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仲文传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4805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于仲文传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于仲文传答案.docx

《于仲文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仲文传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于仲文传答案.docx

于仲文传答案

于仲文传答案

【篇一: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阅读答案附翻译】

?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

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

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

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以功授开府。

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

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

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

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

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

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

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

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

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

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

其妻子在金乡。

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

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

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

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

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

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

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

(《隋书middot;于仲文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耽:

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

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卒:

突然?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薄:

轻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功授开府以勇气闻于诸侯?

b.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

c.引入卧内,为之下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d.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

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

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

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狙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

c.《孙子middot;计》云: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

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

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

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3分)

(2)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3分)

(3)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4分)

参考答案:

9.d薄:

迫近?

10.a(a都是凭借的意思b表被动;介词,替c代词,他;指示代词,这些d代词。

这样: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1.d(①只是交代战况,看不出谋略;②写于仲文死里逃生,无谋略可言;⑥写于仲文乘胜追击,没有使用谋略。

)?

12.b(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一句中的十七八不是约数十七八个,二是分数十之七八)?

四、(24分)

13、(10分)

(1)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

(悉1分,伪北1分,句子通顺1分)?

(2)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

(简1分,伪建1分,倍道1分)

(3)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

(溃1分,乘1分,为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

于仲文,字次武,幼年就聪明灵活,小时候上学,就沉迷书中而不知疲倦。

等到长大之后,卓异豪爽,胸怀大志,气度超凡。

从家中被征召出来做官,担任赵王的属官,不久升迁为安固太守。

隋高祖任北周丞相时,尉迥发动叛乱,派遣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

又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拒绝了他。

尉迥对他不听从自己非常愤怒,派遣仪同宇文威进攻他。

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的军队,斩首五百多人,因功被授予开府。

尉迥又派遣他的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出兵,两路并进,又进攻于仲文。

于仲文估计自己支撑不住,就扔下妻子儿女,率领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池西门,冲破重围而逃。

被贼兵追赶,边战边逃,跟随的骑兵战死的有十之七八。

于仲文仅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尉迥于是杀了于仲文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高祖见到于仲文,把他请到自己的内室,替他伤心哭泣。

提升他为大将军,兼任河南道行军总管。

把朝廷的乐队给他,让他乘驿车火速到洛阳去发兵,来讨伐檀让。

于仲文的军队驻扎在蓼堤,距离梁郡七里,檀让拥有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来挑战。

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

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锐部队从左右两侧夹击贼兵,使檀让的军队大败。

檀让率领残余的军队驻扎在城武,部将高士儒率领一万军队驻扎在永昌。

于仲文假意下发公文到各州县说:

大将军来了,应多多聚集粮食。

檀让还认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就到,正在杀牛犒劳士兵。

于仲文知道他松懈了,于是挑选精锐的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攻占了城武。

尉迥的部将席毗罗,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沛县,将要攻打徐州。

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

于仲文派遣人假称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

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

金乡人认为真的这样,都很高兴。

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

徐善净望见于仲文的军队将要到达,还以为是檀让到了,于是出城迎接谒见。

于仲文捉拿住他,夺取了金乡。

席毗罗依仗人马众多,来迫近官军,于仲文背城布阵,在距离军队几里的地方,在麻田中设下埋伏。

两阵刚刚交锋,伏兵出动,他们都拖着柴枝擂鼓呐喊,尘埃布满天空。

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

俘获了檀让,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

席毗罗躲藏在荥阳的一户人家,被捉出斩首,把他的首级送到京师。

朝廷为于仲文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

史臣说:

于仲文博览群书,拿出众的谋略称许自己,平定尉迥之乱,功成名就。

?

【篇二:

高三语文试题附答案】

txt>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厮杀脉搏挖墙脚额手称庆?

b.观摹文身明信片委曲求全?

c.凑合嬉闹钓鱼杆掎角之势?

d.平添惊蜇功夫茶察言观色?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代的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就了语音变化的真相。

?

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不得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

③水是万物之源,能否从根本上“旱魔”成为我区发展的重大课题。

这个沉甸甸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水管站全体技术人员的肩上。

?

④法国作家克莱齐奥获得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仪式于十二月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奖。

?

a.掩盖干涉降服授奖?

b.掩盖干预降伏授奖?

c.掩饰干预降服受奖?

d.掩饰干涉降伏受奖?

