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501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docx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

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

来源:

admin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季秋高气爽,空气宜人,但秋季气候干燥,早、晚温差较大,所以要加强对孩子的护理。

1、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

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餐具要进行消毒,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

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

2、病毒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发现孩子结膜充血,眼有浓分泌物。

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对孩子的用品(面盆、毛巾、玩具等)进行消毒,爆晒。

红眼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区,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鼻血丑。

因秋季气候干燥,阳光照射较强烈,孩子易出现鼻血丑。

家长应让孩子多饮水,少吃油炸和辛辣食物,多吃清洁食物。

另外注意不要撞伤,若发现孩子出鼻血,用压迫法(手指压迫鼻血多的鼻翼)止住血,较多到医院就诊,教育孩子不要挖鼻子。

总之,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让孩子能健康愉快的成长。

天冷御寒三点注意

为了适应寒冷的气候,人们会采取一定的防御和保护措施,但如果单凭经验和感觉,有些方法常常会步入误区。

  误区一:

穿衣越多越暖和

当空气层总厚度超过15毫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

另外,皮肤血管扩张,增加了散热,但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误区二:

受冻后先暖手脚

这样做日后很容易生冻疮。

正确的方法是,在距取暖器不远的地方,将裸露的手脚互相搓擦,使手脚的温度自然回升,待皮肤表面变红时,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中取暖。

误区三:

戴口罩防感冒

鼻子吸进的冷空气,经过弯弯曲曲的管道,进入肺部时,已接近体温。

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能通过锻炼得到增强,从而提高耐寒能力。

秋防冻疮好时机

冻疮是冬季的常见病。

手、脚、耳部和颜面部是冻疮的好发部位。

因为这些部位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当气温突然降低时,末梢血管内的血液流速变得缓慢。

温度低于10℃时,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使静脉回流不畅而出现淤阻,体内温度不能循环到体表,致其冻伤而引发冻疮。

故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施,以便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预防冻疮的措施是:

一、秋后即开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

二、入冬前坚持用冷热水锻炼血管。

取一盆冷水和一盆热水,先把手脚浸泡在冷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热水中,如此每天反复进行3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发生。

三、保持手脚干燥和暖和。

机体受凉后不能立即烘烤或用热水浸泡。

鞋袜和手套要宽松舒适,防止局部受压,促进血液畅通。

四、提前局部应用药物预防。

下面两种药物能起到活血化淤、通经活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功效,从秋天开始即经常在冻疮好发部位搽洗,对预防冻疮有良好效果。

(1)辣椒酊。

取干辣椒20克,密闭浸泡于75%酒精500毫升,7天后使用,每日涂搽2—3次。

(2)三七重楼液。

三七、重楼、红花、赤勺、鸡血藤(药店有售)各适量,水煎取液,用于局部搽洗。

秋季保健知识要点

夏秋时节是旅游的旺季,但也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因为夏秋季病毒、病菌传播的媒介明显增多,如苍蝇、蚊子、蟑螂等害虫的大量孳生,增加了传病机会;夏秋季节也是瓜果蔬菜上市的季节,如不注意洗净、消毒,尤其是在旅途中,水源不充分,卫生条件没法保障,吃了这些被病原菌和寄生虫卵污染而未洗净的生瓜果,就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

或者吃了未煮熟的蔬菜,也同样会生病;夏秋季节温度高,最适宜细菌生长和繁殖,吃了存放较长时间的饭菜,或食用了保存不好而腐败变质的食物,也很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

在夏秋季,我们的身体对肠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会减弱。

因为气温高,身体就要加强散热,皮肤血管经常处于扩张状态,而胃肠道的抵抗力就会减弱;再加上天气热、出汗多、旅途疲劳、体力消耗等原因,全身的抗病能力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病菌就很容易'乘虚而入',从而导致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主要有痢疾、肝炎、伤寒、细菌性食物中毒、寄生虫病等。

这些病症的共同特点是:

具有胃肠道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或腹胀、食欲不振、乏力、发热等,尤以腹泻最为普遍。

一旦发现疑似疾病,应引起高度重视,立即去医院诊治,但旅途中由于受条件所限,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有经验的出差者,总是随身携带一些清热解毒、化湿止泻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散(水)、香连丸等,或者携带一些肠道抗菌的西药,如氟哌酸、土霉素等,对防治肠道传染病有一定的作用。

要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最主要的还是要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发表日期:

2009年4月9日编辑:

news有32303位读者读过此文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

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

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

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

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

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

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

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

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如下图),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消灭苍蝇、坟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三、人类的传染病

  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

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下图)。

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以及戴口罩等,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2.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和蛲虫病等。

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下图)。

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大力消灭苍蝇,饭前便后洗手等,可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3.血液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

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下图)。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虱等吸血的节肢动物,可以预防血液传染病的发生。

  4.体表传染病

  体表传染病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接触,或者与含有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病原体经过皮肤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接触传染病,包括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和癣等。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皮肤和体表粘膜,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的(下图)。

隔离病人,搞好个人卫生,不与带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等接触,可以预防体表传染病的发生。

四、预防措施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

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

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

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

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

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

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

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

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

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

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6、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

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

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

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

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

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

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

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7、猩红热

  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

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

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

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但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

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

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

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

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  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如下图),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消灭苍蝇、坟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三、人类的传染病

  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

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

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下图)。

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以及戴口罩等,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2.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和蛲虫病等。

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下图)。

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大力消灭苍蝇,饭前便后洗手等,可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3.血液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

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下图)。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虱等吸血的节肢动物,可以预防血液传染病的发生。

  4.体表传染病

  体表传染病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接触,或者与含有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病原体经过皮肤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接触传染病,包括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和癣等。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皮肤和体表粘膜,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的(下图)。

隔离病人,搞好个人卫生,不与带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等接触,可以预防体表传染病的发生。

四、预防措施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

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

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打印本页

学院地址:

广州市沙太中路大源北28号邮编:

电话:

(020)、传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