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4094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docx

综合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说课要求

中小学优秀教案案例

[一]课题:

小学优秀案例分析及实践课

(一)

[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人音版)第一册第四课《动物说话》

[三]教学目标:

一、聆听感受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及其有趣情景,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二、受音的长短,能用声势表现二拍子的强弱。

三、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现小动物的神态。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聆听感受音乐,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及艺术形象。

二、启发创编歌词,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五]教学用具:

课件、多媒体、电子琴、图片、背景图画、动物头饰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课前

激趣

律动

《走路》

1、师生问好

2、带领学生做律动.

随着音乐有表情地模仿歌曲中各种小动物走路的姿态.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

仿

1.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模仿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2.播放音乐听辨感受音的长短(小丑叔叔演奏).

3.弹奏电子琴模拟表现不同小动物的叫声。

1.展开想象,自由地模仿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长短不同的叫声.

2.感受课件《音的长短》,从听觉入手,观察,体验纸卷伸展和弯曲的形状,与小丑叔叔吹出的音的长短有关.

3.听辨不同动物的叫声,辨别其声音的长短.

1、在表现小动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2、通过观看课件及音响的听辨,形象地感受并表现音的长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动脑思考。

续表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三、

1、《小奶牛》

2、《我有一只小羊羔》

 

3、《动物

说话》

引导学生们听出歌曲所描写的是哪种小动物并击出不同拍子的强弱。

 

1、讲故事的方式导入:

小奶牛和小羊带领他们的好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小河边,它们想干什么呢?

噢,原来呀,它们想开个音乐会,猜一猜小演员们都有谁呀?

教师逐个出示图片。

2、引导:

小动物们都到场了,音乐会正式开始了,你们听。

3、教师范唱。

4、学习歌词:

这些动物说出的话多好听啊,我们把它们说的话按歌谣的形式朗读学习。

5、让学生模唱曲谱。

6、演唱歌曲:

师生合作演唱,启发学生投入情感。

提示学生分角色演唱,动物的叫声轻快而有弹性。

1、边欣赏边击拍,感受不同节拍特点。

2、模仿《小奶牛》和《我有一只小羊羔》两首歌曲所表现的不同动物形象,并把动物卡片贴在黑板上。

1、根据教师出示的小鸡、小鸭、青蛙画片,模仿叫声和动作并粘贴在黑板上面美丽的画面上。

2、采用多种形式参与体验学习歌曲(拍手听、默唱、小声跟唱、师生对唱等)进行歌曲学唱。

3、随老师逐句模仿并手脚击出歌词节奏的强弱。

4、分句模唱

用小动物的叫声(叽、嘎)作为母音模唱曲谱。

5、学生听音乐想动作,并大胆创编表演动作,通过不同的理解和处理进行有感情的演唱。

在听赏音乐和音乐活动中,感受并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歌曲的强弱特点。

 

1、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应的音乐情景。

丰富学生对小动物的认识,激发歌曲学习兴趣。

2、在感性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学习,在聆听音乐中感受音乐形象。

通过音乐体验,学会运用不同形式表现音乐形象。

(曲谱模唱、边读歌谣边拍手击拍或跺脚。

3、通过模仿体验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

4、技能训练,自然地融于歌曲教学中。

5、

 

续表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4、《三只

小猪》

教师引导:

音乐会快结束了,三只小猪来晚了,看到音乐会这么热闹,也即兴表演了一段舞蹈,我们也随着一起跳起来吧。

 

兴致勃勃地和老师一起感受体验音乐的美。

5、激趣练唱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

培养学生自信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能力。

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表现三只小猪幽默、谐谑、欢乐的情景。

 

四、

引导学生们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编入歌词。

1、启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展开想象,开阔思路,进行创编表现。

2、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地求异创新,与众不同。

引导学生创造思维逐步扩展。

1、模仿尝试根据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创编歌词,表现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将自己所创作的不同歌词,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表演,采取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地交流,合作,探究创造性地学习。

1、通过生动有趣的创编活动内容,发展学生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作情趣。

2、提供开放式、趣味性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同时避免疲劳创作,使学生更有新鲜感,体现创造的层次。

 

五、小结

学习本课后学生谈感想。

师生讨论发表意见:

刚才我们学习和聆听了关于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那么在今后应怎样去做呢?

