥的数量,并根据计数器上的表示写出数量,并学会读数。

 

学生自己动手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刚才我们记录出天上的贼鸥有47只,冰上有32只贼鸥,老师又有问题了,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

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教师出示试题:

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

比七十呢?

42和49比较谁大?

你是怎样比较的?

100和50呢?

99和100呢?

9和100呢?

三、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8页第1题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47和32进行比较,鼓励学生多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既可以用书中展示的两种方法,也可以有不同的思路,比如从小数到大数47在32的后面,所以47大,32小。

引导学生对两个数字进行比较,强调几十几和整十数间的比较,十位相同的两个数间的比较以及100与其他数间的比较。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的?

怎样读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四课时

1、完成教科书第8页第2题

 

2、完成教科书第8页第3题

 

3、完成教科书第9页第4题

引导学生先从第1横行开始说一说每一横行有什么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将数字填上。

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几行数字读一读,再观察这个百数表中横着、竖着、斜着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规律。

如:

横着每两个数之间相差1,竖着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第1竖行各位数字都是1,斜着从左往右每两个数相差11,从右往左每两个数相差9等。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第二组数字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引导学生先观察题意,明确左边两组是加法题,右边两组是减法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重点说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怎样计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怎样计算。

(多请几位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4、完成教科书第9页第5题

 

5、完成教科书第9页第6题

 

6、有能力的学生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聪明小屋

学生根据第4题的练习,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20+80和100-90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明确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多得多,什么是少一些?

完成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五课时

1、完成第10页我学会了吗的第1题

 

2、完成第10页我学会了吗的第2题

 

3、完成第10页我学会了吗的第3题

 

4、完成教科书第10页丰收园的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复习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数。

如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等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复习数位和有关顺序的知识。

如92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92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后面2个数是多少?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个练习,练习时,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教师应积极给与鼓励

课题

下雨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这部分是主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刻。

教材先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弄清楚短针才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在此基础上再认识钟表面上接近整点的时间,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学情简析

对于时间,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并且经常接触。

但是,对于钟表,许多孩子没有接触,或较少注意,因此,这部分只是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几时半的理解可能存有困难。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2、使学生初步的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整时数。

会读、会写整时、几时半和快几时。

3、使学生建立时间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初步的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整时数。

难点:

使学生建立时间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策略

通过对学具的操作使学生初步对钟表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然后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整时、几时半和快几时的概念。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

计算机,挂图

预习:

看一看

 

 

 

下雨了

——学看钟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来猜猜看好吗?

“会走路没有腿,会说话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二、认识时针、分针

大家说的不错!

它就是钟表!

钟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方便!

你瞧,有一天下雨放学后,王老师担心同学们是否安全回家,打电话给同学,问一问他们是什么时间到的家的,钟表告诉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引导学生看钟表观察,你从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钟面上有两根针,那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谁愿意来为大

家介绍一下呢?

 

学生:

钟表

 

引导学生观察钟表,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简单介绍一下钟表的构造。

学生介绍时,重点引导学生明确表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两个大格之间对应一个数字,从1到12,分别表示1到12时。

钟面上有两个大针,短短的、粗粗的是时针,长长的、细细的是分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小结:

刚才大家所说的那就是“钟面上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3、为了让大家都能够牢牢的记住,下面就请咱们同学自己动手来指着你的钟表盘上的两根针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三、读、写时间

挂图出示王老师的4个学生回家时钟表的显示图。

(一)整时认识

现在我们先来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1、观察小力回家时的钟面:

时针指在哪里?

分针指在哪里?

2、师:

现在是几时呢?

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小结:

钟面上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就是5时。

这就是整时。

如果分针在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

 

以同位为单位互相动手来边指边说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全班交流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几时半的认识

那小云又是几时到家的呢?

2、时针指在两个数5和6的中间,分针在6上,那现在是什么时间?

 

(三)快几时的认识

小青是几时到的家?

观察钟表,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

分针接近12,说明什么?

那现在是快几时了?

总结学生讨论,师小结:

如果分针指在接近12的数上就是快

几时。

(四)几时刚过的认识

1、小林是几时到家的?

2、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在哪里?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

先观察这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钟分别指在哪里?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对可能出现的5时半和6时半进行辩论,集体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明确不到6时都是5时,因此是5时半而不是6时半。

 

引导学生观察,小青到家时时针是在接近6的位置,分针在接近12的位置,说明现在是接近6时,也就是小青是块6时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集体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凭你以往的生活经验,现在大约几时刚过?

(五)比较一下,这四位同学谁最先到家?

 

四、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用水彩笔涂色——8时的涂红色,11时半的涂

蓝色,快1时的涂黄色,2时刚过的涂绿色。

2、认一认,说一说。

看图讲一讲小红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

五、拓展

结合你自己,课余时间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四个表示时间朋友把你的作息时间说给小伙伴听听。

引导学生观察,因为现在时针在6时的位置,分针刚过6时的位置,因此现在是6时刚过。

 

1、学生把书上的时间填写完整,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2、请一个小组内的四个同学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把四个钟表面贴在黑板上。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评。

 

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进行,教师指导,注意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以小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二课时

一、游戏“我拨你说”。

 

二、游戏“我说你拨”

1、教师先示范带领学生进行。

师:

6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拨钟面。

7时半、快9时、11时刚过……

三、自主练习4——填一填

师:

小刚跟着爸爸、妈妈星期天要到奶奶家,因为奶奶过生日。

你能看图说出他们在不同的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吗?

