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4966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7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docx

最新11栋多层住宅工程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

x·x五期项目

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说明

 

编制人员:

审定:

一级注册建筑师

建筑专业负责人:

助理建筑师

给排水专业负责人:

中级工程师

电气专业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暖通专业负责人:

暖通工程师

 

编制单位:

资质证书编号:

 

一、项目概况

1.1编制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3号)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530号令)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务院531号令)

(2)相关政策规章:

《x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琼府[2008]53号)

《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国经贸资源[2000]1256号)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143号)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

(3)政策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建科[2006]231号)

《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建科[2005]78号)

《x省建设厅关于印发〈x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琼建设[2008]225号)

《x省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27号)

《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全省保障性住房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通知》(琼建科[2010]38号) 

(4)相关规范、标准:

《x省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规程》(试行)及《x省绿色建筑基本技术审查要点》(试行)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

《城镇燃气设计标准》(GB50028-2006)

《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10)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1-2005)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

《多联式空调(热泵)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2008《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761-2009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7

《空调系统经济运行》GB/T17981-2007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

1.2项目概况

“滨江新城”项目位于x主城区东南部、南渡江西岸,东与x江东组团隔江相望,西北靠近x市政府,是x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中心组团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地块位于x市滨江西路以西,凤翔东路以南,地块沿着南渡江菱形布置,地块都基本无坡度,属平地。

本设计主要内容为x五期建筑设计。

地块用地面积:

28052.72㎡,总建筑面积29643.5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7003.65㎡,地下建筑面积12639.87㎡。

地上建筑为11栋多层住宅,层数5层。

本报告为对x·x五期项目节能措施(绿色建筑)进行评估。

图1.1-1项目鸟瞰图

 

图1.1-2总平面布置图

图1.1-3项目区位图

1.3规划指标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五期规划用地面积

28052.72

 

2

总建筑面积

29643.52

 

 

3

地上总建筑面积(计容)

16612.96

 

地下建筑面积(不计容)

12639.87

太阳能补偿面积(不计容)

390.69

4

容积率

0.66

 

6

建筑占地面积

4197.54

 

7

建筑密度

16.75

 

8

总户数

户 

92

 

9

地下人防面积

1024.7

 

10

停车位

142

按照相关规定预留充电设施

11

绿地率

40

二、绿建节能措施

2.1规划景观绿建节能措施

2.1.1标准内容: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设计情况:

(1)项目用地性质为城镇住宅用地,项目建设用地符合用地性质。

(2)项目区域内及附近无任何文物保护对象、周边无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等敏感区域。

审查资料: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见附件1)、场地原始地形图(见附件3)。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2.1.2标准内容: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设计情况:

(1)项目用地为平原地貌区,现有地形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之势,场地内为种植树木的林地。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符合国家和x的相关安全性规定。

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审查资料: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见附件1)、项目土壤氡含量检测(见附件2)、地原始地形图(见附件3)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2.1.3标准内容:

场地内应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设计情况:

(1)大气环境

①油烟废气

根据业主提供资料显示,项目小区住户主要以清洁能源天然气为燃料,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对环境影响很小。

项目住户炊事油烟经抽油烟机处理达标后通过统一的排烟管道从屋顶烟囱外排,由于油烟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均较小,油烟排散快,所以产生的油烟废气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

②汽车尾气

本项目设置的地上停车位,地上污染物扩散具有较大的空间,且车辆启动时间较短,废气排放量相对较小,对周边产生环境影响较小。

③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

项目在地下室设备房内设置备用250Kw柴油发电机,柴油发电机采用含硫量小于0.035%的柴油作燃料,一般只在市电例检或停电的情况下使用,按一年使用8次,每次使用时间按8h计,则每年使用柴油发电机的时间为64小时/年(250KW的柴油发电机耗油量为52.5kg/h,则预计项目每年的消耗柴油量为3.36t/a),柴油发电机使用时间较少,并在设施机房进行机械排风,其产生的环境影响很小。

④垃圾收集点臭气

项目小区内在每幢楼底层配置专用垃圾箱,公寓住户产生的垃圾由业主指定的物业管理公司专业清洁工人袋装收集后,送达垃圾收集房。

垃圾收集房对生活垃圾应采取密封式存放,垃圾应由环卫部门清走,日产日清,统一处理,站点要定时清洗,加强绿化,垃圾臭气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很小。

