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342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docx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docx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空间与图形是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数学四大教学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在原教材“几何初步知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增加和删减了一些内容,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求也有了新的定位,突出“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洽,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强调“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形成,真正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

经调查发现,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至今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习惯影响着课堂教学;更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

大多数学生缺乏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不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缺少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教学设计与方法陈旧,缺乏必要的改良与创新。

为此,我们提出此课题,想借此研究,探索出适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空间与图形”教学的设计与方法。

丰城市实验小学是丰城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市直属小学,是丰城市小学教育的引领者。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学校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研工作制度,每周都有规定的集体研究时间,大力支持教师搞教研,为教师的教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

近年来,教研成绩硕果累累,学校被评为“江西省教研工作先进单位”和“江西省信息教育示范学校”。

这些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现实意义

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角度来看,空间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具有必要性。

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

课堂学习应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空间图形教学过程中更不例外,以往有些教师在空间图形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讲,学生记。

”这种死板的方式中进行,缺少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

科学的教学方式要在学生观察比较、大胆猜测、实验推理、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对学生来说,获得空间图形的知识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经历一个生动思维、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践与研究新课程深入开展,我校课堂较多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新局面,平面图形教学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主动参与,活动化学习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的共识,而且国内外也对此有过研究。

通过立项研究,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全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促使这项实践与研究更规范,力求成效。

为此,本课题组开展了空间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的相关研究,提出了“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在“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中,形成了以活动化教学为主,适时应用教具、学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辅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二)理论意义

1.《新课程标准》说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何”拓展儿“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种国际趋势。

“空间与图形”较其他的数学模型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要以观察、操作、实验、探索、合情推理等方面的“过程性”。

《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课程目标是:

突出“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洽,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以真正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

2.创造心理学

  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分为记忆和思维,在创造力中所发现的最重要成分就存在于发散思维中。

发散是一种并不按常规习俗的老路而采取不同解决的思维形式。

心理学家斯坦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

通过适当的教育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讲的“探究”就是指探索和研究,探索和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所有这些研究成果都为我们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学基础。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

“人的认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被动反映,而是主体以已知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认知主体,是建构活动的行为主体。

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体现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功能,没有主动参与的任何传授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作为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4.现代数学理论

现代数学观认为:

数学是一种活动。

它不同于印在书上和记在头脑里的东西。

既然是活动,它首先是师生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这种活力表现在课堂上应该是教师设法将学生引入到“一种活动中去”,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体验,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发展欲。

使学生在一系列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其个体主体性。

  5.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情况

在“空间与图形”教学过程中,以活动化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1908年在世界科学大会上最早提出的,上个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在苏联和西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了对活动化的研究,但主要是在理论层面的研究,实践操作层面上开展活动化研究的小学比较多,小学部分学科也正在做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且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然而,就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部分针对课堂教学开展这方面研究得并不多,且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和操作模式。

就目前所见的关于数学活动化的文章,大都比较概括和理论化,缺少具有操作性的指导。

因此急需开展这方面的教学实践研究,探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实施活动化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小学数学教师》杂志:

20XX年第5期的《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创新》讲到在“圆的认识”教学中,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发现新知。

第6期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讲到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计算和体积计算时,通过创设情境,增加参与活动意识;突出过程,引导参与活动;使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不仅理解了这些公式的含义,更明白了这一公式的由来。

20XX年第九期的《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这一文讲到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育。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指出: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讲到了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活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些文章充分阐述了空间图形教学中活动化的重要性,说明了对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进行创新研究的必要性。

三、概念细化

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设计与方法进行创新研究,主要是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等一系列教学问题在教学设计和方法上进行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创新性研究和探索。

四、研究目标

(一)、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空间与图形”传统教学的设计与方法进行改良与创新,探索出适合新课程标准和各学段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与方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加深对新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的理解,并能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

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如何进行创新,怎样把新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进行落实。

(三)、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设计和方法的创新。

2、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的三维教学目标。

五、研究原则

1.民主性原则: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让学生自由畅想,教师肯定并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

2.情境性原则: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丰富学生的知觉材料,再现生动的情境,营造适合开展想像活动的氛围,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发展性原则: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差异性,实施差异评价,激励学生多层次参与,多角度进行思维创新,坚持发展观,倡导标新立异。

4.持久性原则:

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持久地落实各项培养措施。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采用集体研究与小组研究、个人研究相结合,主题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以研促教,以教带研。

1、用文献研究法筛选有关本研究的理论的实践经验,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和指导教师们正确认识空间与图形”教学的设计与方法。

2、用个案研究法积累教学案例,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个案资料。

3、用行动研究法使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并在实践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和修正意见,调整实施方案和研究思路。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9.2—2009.3)

1、确定课题和组建课题组。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和教学实际确定课题,并组建课题组,进行课题申报。

2、分解课题。

对课题所涉及内容按学段进行分解,并根据课题组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工。

3、理论学习。

了解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及“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制定方案。

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9.4—2010.12)

1、教学实践。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每学期组织若干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并组织一次“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创新比赛。

2、案例分析。

每学期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若干次说课、听课、评课活动,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3、交流小结。

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研究心得和问题,及时加以总结与调整,每学期都对教学研究实践进行阶段性总结,并相互交流。

4、调查研究。

每学期都要对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情况进行调查,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研究对策。

5、撰写论文。

每学期都要根据研究情况撰写论文,并依次进行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三)总结阶段(2011.1—2011.4)

1、论文交流。

对已撰写的论文进行充实、完善和交流。

2、总结经验。

探讨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经验总结。

3、研究结题。

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研究结题。

4、撰写结题报告。

八、研究成效

两年来,本课题组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有序地开展了探索和研究,并及时做好先进方法经验的交流、累积,初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课题组得出了创新“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基本思路:

以活动化教学为主体,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的可操作功能,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营造“快乐、开放、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得更好。

初步形成“空间图形活动化教学”的教学模式:

“先观察、猜测再操作、检验最后交流、总结”,并呈现出灵活性、机动性、可操作性、开放性等特点。

具体表现在:

(一)通过创设新的教学模式,拓展了认识视野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开展这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推动了我们积极去学习去思考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认知和思维方面的规律,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他们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进行了有主题、有实践、有反思的案例研究,通过对教学设计和方法的创新研究,初步形成“空间与图形”教学过程的活动化和适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形成主要通过教师尝试性上课和学生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及学生课外的实践操作的教学途径。

两年来,课题负责人周斌老师撰写的论文《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探究》获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论文《动中学,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获省课题办科研论文评比三等奖;课题组成员鄢细民老师的的录像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荣获中央教科所壹等奖,并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播放。

课题组其他成员也都有论文在省、市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

(二)推动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思考,拓宽空间想象与知识结果的双重建构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在获得“空间与图形”的知识的同时,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简单的举一反三,更具有创新精神。

并且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能主动去寻找、发现生活中“空间与图形”的现象与知识同老师和伙伴交流。

同时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九、课题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1.如何将现有的一些成果进行推广,乃至深入,有待努力。

2.如何在过程与结果之间相互作用,使学生的理解既稳定又开放,既抽象又具象,所形成的认知结构也更有张力。

3.如何用整体的观点评价学生“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形成程度。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虽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足,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感到这些认识的肤浅,越来越感到研究的难度,也越来越感到研究的必要。

以上存在的问题必将会成为我们今后继续进行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新课题或为之努力的方向。

相信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将会更好地为一线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

宜春市丰城市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与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组

负责人:

周 斌

20XX年4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