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3750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5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docx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

青海省海北州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三月

 

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

编制委员会

主任:

任志毅

副主任:

贺泰祥星生录安永成何宗虎

编委:

任志毅贺泰祥星生录安永成何宗虎阿怀林仁青加党福明刘宗裕达海蓉王怀斌娜仁高娃

主编:

樊森王彦峰池延斌

副主编:

任志毅贺泰祥星生录安永成何宗虎

史云龚葳

校对:

党福明刘宗裕达海蓉王怀斌

史云龚葳

 

目录

前言3

第一章海北州基本概况及“十一五”工业与能源发展现状4

一、基本概况4

二、“十一五”工业发展现状5

三、“十一五”能源利用现状9

第二章海北州基础资源与工业能源发展环境分析11

一、工业基础资源分析11

二、水能资源概况与分析15

三、高原生物资源概况与分析15

四、农畜产品特色资源概况16

五、工业与能源发展SWOT分析16

第三章海北州“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21

一、指导思想21

二、基本原则22

三、发展目标24

第四章海北州工业与能源重点产业发展29

一、重点产业选择29

二、产业发展思路31

三、重点产业链36

四、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41

五、产业发展目标44

第五章海北州工业与能源区域发展布局48

一、布局原则48

二、布局思路50

三、区域布局总体架构51

第六章海北州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6

一、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加强对工业的领导56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硬环境保障56

三、建立合理的土地供应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土地保障57

四、大力拓展发展空间,促进集中发展区产业区域化发展57

五、加强矿产资源勘测工作,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58

六、抓好融资工作,推进投融资市场建设58

七、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59

八、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工作机制59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海北州高速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谋划好一个总揽工业发展的全局蓝图,对指导全州今后五年工业与能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规划完成后将是工业与能源产业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编制“十二五”工业与能源发展规划,一是根据国家及青海省对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如《国家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青海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青海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二是根据全州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如;《海北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海北州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

其目的是明确全州工业与能源发展方向,确定全州未来五年工业与能源发展总体任务和目标。

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

 

第一章海北州基本概况及“十一五”工业与能源发展现状

一、基本概况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因地处青海湖北岸而得名。

距青海省会西宁市100公里,境内平均海拔3100米,东与西宁市接壤,南与海南州隔湖相望,西与海西州毗邻,北与河西走廊为邻。

东西长413.4公里,南北宽261.4公里,全州土地面积3.41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土地总面积的4.7%。

全州辖门源、祁连、刚察、海晏4个县,青海湖农场。

省驻州单位有浩门农场、门源种马场、三角城种羊场等,全州共28.01万人。

国道315线、227线和湟嘉公路、青藏铁路贯穿全境。

海北州建政于1953年。

经省政府同意,州府于1993年7月从门源县浩门镇迁至海晏县原二二一厂退役基地。

1995年,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命名原二二一厂基地为西海镇。

海北州地域辽阔,人口稀少。

这里生活着藏族、汉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壮族、满族、朝鲜族、东乡族等27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64.7%。

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

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州平均气温在零下0.3℃至0.7℃左右。

年均降雨量为300毫米—600毫米,集中在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6—8月份。

年蒸发量为1191.9毫米,全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

海北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主要农作物青稞和油菜品质好,无污染,主要产地基本形成了集中连片,具备发展冷凉高效农业的条件,门源是全省商品油料生产基地之一。

全州有可利用草场232.8万公顷,2010年末,全州共存栏各类牲畜327.37万头只,年出栏各类牲畜120万头只,年产西宁毛3500吨,牦牛绒300吨。

畜牧业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牦牛和藏系绵羊是青藏高原特有品种,以天然草原自然放牧为主,主要畜产品藏系羊肉和牦牛肉是绿色天然食品。

全州共发现各类矿产资源55种,占全省已发现125个矿种的44.8%;主要矿产有煤炭、石棉、铁、铬、铅锌、铜、玉石、黄金等。

海北州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有69科,238种,分布面广,数量较多,其中数量较多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有蘑菇、蕨麻、冬虫夏草、雪莲、沙棘、红景天、麻黄等药用植物。

