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4637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代史总结版DOC.docx

近代史总结版DO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学生课外自主学习问题汇集2017版

作业要求1、必须手写完成

2、5月上旬统一交给课代表(请装订)

3、将作业打印一份,方便期末考试复习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

(摘自老师“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破坏中国的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等),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是什么?

(摘自老师)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分析说明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摘自老师)

1、历史任务: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相互关系: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4、怎样理解“文明的失落”?

(摘自老师“三大古文明失落”)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这些古国不仅国家早已灭亡,而且用以形成国家的那些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古巴比伦人早已在外族的进攻下灭绝了,因此由那些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宣告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民族融合基础上形成的新民族的崭新的文化——完全不同于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和古巴比伦人的文化。

族人也早已被外族人征服、同化。

5、分析说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和地位。

(摘自老师)

1、历史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其他文明比较,中国是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文明国家。

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发达的历史学,瑰丽灿烂的文学等,在经济,政治,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多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相互联系的文化整体。

4、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中国文化是高位文化,辐射、传播东亚及世界其他地区。

第一章

6、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请展开论述。

(如何理解“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评“帝国主义侵略有功”的观点。

(摘自网上)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是阻碍还是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如何理解“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

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资本-帝国主义侵华时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各方面控制盒操纵了中国,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了中国神圣的主权,在中国各占领土,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和外交权等许多特权;在经济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了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好精神伤害。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总结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经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发生的。

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摘自老师)如何看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从伦理道德角度而言,任何侵略战争都是非正义不道德的,必须加以谴责。

2、从主观动机来看,列强侵略的最终目的是把中国变成殖民地,不是为了促进中国的发展。

3、从实际后果来看,列强对中国侵略和掠夺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重要根源。

与在一定程度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生的作用相比,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压制更为严重。

4、从思想文化角度看,近代中国自由民主科学平等创造等新观念的出现并非是侵略者所赐,而是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过程中总结了血的教训而深刻反思,努力求索的结果。

第二章

7、什么是洋务运动?

(摘自网上)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

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

8、什么是公车上书?

(摘自老师)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它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9、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各自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

为什么都不能成功?

(结合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展开论述。

(摘至网上,相同问题)

(1)农民阶级: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将西方基督教义和儒家大同思想及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来改造中国,提出《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

《资政新篇》提出了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失败原因:

①小农阶级的阶级局限性;②宗教色彩浓重;③片面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④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分开来。

B.义和团运动(扶清救国)——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民群众,从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发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妄图用“扶清”的方式达到“灭洋”的目的,以挽救民族危亡。

失败原因:

客观上:

中外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主观上:

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②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④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容易放松对清统治者的警惕,也带有盲目排外性质,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晚清时期一次民族自强自救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来武装自己,使中国迅速走上富强道路。

主要内容包括:

组建西式军队,北洋水师为代表;兴建西方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为代表;兴建西方民用工业,汉阳铁厂为代表;开办西式学堂,京师同文馆为代表;修铁路、建立电话电报网络、西方金融、选派学生留洋等。

失败原因:

①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②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③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④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3)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救国)——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严重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将西方的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了建立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和学习西方科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维新思想,力图以此来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并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为维新运动,进而进行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失败原因:

直接原因:

①戊戌维新的领导人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书生,他们大多饱读诗书,忧国忧民,

学问渊博,具有政治热情抱负,却缺少谋略和政治经验及才干;

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致经济落后;③外国势力的干涉。

根本原因:

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

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

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三章

10、什么是清末新政?

为什么会失败?

(摘自老师)

政治方面:

改革官制,修订刑律,整顿吏治。

经济方面: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军事方面:

改革兵制,编练新军,创办巡警。

文化教育方面:

主要是改革学制,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奖游学”三项内容(1906年)

失败原因:

1、中央权威流失

2、社会危机——新的阶级和阶层产生

3、财政危机

4、主观动机——皇权永固

11、什么是三民主义?

主要内容是什么?

(摘自老师)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推翻作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推翻封建君王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

“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12、论述辛亥革命的深远历史影响与经验教训。

(网上,历史意义与经验教训)

(2)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③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④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⑤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4)经验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编综述与第四章

13、新文化运动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吗?

(摘自书本)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播文化。

首先,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

其次,他们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

再次,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的一无是处。

他们批判孔学,是为了指明它在根本上已经不适于现代生活,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地位,从而使人们敢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以求得“真实合理的信仰”。

14、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区别是什么?

(性质、内容,作用和优缺点)(摘自网上)

内容:

①前期:

提倡新文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

②后期: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作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中国人的觉醒,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为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性质:

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缺陷: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

15、大革命为什么失败?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摘自网上)

失败原因:

1,共产党幼稚,主要领导放弃领导权,犯了投降主义错误.

2,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叛变革命.

3,人民革命力量还比较薄弱

4,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破坏.

主要作用:

国民大革命是在中共正确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中共的作用是通过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来表现的。

①在政治上,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

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领导权问题主要是政治领导,大革命的发展是按照中共指引的方向前进的。

②在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③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

大革命的特点就是群众运动。

如“五卅运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和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④在军事上,在中共推动下,建立了革命的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

北伐战争中,中共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时,由于中共还处在幼年时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共在这一时期的领导作用是不充分和不完全的。

16、五四前后中国少数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网上,问题相同)

(1)斗争实践: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

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

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机器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

“一战”的影响:

“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整个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第五章

17、中共早期为什么会连续发生多次“左”倾错误?

请谈谈你对遵义会议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

中共早期为什么会连续发生多次“左”倾错误?

(网上,问题相同)

原因:

①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②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③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王明等人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压制党内民主,大搞宗派主义,对坚持正确意见的不对他们随声附和的同志,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使“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无法及时地得到纠正。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请谈谈你对遵义会议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网上,问题相同)

(2)遵义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重要意义: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又在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领导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做出的。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表明:

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

第六章

19、如何分阶段正确评价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网上,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正面抗战的地位与作用?

①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②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③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

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的作用十分有限。

20、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摘自网上,相同问题)

①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②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来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④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运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21、论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胜利原因与基本经验。

(摘自网上,多了历史地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这就是:

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用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

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第七章

22、国民党为何会丢掉大陆败走台湾?

(摘自网上,相同问题)

①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已严重丧失人心。

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其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其感到极端失望。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

②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由于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随后,解放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所部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的大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

国民党蒋介石被人民赶出中国大陆,逃往中国台湾省。

2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个法宝是什么?

(摘自网上)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下编综述第八、九、十章

24、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经历了哪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各阶段的基本矛盾,主要任务及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摘自网上,相同问题)

(1)基本矛盾:

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2)主要任务: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重要成果:

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②避免了社会动荡、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③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实行一五计划;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确立了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中国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

(二)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时期。

其中,1956年到1966年5月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基本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重要成果:

①初步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理论成果;②在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左倾错误进行努力纠正;③为现代化建设夯实了物质技术基础和培养了一批经济文化建设骨干力量;

(三)1978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2)主要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灭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重要成果:

①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