4.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李先生的义举使这件众望所归的珍贵文物,在海外漂流了60多年后又回到祖国怀抱。

?

b.为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决策者们高瞻远瞩,从长计议,制定政策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

c.朝鲜成功发射通讯卫星的消息如石破天惊,震动了美、日、韩三方政坛,“朝鲜威胁论”又被重新提起。

?

d.巴金晚年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文章虽平铺直叙,但能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敢于履行历史责任的胸怀。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晨,中科院高级工程师赵晖在南京最高峰驼岭拍到了难得一见的天文景观“水星凌日”照片,为广大天文爱好者所钟爱。

?

b.丁俊晖入读上海交通大学,将使他的竞技水平和心理意志有较大提高,我们相信他的前

程更加辉煌。

?

c.在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而进行的采访红军战士活动中,我们不仅收集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

d.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天然气价格政策及天然气利用政策,将有计划地提高天然气的价格,加快与国际接轨。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21题。

(每小题3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耽:

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

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卒:

突然?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薄:

轻视?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功授开府以勇气闻于诸侯?

..

b.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

..

c.引入卧内,为之下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d.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

“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

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

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狙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

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

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

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

(二)余若水先生传?

(清)张岱?

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

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

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

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

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

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见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

其旁僦①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

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

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②无脚,四角悉支败瓦。

闻客入,欲起逾垣。

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

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

“若水!

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

”若水曰:

“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

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③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

”客皆班荆④,主人墙隅

然⑤,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

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

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

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

日欲晡,辞客而退。

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

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

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

岁庚戌,无疾而终。

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

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

外史曰:

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

激愤而殉,以明节也。

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

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

?

(选自《琅文集》卷之四,有删改)

款待。

④班荆:

布草而坐。

⑤然:

灰尘蒙积的样子。

?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知县行属礼强:

强令?

b.自恃交谊,殷勤造请造:

拜访?

c.诸君即共前遮之遮:

阻拦?

d.诸长吏皆重违其意重:

敬重?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痛哲兄之先萎b.因直前托视疾?

..

邻之厚,君之薄也因击沛公于坐?

..

c.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d.激愤而殉,以明节也..

敛赀财以送其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12.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余若水“明节避世”的一组是?

①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②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③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④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⑤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⑥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

a.①③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若水刚踏入仕途,就担任宝应知县,但他品性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从此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

?

b.余若水亲自带着家人耕种,艰难度日,妻子儿女安然自在,没有怨恨之情。

死后,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办了丧事。

?

c.余若水清高安贫,朋友们一起来看望他,他想逃走;见了

面,只谈论天气,不谈当时社会上的事。

朋友救助钱和米,他也再三推辞。

?

d.张岱运用细节描写,把余若水刻画得神情毕现,并对其节操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反映了他身为清初汉族文人的复杂心态。

?

(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

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

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

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

秋而大获,足充葬用。

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

“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

”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

明彻为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

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

太建四年。

征为侍中、镇前将军。

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阳三十里,顿军不进。

诸将咸曰:

“坚城未拔:

大援在近:

不审明公计将安出?

”明彻曰:

“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

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

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土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

周遣上大将军正轨将兵救之。

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

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

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

1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给:

衣食充足,丰裕?

b.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寇:

侵扰,劫掠。

?

c.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许:

夸耀,自夸?

d.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笃:

忠厚,诚实?

15.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之田中,号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b.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

c.群盗闻而避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

d.因退兵寺城,不复敢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1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明彻英雄本色的一项是

?

①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②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③计口平分,同其丰俭④躬擐甲胄,四面疾攻⑤兵贵在速,?

?

吾知其不敢战明矣⑥知事不济,遂从之?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⑤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明彻幼年成为孤儿,为尽孝心和解决家用不足,十四岁就勤力耕种,于秋天获得大丰收。

最终“足充葬用”。

?

b.后高祖与吴明彻诚恳相交,推心置腹,纵论天下大势,高祖认为吴明彻精通兵法,博览群书,堪称英雄。

?

c.太建四年,吴明彻被任命为侍中、镇前将军,率军十三余万北伐,在寿阳大败齐将皮景和,夺得辎重无数。

?

d.太建九年,吴明彻奉命北伐,并多次击溃敌军,后因军溃被俘。

不久因忧愤生病,死在长安,享年六十七岁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

(18分)?

(四)宝绘堂记

(宋)苏轼

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老子曰: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刘备之雄才也,而

【篇三:

福建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

古代诗文阅读(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

(2)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3)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4)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5)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______

(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

(7)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

(8)无为在岐路,___________________

(9)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不蔓不枝。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5分)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①就学,耽阅不倦。

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

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

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

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以功授开府。

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

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

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

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

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

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

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

“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

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

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

其妻子在金乡。

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

“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

”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臶,倍道而进。

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

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

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

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

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耽:

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

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

d.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①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卒:

最终信:

诚实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3分)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

“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⑤⑥b.②④⑥c.①②③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

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

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仪同宇文威攻打于仲文。

b.之前,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

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

于仲文麻痹大意,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c.于仲文可谓深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

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

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15分)

6.阅读下列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9分)

大德歌〃秋

【元】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1)此曲写闺怨,所盼之人未归,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

主要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景物?

其作用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闺怨”之情?

试举两种作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