海北州还是湟水河、黑河、大通河的源头地区,是青海湖的主要水源补给地。

全州有大小河流140余条,年径流量59亿立方米。

2010年完成地区工业增加值18.24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占GDP的比重达到33.5%,对GDP的贡献率为60.4%。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1.0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3.3%,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为60.4%。

二、“十一五”工业发展现状

(一)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1、工业总量大幅增长

“十一五”以来,海北州确立特色工业发展思路,实现速度效益快速增长,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中心,一方面通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兼并租赁和破产企业重组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一方面引进外部资金带动优势资源开发,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装备升级,使海北州资源优势进一步向经济优势转化。

截止2010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1%,盈亏相抵,实现利润6266万元,全州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24亿元,是2005年的5倍,占全省的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石棉产量30102吨,是2005年的2.9倍;食用植物油产量13029吨,是2005年的5.9倍;铁合金产量10万吨,是2005年的6.4倍;碳化硅2.1万吨,是2005年的1.9倍;冻畜肉产量3920吨,是2005年的3.8倍;发电量220015万千瓦时,是2005年的6.8倍。

表1-1“十一五”期间主要工业指标表

规模以上工业

工业主要指标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工业增加值(万元)

30156

42271

55826

108090

11.7(亿元)

12.6(亿元)

2.工业总产值(万元)

39000

108629

166292

307068

336000

43100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原煤(万吨)

112

252

210

169

195.1

215

发电量(万千瓦时)

32198

69273

134577

162632

188121

220015

石棉(吨)

15010

20634

20298

25453

26100

30102

食用植物油(吨)

2200

4735

8147

9357

10250

13029

铁合金(吨)

13000

29743

40169

56333

8.3万吨

10万吨

碳化硅(吨)

11201

13406

11496

13675

1.6万吨

2.1万吨

冻畜肉(吨)

1021

2132

1751

3859

3494

3920

铝锭(吨)

9899

11102

14095

25757

31550

32011

工业企业财务指标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企业户数

32

57

52

58

65

72

亏损企业

21

23

22

23

19

16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34002

94866

167317

308432

289484

359874

盈利企业盈利额(万元)

5632

9661

16224

57564

81209

110236

亏损企业亏损额(万元)

789

1458

4881

21010

20874

22019

企业负债总额(万元)

110132

161677

356611

444164

502101

581982

企业资产总额(万元)

168765

272178

500723

608081

652403

781982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产值超亿元的企业由2005年的12家上升到2010年的48家,其总产值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60%提高到2010年的80%,工业经济进一步向规模化发展。

重工业比例明显提高,重工业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2010年,全州完成工业增加值18.24亿元,同比增长43.1%,工业化率达到38.04%,比上年增加1.11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日益显著,工业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

非公经济实现新发展,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201.5万元,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所占比重从2005年的35%提高到2010年的45%,所有制构成更趋向市场化。

3、主导产业发展迅猛

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以电力、煤炭、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农畜产品加工以及煤炭物流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优势集中的特色工业区域发展布局基本形成,2010年总产值达89.9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23%;占全州工业比重由2005年不足30%猛增至55%。

4、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步迅速

海北州按照“适度集中、提升科技、延伸产业、循环利用”的总体思路,以基础优势产业为支撑,以资源配置为手段,有效集聚生产要素,落实污染减排措施,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循环发展,坚持走绿色工业发展路子,工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基本形成特色鲜明、优势集中的工业发展布局,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2010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9%,超额完成了下降7%的目标。

5、高载能行业能耗比重下降

2010年,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为主的四大高载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7.4%,拉动规上工业增速2.7个百分点;能源消耗总量由41.67万吨标准煤增加到45.03万吨标准煤、增长8.06%,单耗上升0.6%,但能耗总量占比由去年88.5%下降到78.2%、回落10.3个百分点,高载能行业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高附加值行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能耗降幅较大。

