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168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区护理学总结.docx

社区护理学总结

社区护理学

一、绪论

掌握:

社区护理的概念、社区护理的特点、社区护理的基本理念

社区

1、定义:

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类型:

地域性社区;共同目标社区;解决问题社区

3、构成要素:

人群;地域;文化;设施;组织

4、功能:

社会化;生产、消费及分配;社会参与及归属;社会控制;相互支持及福利

社区护士必须:

深入了解所负责的社区以发现常见健康问题,充分了解并能运用社区资源。

社区卫生服务

1、定义:

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

——“六位一体”

2、组织形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

3、基本内容: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基本医疗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

三类九项】

【基本医疗服务:

与“非基本医疗服务”相对照,非基本医疗服务指由单位、企业或个人对非正常原因造成的疾病和伤害而提供的医疗服务。

或者该疾病由于可以用于医疗服务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一些高费用疾病或医疗服务项目,一些成本效果差的医疗服务项目将被划归非基本医疗。

社区护理

★1、定义:

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相结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服务对象为个人、家庭和社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融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护理服务。

2、服务对象:

个人、家庭、社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人群、患病人群。

★3、特点:

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主体;服务的协调性与综合性;较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服务的长期性、连续性、分散性与可及性。

4、工作内容:

1)社区健康护理;2)家庭健康护理;3)重点人群保健指导;4)健康教育;5)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6)定期健康检查;7)居家慢性病病人、残疾人和精神障碍者护理;8)传染病防治;9)承担社区卫生服务相关人员的联络与协调工作。

社区护士职责:

1)参与社区诊断;2)参与健康教育;3)参与传染病预防与控制;4)参与儿童计划免疫;5)参与社区康复、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与管理、营养指导;6)承担居家护理;7)承担就诊病人的护理;8)为临终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护理服务;9)参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宣传教育与咨询。

5、基本理念:

发展的健康观念

健康——多维性,相对性,主、客观两面性,关注家庭和社区健康

维护健康——初级卫生保健策略;健康促进策略

★初级卫生保健策略(PHC):

也称基本卫生保健,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

——基本内容:

四个方面(促进健康、预防保健、合理治疗、社区康复);九项内容

①增进必要的营养和供应充足的安全饮用水

②提供清洁的卫生环境

③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

④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⑤地方病的防制

⑥普及健康教育

⑦常见病及创伤的有效处理

⑧提供基本的药物

⑨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通过影响生活方式、控制自然和社会心理环境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疾病和促进精神卫生。

——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面向基层,社区参与;综合措施;资源的合理分配及有效利用;适当的技术;建立健全的转诊体制

★三级预防观

疾病的自然发展史:

疾病前期(易感染期)—疾病早期(临床前期)—临床期—康复期

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主要针对疾病前期,目的是针对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增进人群健康,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的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针对个体:

①培养与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卫生习惯;②讲究精神卫生;③适当的体育锻炼;④饮用安全卫生水;⑤科学的营养膳食;⑥加强食品卫生;⑦良好的居住环境

——针对社区:

①健康教育;②妇女不同时期的保健;③儿童不同时期的保健;④预防注射与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发生;⑤保护环境,防止空气、水、土壤的污染;⑥制定工业环境卫生标准、安全法规、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减少伤残率;⑦制定生活环境卫生标准和食品卫生、食品安全法

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疾病早期预防。

指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的“五早”预防工作,以预防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治复发和转为慢性病等。

“五早”:

个人或集体中病例筛检和病例管理(筛查);周期性健康检查、选择性检查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早期用药及合理用药;预防疾病传播;预防疾病出现合并症、转为慢性、带菌状态、减少残障;心理治疗

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

主要是对已患病者进行及时治疗,预防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促进康复等,以恢复劳动和生活能力。

群体护理观:

服务对象是社区人群;站在人群角度认识健康问题、处理健康问题

人本护理观:

重视人的健康;强调人的整体性;关注人的独特性

自我护理观:

个人为了维持生命、健康和幸福,确保自身功能健全和发展而需要采取的自我健康管理行动。

——Orem自理理论:

自我护理结构、自理缺陷结构、护理系统结构

——社区护士的责任:

培养居民的健康责任感,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工作重点:

①培养保健意识;②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③协助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④教会应对和处理疾病及健康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社区护理工作方法

家庭访视

1、定义:

指到服务对象家庭里,为访视对象及其家庭成员提供护理服务,以维持和促进个人和家庭健康的活动。

2、对象:

管辖区所有家庭成员,重点是弱势群体——生活特困家庭、健康问题多发家庭、不完整家庭、具有遗传性危险因素或有残疾者的家庭、家庭功能不完善家庭、具有慢性病病人且缺少支持系统的家庭。

3、类型:

①评估性家庭访视;②预防、保健性家庭访视;③急诊性家庭访视;④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

4、内容:

家庭评估及健康管理;提供直接护理;健康教育;提供利用资源的咨询指导;进行协调、合作服务

5、★过程:

访视前准备;访视中的工作;访视后的工作;注意事项

居家护理

1、定义:

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土到病人家中,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

——主要形式:

家庭病床——服务方式:

一般每周进行上门服务1-2次,3月/一疗程——家庭病床的管理

2、对象:

居家慢性病病人、康复期病人、重症晚期居家病人、残疾人

3、程序:

病人的评估——护理计划实施(护理重点、实施内容)

三、社区健康护理——社区卫生诊断

掌握:

社区卫生诊断的目的、社区诊断报告的内容掌握;传染病病例或接触者管理和现场疫点处理要点、非住院肺结核病患者的社区治疗管理要点

社区健康护理:

以社区为单位,以社会学、管理学、预防医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等为知识基础,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社区人群的健康进行管理的过程。

社区卫生诊断

1、定义:

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各方面进行考察,发现和分析问题,通过实施卫生行动,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来解决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的过程。

一般1次/3-5年。

2、★目的:

①发现并确定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②总结并评价社区卫生资源,重点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状况、供给与利用效率;③了解并分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环境及其社区资源综合支持特征;④调查并分析居民卫生知识水平、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及其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⑤调查并提出本社区需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即优先干预项目;⑥制定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划,并为社区卫生服务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线数据。

3、流程:

设计准备(组织设计、技术设计、制订方案、组建队伍、人员培训)——收集资料(环境、人群、卫生资源)——资料统计(社区概况、卫生资源供给、居民健康问题)——分析报告(社区卫生诊断报告、确立优先干预项目)

4、问题优先解决的基本原则:

普遍性、严重性、紧迫性、可干预性、效益性

5、完成的标志:

①明确了社区存在的卫生问题;②明确了应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及其涉及的范围和严重程度;③明确了该优先的问题所涉及的目标人群及其有关特征;④明确了优先问题的原因;⑤获取了有关组织/机构的支持和必需的资源

社区诊断报告

1、★内容:

相关资料来源;社区的基本情况;社区人群一般情况及健康状况;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疾病谱排序、人口特征、危险因素、社区卫生机构资源)

2、格式:

摘要、背景、资料来源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

居民健康档案

1、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居民(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重点为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2、内容:

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社区传染病防制

1、社区护士在传染病防制中的主要工作:

①传染病的预防——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环境管理;②阻止传染病的蔓延——消毒隔离、居民教育与技能培训、参与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上报疫情;③社区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

2、传染病疫情报告

3、★传染病病例或接触者管理和现场疫点处理

传染病病例处理:

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则转诊。

现场疫点消毒处理:

依法对本社区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接触者社区管理:

按要求落实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带菌者居家隔离访视、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等社区管理服务,并及时报告相关情况。

4、非住院肺结核病患者的社区治疗管理3.24结核病活动日

登记并建档——执行化疗方案——家庭访视——指导并督促病人复查

Omaha系统

在临床上:

医疗诊断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CD);护理诊断使用北美护理学会护理诊断系统

在基层卫生服务中:

基层医疗国际分类(ICPC);护理用奥马哈(Omaha系统)

1、结构框架:

问题分类系统——4个领域,共42个常见问题(环境领域、心理社会领域

、生理领域、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处置干预系统——4个类别,75个干预方向+其他(健康教育、指导和咨询,治疗和操作规程,个案管理,监督和评价);结局评价系统——3个方面(认知、行为、状况),按Likert5级评分

2、使用六环节:

评估资料——陈述问题——确认健康问题的得分——护理计划及执行——护理过程中的评估——评价成果

三、家庭健康护理

掌握:

家庭结构、家庭生活周期及发展任务;绘制家系图

家庭

1、定义:

一种重要的关系,它由一个或多个有密切血缘、婚姻、收养或朋友关系的个体组成的团体。

2、基本特征:

行为共同性、角色稳定性、关系情感性

3、关系健全家庭包含八种关系:

婚姻关系、血缘关系、亲缘关系、感情关系、伙伴关系

经济关系、人口生产关系、社会化关系

4、类型: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

5、★结构:

构成家庭单位的成员及家庭成员相互关系的特征。

6、功能:

情感功能、社会化功能、生殖功能、经济功能、健康照顾功能

★家庭生活周期

1、定义:

家庭遵循社会与自然的规律所经历的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过程。

2、Duvall以核心家庭为主将家庭发展过程分为新婚期、婴幼儿期、学龄前儿童期、学龄儿童期、青少年期、子女离家期、家庭空巢期、家庭老化期八个阶段。

各期主要面临问题及发展任务

新婚期——双方适应、沟通;性生活协调;计划生育

新婚期婚姻必须面对的适应问题:

①作出决定的模式;②经济来源与支配;③学习沟通与接纳对方的感受;④在物质与精神上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⑤学习夫妻生活所必须的人际交往技巧,建立共同的社会关系;⑥建立解决问题的共同合作模式;⑦建立共同的生活习惯,分担家务。

婴幼儿期——父母角色适应;经济及照顾幼儿的压力;母亲产后恢复

学龄前儿童期——儿童身心发育;孩子与父母部分分离

学龄儿童期——儿童身心发展;上学问题

青少年期——教育沟通;与异性的交往与恋爱

子女离家期——父母与子女关系改为与成人间的关系;父母逐渐有孤独感

家庭空巢期——恢复仅夫妻两人生活;重新适应婚姻关系;计划退休后的生活;计划与新成员的关系

家庭老化期——经济及生活依赖性高;面临老年病及死亡的打击

家庭资源

家庭危机

1、定义:

家庭系统所出现的持续破坏、混乱或不能正常运作的状态。

2、分类:

耗竭性危机;急性危机

3、常见原因:

意外事件;家庭发展阶段所伴随的事件;与照顾者有关的事件;家庭结构问题

家庭健康护理:

1、定义:

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家庭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护士与家庭共同参与,确保家庭健康的一系列护理活动。

2、相关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家庭压力应对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具有整体性、积累性、稳定性、周期性因果关系、组织性的特点。

家庭压力应对理论认为某些事件是否导致家庭危机,重要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家庭成员对事件的认识和家庭资源。

3、评估:

内容;常用工具(家庭结构图(家系图);APGAR评估表;家庭圈

家庭结构图是提供整个家庭的构成、健康问题、家庭人口学信息、家庭生活事件、社会问题和信息的图示。

绘制要求:

一般包含三代人。

长辈在上,晚辈在下;同辈中,长者在左,幼者在右;夫妻中,男在左,女在右。

一般从家庭中首次就诊的病人这一代开始,向上下延伸。

在代表每个人的符号旁边,可再标上成员的出生年月日、重大生活事件发生的时间、遗传病、慢性病等。

家庭功能评估表:

又称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表,是用来检测家庭功能的问卷,反映了个别家庭成员对家庭功能的主观满意度。

APGAR分为五个部分。

四、社区儿童健康保健与护理

掌握:

国家一类疫苗的接种时间、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新生儿期保健、婴幼儿期保健、学龄前期保健

社区儿童青少年保健

1、定义: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根据儿童、青少年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以满足其健康需求为目的,以解决社区内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为核心,为其提供的系统化服务。

2、对象:

儿童保健——0~6岁的学龄前儿童,其中3岁内婴幼儿为重点对象;青少年保健——以学校为主体,社区护士协助工作。

3、内容:

定期健康检查

新生儿家庭访视(出院后1周);1岁内4次健康检查(满28d后、3m、6m、8m);1-3岁每半年1次(12m、18m、24m、30m、36m);3岁以后每年1次。

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

神经心理发育检测与评价:

筛查—丹佛智能测试(丹佛发育筛查),绘人试验;诊断—GESELL发育量表,Standford-binet智能量表,Bayley婴儿发育量表。

计划免疫

1、定义:

科学地规划和严格实施对所有婴幼儿进行的基础免疫(即全程足量的初种)和随后适时的“加强”(即复种),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免疫。

2、内容:

基础免疫口诀:

出生乙肝卡介苗;二三四月脊灰炎;三四五月百白破;一六乙肝八麻风脑

3、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基础免疫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

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

接种的针次间隔不能缩短。

2种减毒活疫苗应至少间隔4周再接种。

如需同时接种两种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并严格要求进行接种。

严禁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1支注射器内接种。

4、预防接种的禁忌证(Contraindications)

一般禁忌证:

既往诊断有明确过敏史、哮喘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者;体温超过37.5℃;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性肺结核、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儿童不宜接种疫苗,待病愈后再补种

特殊禁忌:

5、预防接种的反应

一般接种反应——正常反应

强度局部反应全身反应(T)

弱反应红肿范围≤2.5cm37.1~37.5℃

中反应红肿范围2.6~5.0cm37.6~38.5℃

强反应红肿范围≥5.1cm或(和)局部淋巴结肿大≥38.6℃

局部反应——除卡介苗外,均可热敷;全身反应——观察、休息,多喝开水,保暖。

异常反应:

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新生儿保健指导

1、保暖和衣着

室温22-24℃,手足温暖,不出汗;相对湿度55-65%;婴儿捂热综合征;保暖方法

2、喂养:

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

鼓励母乳喂养——喂养的原则:

尽早开奶、按需哺乳、母婴同室、持续哺乳——姿势——注意事项

哺乳充足表现:

①每日排尿6~8次以上,尿液呈无色或淡黄,且无味;②新生儿期体重增加600及以上或一周增加150g(必备条件);③二次哺乳之间睡眠安静,婴儿很满足,安宁,婴儿眼睛明亮,反应灵敏;④哺乳时可听到吞奶声;⑤哺乳前母亲乳房有充满感,哺乳后乳房柔软。

新生儿15天时开始口服维生素D,每日400-500IU

3、排便护理

4、皮肤护理

1)沐浴(先加冷水,后加热水)——室温:

26~28℃;水温:

肘部或手腕内侧测温38~40℃;时间:

哺乳后1小时后;脐部(脐带脱落前):

保持干燥,沐浴后75%酒精消毒

2)婴儿抚触

5、感染控制

脐部感染:

沐浴后消毒,尿布不覆盖于脐部,以免污染,观察分泌物、红肿

各系统感染:

减少接触外来人员,外出回家接触新生儿前注意洗手

6、早期教育

7、常见意外伤害:

窒息——前3个月最常见

婴幼儿保健

1、特点:

婴儿——;幼儿——意外伤害发生率高,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

2、营养与喂养:

进行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然后至少在两岁之内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提供安全和适宜的辅助食品:

辅食中应尽量少放或不放糖(盐);幼儿期饮食—三餐二点制

3、早期教育

4、体格锻炼:

三浴—日光浴、空气浴、水浴

5、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家庭护理

腹泻;肺炎;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孤独症

6、意外伤害的预防:

气道异物;烫伤灼伤;溺水;跌倒、坠地;中毒

学龄前期儿童保健

龋齿的预防——婴幼儿家庭口腔护理指导

长出第一颗牙后,每天用清洁纱布包裹手指为婴儿清洁口腔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1)屈光不正、弱视、斜视

6岁前是最好的矫正时机;注意用眼卫生;每半年检查视力1次

4岁儿童单眼裸眼视力≤0.6;5~6岁儿童单眼裸眼视力≤0.8

注意发现单眼视力低常或双眼裸眼视力相差2行或以上者

2)小儿肥胖症

3)注意缺失多动障碍

社区妇女健康保健与护理

1、青春期:

月经异常(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闭经);卫生和营养问题;心理行为问题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用眼卫生、面部皮肤卫生、经期卫生)

经期卫生:

①勤洗手②会阴部的清洁:

着全棉内裤,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勤换内裤。

每2~3小时应更换卫生用品,保持阴会部清洁③卫生用品的选择④预防感染⑤建立月经卡⑥其他

——合理的营养指导——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与疏导

2、生育期——生殖健康:

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孕期心理;产褥期并发症;产后抑郁

——围婚期保健(宣传婚前医学检查、新婚卫生指导、孕前卫生指导);围生期保健[产前检查、孕期保健指导(日常生活保健:

晨吐、下肢水肿—左侧卧位,抬高下肢、便秘痔疮;自我监护的指导:

胎动一天数3次相加总数乘4,即为12小时胎动次数。

正常值为≥30次。

孕妇应当维持体重的适宜增长。

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孕期增重值为12kg左右。

)、分娩前准备指导、产后家庭访视、产后妇女的保健指导]

晨吐:

①早晨起床后可先食用一些水分较少的食物,如苏打饼干等;②空腹时较易发生晨吐现象,宜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③避免进食特殊气味或油腻的食物。

3、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妊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骨质疏松症;妇科肿瘤;心理问题

社区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10月1日老年日

掌握:

老年人、老龄化社会的基本概念;老年人的特点;社区老年人保健措施

1、老年人:

发达国家65岁以上者,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者。

2、人口老龄化:

社会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3、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

一个国家或地区,年满65岁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以上,或年满60岁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

4、老年人的特点:

生理、心理

——记忆

①初级记忆保持较好,而次级记忆减退较明显。

②再认能力的保持远比回忆能力好。

③对与过去、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或有逻辑联系的内容记忆较好,而对生疏的,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记忆较差。

④远事记忆良好,对往事回忆准确而生动;近事记忆衰退,近期记忆的保存效果较差。

——智力:

液态智力;晶态智力

——思维:

常不能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思维迟钝,联想缓慢;计算速度减慢,计算能力减退,尤其是心算能力。

——人格

整合良好型(重组型、集中型、离退型);防御型(坚持型、收缩型);被动依赖型(寻求援助型;冷漠型);整合不良型

5、社会生活改变:

退休、丧偶、家庭再适应、面对衰老和病损

6、患病特点:

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多种疾病共存;病程长、病情重;易发生意识障碍;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7、健康评估与健康需求:

群体评估,个体评估——躯体健康的评估;心理健康的评估;功能状况的评估;社会健康的评估健康需求——营养、运动、心理、安全、医疗保健、经济保障

8、老年保健的原则:

“激发老年人剩存体能”——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尊严

9、保健措施:

重点人群——高龄、独居、丧偶、近期出院、老年精神障碍者

内容——建立健全各类老年医疗保健体系;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开展老年生命质量评价;提供社区保健与护理;开展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

要求——符合特点;满足需求;结合评估;遵循原则。

具体——1)饮食:

营养比例适当;食物种类多样;科学安排饮食;注意饮食卫生;进食宜缓、暖、软;戒烟、限酒、少饮茶2)运动:

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

运动后最高心率(次/分)=170-年龄3)心理:

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一个中心,二个要点,三个忘记,四老,五要4)安全:

跌倒——家庭干预措施,3个半分钟;用药——少用药,勿滥用药,注意联合用药,密切关注用药反应

老年自我保健:

自我观察、自我治疗、自我护理、自我预防、自我急救

社区慢性病病人保健与护理

1、慢性病社区防控的基本策略:

三级预防;零级预防

2、慢性病防治关键点:

“3个环节”“3个人群”——三环节:

控制危险;早诊早治;规范化管理。

三个人群——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

3、规范化管理:

一般人群——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危人群——健康的生活方式+体检筛查;患病人群——药物治疗、监测+健康的生活方式【eg:

高血压: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控制病情、防并发症)

社区残疾人和精神障碍者的康复护理

1、康复(rehabilitation):

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措施,对残疾者进行训练及再训练,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2、社区康复护理:

在社区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针对病、伤、残者的整体,进行心理、生理、社会诸方面的康复指导和护理,与康复医师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密切配合,使其达到最佳功能状态,回归社会。

——工作内容:

全面康复;三级预防(一级:

预防,二级:

早期,三级:

全面);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我护理

3、残疾分类:

残损(器官水平);残疾(个体水平);残障(社会水平)

4、

5、偏瘫病人常见体位:

避免半卧位

6、移动训练:

上下楼梯(健侧先行)

7、轮椅训练:

轮椅处方

轮椅处方:

受检者穿着普通衣服,坐在测量用坐椅上,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90°,足底着地,有支具者要穿戴支具,轮椅处方主要包括下列参数测量与记录:

1)座席高度:

测量腘窝至地面的高度,一般为45cm~50cm;

2)座席宽度:

测量坐位时两侧臀部最宽处的距离再加5cm,一般为40cm~46cm;

3)座席深度:

测量臀部向后最突出处至小腿腓肠肌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