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4774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7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1.小小科学家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单元分析

本单元作为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的起始单元,其目的在于将学生领进科学之门。

“走进科学”既有走进科学课堂的意思,也有走进科学学科的意思.更有走进这个引起学生无限遐想与探究兴趣的科学领域的意思。

由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技术与工程”作为科学课程的内容领域之一,因此学生所走进的科学课堂,其实包含了科学和工程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领域。

科学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各领域的科学概念,还要教给学生关于科学的概念。

后者涉及科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

它们是完整科学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编写者试图在教材开篇就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有关科学和工程的本体论知识,作为本课程学习的开端。

但是,科学和工程这两个概念非常抽象,直接对儿童从理性的角度讲“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工程”显然是不合适的,而通过对人——对科学家对工程师所做工作的感知与儿童既有经验的回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制作小物件等来感性地体验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工程技术还是有可能的。

教材以“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为题,从“科学家、工程师做什么”这样的具体问题出发,来帮助学生获得对科学、工程的体验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小学生也能做科学、做工程,同时激励学生从上好科学课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

《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上好科学课》前两课是并列关系,是对科学本体的认识。

通过了解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干些什么工作,初步建立科学是什么、工程技术是什么的概念,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工程师是设计创造产品的人。

同时,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和制作活动,打破科学的神秘感,明白小学生也可以做科学、搞制作。

本单元中对于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两大领域的关注,将在整套教材中持续下去,并且不断深人。

第三课,在引发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之后,将焦点引向如何上好我们的科学课,通过从活动中发现问题,从而制定出一份具有班级特色的科学课规则。

只有明确规则意识并努力遵守,才能保证科学课的正常进行。

考虑到刚进一年级的小学生都要接受入学教育和课堂纪律训练,科学课因为经常会有动手做的活动和实验器材的使用,课堂纪律问题更显得重要,因此教材将其也纳人科学课程起始课的内容。

在《上好科学课》一课中,期望通过一个有可能造成“混乱”的实验情境——水泼了一桌子、争抢器材、吵闹不堪……让学生意识到制定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利用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8.3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单元教学目标

能通过交流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知道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是干什么工作的人。

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获得发现与制作的乐趣。

通过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意识到制定与遵守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

单元活动框图:

教学内容

1.小小科学家

课时安排

1-1

总课时

教学目标

.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难点:

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

带有凹槽的课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玻璃球),绒布。

教学预设

个性化备课

活动一:

认识科学家的工作

图片提供。

(课件)

提问:

你知道他们都在干什么么?

引导学生大胆的去表述。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

教师作适当介绍讲解。

植物专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

天文学家地质学家生物学家等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工作?

教师作适当补充。

学生活动,把科学家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用线连起来。

说一说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人?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有爸爸妈妈告诉过你么?

想不想听老师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

补充种牛痘的故事

活动二:

做滚小球实验

说说生活中你有滚小球的经历么?

你觉得怎样做就会把小球滚得远?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再猜想:

你觉得在哪个位置小球会滚得比较远?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是不是和大家的想法一样呢?

学生实验

引导注意实验细节:

1、轻放,不能推,中途不能触碰小球。

2、及时记录好最终的位置。

3、斜坡不能改变。

说说你的发现。

视频介绍:

伽利略是如何滚小球的。

引导整理实验器材。

想一想:

如果我想把小球滚得更远些,可以怎么去做?

有不同的想法吗?

想不想尝试一下?

学生动手尝试。

活动三:

读图,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提供图片

引导学生尝试回答各图片中问题的答案。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问题科学家们已经知道了答案?

介绍还有好多问题科学家还没有完全找到答案,有的甚至都一无所知。

比如:

地球里面有什么?

外星人到底有没有?

等等

讨论:

你觉得科学家们最终会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么?

谈话: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积极探究,寻找身边问题的答案。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4.认识感官教案(2课时)

第2单元用感官观察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观察是人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也是小学生学科学的重要方法。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再借助观察获得发现,进而形成合理的解释和结论。

科学离不开事实的证据,而事实证据的获得则离不开观察。

观察是所有科学的基础。

从个体的认识来看,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婴儿呱呱坠地,就开始用感官从周围世界获取信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能力逐步发展,这不仅增强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区分主观的世界和客观的世界,为学习小学科学课程做准备。

所以本套教材在指导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之后,即以观察为起点,着力于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一年级学生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想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这些都是人类探究世界的本能的观察行为。

本单元将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在解决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到好奇的小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观察伴随着今后科学探究的每一步,逐渐学会各种观察的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品质。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内容。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举例说出动物"丨以通过眼、邱、鼻等感知环境。

10.1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识别眼、邱、鼻、舌、皮肤等器官。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

《认识感官》《感官总动员》《借助工具观察》。

对于感官功能的认知和体验,采用了由分到总,由单一到综合的设计思路,三课之间也具有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

