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094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

《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docx

届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训练剖析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典型题训练

(一)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包含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科技实用化和思想的人文化等方面。

可分为五个阶段:

①16世纪初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

②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

③20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全面到来,社会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

④二战后到70年代初,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顺利推进。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文明深入发展。

问题:

(4)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请概括说明。

(6分)

 

2.书籍史是研究、揭示书籍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专门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1956年全国图书出版统计表 [种数:

种;印数:

万册(张);印张数:

千印张]

年份

种数

印数

印张数

合计

其中:

新出

1950

12153

7049

27463

590988

1951

18300

13725

70330

1262586

1952

13692

7940

78566

1698351

1953

17819

9925

75421

2134347

1954

17760

10685

93913

2509035

1955

21071

13187

107914

2798277

1956

28773

18804

178437

4316681

 ——据彭俊玲、曾辉《从版本图书看中国五十年代的图书出版业》

(1)宋代是我国书籍印刷史上的极盛时期,为后世书籍印刷树立了楷模风范。

简要说明宋代书籍印刷发展的原因。

(8分)

 

(2)晚清时期是中国书籍印刷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时期。

简述这一时期中国书籍印刷走向近代化的条件。

说明这一时期书籍印刷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16分)

 

3材料二: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

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2)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6分)

 

 

4.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经济结构越合理就越能充分发挥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中后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请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4分)

 

(2)明朝中后期起,江南地区陆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直到鸦片战争前仍未能进入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请简析其原因(8分)。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典型题训练

(二)

5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

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同答:

(3)简要分析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

(6分)

 

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迄今的历史,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崭新阶段。

一个半世纪以来,各种文明相互碰撞和融合,演出了一幕幕规模宏大的历史悲喜剧。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16分)

 

7(14分)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

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

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

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

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内藤湖南和徐中约各自的观点。

(2分)请任选一种观点说明其分期依据。

(3分)

 

(2)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

(2分)你赞同哪种观点?

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3分)

 

(3)有人说现当代中国融入世界是在1970年代初,但也有人认为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

试分别说明这两种观点的历史依据。

(4分)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典型题训练(三)

8(2015·浙江文综)(节选)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

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

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

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

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9.(26分)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虽然战乱不断,但是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都获得重大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依珀金斯所引资料,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8%。

?

?

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北洋政府非凡的工业成就。

——摘编自陈琪《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记实》

材料三它的狂飙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为轴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变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

……“五四运动”前后,各种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

……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大多)就风平浪静,了无痕迹了。

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北洋政府非凡的工业成就”取得的国内因素。

(8分)

 

(3)材料三中的“它”指什么历史事件?

联系所学知识,从社会影响角度分析“它”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系(8分)

10.(2015·甘宁青三省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目录A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第二节 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

第三节 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

第二章 太平天国运动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节 太平天国起义

……

第三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1994年第四版

 

目录B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概念

第一编 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

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

第三章 (略)

第二编 外患内乱(1800~1864年)

第七章 广州贸易体系

单口贸易的缘起

广州贸易

外国人在广州的生活

英国改变广州体系的企图

第八章 鸦片战争

第三编 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时期的自强运动(1861~1895年)

第十一章 清朝中兴与自强运动

第四编 改革与革命(1898~1912年)

——摘编自徐中约[美]《中国近代史》上卷2002年第六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

的不同之处要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1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纪念邮票对比

时间

主题

枚数

图案说明

1952年7.7

抗日战争15周年纪念

4枚

卢沟桥风云、平型关胜利

欢送新四军抗日、领袖策划反攻

1965年9.3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

4枚

毛主席的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1985年9.3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

2枚

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

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

1995年9.3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8枚

“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

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2005年8.1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4枚

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来源:

学科网]

2015年8.1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13枚

1.“九·一八”历史博物馆;2.东北烈士纪念馆;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4.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5.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6.台儿庄大战纪念馆;7.延安革命纪念馆;8.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9.百团大战纪念馆;10.平型关大捷纪念馆;11.冉庄地道战纪念馆;12.新四军纪念馆;13.滇西抗战纪念馆。

 

注:

芒友会师指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和盟军在取得缅北滇西反攻作战胜利后在云南芒友会师。

比较表格中不同时期纪念邮票的图案变化,结合所学,以抗战新史观为视角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12分)要求:

提取两个充分信息;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提示:

信息提取(4分);分析合理充分,有历史依据,史论结合(8分,要求每个信息至少有两个史实作为依据,每个史实2分)。

尝试按照SOLO评价评分。

 

12.(12分)近代中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救国方案。

方案一:

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

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一l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

方案二:

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

骛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一一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

方案三:

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

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

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一一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评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

(12分)

(要求:

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典型题训练

(一)答案

1(4)经济上: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

(2分)政治上:

学习西方代议制,颁布《临时约法》,初步实现民主共和。

(2分)社会方面:

生活逐步近代化,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2分)

2.