用语言发表意见,然后进一步地提高升华,结合歌曲用歌声表达出来,以音乐的方式进行总结表达感情,体现学科特点。

使学生们知道在生活中要更加爱护小动物。

张其梅天津市大港区第四小学

[二]课题:

小学优秀案例分析及实践课

(二)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教科书(人音版)

第一册第9课《火车开啦》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歌曲《火车开啦》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通过音乐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3、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自己真实感受,启发学生想像力,模仿火车发出的声音,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三)教学重点:

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四)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图片以及火车站牌、司机帽、玩具火车等教学道具。

(五)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课堂调控,可增加一些与学生交谈的内容,

如:

爱好、愿望等,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2、复习歌曲《找朋友》,与学生一起做律动,并引导学生找座位中的礼物。

(教师活动)

自信、自由地边唱歌曲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第二段时积极地找出座位中的信封,并拆开看礼物。

(学生活动)

3、Ⅰ教师活动:

感受多声部节奏

①师生共同拼出美丽的山景。

②引导学生模仿火车的声音。

③引导学生想像渐强、减弱的声音感觉。

④师生共同创造,体验三声部的节奏美,并进行渐强、减弱的练习。

Ⅱ学生活动:

感受多声部节奏

①把找到的山、树、房子、火车、轨道、小鸟等图片与快乐姐姐共同贴在黑板上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

②通过听玩具火车的声音模仿出呜、喀嚓喀嚓、轰隆轰隆等声音。

③学生:

火车从远处驶来,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火车向远方驶去,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弱)。

④看指挥、合作进行三声部节奏及力度练习。

Ⅲ课堂调控:

多声部节奏练习可以直接做,也可以分声部进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渐强、渐弱练习通过教师的指挥引导帮助学生做出来。

4、Ⅰ教师活动:

歌曲教学

①谈话导入:

同学们唱得可真好,我真的听到了——列车唱着欢乐的歌向我们飞驰而来了,你们听……

②教师范唱

③体验歌曲及歌词教学:

教师扮演火车司机,学生扮演乘客,旅途上大家一起读儿歌(歌词),录音播放伴奏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旋律。

④与学生谈话,火车都有哪些作用,请同学们跟着司机一起唱唱这首自豪的歌。

Ⅱ学生活动:

学唱歌曲

①②听教师演唱歌曲,并随着音乐做动作,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③兴致勃勃地排好队,坐上火车,随“快乐姐姐”一起听着音乐读儿歌,可以做各种动作,感受歌曲节奏、节拍、逐渐熟悉歌曲旋律。

 

[三]课题:

小学优秀案例分析及实践课(三)

(一)教学内容:

《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实验课本》第五册第一课——《东北好》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音乐录像课评比获奖课例之五陈运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东北音乐的风格特点,并通过听唱、自学等形式学习歌曲《东北好》,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喜欢东北音乐的情趣。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引导学生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特点的东北音乐,根据《东北好》音调创编《沈阳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

1、小组用不同的方式有创造性地表现歌曲《东北好》。

2、根据《东北好》音调创编《沈阳好》。

(四)教学准备:

1、教材选自《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实验课本》第五册第一课。

2、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彩棒、手绢、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1、感受东北音乐风格

(1)听音乐《东北风》

师生共同聆听音乐《东北风》,扭着东北大秧歌进入教室。

教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去了解我们的家乡东北,那么你能谈一谈你所知道的东北吗?

(学生谈到东北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四季变化等等)

(2)教师介绍东北的情况

教师:

东北有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这三省可谓是地大物博。

漫长的冬季把高山峻岭披上了银装,然而春天一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春风又把森林吹得像大海翻腾的绿浪。

炎热的夏季,万物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处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

瑟瑟的秋风又把东北的山野吹成了色彩斑斓的“五花山”。

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艺”,东北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一批自豪、朴实、爽朗、火爆的东北人,正是东北人的这种性格特点孕育出了具有东北风格的艺术形式,如东北的小品、东北的地方戏二人转、东北的歌舞、东北的大秧歌等等。

①体会东北地区的语言特点

教师:

有很多小品演员相继在全国走红,你们知道哪些演员是东北的吗?

