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0268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docx

《浅论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论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docx

浅论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XXX,YYY

(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摘要:

商品经济是存在于不同社会制度中的经济利益关亲,不属于社会制度范畴,不能表明任何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墓础的,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关来下存在和发展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充分发展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商品经济与市场的关来和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角度看,都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

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同时要与社会主义塞本制度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关键词:

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对“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涵,经济学界的理解并不一致。

先说商品经济。

有人认为,商品交换就是商品经济;有的则认为只有当商品生产普遍发展取代自然经济而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时,才成为商品经济;有的学者曾经认为,商品经济同私有制相联系,与社会主义不相容,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应只讲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其实,商品经济无非是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的统称。

马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虽然没有使用商品经济这一概念,但他广泛使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流通等概念,实际上这同商品经济的内涵是一样的。

在列宁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商品经济概念。

由于远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主义社会就存在和发展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因而列宁经常讲到资本主义前的商品经济。

他把“大资本”即资本主义经济和“独立的小生产”即个体经济看作“是商品经济的两种形式。

”他指出:

“商品经济早已形成,而手工业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成员而已。

"“小作坊在农民中的扩展,扩大了商品经济,并为资本主义准备了墓地。

”⑴社会主义实践突破了马克思主义者曾信奉了一百年左右的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传统观念。

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因而社会主义还要存在和发展商品经济。

有的学者认为,当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商品社会主义就转入产品社会主义。

我认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要存在和发展商品经济,不会出现一个消除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商品经济是与发展社会生产力不可分割的迫切任务。

在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商品经济不但不会消亡,而是将会获得更充分的发展。

商品经济不是社会制度范畴,不能表明任何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

反映商品经济本质关系的商品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价格运动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在任何社会的商品经济中都起共同的作用,不具有社会制度性属性。

二、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

什么是市场经济呢?

市场经济就是通过价值规律调节、供求关系变化、竞争功能发挥等市场机制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式。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

或者说,它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

以往在我国,是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来分配和安置社会资源。

这在当时情况下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其弊病也就越来越显示出来了,比如:

它高度集中。

不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因而容易压抑企业的活力;它不太重视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因而导致经济效果不太理想;它容易产生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现象,因而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

为此,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来配置社会资源。

在市场经济中,将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供求关系规律、竞争规律等经济规律的作用,从而促使我国经济较好的向前发展。

对于市场经济,我国理论界认为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经济关系市场化,所有经济活动主体通过市场发生联系,一切经济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全部生产要素都成为商品进入市场,而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的运行机制。

其二,企业行为自主化。

所有企业都具有作为商品生产经营者所应拥有的全部权力及实现这些权力的高度自主性,从而能自觉面向市场,自主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其三宏观控制间接化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事务,主要通过经济杠杆和产业政策,按既定的社会目标,引导、调节和规范企业经营活动,并矫正市场缺陷,保证市场的健康运行。

其四,经营管理法制化。

所有经营活动按照一套科学和严整的法规体系来进行,整个经济运转有一个健全而科学的法规环境。

[3]

市场经济不但有其共性,而且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其特征,对此理论界的认识是相同的,但对这特征包含哪些内容,大家有着不同理解。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最本质区别是所有制不同,前者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而后者则是以私有制为基础。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市场运行的主体是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国家、企业和个人。

国家既是宏观经济的组织者和调节者,又是市场上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企业主要是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组织起来,相对独立、自主经营、白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也有少量的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私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个人则既是劳动者,也是消费者,而且还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

三、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关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等于商品经济,或者说两者是同义语。

其理由是,市场经挤是交换经济或货币经济,也是具有流通过程的生产形式。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所以,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挤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必然扩大和加深,只有生产社会化发展到一定高度,在发达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

第三种观点认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界定同一种类型的经济关系。

商品经济根据产品是否通过交换进入消费这种外部表征来界定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则从社会资源配置方式这种内在特征的角度界定经济体制。

在界定经济体制时,使用市场经济的说法较之使用商品经济的说法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

四、 结语

为什么必须走商品化、市场化的道路呢?

因为只有实现了市场化、商品化,才能实现现代化.国内外实践证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道路就是原苏联斯大林走过的道路.这条道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成功的,但是在一般的历史情况下,它就无效了.这条道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非商品化、非市场化的道路.过去,这种道路被误认为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即搞高度集中的传统的计划经济.结果东欧跟着他干,捷克、原东德、波兰等,一个一个都没搞好;中国也跟着干了,1957年到1977年,20年经济发展缓慢.所以,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正如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里说的,不改变这种道路就是死路一条.我国几十多年的发展证明,我们必须走另外一条道路,即商品化、市场化的道路.如果没有商品化和市场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全面的、高质量的现代化.同时,从我国的实际来看,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保留着商品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条件.第一,作为商品经济存在的一般基础,社会分工仍然存在;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商品仍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还存在公有制两种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公有制内部不同所有制之间存在着利益差别,全民所有制内部各个企业也都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休,他们彼此之间还存在利益的差别和矛盾.于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唯有用等价交换的形式交换劳动者的劳动,才是人们能够乐于接受的、比较公平的交换方式.所以,社会主义必须搞商品经济,这是不依人们的意志转移的.

参考文献:

[1] 列宁.《列宁全集》第二卷.第164、316>329页

[2] 卫兴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辩.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5,02

[3] 季德安.市场经济理论观点综述.党政论坛,1993.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