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质量与密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311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质量与密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质量与密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质量与密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质量与密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质量与密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考质量与密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考质量与密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考质量与密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考质量与密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考质量与密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质量与密度.docx

《中考质量与密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质量与密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质量与密度.docx

中考质量与密度

中考复习:

质量与面密度

第一节质量

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SI)中,千克(kg)是质量的基本单位。

常见的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为10-3t=1kg=103g=106mg。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4.质量的测量:

在生活中,我们常用杆秤、台秤、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分为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选程:

使用前,观察称量(最大测量值)、感量(最小测量值);

②放平、归零: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③调平:

调整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天平平衡);

④称量:

将被测物体轻放在左盘,用镊子从大到小地往右盘夹取砝码。

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⑤读数: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m物=m砝码+m游码;

⑥整理器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6.使用天平时的注意事项:

●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也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游码,这样做会导致砝码生锈。

●调平前,如果指针向左偏(右盘高)就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向右偏(左盘高)就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潮湿的物体、液体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测量。

●测量时不允许移动天平,也不允许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对游码读数时,应该按左侧对应的数值读数。

●如果称量时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后天平平衡,那么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m物=m砝码-m游码。

7.器材磨损或不规范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可结合实际分析原因):

●如果砝码磨损,并且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砝码生锈,并且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测量前没有将游码归零,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测量前没有调平,导致左盘位置较低,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对游码读数时如果按右侧对应的数值读数,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8.测量质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测量邮票、纸张、大头针等物体的质量时,可先取一些相同的物体,测量它们的总质量,再用测量的总质量除以它们的份数,算出单个物体的质量(示意图见A)。

●测量液体质量时,需要先测量空容器的质量,然后将液体装入容器,用天平测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最后用测得的总质量减去空容器的质量(示意图见B)。

●图C的方法也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

测量时注意物体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并且不能接触容器底部。

●如果物体的密度比水小,并且能放入量筒中,就可以只利用量筒求出它的质量(示意图见D)。

●如果天平的砝码丢失或不能使用,可以先在天平两端放两个质量相同的烧杯,然后像图E一样测量质量。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测量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偏小。

●在实验室,也可以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然后根据G=mg求出物体的质量。

●这些都利用了等量替代法。

在做有关测量电阻、质量、体积、密度、浮力等习题时要熟练运用等量替代法。

第二节密度

1.实验: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设计】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表画图。

再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铜块,重复以上实验。

【实验表格】

物体

铝块

铜块

质量m/g

体积V/cm3

【图象】

【实验结论】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②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③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注意事项】①密度的概念是通过本实验引出的,所以在本实验中不可以提“密度”二字。

②无论画什么图象,都要先描点,然后再连线。

《提纲》内的图象都是简图。

2.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公式:

第一种单位:

ρ——密度——g/cm3;m——质量——g;V——体积——cm3

第二种单位:

ρ——密度——kg/m3;m——质量——kg;V——体积——m3

●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物质的密度越大,物质的质量越大。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物质的密度越大,物质的体积越小。

4.单位:

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

有时密度的单位也用克每立方厘米(g/cm3)。

●这两个密度单位的关系是:

1g/cm3=1×103kg/m3

●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它的物理意义为:

体积为1m3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固体、液体的密度要写成“△×103kg/m3”的形式,气体的密度要写成“△kg/m3”的形式。

5.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定值,是指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且“物质所处的状态不变”的条件下。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密度不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根据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体的体积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使用前应观察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最大测量值和最小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测量液体体积时,把被测液体直接倒入量筒中,读出数值即可。

2.测量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首先用刻度尺测出能够计算该物体体积的物理量(边长、长、宽、高、半径等),然后用体积公式求出该物体的体积。

有些物体,如胡萝卜、橡皮泥等,可以用刀切成块。

我们可以先把它们切成长方体,然后测量体积。

3.