(学生举例赵本山、潘长江、巩汉林等等)

教师:

同学们看一段东北人演的小品,你们认为最令观众感兴趣的是什么?

(幽默风趣的东北话)

教师:

作为东北人,你能说上一两句东北话吗?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欣赏东北歌舞

教师:

东北人的性格与东北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下面我请同学们分别欣赏东北的地方戏二人转、东北歌舞及东北的大秧歌。

大家注意体会其东北的风格特点。

(学生总结东北音乐、歌舞具有热情奔放、活泼风趣、热烈红火等风格特点)

2、节奏游戏中了解东北特产和美景

(1)教师导言

教师:

刚才我和同学们了解了东北的音乐,一会儿我们还要唱一首描写我们东北的歌,值得骄傲的是这首歌是我们家乡的一位教师编写的,你们先听一听、想一想,这首歌都描写了东北的什么呢?

(学生展开想象、发表各自的观点、见解)

(2)节奏游戏

①老山参,大水貂,还有那暖乎乎的乌拉草。

教师:

介绍三件宝的用途。

老山参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对人体有滋补作用;水貂的毛皮珍贵,可作大衣;乌拉草晒干后垫在鞋子里可保暖。

小组商量选择一定的节拍、节奏读这句话。

(学生活动)

②镜泊湖,长白山,还有那美丽的棒槌岛。

教师:

东北不但有特产三件宝,还有许多美景,如黑龙江省的镜泊湖,湖上大大小小的岛屿和四周群山旖旎奇特、风景绝佳;吉林省的长白山天池被称为人间仙境;辽宁省大连的棒槌岛,岛上有许许多多的海珍品,海水清澈见底。

3、教授歌曲《东北好》

(1)教师范唱

教师:

这些特产和美景都是刚才这首歌中所描写的,老师唱一遍这首歌,你们想一想为这首歌取个什么名最合适呢?

(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如东北好、好东北、东北棒、富饶的东北、东北真美丽)

(2)学习歌曲

①观察曲谱

教师:

听老师弹一遍这首歌曲的旋律,你们仔细观察曲谱。

(学生了解到这首歌曲是C调、四二拍,共有四个乐句、除第四乐句5小节外,其余的都是4小节、第三乐句只有节奏而没有音符等等)

②模唱曲谱

教师:

同学们试着随琴模唱这首歌曲。

③听录音范唱

教师:

同学们再听一遍东北孩子们唱的这首歌,试着把歌词唱出来。

④自学歌曲

(学生小组自学歌曲,教师辅导学生自学)

⑤汇报

(分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处理歌曲)

⑥选用第一、二乐句唱谱

教师:

跟老师换一种方式唱第一、第二句,跟不上的用啦啦啦唱。

(3)表现歌曲

教师:

“各小组商量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呢?

(学生选择扭秧歌、用打击乐伴奏、用彩棒伴奏等等)

4、欣赏《月牙五更》,感受不同风格特点的东北音乐

(学生听到音乐自由发表他们各自的想象)

5、创编歌曲

教师:

同学们,东北真是个好地方,东北的音乐更是丰富多彩,真为我们能生活在东北这片黑土地感到骄傲,令我们更自豪的是我们的家乡沈阳如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小组商量一下用《东北好》的音调创编一首《沈阳好》。

(各组创编并汇报歌曲《沈阳好》)

6、总结

教师:

沈阳真好,东北更好,真诚欢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来沈阳玩,来东北做客。

(师生在歌曲《东北好》中结束本课。

陈运成辽宁省沈阳市实验学校

 

[四]课题:

初中优秀案例分析及实践课

(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人音版)第十三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2、能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过多种体验,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通过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类比法、分析、讨论与实践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音画同步法”引导欣赏

1、欣赏交响乐《1997·天地人》序曲。

2、思考:

乐曲表现了什么?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乐曲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情感描绘的意境?

3、议论:

曲作者用那庄严的钟声、美妙的歌声和乐声谱写一曲中华儿女的爱国心声。

作品形象再现“1997香港回归”交接仪式那神圣、令人难忘的时刻。

乐曲不但唤起我们对往日的记忆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乐曲还唤起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与深深的爱国情。

4、师:

《1997·天地人》序曲让我们再次认识:

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它具有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功能,它还能通过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人、影响人,所以,作者常利用乐曲表现生活感受,抒发情感。

从人的审美能力发展看,认识音乐所具有的表现功能是不够的,我们还应通过作品,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他们对情感的表达。

那么,请大家与我一起再欣赏两首同风格、同题材的作品。

二、比较欣赏

1、播放歌曲《东方之珠》、《七子之歌》。

2、引导讨论:

听过这两首歌曲吗?