(2)水环境

项目污水主要为居民住宅产生的污水,产生污水总量为58.65m³/d(2.13万m³/a)。

本项目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室内采用污污分流制;小区粪便污水收集后排入小区化粪池内处理;洗涤废水(洗手盆、拖布废水)经小区污水管道沿途收集,由于现在小区住户基本都将洗衣机置于阳台,洗衣废水通过阳台雨水管网外排将会造成污染,因此要求小区住宅楼应在阳台须布设雨水和污水管道,小区住宅内产生的洗衣废水须排入污水管道,经污水管道排入市政管网;厨房污水经隔油设备后与经化粪池处理的粪便污水、洗涤废水通过小区内的污水管道集中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白沙门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排海。

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合理处置后对周边水环境影响不大。

(3)固体废物

项目固体废物总产生量为0.27t/d,98.55t/d,产生的生活垃圾经统一收集后由环保部门清运处理,固体废物主要为蔬菜、水果、肉类、废纸等,这些垃圾集中收集,有回收利用价值的由相关部门回收利用,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由x市环卫部门送往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4)声环境

项目的生活水泵、柴油发电机、排风机等均设于地下室,项目的开闭所设于项目区域南侧,都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隔声、吸声和减振措施。

因此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太大影响。

项目对进出小区的车辆应限制行驶速度和禁鸣喇叭;禁止使用高音喇叭等高噪声音响设备,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

项目进行合理平面设计,科学布局总体规划,进行生态景观绿化,构造绿色声屏障,衰减交通噪声,经采取有效措施后,项目外的道路交通噪声对其影响不大。

审查资料: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见附件2)。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2.1.4标准内容: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设计情况:

日照模拟和设计的目的是期望冬季建筑阴影范围小,使建筑周围的场地能接受比较充足的阳光,至少没有大片的永久阴影区;夏季最好有较大的阴影范围,以便对周围场地起一定的遮阳作用;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本项目功能为住宅。

住宅对日照时数按照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如表2.1-2。

表2.1-2住宅建筑日照要求

建筑气候区划

Ⅰ、Ⅱ、Ⅲ、Ⅶ气候区

Ⅳ气候区

Ⅴ、Ⅵ气候区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日照标准日

大寒日

冬至日

日照时数(h)

≥2

≥3

≥1

有效日照时间带(h)(当地真太阳时)

8~16

9~15

日照时间计算起点

底层窗台

本项目采用斯维尔软件对本项目的日照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如图附页1-0.9米高日照分析图

根据全国光气候区的划分,x市属于第Ⅳ类光气候区,为大城市。

由图日照分析图可知,本项目建筑满足大寒日3小时日照最低要求。

建筑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建筑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审查资料:

日照分析图(见附件4)。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2.1.5标准内容:

居住建筑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3层及以下不高于41㎡;4-6层不高于26㎡;7-12层不高于24㎡;13-18层不高于22㎡;19层及以上的建筑不高于13㎡;

设计情况:

1.本项目人均用地面积按整个地块分析,为5层住宅建筑,项目的总居住用地面积:

28052.72㎡。

2.项目的总居住人口(每户按3.2人计算):

92X3.2=294人。

3.项目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28052.72㎡/294人=95.42㎡/人。

满足A≥26,不满足要求,需权衡分值15分。

审查资料:

技术经济指标

自评估结论:

不满足要求

权衡条文:

一、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3分。

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3分;

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3分。

设计情况:

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得分3分。

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42路、56路公共汽车站,得分3分。

3.场地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分3分。

审查资料:

公共交通设施图(见附件8)。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居住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应达到Rr≥5%。

设计情况:

本项目有多层住宅建筑,设有一层地下室,地下平时主要功能为车库及设备房,战时为人防地下室。

地上建筑面积为:

17003.65㎡,地下建筑面积为12639.87㎡,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例为74.33%,满足Rr≥25%的要求,要求得分2分。

此条得分6分,多余4分用于权衡分值。

审查资料:

技术经济指标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3、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并采取下列措施只至少2项。