一是以煤炭洗选为主的煤炭采选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7.5%,拉动规上工业增速19.1个分点;能耗总量由4.83万吨标准煤增加至5.76万吨标准煤、增长19.3%,煤炭采选业行业单耗下降13.4%。

二是以冻畜肉和油菜籽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56.6%、拉动规上工业增速2.1个百分点,能耗总量由0.25万吨标准煤增加至0.34万吨标准煤、增长36.5%,农畜产品加工业单耗下降12.9%。

多金属采矿业能耗有升有降。

万吨耗能企业仍然是节能关键。

2010年,万吨以上企业能源消费总量47.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加8.26万吨标准煤,增长21.2%;万吨企业能耗总量占规上工业能耗总量比重由上年83%下降82.3%。

6、集中发展区建设进展顺利

海北州工业工作会议出台《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四大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根据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清洁环保工业为主的海晏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正在实施;以有色金属选冶为主的祁连工业集中发展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门源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开始实施;以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刚察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正在调整升级之中。

工业集中发展区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到了合理解决。

加强了对工业企业运行的监测、协调和指导,达到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的。

(二)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工业化水平低,产业集群不易形成规模。

2010年海北州工业化水平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全省中心城市相比,工业规模不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从工业化水平来比,都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

由于工业总量小,产业所需的上、下游产品难以达到形成产业的规模,不利于产业链的上下延伸,产业集群的形成仍需要时间积累。

2、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偏弱。

全州工业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状况较为普遍,拥有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中心的企业寥寥可数,新产品开发进度缓慢,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偏弱。

3、资源环境因素制约工业经济的发展。

海北州地处高海拔地带,部分资源由于气候原因或技术条件限制不利于规模化开发利用。

4、工业用地储备不足,影响工业发展后劲。

目前,全州除海晏工业经济集中发展区,刚察热水,祁连西部和门源特色工业经济集中发展区,其他开发区的工业用地面积偏小且零散,不利于大项目的进驻。

5、投资环境不够完善,工业招商吸引力下降。

四大工业集中发展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十分完善,现行管理体制的不顺畅,加上全国各地政策放开,特区优惠政策相对优势减弱,优惠政策的弱化造成招商吸引力下降。

6、企业融资困难,发展缺乏资金支持。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不足,企业流动资金融资困难,是地区工业发展长期面临的问题。

三、“十一五”能源利用现状

(一)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1、电力能源利用现状

电力能源生产快速增长,供给能力日益增强,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截至2010年,能源生产总量总体上呈逐年增长趋势,除2007年下降11.67%外,分别比上年增长12%、3%、7.8%、38.42%、10.9%、21.4%和4.9%。

规模以上工业发电企业发展到11家,发电设备容量总计42.34万千瓦,电力自给率为100%。

海北州是全省的能源生产基地和能源输出地,2007年调出电力4.88亿千瓦时。

从能源生产总量构成看:

目前海北州能源以从单一的原煤火电发展为原煤、火电、水电并存。

先后建成的17家水电站和2007年建成投产的西海火电厂,使电力生产的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水电、火电所占电力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分别为55%和45%。

2008年电网建设投资9275.87万元,新增变电容量7.45千伏安,新增110千伏线路94千米,35千伏线路3.54千米。

新浩门110千伏变电站工程、刚察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投运,提高了门祁电网和海刚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目前,全州乡、村、户通电率分别为100%(央隆乡由小水电供电)、95.97%、82.14%,电网结构进一步合理,重点资源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农村牧区的供电能力和质量显著改善,为加快资源开发、加速工业化进程,为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创造了条件,为“十二五”电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煤炭能源利用现状

2010年,全州原煤生产企业17家,生产能力195.1万吨。

默勒煤矿30万吨矿井、柴达尔煤矿90万吨矿井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先锋45万吨矿井、江仓90万吨矿井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发电量达到134577万千瓦时,年均增长13.7%,2007年规模以上能源工业实现增加值34832万元,实现利税17900万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额的69.96%、82.16%。