歌曲的曲名分别代表我国哪两个地方的地名?

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所处的位置?

(直接在课件上点击寻找)你了解这两个地方的历史吗?

能简要地谈谈吗?

(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介绍作者与创作背景。

3、歌曲比较:

(1)会唱这两首歌曲吗?

(引导学生跟琴哼唱这两首歌曲,并思考问题。

(2)思考:

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曲作者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你的体会从哪而来?

(3)师根据生讨论结果引导探索,强化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作用的理解。

如:

A舒缓的旋律与跳进旋律的对比;

B三连音、休止符应用;

C歌曲十度音高跳动形成力度、色彩的对比;

D歌词含蓄与直白的对比。

这些体会从听、唱歌谱的对比中得来的。

(展示课件歌单)要求学生边听师演唱,边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并通过旋律乐句的演唱对比,体验旋律不同的组织形式对音乐力度、色彩构成的影响,进而体会歌曲的情绪的变化。

用添加“三连音”、“休止符”朗读歌词的对比体验方法,认识“三连音”、“休止符”在歌曲的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体会歌词、节奏、旋律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

(4)归纳:

(见下表)

相同

不同

音乐创作手法

曲式结构、风格

音乐与高潮处理手法

歌词的表达方式

歌曲表达的情感

《东方之珠》

前部分情绪平静、旋律流畅;后部分为音乐的高潮,都用弱起拍的表现手法。

 

抒情、深沉的;都是二段体歌曲。

A、三连音的应用;

B、连续上行几个乐音应用,形成乐段色彩的变化。

 

含蓄、富有诗意

表达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爱恋之情。

《七子之歌》

A、上行、下行音乐短句的应用;

B、音程大跳,形成力度变化来构成音乐高潮。

 

通俗化、口语化

表达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愿望。

三、歌曲演唱处理

师:

根据前面的歌曲分析与探讨,加深我们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音乐要素在作品情感表达中作用的认识。

针对《七子之歌——澳门》内涵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用哪些演唱处理方法,能更好体现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1、思考:

歌曲中多次出现对“母亲……”的呼唤,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体现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

(提示注意:

力度强弱变化时“度”的把握,最后的呼唤“母亲……”加渐强渐弱的对比,以及演唱形式的变化处理。

2、根据歌曲原有的要求进行歌曲处理。

3、根据学生设想,进行演唱处理方案的交流与最佳演唱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用。

四、总结:

通过主题性歌曲的多种体验互比,深化我们对不同作品内在情感的体验和理解,并通过歌曲的演唱,体会作曲家融会在作品中的真挚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

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大家在体验音乐的同时,能够唤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本节课教学设计理念

依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重点”的理论,将本课教学重点放在音乐的体验与感知上,通过创设利于学生参与体验、探索、实践的条件,引导学生在欣赏、表达、比较、思考、交流过程中,不断深化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获得听觉经验与能力。

根据“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它虽拥有教育功能,但其功能是潜在的,必须通过音乐自身特有魅力对人的情感、心灵作用方能奏效”的特点,认真挖掘《七子之歌》、《东方之珠》等歌曲内涵,将音乐的育人功能渗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演唱歌曲,朗读歌词、比较演唱风格,感悟音乐内涵过程中,激发学生民族意识,强化爱国观念。

依据心理学:

“任何知识经过反复思考和比较,多次接触与研究,能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诱发兴趣”的原理,本课采用同题材作品类比方式,创设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情景,通过音乐教学体验过程的引思、激思、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积累听觉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能力。

李小瑜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学院

[五]课题:

初中优秀案例分析及实践课

(二)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人音版)第十三册第六单元《雪绒花》

教材分析

歌曲《雪绒花》选自音乐剧《音乐之声》。

1965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同年,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