 

同位两个人,一个拨钟表,一个说出钟表的时间,比一比谁说的最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学生看图观察,主要说出以下内容:

1、小刚和爸爸、妈妈几时出门?

2、他们快几时来到了食品专柜?

3、他们几时刚过来到了奶奶家?

4、他们几时半吃的晚饭?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自主练习5——你发现了什么?

1、看图说一说这两幅图的钟表上的指针有什么相同?

2、小朋友在做什么?

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区别吗?

这两幅图是一天中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吗?

你发现了什么?

五、自主练习6

1、看图观察,这三幅图画的是什么事?

2、你能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把图与钟表连接起来吗?

六、我学会了吗?

在下面四个时刻观察旗杆的影子,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明确,我们一天有24个小时,而钟面上只有12时,因此感觉一天中相同的时间出现两次,其实是指两个不同的时间,是一早一晚。

 

小组内讨论,合作完成,全班共同交流。

 

在课堂中让学生读出正确的时间课余时间进行观察,小组集体完成,下节课一起交流

课题

农夫与牧童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教科书第16-21页的内容。

信息窗口一是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展示出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北极星在天空的北方的信息。

信息窗口二通过一幅卡通画引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物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学会分辨这五种不同的图形。

学情简析

对于位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难的内容,因为作为青岛的孩子,大多数时间对于前后左右等方位有较强的认识,但是对于东南西北则存有困难。

许多大人对于这四个方位都不认识。

而对于图形可能是较容易学习的部分,多数学生对于图形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学生非常喜欢画画,对于图形有非常强烈的直观认识,因此这部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太困难。

教学目标

1、结合参照物,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位意识。

3、经历探究辨别方位的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重点难点

重点:

结合参照物,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难点: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位意识。

教学策略

对于这部分教学,教师采用小组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辨别方位的好的方法,集体交流。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

计算机,挂图

预习:

看一看

 

 

 

农夫与牧童

——方位与图形

上(北)

左(西)右(东)

 

下(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你认识过哪些方位?

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位来做拍手游戏好吗?

师:

今天我们继续认识一些新的方位。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

你会讲故事吗?

老师这儿有几幅有趣的图画,你能把它们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挂图出示)注意要讲清楚什么时间?

谁?

在干什么?

 

2、师:

故事讲完了,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提出有关方位的数学问题吗?

 

师生一起做拍手游戏。

(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正正反反、石头、剪子、布)

 

选男生、女生各一个代表进行讲故事比赛,台下的同学当评委,注意听听他的这个故事好在哪里,有没有漏掉什么。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没有注意到最后一幅图中的图像是北斗七星,教师可适当引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

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位升起的吗?

中午时太阳在哪个方向?

太阳又从哪个方向落下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板书)

3、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四个方位。

你能用上这些方位再讲一讲图上的故事吗?

 

师小结:

原来故事里还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呀!

三、实践应用

1、谁知道咱们教室的东、西、南、北分别是哪边呢?

 

学生用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重述故事。

讲述时,可结合刚才教师的提问来讲。

引导学生对其给予评价。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发表见解。

比如现在是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而确定东的方位,东的对面是西面,大海在我们青岛的南面,南的对面是北面等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怎样判断哪边是东、哪边是西、哪边是南、哪边是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开动脑筋,在小组内商量一下,看哪个小组能想出好的办法。

2、站一站

师:

你知道教室的四个方位了吗?

 

3、坐一坐

下面我们将举行找座位比赛。

听好要求:

请每个小组同学按照头饰上的方位,是东的就坐在桌子的东面,是西的就坐到桌子的西面,是南的怎么坐?

是北的怎么坐?

比一比哪个小组坐的又对又快。

组内交流后,全班反馈。

一组指方位,教师引导其余小组与这个小组提问交流为什么这样判断。

引导学生在互相提问质疑中逐步掌握判断方位的策略。

 

找一个小组的同学分别站到教室的四个方位。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戴好标有四个方位的头饰,到教室的四个方位站一站。

 

学生在教师的命令中,寻找自己的座位。

每次比赛结束,可以请较快的租给其他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

帮助同学更好地借助参照物来认识方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总结、拓展

1、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我们的同学真棒。

老师知道我们学校的南面是第9中学,那学校的东面、西面、北面有什么?

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2、拓展:

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位?

美丽的崂山在青岛的什么方位?

你还想知道什么?

课下调查了解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要比一比谁知道的最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二课时

1、上节课同学们都回家了解了有关于家在学校的什么方位?

美丽的崂山在青岛的什么方位的问题,你们有答案了吗?

2、你还知道那些有关于方向的问题?

 

3、完成自主练习第5题。

4、完成自主练习第6题。

请同学们介绍自己调查到的结果,并说一说从哪儿知道的答案,培养学生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自己的了解到的情况全班进行交流,同学们可以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可以说一说家长的工作单位所在方位,也可以说一说全国各个省市所在的方位,我国在地球上所在的方位等等。

学生先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每组题各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更快地找到规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三课时

一、出示信息窗口二的图片

图片上有什么?

二、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

1、观察这幅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2、对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

 

3、比一比,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一幅什么画?

图片上都有些什么内容?

 

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每种物体各由什么图形拼成的,重点引导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观察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主要的牧童、牛开始,到周围的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