(1)原因: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书籍印刷提供了物质基础;雕版印刷技术的进步,为书籍印刷提供了技术保证;宋代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市民文化的兴盛等因素刺激了书籍印刷(业)的发展。

(4分,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条件:

晚清时期专制统治被削弱;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新式印刷机器的传入和西方技术人才的引进;新式学堂、新式传媒(报纸等)的大量出现;知识分子的积极推动等。

(4分,答出4点即可,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影响:

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了社会变革;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促使社会生活习俗变化。

(6分,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

(2)经济工业化:

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发展,创办近代机器工业。

(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不超过2分。

)政治民主化:

如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

(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不超过2分。

)思想自由化、科学化:

新文化运动传播科学民主,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不超过2分。

4.

(1)(共4分)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井田制进一步瓦解(1分);私田增加,封建土地所有制得到了确立(1分);商业:

官府控制的商业被打破(或答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2分)。

(2)(共8分)君主专制加强,缺乏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民主政治环境(2分);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市场狭窄(2分);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 、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 限制了海外贸易(2分);儒家传统思想(或答:

理学“重义轻利”、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等)不利于培养务实的科技人才(2分)。

(学生如答到“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等,可适当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8分。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典型题训练

(二)答案5(3)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政治基础;(2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2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传播等,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思想基础。

(2分)

6.(3)影响:

①政治:

西方列强侵华,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等改革运动,中国近代化起步。

②经济:

近代工业兴起(或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流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④社会生活:

西方生活方式进一步传播。

(每点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7

(1)内藤湖南:

中国近代史起于唐宋之交。

(1分)。

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起于明清之交。

(1分)

前者依据:

①政治:

唐代科举制打破社会等级和贵族门阀制度。

②经济: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群体兴起;海外贸易繁荣;租佃制弱化人身依附关系;③文化:

文艺世俗化趋向。

【任答2点得满分3分】

后者依据:

①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②新航路开辟,中西交流;③明清进步思潮,冲击传统思想体系;④早期西学东渐。

【任答2点得满分3分】

【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一种观点作答】

(2)角度:

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2分)。

【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如学生回答:

徐中约:

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费正清:

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也可得分】

观点:

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

(1分)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2分)

观点:

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

(1分)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2分)

【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不拘泥于答案,论述合理充分即酌情给分】

(3)1970年代初:

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每点1分,任答2点得满分2分】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

突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加入世贸。

(2分)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阶段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典型题训练(三)答案

8(3)侧重①:

“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

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侧重②:

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

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

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9见二轮资料第132

10示例一:

目录A将太平天国运动称为革命和起义。

目录B将太平天国运动称为内乱。

原因分析:

二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角度不同。

目录A的编写体现明显的革命史观和阶级斗争观念;目录B则以清政府为叙事主体,把太平天国运动看成是封建国家的内乱。

示例二:

目录A强调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性。

目录B强调鸦片战争的动因源于贸易体系的矛盾。

原因分析:

二者对近代英国侵略中国认识的出发点不同。

目录A的编写以革命史观和民族主义为主导;目录B则以工业革命后工业文明的扩张为背景来看待这场战争,带有文明史观的倾向。

11.(12分)评分说明:

信息提取(4分);分析合理充分,有历史依据,史论结合。

(8分,要求每个信息至少有两个史实作为依据,每个史实2分)

第一等级:

信息提取准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10—12分)

第二等级:

信息提取准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9—7分)

第三等级:

信息提取基本准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6—4分)

第四等级:

信息提取不准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3—0分)

参考答案:

信息1:

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所用史实有:

卢沟桥风云、平型关胜利、欢送新四军抗日、领袖策划反攻和毛主席的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信息2:

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所用史实有:

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飞虎队援华、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信息3:

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

(抗日战争的全民族性和整体性。

)(所用史实有:

“七·七”战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信息4:

强调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所用史实有:

芒友会师、在中国战场牵制日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信息5:

彰显和平与正义的意义。

信息6:

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的地位。

(所用史实有:

卢沟桥中国军队进行抗战、淞沪会战、或淞沪会战中的战役等、台儿庄战役、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全民抗战)

信息7:

表现革命英烈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精神和抗战纪念。

(所用史实:

抗战纪念场馆与经典战役)

(信息可随意选取角度组合出变化)

12.(12分)

示例一:

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时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顺应了世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具有历史进步性;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开展,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不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

示例二:

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论”,是民族资本家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救国思想在民族资本家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外来经济侵略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不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

示例三:

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救国”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积极探索,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他们以此作为向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具有进步意义,应予充分肯定;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陈独秀所说的“民主”,照搬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不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