“十一五”期间,海北州煤炭行业经营管理显著改善,盈利水平逐步提高;煤炭安全监控系统项目正在建设,安全生产能力加强,保障水平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有了进步,生产效率提高,整体劳动强度下降;各类煤矿呈现出规范开发、规模建设、产业链延伸、产业集中度提高的良好发展势头。

投入力度加大,开发规模扩大,结构趋于合理,能源生产、煤炭供应质量提高。

(二)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不合理。

受客观条件制约,煤炭资源开发仅停留在生产和销售原煤的基础上,未形成煤炭生产加工于一体的特色产业体系。

从目前生产经营状况看,除奥凯煤业集团初步形成了采、洗、选一体化生产和江仓能源公司配套西钢集团的采、选、煤焦化产业链生产线外,其他企业仍停留在原煤生产及销售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2、煤炭供应缺口大,交通运输成本高。

按2010年青海省的需求量1200万t/a计,服务年限仅28年。

而且,在8.1亿吨储量中,能进行规模开发的大中型井田不多,青海省动力煤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需外购解决。

大型矿区的勘查程度不高,难以在近期进行开发,青海省无烟煤资源严重短缺,动力煤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工作仍需大力推进。

3、消费方式落后,综合利用率不高。

经发电等途径进行转换的原煤比重占原煤消费总量较低,大量原煤被直接燃烧作为终端消费。

由于能源综合利用率低,对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4、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低,节能技术有待推广。

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不够。

缺乏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鼓励政策。

节能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工作急待加强。

第二章海北州基础资源与工业能源发展环境分析

一、工业基础资源分析

1、矿产资源概况

海北州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品种多、储量较大。

成矿带分布在走廊南山、冷龙岭、托勒南山、大通山、托勒山、达坂山、江仓、默勒、热水等区域,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以及水气矿产均有发现。

已探明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黄金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可燃性矿产品种达30种。

截止目前,海北州共发现矿产地516处,矿产种55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30种,主要有煤、石棉、铁、铬、铜、铅、锌、镍、金、铂、银、菱镁矿、硫铁矿、重晶石、蛇纹岩、石灰岩、玉石、滑石、建筑用砂、矿泉水等。

在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3种,非金属矿产13种,水气矿产3种。

在98处矿产地中,大型矿床9处,中型矿床22处,小型矿床69处,此外,矿点和矿化点有418处。

据测算,全州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潜在价值约为1860亿元。

保有储量在全青海省占有优势地位(储量在全省保有资源储量1/4以上)的矿种有煤炭、石棉、铬矿、铂矿、菱镁矿、硫铁矿、玉石、化肥用蛇纹岩、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粘土等,其中,煤炭和石棉是最主要的优势矿产,石棉储量2700余万吨,居全国第二,是国内唯一可湿法生产的优质棉种。

2、煤炭资源分析

海北州是青海省煤炭资源富集区之一,矿产地26处,主要分布在刚察的江仓、热水、外力哈达,祁连的默勒、青羊沟,阿柔、茫扎,门源的铁迈、瓜拉、宁缠、完卓等地区,保有储量79255.15万吨,潜在价值419.58亿元。

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1处,小型21处。

矿点、矿化点36处。

煤质品种有焦煤、气煤、肥煤、长烟煤、贫煤、瘦煤、不粘煤、弱粘煤、无烟煤等,门源县是全省唯一的无烟煤产地。

热水周边区域(包括海西州部分区域)目前探明储量41.65亿吨,占全省累计查明储量的74.0%。

主要产煤区木里矿区35.40亿吨(刚察县江仓一井田1.24亿吨,天峻县34.16亿吨);热水矿区1.92亿吨;祁连县4.33亿吨。

全区煤层赋存类型多,既有缓倾斜煤层,又有倾斜和急倾斜煤层。

储量中,炼焦用煤占到了90%以上,主采煤层厚度大且赋存稳定,煤质好,低灰、低硫,原煤灰分平均小于8%,硫分大多在0.5%以下。

矿区煤种齐全,气、肥、焦、瘦、贫、弱粘煤都有所涵盖。

主要分布情况如下:

(1)木里矿区:

矿区位于中祁连山区的大通河流域的上游南岸、海西州天峻县及海北州刚察县境内,由江仓区、聚乎更区、弧山区、哆嗦贡马区共四个区组成,矿区属丘陵平原地形,地势总体上呈东南低,西北高的趋势。

表2-1木里矿区煤炭资源分布表

名称

资源储量

所占比例

当前生产能力

规划生产能力

江仓区

21.62亿吨

61%

390万吨/年

2500万吨/年

聚乎更区

11.8亿吨

33%

弧山区

1.32亿吨

4%

哆嗦贡马区

0.66亿吨

2%

(2)热水附近煤矿/井田:

根据青海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6月编制的《截止2008年底青海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及《青海省刚察县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刚察县热水附近煤矿/井田共5个煤矿/井田(不包括江仓一井田),规划生产能力180万吨/年,截止2008年底,合计保有资源储量1.24亿吨。

 

表2-2热水煤炭资源分布表

名称

勘察程度

种类

资源储量

规划生产能力

外力哈达煤矿

精查

不粘煤/贫煤

0.46亿吨

60万吨/年

热水煤矿天鹅泉区段

普查

弱粘结煤

0.05亿吨

需进一步勘查

热水煤矿柴达尔井田

精查

贫煤

1.04亿吨

90万吨/年

热水煤矿牡丹沟井田

精查

弱粘结煤

0.30亿吨

需进一步勘查

热水煤矿先锋煤矿

精查

长焰煤

0.70亿吨

30万吨/年

该地区进行煤炭开发的企业主要有省投资公司所属西海煤炭公司、西部矿业公司所属西海煤电公司、青海江仓能源公司、青海奥凯煤业公司以及县属外力哈达1号立井、曲古沟二矿和振兴煤矿等。

热水、江仓地区现有企业的煤炭年设计生产能力达570万吨,其中西海煤炭195万吨/年,西海煤电90万吨/年,外力哈达县属三矿45万吨/年,奥凯煤业120万吨/年,江仓能源120万吨/年。

(3)祁连县境内的煤炭资源:

根据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编制的《截止2008年底青海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祁连县境内共规划了14个煤矿/井田,截止2008年底,合计保有资源储量43295.9万吨,规划生产能力在330万吨/年以上。

储量超过0.10亿吨以上井田的勘探程度,煤的种类及保有资源储量如下:

表2-3祁连县煤炭资源分布表

名称

勘察程度

种类

资源储量

青羊沟北部二道沟煤矿

找煤

瘦煤

1.82亿吨

阿力克煤矿一井田

普查

瘦煤

0.35亿吨

阿力克煤矿二井田

普查

瘦煤

0.16亿吨

默勒煤矿

精查

不粘煤

0.79亿吨

青羊沟煤矿

普查

瘦煤

0.54亿吨

海德尔煤矿

精查

不粘煤

0.39亿吨

 

3、其他矿产资源分析

表2-4海北州其他矿产资源资源分布表

矿种

资源分布

资源储量(万吨)

潜在价值(亿元)

矿床、矿点构成

铁矿

小沙龙、小东索、阿力克等3处

2437.5

9.55

中型矿床1处,小型2处。

矿点、矿化点43处

石棉

小八宝、黑刺沟、双岔沟等5处

1513.3

92.31

大型矿床1处,中型2处,小型2处。

矿点、矿化点2处

铬矿

百经寺、三岔沟、玉石沟等5处

44.4

2.47

中型矿床1处,小型4处。

矿点、矿化点38处

铜矿

红沟、浪力克、银灿、银灿等8处

21.15

11.21

中型矿床2处,小型6处。

矿点、矿化点88处

铅锌矿

扎麻什、野牛沟等5处

铅13.03

锌13.42

1.48

小型铅矿床2处,矿点、矿化点19处;中型锌矿床1处,小型4处,矿点、矿化点10处

岩金矿

松树南沟、酸刺沟等2处

4233

(公斤)

1.3

小型矿床,矿点、矿化点24处,伴生金1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