《音乐之声》中的插曲《多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等十分著名。

《雪绒花》是一首抒情的男声吉他弹唱曲,这首歌的蓝本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歌,曲调非常朴实感人,通过对奥地利国花“雪绒花”的赞美,象征着人民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

这首歌在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男主人公借此曲表达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对女家庭教师的接纳,第二次是在演唱会上,以此曲抒发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雪绒花》,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并学习用二声部来演唱。

2、对音乐剧产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剧的创作及表演活动。

(三)教学重点:

歌曲情感的表现。

(四)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⑴教师用“lu”唱《雪绒花》A段第二声部。

⑵学生模唱。

⑶师生合唱导入新课:

老师唱A段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教学思路:

①学生很熟悉歌曲《雪绒花》的主旋律,教师选择用第二声部学唱来导入,是让学生先入为主,加深印象,便于后面的合唱教学。

②用“Lu”听唱,锻炼学生们的音乐记忆能力。

2、学唱歌曲

⑴分声部: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嗓音情况自由选择一、二声部。

⑵分声部学唱歌谱。

⑶学唱中文歌词。

出现的问题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分辨。

⑷学唱英文歌词。

①按节奏朗读英文歌词。

②英文演唱

出现的问题:

①单词尾音拍子不够。

如“Edelweiss”的尾音S收在长音即将结束的时候。

②单词连读,如:

landforever省略D的发音。

⑸合唱要求:

音高准确、气息连贯,二声部和谐并注意互相倾听。

教学思路:

①学生嗓音的差异较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嗓音情况自由选择声部,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②对比是学生清楚发现问题的好方法

③按节奏朗读英文歌词有较大难度,但能尽快解决学生在演唱英文歌曲时的发音问题。

3、处理歌曲

⑴提问:

①这首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②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

(A+B两段体)

③A、B段的旋律、节奏特点是什么?

应如何来演唱?

⑵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这首歌曲通过对奥地利国花“雪绒花“的赞美,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②歌曲为两段体A+B结构。

③A段节奏舒缓,旋律起伏不大。

用柔和抒情的声音来演唱。

B段开头出现了休止,旋律出现大跳,较A段相比,用激动、热情的声音来演唱,力度相对加强。

⑶设计演唱方案并演唱:

学生1:

A段一人领唱,B段合唱。

学生2:

A段女声合唱,B段合唱。

⑷学生自我评价。

教学思路:

通过分析,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创作及表演

⑴创设情景

欣赏影片《音乐之声》的片段。

师:

《雪绒花》在影片中出现了几遍?

每次出现的场景是怎样的?

生:

出现两遍。

第一次是在特拉普上校家里,男主人公借此曲表达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对女家庭教师的接纳,氛围温馨而愉悦。

第二次是全家在逃离祖国之前的音乐节上,满怀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深情而激动。

⑵学生根据剧情设计演唱方案

①A场景:

歌曲共唱两遍。

第一遍由特拉普上校领唱,第二遍由特拉普上校与大女儿的二重唱。

B场景:

歌曲共唱两遍。

第一遍由两个特拉普上校重唱,第二遍在第一乐句后,由两个玛利亚重唱,B段由全家及观众合唱。

②教师建议:

B场景演唱前,加入台词:

“我亲爱的奥地利同胞们,或许我再也见不到你们,请允许我再为你们演唱一首爱的歌曲。

⑶师生表演(背景为电影的二个消声场景提示)

①家庭里演唱《雪绒花》。

②音乐节上演唱《雪绒花》。

教学思路:

在学生们理解和感受歌曲情绪和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性的教学,音乐剧片断的创作与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5、小结、下课

谭天静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六]课题:

初中优秀案例分析及实践课(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人音版)第十五册第二单元《走进西藏》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聆听有关藏族的歌曲(民歌及创作歌曲)。

试着参与舞蹈活动,感受歌曲的艺术风格,感悟藏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

二、了解、感受并喜爱西藏地域、民族、历史文化,及藏族同胞的民族情感。

教材分析

西藏地区是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同胞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西藏地域有着极其古朴的文化传承。

从音乐教学角度向学生介绍关于西藏的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在前一个课时要向学生介绍“关于西藏”。

(用《走进西藏》光盘的内容)[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引导学生记住关于西藏的“一、二、三、四、五、六、七……”。

1、我们这个星球唯一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这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