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器材:

量筒、细线、适量的水、被测物体

●步骤: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②将被测液体用细线系好,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2

●表达式:

V=V2-V1

4.测量不规则的,且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体积(“压入法”):

在测量时,用细针之类的东西将被测物体压入水中,使其浸没。

5.测量不规则的,且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体积(“悬垂法”):

器材:

量筒、细线、适量的水、被测物体、石块

●步骤: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②用细线系住石块和被测物体,把石块放入水中,使其浸没,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1;

③将被测液体和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2。

●表达式:

V=V2-V1

6.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

7.用正常方法测量液体的密度

●器材:

调节好的天平、量筒、烧杯、适量的盐水

●步骤:

①在烧杯内装一些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

②把烧杯中的盐水向量筒中倒入一部分,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③用天平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

●实验表格:

烧杯和盐水的

总质量m1(g)

剩余盐水和烧杯

的总质量m2(g)

盐水的质量

m(g)

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表达式:

8.只使用天平测量液体的密度

只使用天平时,盐水的质量可以测出,体积不能测出,但是水的体积可以用天平间接测出,所以可利用水来求出盐水体积。

将烧杯装满水,求出烧杯容积,然后把水倒光,再装满盐水,就可以计算出盐水密度。

值得注意的是,测量时液体一定要装满,并且倒水时要把烧杯擦干。

9.用石块、弹簧测力计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用石块和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密度

测量液体密度:

测量时要抓住阿基米德原理。

石块的体积一定,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也是一定,所以要先利用浮力求出石块的体积,然后利用石块在待测液体中所受浮力,求出液体的密度。

测量石块密度:

只利用图中的前两步,就可以算出石块的密度。

10.用正常方法测量石块的密度

●器材:

调节好的天平、量筒、烧杯、细线、适量的水、石块

●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记为m;

②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③将石块用细线系好,并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记下量筒中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

●实验表格:

石块的质量m(g)

量筒中水的

体积V1(cm3)

量筒中水和塑料的总体积V2(cm3)

石块的体积V(cm3)

石块的密度ρ(g/cm3)

●表达式:

11.只用天平测量石块的密度

●器材:

调节好的天平、烧杯、水、石块

●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记为m;

②在烧杯中加满水,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③将石块轻轻放入水中使其浸没,将烧杯外壁的水擦干,用天平测出石头、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表达式:

12.只用量筒测量橡皮泥的密度

将橡皮泥捏成空心,可以利用飘浮条件求出橡皮泥质量。

将橡皮泥捏成实心,可以测量橡皮泥的体积。

13.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也可以测出液体密度。

14.密度计是专门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

15.如果待测固体具有吸水性,可包裹保鲜膜,或者用面粉代替水(装面粉后要摇匀、压实,否则误差大)。

16.实验误差

●对量筒读数时如果视线低于凹液面的底部(仰视),那么体积的测量值<实际值;如果视线高于凹液面的底部(俯视),那么体积的测量值>实际值。

●测量液体密度时,如果先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再把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其体积,那么测量的密度>实际密度。

●测量固体密度时,如果系固体的线太粗(固体吸水而未做防吸水处理),那么测量的密度<实际密度。

17.设计实验时,需要注意两点:

①实验简单、易于操作、容易表述;②实验现象明显,能容易地得出结论。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水的密度变化

●4℃时水的密度最大。

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0℃~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水的反常膨胀:

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一定质量的冰化成水,密度增加了1/9,体积减小了1/10;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密度减小了1/10,体积增加了1/9。

2.气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密度减小。

3.密度的应用:

①对物质进行鉴别:

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测量,对照密度表,判断物质的种类,这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②求质量: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这时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质量。

③求体积: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这时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体积。

④判断实心和空心:

可使用相同体积比质量、相同质量比体积、比密度三种方法来判断。

4.空心部分体积=物体实际体积﹣等质量并且是实心的同种物质的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