总体上来说,是对科学方法,即观察能力的训练。

第一课,从明确什么是感官人手,分别用眼、耳、鼻、舌、皮肤进行察,认识感官的功能。

第二课,用两种、三种感官来品茶和观察蜡烛,并在|察细观察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第三课,当学生发现用肉眼和放大工具看到了不一样的指纹,用耳朵和借助听诊器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后,会引发对观察工具浓厚的兴趣。

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知道是越来越先进的工具提高了人类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三课也呈现了人类观察活动不断深入、观察工具不断完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单元教学目标

识别感觉器官,运用某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通过做动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获得关于事物的更多信息。

使用简单的工具帮助感官观察事物,发现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

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感受发现的乐趣。

单元活动框架

 

教学内容

4.认识感官

课时安排

2-1

总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感官)

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难点:

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

教学预设

个性化备课

活动一:

观看图片,认识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皮肤遍布全身

设计意图:

本环节意在整理学生对感官的已有认识,明确感觉器官的概念,激发兴趣,引人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活动。

教学过程:

针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本环节设计可以引领学生观看教材中可爱的图片,采用游戏、故事、漫画等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注意事项:

特别强调,手不是感觉器官,手上和遍布人的全身的皮肤是一种感觉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感觉感官。

活动二:

观察图片,找出不同小动物,描述小动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设计意图:

用眼睛看是学生最熟悉的观察方法,所以教学设计从用眼睛看开始,带领学生进入观察的第一步。

做“找小动物”的活动,是一个儿童及成人都特别喜欢的游戏,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用眼睛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在学生交流己找到哪种小动物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

这个小动物是什么样的?

从而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描述观察对象,以提升学生的描述技能。

学生对自己找到的小动物进行描述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达给予帮助,例如:

你讲给大家听的时候,可以说说小动物个头的大小,身休的形状、颜色;如果讲不出它的名字就说不知名的虫子或动物。

注意事项:

刚入学的小朋友描述水平较低,教师可以帮助他们用一些科学同汇表达,但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表述,也不必对学生的描述准确度作太高的要求。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反思

 

教学内容

4.认识感官

课时安排

2-2

总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感官)

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难点:

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

教学预设

个性化备课

活动三:

用其他感觉器官观察物体。

描述物体在气味、味道、轻重、厚薄、粗细、光滑等方面的特征。

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舌尝、用皮肤触摸四个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知道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包括动用其他感官去观察。

教学过程:

设计一:

创设故事情境或其他问题情境将这几个并列且各自独立的活动整合成几个综合的活动。

将用眼睛看和用耳朵听的观察活动整合起来,创设走进森林的情境去发现图片中的小动物,利用录音机听森林中的风声雨声流水声、小动物发出的声音等;将用鼻闻和用舌尝的活动整合起来,去辨别盒子里究竟是哪种水果等;快下课时,领学生到操场上用手、脚等感受草地、沙地、水泥地,说出自己的不同感觉。

(主采)

设计二:

由于在第二课感官总动员的教学中,安排了品茶的活动,故可以将本课中用鼻闻和用舌尝水果的活动,放在第二课与品茶活动整合,这样本课用1课时教学就可以完成。

或者将用鼻闻和用舌尝水果的活动作为个别学生的演示活动,这样也可以用1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

(备选)

关于用皮肤观察活动的建议:

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活动,触摸的材料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范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容易找到的材料进行观察;没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材料让学生触摸和感觉。

学生用手触摸石头(水泥)地面和木课桌,描述不同的感觉。

描述不同时,要组织学生试着用冷、热、光滑、粗糙、软、硬等词语来描述。

教师组织活动时,使学生知道皮肤的触觉功能不仅仅是手才有的。

关于用鼻闻和用舌尝水果活动的建议:

选择气味比较明显的水果或蔬菜,如柠檬、芒果、橘子、洋葱、韭菜等,切成块,装盒。

观察的顺序通常是一看二闻三尝,开展本活动,要组织学生先闻再品尝。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气味和味道的描述经常会有混淆,教学时要强调闻到的是气味,尝到的是味道。

描述感觉时,要组织学生试着用香香的、淡淡的、甜甜的、酸酸的、咸咸的等词语来描述。

注意事项: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时间较短,通常能持续集中15〜20分钟,教学时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动静结合。

特别注意从一开始上科学课时,就要求学生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认真听同学讲话的好习惯。

强调对不认识的物品不能随便闻和尝。

活动四:

读图,了解有些动物的感觉器官很灵敏。

设计意图:

利用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将对人的感觉器官的认识推演到动物世界,加深对感觉器官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图片资料或观看视频资料。

然后组织学生拓展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感觉器官也有了不起的功能?

进一步提出问题:

既然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作用,当一种感官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引入对下一节课的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