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3809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docx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

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

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

币值混乱、影响流通。

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

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度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

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9分)

【答案】

(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

(6分)

(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9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即可,材料信息“这(铸造开元通宝)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等可归纳为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等。

(2)问“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材料信息“‘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

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

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可归纳出“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等。

依据所学知识可从“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补充。

【题文】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

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材料二

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

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

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

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

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

政府方面表示:

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

——引自《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10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9分)

【答案】

(1)抗战时期,各党派集中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抗战胜利后,各党派在宪政原则下地位一律平等。

(6分)

(2)原因:

抗战胜利,国共两党军事、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多数政党和国民民主和平力量的推动;美苏等国际因素的制约。

(6分)

影响:

进一步加强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民主力量,推进了国内政治民主化进程;为以后构建多党合作奠定了基础。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此问比较简单,直接从材料中归纳即可,材料一“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体现出抗战时期各党派集中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材料二“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体现出抗战胜利后各党派地位一律平等。

(2)问的解答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可从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实力对比的变化,民主和平力量的推动以及国际因素的作用等角度思考。

“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影响”一问应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强民主力量、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以及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奠定基础角度解答。

【题文】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

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

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同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

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

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

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

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将军回忆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8分)

【答案】

(1)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

(7分)

(2)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

(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比较简单,概括材料“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等信息可以归纳出法国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等。

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

(2)问“总结历史经验”以材料为依托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

“指出法国输掉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说明法国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法国临时政府”说明法国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说明与反法西斯盟国互相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补充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

【题文】

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

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

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

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

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

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

史载:

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

“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

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

”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9分)

【答案】

(1)成吉思汗需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丘处机学识广博;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

(6分)

(2)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

(9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的解答需要概括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兼修儒、释”说明丘处机学识广博;“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明丘处机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成吉思汗控制了广大的地区,急需治理方法等。

(2)问丘处机西行的意义,从材料第二段不难归纳出“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从材料“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可得出“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后的元朝采取了丘处机的某些思想,因此丘处机西行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新课标2卷)

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

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

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

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

“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

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

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

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

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

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

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7分)

【答案】:

(1)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整顿整治。

(8分)

(2)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抵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

(7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重轻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

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9分)

【答案】:

(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多数国民须自觉居于主人地位,具有主动精神;自觉参与建设政府、制定并维护宪法。

(6分)

(2)从思想文化层面反思清末民初民主政治失败的原因;认识民众觉悟才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要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发展了民主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

(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现象。

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谈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

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

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

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

“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

”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

一位参与者写道:

“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

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

”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

(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

(10分)

【答案】:

(1)西方制定并实施发展原子武器计划;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盾显现;美国垄断原子弹;冷战氛围逐渐加强,危机意识强烈。

(5分)

(2)条件:

具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国家高度重视,设有专门领导和研究机构;举全国之力研制。

(5分)

积极作用:

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核战争的发生;巩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

(5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

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

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

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

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加以评析。

(9分)

【答案】:

(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6分)

(2)政策:

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4分)

评析:

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

(5分)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米了震撼和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

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

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成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

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

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

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

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

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4分)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米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5分)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

(1分)

【答案】

(1)特征:

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

(2)变化:

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

前因:

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

后因:

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实质:

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此后,太宗提出: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

“何谓为明君?

”魏征说: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3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3分)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4分)

【答案】

(1)内涵:

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

(2)因素:

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

(3)评价:

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治者的“明君”理想。

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克里特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其中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斯及其同事对克里特宫殿进行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并发掘出大

量刻有字符的陶片。

神话传说得到证实。

可惜的是,克里特的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A还没有被破解。

线形文字B于20世纪50年代被英国建筑师温特里斯和史学家柴德威克所破译。

最新的科学测定年代的方法,确定了火山爆发的准确年代,这可以使人们重新考虑一些历史论断。

——摘编自纳吉《对称、非对称和迷宫》

材料二根据我们目前对线形文字A的了解,当时人们用它在清单表格中做各种记载:

记录收到的物

品以及支出的物品,记录库存物品、家畜数量、土地拥有量以及人口数。

王宫储藏室的支出记录包括:

用于祭神仪式上的供品,分发给居民的口粮,手工艺品制作所需原材料的数量。

但没有一块泥板记载了不同种类物品的兑换率,透露当时人们是否以金银作为货币进行物品交换。

小集市上的交易量远远无法与王宫再分配经济制度的规模相匹敌。

——摘编自马丁《古希腊简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破解克里特文明之谜所涉及到的学科。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克里特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

(4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进一步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谜所需的条件。

(2分)

【答案】

(1)学科:

考古学;神话学;古文字学;经济学(统计学)。

(2)特征:

农牧业相结合;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实行财产的重新分配;王室垄断经济。

(3)条件:

新资料的发现;新技术的应用。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梁思成说,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古代,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城方九里,县城通常为三里。

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

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

在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

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

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采用了与山西自然环境相契合的窑洞(砖拱顶)式建筑结构。

——摘编自曾晓华《从西安到平遥》等

材料二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

法,沟通内外空间。

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徼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

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

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徼州古村落》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建筑活动”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指出各自的“范例”所在。

(2分)

(2)概括上述“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

(6分)

(3)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说明保护、开发此类古建筑的基本要求。

(2分)

【答案】

(1)平遥古城:

明清汉族传统县城。

徽州古村落:

明清传统乡村民居。

(2)特性:

礼制等级。

平遥地方三里的规模,徽州古村落的住家格局。

家族中心。

平遥民居是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

天人合一。

平遥市楼“揽山秀”、“挹清流”,徽州古村落的天井采光通风。

保护:

保持整体原貌,体现历史感。

开发:

进行适度开发,体现协调性。

2015年福建高考文综历史

41.(16分(历史)

请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

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6分)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10分)

【答案】

(1)法令:

方田均税法。

目的:

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

(答对其中2点即可)

(2)表现:

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

简析:

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的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

(答对其中2点即可。

言之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