1.采用地下室停车库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2.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设计情况:

1.本项目采用地下室停车库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2.场地内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得分3分。

审查资料:

总平面图(见附件6)、地下室平面图(见附件9)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2.1.6标准内容:

居住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住区绿地率:

新区建设达到30%,旧区改建达到25%,得2分;

2)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按表4.2.1-1的规则评分,最高得7分。

设计情况:

住区绿地面积:

10020.16㎡

住区用地面积:

25050.40㎡

住区绿地率:

40%

绿地率达到30%,得2分

住区总公共绿地面积:

630.6㎡,总居住人口:

294人。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14㎡

满足Ag≥1.5㎡,得分7分

审查资料:

1.技术经济指标2.公共绿地面积分区图(见附件10)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2.1.7标准内容: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居住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应达到Rr≥5%

设计情况:

本项目有多层住宅建筑,设有一层地下室,地下平时主要功能为车库及设备房,战时为人防地下室。

地上建筑面积为:

17003.65㎡,地下建筑面积为12639.87㎡,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例为74.33%,满足Rr≥25%的要求满足Rr≥25%的要求,得6分。

审查资料:

技术经济指标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2.1.8标准内容:

场地内风环境应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1)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应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应小于2;

(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应出现涡旋或无风区。

设计情况:

本项目用地位于x省x市,按照x市地区的气象数据对本项目的建筑进行夏季、冬季通风模拟。

夏季以南风为主导风,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为2.7m/s。

冬季以东北东风为主导方向,,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为3.1m/s。

(数据来源于《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取x气候数据)。

(1)根据项目的总平面图,项目内建筑的排列方式为行列式,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通过查看建筑风压分布云图,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应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应小于2。

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

审查资料:

场地内风环境分析(见附件5)。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2.1.9标准内容:

场地内人行通道均应采用无障碍设计。

设计情况:

(1)项目无障碍设施满足现行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相关要求,具体位置包括:

建筑出入口、停车位、人行道,各栋均设有无障碍电梯。

审查资料:

总平面图(见附件6)首层平面图(见附件7)。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2.1.10标准内容: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1居住建筑:

满足下列要求中3项,得3分;

1)场地出入口到达小学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

2)场地出入口到达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

3)场地1000m范围内设有5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

设计情况:

场地出入口距离x市x第五小学小于500m;项目场地内设有商业网点,到达商业网点的距离小于500m;距离出入口1000米范围内设有教育、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医疗卫生五类公共服务功能。

得3分。

审查资料:

总平面图(见附件6)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2.1.11标准内容: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应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

设计情况:

(1)项目区内设计了大面积的绿化以及种植各种高观赏性的景观植物,形成一个茂密、优美的中央绿地景观环境;项目充分利用区内绿化亲水景观,空间上互相渗透,更好的组织和丰富邻里交往和生活空间,具有明显的领域感、安全感、和归属感,构建出和谐而有文化内涵的社区氛围。

审查资料:

设计说明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2.1.12标准内容:

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应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

(1)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应达到30%;

(2)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应达到50%。

设计情况:

(1)下凹式绿地面积为3113.42㎡,绿地面积为10020.16㎡,小凹式绿地面积占绿地面积31.07%,满足要求,得分3分。

(2)本项目主要的硬质铺装地面为道路,材料使用透水混凝土,透水铺装面积占硬质铺装地面面积的比例大于50%。

满足要求。

审查资料:

下凹式绿地图(见附件11)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2.1.13标准内容:

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居住建筑绿地配植乔木应不少于3株/100m2。

设计情况:

本项目绿化物种选用适宜x市气候及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的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其中乔木包括:

丛生柚子树A、秋枫、精品丛生水蒲桃、萍婆、尖叶杜英A、桃花心木、凤凰木A、大叶杜英等;草木包括:

满天星、银边山菅兰、双色茉莉、黄金榕、红彩叶草、金叶番薯叶等;绿地中种植乔木数量为每100m2绿地面积上的乔木数为3株。

审查资料:

1.景观示意图(见附件12)。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2.1.14标准内容:

绿化灌溉采取喷灌、微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设计情况:

(1)场地采取微灌的节水高效灌溉方式,可得7分。

审查资料:

1.水专业设计说明。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2.1.15标准内容:

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扰。

设计情况:

项目用地南临规划道、东临滨江西路,其产生的交通噪声对项目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项目用地与道路之间存在一定的退距,项目方可充分利退让出的空闲区域,种植成排树木阻挡交通噪声,树木间隔中间可辅以穿插种植低矮的绿化植被(如九里香、三角梅等)形成绿色围篱,利用多层次的绿化带降低交通噪声对本项目的影响。

通过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后,交通噪声对本项目区域的影响不大。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审查资料:

1.规划设计说明

2.1.16标准内容:

居住建筑与其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应超过18米。

设计情况:

根据项目总平面布置分析,项目居住建筑与相邻居住建筑居住空间的最近水平视线距离大于18m,没有产生视线干扰问题。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审查资料:

总建筑平面图(见附件6)。

2.2建筑专业(居住建筑)

2.2.1标准内容:

建筑设计应避免产生光污染,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应大于0.2。

设计情况:

(1)本项目无玻璃幕墙设计。

自评估结论:

满足要求

审查资料:

建筑设计说明

2.2.2标准内容:

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设计情况:

(以103#、105#、106#楼楼为例)

(1).屋顶构造一

坡屋顶

材料名称

(由外到内)

厚度δ

导热系数λ

蓄热系数S

修正系数

热阻R

热惰性指标

(mm)

W/(m.K)

W/(㎡.K)

α

(㎡K)/W

D=R*S

细石混凝土(双向配筋)

40

1.740

17.060

1.00

0.023

0.392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2

0.230

9.370

1.00

0.009

0.081

水泥砂浆

20

0.930

11.370

1.00

0.022

0.245

挤塑聚苯板(ρ=25-32)

30

0.030

0.320

1.20

0.833

0.320

钢筋混凝土

120

1.740

17.200

1.00

0.069

1.186

石灰水泥砂浆(混合砂浆)

20

0.870

10.627

1.00

0.023

0.244

各层之和∑

232

0.978

2.469

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0.75[默认]

传热系数K=1/(0.16+∑R)

0.88

衰减度ν

42.59

延迟时间ξ

6.56h

衰减倍数β

0.17

平屋顶

材料名称

(由外到内)

厚度δ

导热系数λ

蓄热系数S

修正系数

热阻R

热惰性指标

(mm)

W/(m.K)

W/(㎡.K)

α

(㎡K)/W

D=R*S

水泥砂浆

25

0.930

11.370

1.00

0.027

0.306

细石混凝土(双向配筋)

40

1.740

17.060

1.00

0.023

0.392

挤塑聚苯板(ρ=25-32)

30

0.030

0.320

1.20

0.833

0.320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3

0.230

9.370

1.00

0.013

0.122

水泥砂浆

20

0.930

11.370

1.00

0.022

0.245

陶粒砼找坡层

20

0.530

7.250

1.00

0.038

0.274

钢筋混凝土

120

1.740

17.200

1.00

0.069

1.186

石灰水泥砂浆(混合砂浆)

20

0.870

10.627

1.00

0.023

0.244

各层之和∑

278

1.047

3.089

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0.75[默认]

传热系数K=1/(0.16+∑R)

0.83

衰减度ν

61.81

延迟时间ξ

8.17h

衰减倍数β

0.13

(2).外墙构造一

材料名称

(由外到内)

厚度δ

导热系数λ

蓄热系数S

修正系数

热阻R

热惰性指标

(mm)

W/(m.K)

W/(㎡.K)

α

(㎡K)/W

D=R*S

水泥砂浆

20

0.930

11.370

1.00

0.022

0.245

灰砂砖砌体

200

1.100

12.720

1.00

0.182

2.313

复合硅酸盐保温砂浆

25

0.075

1.190

1.20

0.278

0.397

抗裂砂浆(网格布)

5

0.930

11.306

1.00

0.005

0.061

各层之和∑

250

0.486

3.015

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0.50[默认]

传热系数K=1/(0.16+∑R)

1.55

衰减度ν

19.08

延迟时间ξ

7.14h

衰减倍数β

0.15

(3).外窗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